APP下载

“一带一路”视角下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2023-11-05商磊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城市文化传播策略城市形象

摘 要:在“一带一路”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城市之间的交流活动日益丰富,把握发展机遇、提升城市形象、彰显城市文化是当前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基于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概述“一带一路”带来的全新机遇和挑战,并结合城市发展,从经济形象建设、传播资源整合与管理、人文城市建设和文化活动交流、隐形媒介传播、外媒合作传播五方面提出策略,期望能够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让中国城市以全新的形象走入国际民众内心,打造全新的中国城市名片。

关键词:“一带一路”;城市形象;城市文化;传播策略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的合作倡议。广袤的中国大地蕴藏着古老文明和丰富文化,城市是容纳这些内容的主要容器,承载着文明的变迁,也因地域差异拥有着不同的特色烙印[1]。在中国,各大城市都有着独特的文化体系,并通过建筑、人文风貌、城市形象得以呈现。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文明城市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文化个性随之成了城市形象的最好宣传和魅力所在。为此,面对“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在促进城市之间经济互动的同时,需要积极打造崭新的城市形象,并通过文化传播,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走得更远。

一、“一带一路”对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的影响

(一)借力国家重大举措,实现华丽蜕变

在2017年5月14日于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他明确指出,“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如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丝路精神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焕发了新的生机。带着合作共赢的真挚诚意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远大追求,以开辟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一带一路”倡议以独有的魅力和高瞻远瞩的计划,成为亚太地区未来发展的方向标,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共享的机遇。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它在全球的感召力、影响力不断提升,从构想到倡议再到实践行动,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加入了“一带一路”倡议中,并给予了最高肯定。我国不少城市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也基于独有的地区特点成长为区域代表,发挥着连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作用,实现了相互依托和相互支撑[2]。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着一系列关于高质量转型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各个城市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为城市增强硬实力和软实力带来了契机。城市基于“一带一路”倡议,持续不断地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营造健康积极开放的发展格局,致力于构筑内陆开放型的经济文化发展高地[3]。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开放型城市形态逐渐形成,不断创造着各种惊喜,打造着与周边国家、地区相联系的“列车丝路”“空中丝路”“网上丝路”,以绝佳的地理区域优势,打通了“一带一路”城市传播的经络体系,为古老丝路輸注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一带一路”倡议中,各大城市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促进了“一带一路”的深入,保障了各个地区的互动交流,而且构筑起了“买全球、卖全球”的新模式。城市作为体现地区态度和经济实力的重要载体,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根据政策引导,以城市交流为机会转化自身优势,朝着国家中心城市目标,大胆摸索全新的服务合作沟通机制,期望能够为“一带一路”带来现代化的对外开放门户、交通枢纽体系,真正走向高质量发展。

(二)深度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助力城市形象与文化输出

千百年来,历久弥新的古老城镇凝聚了独一无二的文化气韵,被人们津津乐道,如美轮美奂的敦煌(图1)、红瓦绿树的青岛、古色古香的山西等。每个城市都有着独特的魅力,或温婉细腻,或磅礴大气,这些都是文化赋予城市的艺术特性和对外形象,使得其即便历经了千百年风霜,但仍然有着独特的气质,也因此有了一定的辨识度[4]。

在持续不断的对外开放、经济发展背景下,城市以文化为载体,在融入“一带一路”的同时,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输出给各个国家、地区,基于厚重的历史底蕴塑造出全新的城市形象,不断增强城市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城市的对外吸引力。例如安阳的红旗渠、洛阳的龙门石窟、开封的清明上河园等,这些无不是城市对外形象的体现,同时彰显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每每提及这些城市,人们就能从记忆深处唤醒关于城市的画面。文化根脉是城市形象建设的灵魂,没有文化,则城市很难真正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然无法成就其独特的形象。为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引导城市发展期间以及在传播城市形象时,需要深刻领悟文化的重要作用,以全新的理念和手段促使城市文化“走出去”,让我国各个城市独一无二的形象和文化伴随着“一带一路”走深走远[5]。

二、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策略

(一)展现具有充沛活力的经济形象,实现与文化的融合

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对外形象关注点、经济发展着力点和文化传播侧重点。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总体发展遵循着“东部扩张、西部拓展、南部延伸、北部联合、中部优化”的策略,通过“航空城”和“主城区”联动构建、组团发展,打造多体系联动发展的新空间。各级政府关于城市发展的决策符合“东联西进”的整体方案,构筑起物流大发展、大枢纽城市经济文化联动体系,以培育大产业、建设大城市,同时将航空道路作为传播突破口,促进城市都市区域、核心区域和整体经济区域联动发展[6]。

