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猪场消毒剂的选择及疫病防控

2023-11-05魏园园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3年7期
关键词:消毒剂病原猪舍

魏园园

(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沈阳 110015)

2018 年非洲猪瘟首次传入我国,在一年内几乎给我国生猪养殖业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不仅严重影响了生猪及繁殖母猪的存栏率,也使国内猪肉价格大幅度提高。同时,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气溶胶等因素均会给猪场造成较大的影响。在预防疾病的过程中,对养殖场的消毒管理非常重要,不仅能够有效杜绝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改善生猪群体间的健康状况,还可以有效切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目前,做好消毒工作已成为规模化养殖场控制疾病的重要手段,本文对生猪养殖场常见消毒剂的选择及疫病防控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引起猪场管理人员对消毒工作的重视。

1 猪场消毒概况

1.1 生猪养殖场消毒措施的必要性 在生猪集约化养殖过程中,生猪饲养密度增加以及各类新型养殖技术模式的不断涌现,在给养殖户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增加了各类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风险,尤其是猪瘟、猪蓝耳病和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等流行性疾病,会导致大规模的群体性发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大。此时,合理选择和规范使用消毒剂对猪场的环境控制尤为重要,不仅能避免病原微生物在猪群间传播,还能有效降低生猪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当然,要想控制住疾病在猪群间的传播,还需要适时预防接种、杀虫灭鼠和药物预防等多重措施,但消毒是阻断疾病传播最有效最经济最容易操作的措施。

1.2 猪场消毒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养殖户在使用消毒剂对猪场环境消毒时常存在以下问题:(1)不指导消毒前需要清洁消毒对象。许多养殖人员在没有弄清消毒对象的情况下就使用消毒剂对环境进行消毒,导致消毒效果不理想。原因是需要消毒物品表面没有被清洗干净,比如饲养环境的地面、操作人员的鞋底及进出的车辆等,粪便、细菌和灰尘等会在器具、地板等表面形成生物膜,消毒剂不能透过生物膜发挥杀灭作用,所以,在使用消毒剂之前要对采食用具、地面和笼具等彻底清洗,以提升消毒剂的使用效果。有研究表明,使用0.5 mg/L 氯浓度的消毒剂对自来水消毒,能有效杀灭感染性的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2)养殖人员对预防消毒、临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的界限不清,经常在猪群健康时不消毒或随意使用消毒剂,在发病时胡乱使用消毒剂或把消毒看做是万能的,忽视了养殖环境中其他的病原微生物传播媒介,如鼠、飞禽等。(3)带猪消毒时,许多养殖人员根本不看消毒剂使用说明书,也不会按照说明规范操作,而是随意减少或加大消杀浓度。浓度过低则起不到杀毒作用还浪费资源,而浓度过高则会对人体或猪群产生危害,如过氧乙酸的使用浓度过高会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蚀性,不仅会灼伤皮肤和呼吸道,还会对眼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4)在养殖过程中一些养殖人员还会胡乱将消毒剂或者清洁剂混合使用,导致消毒效果降低或失效;还有的养殖人员为了节约成本购买无正式批号、生产日期和成产厂家的三无消毒剂,这些做法都会大大降低消毒剂的效果。

1.3 消毒剂的选择 动物疾病的发生与流行需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同时存在,当合理选择和使用消毒剂可杀灭感染源,阻止感染发生。目前,市面上的消毒剂种类繁多,按照成分可分为卤素类、氧化剂类、酚类、醛类等,养殖人员需结合本场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消毒计划,定期轮换和联合使用消毒剂和清洁剂,对猪舍采取针对性消毒,可获得高效经济的消毒效果。同时,还要注意清洁消毒对象,降低环境污染物对消毒效果的干扰。(1)消毒大体遵循清扫前第一次消毒→彻底清扫冲洗→再消毒的原则,在首次消毒时可选择能够分解附着病原微生物或污染物的消毒剂,比如用5%烧碱喷洒地面、围栏等处,喷洒量尽量多些,以水流下为宜。随后对动物排泄物、垫料及饲料等进行彻底清扫,最后使用消毒水对地面、栏杆和其他设备进行充分泡洗或使用高压热水进行循环冲洗;有条件的可以在舍外建一座较大的水池并用5%浓度的火碱溶液对使用器械充分浸泡消毒处理。(2)在生猪养殖过程中还要做好对饲养人员的消毒处理工作,当饲养人员有外出经历要再次进入猪场时必须严格遵守消毒规范,避免将病原微生物带入,可采用紫外线照射加上在隔离衣和鞋帽等表面喷洒消毒水。对非猪场的外来人员要一律禁止入内,严格执行猪场的防疫制度。(3)对出现疫病的猪场,每天要进行1 次消毒处理,包括对养殖人员的生活区域及猪栏等消毒处理。(4)消毒液需每天更换以保证消杀性能,同时更要避免病原微生物通过饲料或管理人员在猪群间传播。

