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场消毒的重要性及正确操作

2023-11-05韩坪序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3年7期
关键词:饲养场消毒剂养猪

韩坪序

(朝阳市朝阳县畜牧技术推广站,辽宁 朝阳 122000)

我国的养猪业正在向规模化以及集约化的模式转变,养殖数量增多和养殖密度增大,对养殖环境质量影响很大,使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剧增,增大了感染风险。因此,在养猪生产中,必须采取正确的消毒方式。将消毒措施落实到位,才能有效的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以及繁殖能力,落实到位阻断疾病的传播。

1 消毒工作的误区

在临床生产中进行消毒主要指采取多种不同的消毒液或消毒试剂灭杀生产环境中的细菌和微生物的方法消毒可以切断传染源以及传播途径,有利于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从而提高猪群生产健康安全,有效避免猪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当前养殖人员消毒的一些原理以及操作,但实际操作仍存在一些误区要认真纠正。

一些饲养人员过分依赖疫苗的效果,错误认为猪接种疫苗能完全避免感染疾病,进而放弃了毒措施或消毒也不全面彻底。对饲养舍、食槽以及生产中使用过的器皿采取消毒处理,忽视了对猪机体以及饲养人员的消毒措施。还有的饲养人员认为饲养场内执行隔离饲养或减少猪的饲养数量就可以避免疫情的暴发,忽视猪舍以及食槽等生产用具的消毒处理。如果养猪生产只注重消毒措施实施的次数,而且盲目的依照个人生产经验而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而忽视对消毒剂的选择、消毒液配置浓度等情况,即使开展消毒处理,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有不少的饲养人员认为进行猪买卖前后的一段时间采取必要的消毒处理即可,不重视日常生产中的消毒措施,具有消毒效果不理想。

在实际生产中,仍然有一些饲养人员并未认识到消毒防止猪群疾病的发生及传播的重要性,所以相关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很有必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饲养人员了解消毒在养猪生产中的必要性,使其充分认识到消毒的重要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消毒观念,能够实施科学且规范的消毒措施。

2 消毒对猪病防控的重要性

2.1 杀灭病原微生物 通过消毒处理可以杀灭外界环境中物体表面存在的病原体和细菌,通过切断病原传播途径,实现有效阻止和避免疫病发生或持续蔓延如果能充分发挥消毒剂具有的高效和彻底以及隔离作用,就能将细菌消灭,从而有效的预防养殖场内传染病的发生以及传播。

2.2 消毒剂的作用 养猪生产中采用的消毒剂是化学消毒试剂,目前种类多样,常用的包括碱类、酸类、醇类、醛类、酚类等,其中大多的消毒剂都可以杀灭或抑制细菌、病毒及寄生虫卵,具有广谱以及高效的特点。如果消毒液配比适宜,则能够杀死几乎全部的病原体,同时能够实现无害化的生产要求,最终可以有效控制饲养场内疫病的传播。

2.3 消毒易于操作 猪群很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出现繁殖障碍或阻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缓慢或感染疫病,影响猪群健康,严重的可引发死亡。而消毒试剂对猪群所造成的应激刺激很小,不会在猪体内残留,所以安全性比较高,同时消毒工作比较简单且易于操作,一般饲养人员都可以熟练的操作,不需要聘请专业人员现场指导,所以在生产中的操作快速且效率高。

3 猪场常用消毒药物的选择

猪场在开展消毒处理之前,需要认真了解饲养场内常见疫病的种类、流行情况以及消毒对象、消毒设备和饲养场的实际生产条件等因素,再根据饲养场的具体生产情况而选择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操作时通常应该选择两种或以上、性质不同的消毒剂,并交替使用进行消毒。消毒药物的选择应考虑生效快、稳定性强且渗透性高及毒性低、刺激性和腐蚀性均小等特点,此外还应综合考虑价格因素。如果饲养场具备一定的条件,可以对消毒剂的实际使用效果进行定期检测,再根据检测结果及消毒效果,选择具有理想消毒效果的消毒剂用于实际生产中,以获得彻底且有效的消毒效果。