具体实施策略是:向东进行无水港湾构建,促使铁路、公路形成联运机制,与海上丝绸之路对接;向西提升对外列车班次的整体运营水平,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融通。城市无论是结合自身特性发展,还是顺应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方向发展,都应当将经济联动作为关键着手点,有效发挥城市的经济功能及其辐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文化形象构建的融合,推动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在“一带一路”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逐渐演变为集海、陆、空三条线路于一体的立体空间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进一步发挥空间的联动作用,从而加强对引领城市经济走向良好发展态势的动力。在“一带一路”发展的全新背景下,城市以经济互动为载体,进行文化形象的整合,推动其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建构,特别是针对航空港湾、陆地港湾等具体地域形成“经济-文化”联动场域,进一步提升经济影响力,推动文化传播力的建设。“陆上丝路”“海上丝路”联动“空中丝路”,全方位助力城市整体形象迈上全新台阶,并逐步成为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城市形象与文化传播内容实际上包括城市发展能力、交通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等,还包括城市积淀的历史文化、文化环境等精神层面的内容。宏观角度来说,城市形象和文化定位必须重点凸显能够被广大受众群体感知的因素,在进行定位之前开展深入调查,以便获得更直观的形象定位信息。而后,结合城市资源和调查结果,明确形象和文化定位要点,组织行业专家与公众共同参与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定位[7]。在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定位上,可加强现代时尚风格与本土特色文化的有机结合,促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完美融合,推动地方管理特色与国家发展大局有效结合,进而形成既符合时代发展又具有传统魅力的新时代城市形象。

(二)整合傳播资源,加强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管理

第一,建立相应管理机构,构筑传播新格局。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必须形成从顶层出发的高瞻远瞩的计划,才能够让形象和文化深入民心,并生根发芽。同时,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本身属于系统性、长远性的工程,这就要求城市形象及文化传播必须建立起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新格局,必然无法离开组织架构负责协同统筹。政府必须推进各界联动的整体管理机制建设,成立专门的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管理机构。

首先,需要结合城市的发展优势和文化特色,在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的关键节点做好方向性、决策性的控制与管理,精准定位城市发展方向,打造全新的城市主流形象。其次,与媒体界、知识界、行业界(企业界)、市民界以及党政界共同建立“五元联动”的复合型城市建设网络体系,多元互动,共商共建,共同拟定城市形象的建设指标,在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中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再次,结合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建立效果评估机制,客观评价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工作的短期、长期效果,确保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工作能够科学规范、有章可循。最后,可以设立相应的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工作小组,成立指导委员会,纳入城市建设职能部门,主要承担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相关工作,集聚社会各界力量,加快对多类型资源的整合,促使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工作能够形成更强大的传播效力,点面联动,实现更多可能性,形成多元传播和政府主导相结合的对外传播新格局[8]。

第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服务平台。积极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的影响力,促使城市的声音传得更远、更快、更深,这就要求必须贯彻“信息先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采用“你我共有一个故事”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策略,在灵活的机制体系基础上建设共享、开放、权威的服务平台。借助官方网站、微博等,打造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新“名片”,集中展示地区经济发展、产业优势、政府动态、人文风貌等信息,拉近与其他国家、地区人民之间的距离,消除信息延迟,控制信息失真问题,促使外界对城市的了解、认识不断深化,为文化交流、贸易投资等方面提供综合性的信息服务,让广大群众能够更好地解读城市形象和文化。相较于城市知名度,其公信度和美誉度更为重要,这就要求城市形象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城市形象传播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可能遭遇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处理对策,合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工作的评估、监测、危机预警,以便动态化地开展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维护管理。

(三)推动人文城市建设,组织开展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

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中,文化是吸引外界关注城市形象的核心,同时也是评价城市发展的新尺度。至于什么是人文城市,可以从两方面来解读:一是城市的文化性。城不可无文化,无文而不化,谓之土围。城市不仅是单纯的建筑群体的集合,其是权力的集中区域,更是文化的最终归属。这就充分揭示了城市的文化特性。二是城市的人本化。“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本身就是城市的重要根本,是城市发展和存在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城市形象打造中必须关注人的发展问题[9]。为此,人文城市建设实际上就是构筑开放、包容、文明、关怀、温暖、和谐的城市形象。

国家之间的交往依托于民众的亲和,民众的亲和则要心意联通。“一带一路”的发展不仅需要依靠城市之间经济往来的“硬”支撑,同时需要文化互动的“软”助力。城市在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的过程中,在当好经济使者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提炼城市文化核心价值,促使中国文化得以传承与创新,且要不断拓展城市文化对外的整体传播渠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构筑起共同的文化语言,夯实“一带一路”人文信念。

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中,人文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的文化交流互动,以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进行城市形象和文化特色的深入挖掘和传递,焕发文化活力,落实“一带一路”的人文互动规划。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期间,可结合城市文化资源基础,深化旅游美食、农业颁奖、丝绸之路、非遗巡展等多个板块的文化交流,经济、文化共同发力进行文化的传播,带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同时探索文化传播新途径,让更多的人看到城市的活力和历史底蕴。

