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病的分类及常见病防治

2023-11-05杨兰兰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3年7期
关键词:养猪业猪病猪群

杨兰兰

(兴义市威舍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贵州 兴义 562412)

猪病是影响养猪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不仅对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有重要影响,还关系到市场中猪肉产品的质量。全面深入的研究猪病的发生原因及其特点,制定出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预防及治理方案,对我国养猪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1 猪病的分类

目前,养猪行业习惯根据疾病的危害程度将猪病分为以下两类。

1.1 对当前养猪业不构成实际威胁的猪病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不断发展,养猪技术、管理体系以及猪病防治手段等都有了很大进步,使得很多猪病的出现几率以及危害性大幅度下降,其中猪丹毒、猪肺疫等猪病,即使养殖户管理手段落后以及养殖环境较差,也可使用相应疫苗和抗生素药物取得较好的预防治疗效果,有效这些猪病对养猪业的危害。

1.2 对养猪业威胁较大的猪病

1.2.1 继发性疾病 继发性疾病主要是指由某一种或多种猪病诱发的疾病,较为常见的有附红细胞体病以及沙门氏菌病等,其发病原因通常是因为养殖环境较差或其他猪病诱发,比如附红细胞体病的诱发原因大多是水源遭受污染或猪感染了猪瘟等疾病。

1.2.2 原发性疾病 原发性疾病是指独立发生的、与其他猪病没有较深关系的疾病,是需要特别关注的猪病,根据防治手段不同将原发性疾病大致分为:(1)有疫苗和防治手段的原发性猪病:猪瘟、猪传染性胃肠炎、大肠杆菌病以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现如今对这些原发性猪病研制出了相应的疫苗,及时接种能够大幅度提高猪对相关疾病的抵御能力。

(2)常规疫苗预防效果不理想的原发性猪病,流行性腹泻等猪病属于常规疫苗效果有限的病症,猪链球菌病等疫病则属于常规疫苗免疫效果不确切的猪病,对流行性腹泻等猪病,目前主要是采用腹泻三联弱毒疫苗辅以空栏消毒等手段进行防治;而猪链球菌病等猪病由于其病菌耐药性较强且致病性血清型较多,使得现有疫苗实际效果较弱,无形中增大了该类猪病的危害性。

(3)现阶段尚无预防疫苗的原发性猪病,主要包括猪球虫病、猪增生性肠炎及非洲猪瘟等几种,其中部分猪病尚未研制出有效的疫苗,还有部分如猪增生性肠炎等猪病的免疫程序过于繁琐,只能通过适量使用抗生素等手段予以防治。

2 猪病发生的原因

2.1 养殖环境脏乱差 养殖环境是否良好对猪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原因是脏乱的养殖环境有利于致病细菌的滋生以及传播,会增加猪感染疾病的概率,提高传播速度以及危害程度,所以,环境清理也是养猪科学的重要内容。但很多中小型养殖户受资金不足、养殖理念滞后以及专业能力较低等因素的影响,对养猪环境管理工作够不重视,没有制定系统、完善的养殖环境消毒制度和清理工作流程,致使多种猪疾病频发。

2.2 免疫工作落实不到位 疫苗接种是预防多种猪病发生以及提高生猪抵抗力的有效举措,也是保障生猪健康养殖和猪肉品质的重要手段。免疫工作通常是从猪出生开始的在不同的生长时期适时接种相关疫苗,可以提高生猪体内抗体水平以及降低猪病发生率。很多偏远地区的中小型养殖户对猪免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疫苗接种意识也较弱,很多养殖户未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开展猪疫苗接种工作,不仅导致猪病发生几率提高,还给猪病监测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和阻碍。

2.3 疫病防治不够科学 在养殖过程中存在养殖方法不合理、养殖理念不科学等现象,对猪疫病防治也存在较多的疏忽和疏漏,猪的疫病抵御能力普遍较低,部分猪出现疫病征兆时,养殖人员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和防治措施,进而导致猪疫病大范围蔓延,引发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3 常见猪病防治措施

3.1 猪附红细胞体病 该病的传播途径较为繁杂,可能通过伤口感染,也可能通过蚊子、虱子以及疥螨传播,甚至注射针头也有可能导致该病的传播蔓延。病可引起仔猪急性死亡以及母猪产能下降,如果对猪圆环病毒病等猪病的管控不到位,也容易导致该病的发生和蔓延。所以,应当做好原发性猪病的预防以及猪舍的日常管理工作。目前较为常用的防控措施是做好猪舍的卫生管理,定期对生产公猪和母猪注射预防药物血虫净1 g,尤其是对生产后的母猪,应在生产3 d 后注射1 g 的血虫净,同时,养殖人员还可以在饲料中适量添加阿散酸,持续周期为20 d 左右,要做好对猪圆环病毒病等猪病的防治工作。