1.4 消毒效果的检验 影响猪场消毒效果的因素众多且情况复杂,效果达不到预期很难控制疫病。因此,必须对消毒效果进行科学检验。对猪舍消毒的采样会因猪舍表面材质和空气环境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1)对猪舍表面物体消毒效果的检验主要分为棉拭子法和压印法,前者主要是使用5 cm×5 cm 的灭菌平板置于地面或者墙角等处,用无菌洗脱液浸泡过的棉拭子对选择区域进行采样操作,横竖往返各8 次,随后将采样拭子端剪入到洗脱液中进行震荡处理后涂于琼脂培养基上恒温培养,计算出杀菌率;对不规则的物体表面,可直接使用棉拭子涂抹采样处理。压印法主要是在消毒前后,直接将固体琼脂培养基直接接触所检物体10~20 s,盖好平皿盖后直接置于37 ℃培养并进行菌落计数计算杀菌率。

(2)猪舍空气消毒效果的检查主要分为自然沉降法、冲击采样法和液体吸收法等。自然沉降法是要根据猪场的实际面积开展采样操作,将琼脂平皿置于设计好的初定位置,静置5 min 后完成采样并置于37 ℃的恒温培养箱中过夜培养,记录消毒操作开展前后平皿内的菌落数量并计算杀菌率。液体吸收法主要是在空气采样瓶内先放置10 mL灭菌生理盐水,对准采样的空气连续抽气100 L,随后分别吸取0.5 mL、1 mL 和1.5 mL 液体接种至固体琼脂平皿后置于37 ℃恒温箱中过夜培养,根据消毒前后的菌落数并计算杀菌率。冲击采样法被认为是目前最为标准空气采样法,将空气采样器放在设定点位1 m 的高处,利用空气采样器先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然后强迫空气通过狭缝直接高速冲击到缓慢转动的琼脂培养基表面,37 ℃恒温箱中过夜培养并计算出杀菌率。消毒后如果细菌减少80%以上为优,减少70%~80%为良,减少60%~70%为中等,减少60%以下视为较差,应考虑重新消毒。

2 猪场疫病的防控措施

2.1 猪场疾病现状 (1)猪场内常见的传染病主要以急性败血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非洲猪瘟和胃肠道疾病等较为高发,按照病原类型分为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疾病。其中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病过程最急、症状最重、死亡率较高,一旦发病则损失惨重。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升高状态,如致病性大肠杆菌病、多杀性巴氏杆菌病、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及副猪嗜血杆菌病等,这些疾病在我国的猪场中呈多发趋势,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2)随着饲养密度的不断加大,一旦猪场内环境条件,如饲养温度、湿度等发生变化,加之消毒操作和无害化处理不够彻底等,极易导致猪群自身免疫力降低,使各种传染病在群体间传播,交叉感染、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相继出现。皮肤真菌疾病也会对猪群造成严重损伤,尤其是发生在眼眶、耳颈部而引起脱毛、红斑或结痂等,需使用较强的消毒剂才能彻底杀灭。(3)养殖场内的细菌耐药性逐年增强,据报道,我国北方大部分规模化养殖场以病毒性感染继发大肠杆菌病多见,而且分离鉴定出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显示出了多种抗菌耐药性。由此可见,猪场养殖人员要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增强消毒频率、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并严格控制人员的流动,将助于控制疫情的蔓延扩大。

2.2 猪场传染病的防控对策 制定严谨的疫病防控制度、落实健全的生物安全体系是保障规模化生猪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现阶段在猪场疾病防控策略中,猪场的布局合理、场地按时消毒、定期驱虫及科学化的免疫程序仍是必不可少的。平时不仅要提升整个猪场的管理水平,更要在发生疫情时准确地对疾病做出判断,及时做好疫病的鉴别诊断工作并合理接种疫苗,将对降低药物治疗且阻止抗生素滥用等不良行为至关重要。对商业化的养猪场,应将干净区域和污染区域严格分开,在引种时要合理安排运输猪的运转和运转车辆的清洗消毒工作,指定人员对猪场内的生物安全措施进行监察和评估,以做好猪场疫病的防疫工作。对非商业化养殖场的防疫工作要求更为严苛,不仅要禁止猪舍内的猪只不能饲喂泔水,也要及时将患病猪进行隔离,要对猪场周围进行严格有效地清洗消毒,并禁止猪群和人员的随意流动,同时要确保不与其他猪场的饲料与垫料进行交叉使用,对生猪的饮水、饲料消毒工作要严格控制以保证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在群体内的的传播。

猜你喜欢

消毒剂病原猪舍
涨疯了!碘涨50%,三氯涨超30%,溶剂涨超250%……消毒剂要涨价了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含氯消毒剂,别仅凭名字辨别
正确使用消毒剂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标准化猪舍设计技术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