(四)注重隐性媒介传播,传递细致化信息

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不再单纯依靠政府宣传实现,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影视、音乐、戏剧等均可作为新的传播方式。这些隐性媒介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人们了解城市的重要途径,其传播作用不容小觑。

在“一带一路”深入推进的影响下,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活动日益丰富,各种微电影、电视剧等随之走入外国民众的生活中,并通过这些使他们不断了解我国各个城市的发展和人文风貌。在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中,可以更多关注这种文化交流活动,借助影视剧、音乐、戏剧作品等隐性媒介,不断更新、加深外国民众对我国城市的印象,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他们更为深入地了解我国的城市,向往并走向我国城市。

另外,这些隐性媒介为城市形象宣传提供了全新的思路[10]。例如:通过与文艺工作的联动,出现了大量以上海这一城市为背景的影视剧作品,如《欢乐颂》,让上海“时尚”“现代”“都市”的城市形象渗透到了人们的心中,同时吸引着更多的人前往上海感受这种都市化的人文生活;文学家、艺术家们创作了《上海Go High》《日出东方》《外滩风景》等展现上海城市精神风貌的优秀作品,让上海形象和文化得到更好的深化。这些优秀的城市形象建设和文化传播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而这些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方式可以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民众主动了解和认识中国城市及其文化。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各个城市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创作以城市为背景的多语种、能够反映“一带一路”建设的作品,通过音像制品、图书等方式,以隐性的传播方式将城市的形象和文化带出国门,走向世界,让国际民众看见中国的成长,看见中国的深厚文化,感受中国城市的魅力[11]。

(五)深化与外媒的合作,做好跨文化传播

媒体是实现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桥梁,能够让城市形象和文化真正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结合城市特点,宣传我国关于和平、发展的思想。为此,在“一带一路”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中应当与外媒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打造对外传播新矩阵。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带动城市迅速形成全新的格局,配合人文风貌展现着独有的魅力,但公众对城市形象和文化的认知通常表现出“既成事实”和“先入为主”的特点,尤其是缺乏沟通交流的外国公众,这对我国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为此,在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体系构筑中,需要有选择地与不同国家、地区的优质媒体形成合作关系,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传播中的“文化折扣”问题[12]。同时,以全新的形象和独特的文化元素为基点,融合、吸纳目标受众跨越地区限制,更为深入地关注城市形象和文化特性,成为城市的“忠实粉丝”。此外,在联动外媒构建传播路徑的同时,需要把握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特征,寻找共同点,以符合民众审美、偏好、理解的方式,让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民众看到当代中国的城市形象[13]。

三、结语

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一带一路”带动亚太地区走向全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新方向。城市在尝试“走出去”的同时,需要把握城市形象特点和人文底蕴,讲好城市故事,以大量实践为“肥料”滋养城市形象和文化,让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永无止境。

参考文献:

[1]曹劲松,张薇.危机事件中城市形象传播困境与策略优化[J].江海学刊,2023(1):157-164,256.

[2]聂曼曼.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背景下洛阳城市形象传播研究[J].新闻爱好者,2023(5):76-78.

[3]王晏殊.“数字沟通力”与天津城市形象传播[J].理论与现代化,2023(2):96-104.

[4]韩建奇.新媒体视域下滨州市城市品牌形象传播策略研究[J].江苏商论,2023(6):16-18,23.

[5]费雯俪,童兵.“海派时尚文化”的媒介镜像:上海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优化策略[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9):28-33.

[6]乔秀峰.网红城市形象塑造的融合传播与主体协同[J].传媒,2022(11):72-74.

[7]金怡君,金绣辰,陶丹.体验视角下品牌联合对城市品牌形象推广的研究[J].中国商论,2022(23):65-68.

[8]魏晨璐.“5W”模式下短视频城市形象传播及优化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22(21):76-78.

[9]周金泉.异地展览会推广对城市形象与旅游意愿的影响:以活力澳门推广周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20(2):428-438.

[10]戴山山.我国城市国际形象设计与传播策略研究[J].包装工程,2021(4):303-307,311.

[11]王兴平,卢宇飞,赵胜波,等.“一带一路”中外国际产能合作新兴节点城市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23(3):1-10.

[12]张虹,胡金,陈正星,等.“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沿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研究[J].技术经济,2023(5):162-173.

[13]翁若宇,宁博,陈秋平.国际城市结谊与“一带一路”共建共赢:基于国际竞争力指数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22(4):94-108.

作者简介:

商磊,硕士,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一级行政执法员。研究方向:城市文化、城市管理。

猜你喜欢

城市文化传播策略城市形象
镜中武汉:城市形象的传播与认同
刍议沈阳城市形象与效益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2015年《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栏目的城市形象呈现
城市形象研究路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