3.2 猪 瘟 猪瘟是常见的免疫抑制性猪病之一,具有较强的潜伏性以及传染性,其临床表现有腹泻、体温升高以及背部出现出血点等症状。猪瘟防控方法主要是为后备公猪和母猪注射相应疫苗,如猪瘟兔化弱毒脾淋苗、猪瘟兔化弱毒组织苗以及细胞苗等,对发病猪应及时采取隔离治疗措施,避免感染其他健康猪,疫苗接种应注意以下方面:(1)应对猪瘟疫苗的质量进行全面、详实的查验,避免因疫苗的质量问题而导致免疫失败;(2)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工作流程接种猪瘟疫苗,对公猪和母猪应每半年接种一次,以保证生猪体内具有较高的抗体水平,避免猪瘟的发生。对肉用猪可根据其年龄段以及健康状况合理制定相应的猪瘟疫苗接种方案。

3.3 猪喘气病 该病主要是由支原体引发的猪呼吸道病,其临床表现主有呼吸频率加快、持续性咳嗽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现阶段对猪喘气病的预防,主要是给猪注射国外进口的相关疫苗,效果较为显著,如果猪群出现相应的疫病症状,可用抗生素治疗,可根据猪群发病严重程度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连续饲喂1 周左右,症状明显缓解后可以暂停使用抗生素;若猪群喘气病症状愈发严重可继续在饲料中加入适量抗生素对猪病治疗,并在一周后停用抗生素观察猪群状况,直至猪喘气病被彻底治愈。

3.4 猪蓝耳病 该病是一种传染性较强、危害性较大的常见猪病,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所致,该病临床表现有猪厌食、腹泻呕吐、呼吸困难以及皮肤出现蓝紫色斑等。同时,该病一年四季都可暴发,并通过水源、空气等途径快速传播,可导致猪群出现大面积死亡等严重后果。提前为猪群接种相关疫苗是防止猪蓝耳病发生和蔓延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方面,应做好猪疫苗接种工作,并对猪群免疫效果进行全面、详实的分析研究,避免猪群因免疫工作疏忽或疏漏而发生猪蓝耳病。另一方面,还要做好相关病理变化以及防治手段的宣传工作,提高养殖户对猪蓝耳病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以便能第一时间辨别猪病,对病猪采取妥善、有效的应对方法。对病猪要第一时间隔离,然后进行抗病毒治疗(病毒唑、干扰素抗血清等),应用抗生素(青霉素、头孢噻呋钠)防治继发感染,应用维生素和葡萄糖等,增加能量,提高免疫力。

3.5 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主要是由病毒引发的急性猪病,潜伏期较长、发病较快以及危害性较大。该病可能会导致猪出现呼吸困难、生长停滞、母猪死胎以及仔猪死亡等一系列严重后果,是养猪业需要重点关注的猪病之一。目前,对猪伪狂犬病的有效治疗手段极为有限,所以对此类猪病应做好预防措施,根据不同日龄猪的疫病流行情况采取相应的疫苗接种方案,比如,对种用公猪母猪,按照每年接种3 次疫苗,对仔猪则需要在生产当天用伪狂犬病毒疫苗滴鼻,在30 日龄对仔猪进行二次免疫,确保伪狂犬病疫苗接种效果。除此之外,猪蓝耳病等猪病会对猪免疫系统产生抑制,即使接种了疫苗的猪仍然会感染伪狂犬病,所以养殖人员做好免疫抑制性猪病的防治工作,避免猪群出现伪狂犬病的暴发蔓延。

4 总 结

猪病防治工作是生猪养殖的关键环节之一,在保持生猪健康状况、猪肉产品质量以及推动养猪业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当受到有关部门以及养殖户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而全面、深入研究猪病分类、病症表现以及防治措施,一方面可了解常见猪疾病以及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应的防治技术,实现猪群免疫效果和疾病防治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为生猪饲养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具体、可靠的指导和参考依据,并促进养猪业的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猜你喜欢

养猪业猪病猪群
2022年养猪业或将迎来“大变局”
2020年养猪业盘点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浅谈猪病的临床诊断
“中美贸易战”养猪业可能发生的事
猪病诊断的一些误区
微生物发酵饲料在养猪业的应用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猪病治疗中常见七误区
猪群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