4 正确的消毒操作

4.1 入场消毒

4.1.1 人员消毒 根据相关防疫要求,在饲养场的大门口要设置相应的消毒室,场外人员进入生活区要接受喷雾消毒而进入紫外光消毒室,室内的墙壁中部通常都应该设置相应的紫外线灯,并且在其下方铺好用2%的火碱溶液洒湿的麻袋,但是需要注意不能直接将消毒药物喷洒在工作人员的身体上。场内的工作人员按要求进行沐浴、更换衣服和胶鞋后,同样需要经过消毒通道后才能进入场内的生产区域。此外,饲养者不能忽视对猪贩卖人员的消毒处理,要提高养猪生产中的相关防范意识,以有效避免发生因贩卖猪引入疫病而造成猪群疾病暴发的不良情况。

4.1.2 物资消毒 (1)车辆:饲养场的车辆主要是日常载运买卖猪使用的车辆。饲养场内很多烈性传染病的流行都是因为车辆进出而引发,还有少部分是因为引种过程中消毒措施落实不到位而造成。发生这种情况大部分原因是运输人员没有意识到消毒和疾病流行的严重程度,也会因管理者对消毒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而引起。现阶段,我国猪场的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普遍不高,对消毒的落实情况不到位,会造成消毒效果并不理想。(2)食物:大多的猪场当前都处于规模化且现代化的生产模式,但个别饲养场对生活区和生产区的划分不够明显,从场外采购回场的蔬菜及肉类等食物也未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比较重要的就是猪肉食品中大概率会存在大量的细菌和病毒,采购回场后要采取高温消毒处理方式,以有效的抑制细菌的繁殖活动。(3)药物:养猪生产过程中很少有对饲养场内的药物采取消毒措施的情况,管理人员普遍都意识不到药物也是能够引发猪群感染疾病的传染源。饲养场内的患病猪需要反复选择适宜的药物进行治疗,饲养人员在来回走动去采购药物的时候自然会将细菌或病毒带到兽药店,这样店里的药物也会不断的遭受细菌病毒的沾染,而其他饲养场的饲养人员来店采购药物返回饲养场就需要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后才能够入场。(4)医疗器械:当前大多的规模化养猪场对医疗器械的消毒必要性都有充分的认识,但是仍然有不重视的情况存在,生产中对医疗器械采取必要的消毒处理,同时还需要保证采取合理的消毒措施。对医疗器械消毒处理时应该根据器械不同而采取差异性的消毒方式。(5)饲料:实际生产中同样要重视对饲料的消毒处理,饲养人员都是会在饲料销售点选购饲料而带回场内,存在将病菌带到饲料销售点或从饲料销售点带回病菌的风险。

4.2 场区消毒 饲养场区的卫生状况会直接影响猪群感染传染病的暴发情况,饲养场区内的环境如果脏乱差,就会出现病菌大量繁殖滋生的状况,会增大疾病发生及扩散的风险。平时要经常清扫,以有效控制并且减少环境中病菌的浓度,降低感染风险。养猪生产区域应该定期按照制定的消毒防疫的制度而执行必要的消毒措施,以有效杀灭饲养场周围环境中存在的细菌以及病毒,避免疾病出现更大范围传播。养猪过程中,每周应对生产场区域开展一次彻底的消毒处理。同样需要选择几种不同的消毒药剂交替使用,如果长时间使用同种消毒药物则很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降低消毒效果。

4.3 畜舍消毒 对猪舍消毒非常必要,能够有效的杀灭环境中的病菌,但畜舍消毒不同于外界其他消毒,因为畜舍内存留大量的猪排泄的粪尿与胎衣等残留物,要完全彻底的消毒畜舍的内用具有很大的困难,所以当前生产中比较适宜的消毒方法就是将猪全部转到舍外,即开展空舍消毒,但实施的难度比较大。所以通常都是每周对饲养舍采取1~2 次的消毒措施,条件不允许则要保证每周消毒1 次。

4.4 器械消毒 饲养场内的器械消毒通常是对医疗器械采取必要的消毒处理。彻底的冲刷医疗器械,再全面且彻底的消毒处理。而生产中常用的手术刀、手术剪和手术钳等表面的血迹要用酒精擦拭干净。再将全部的医疗器械放置于高压灭菌锅中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的杀灭细菌。养猪生产中选择高压灭菌的方式消毒医疗器械是最为适宜的,消毒之后的医疗器械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正确操作是佩戴医用手套再用消毒过的钳子将注射器安装好,这样能够避免医疗器械受病菌的再次污染。

4.5 人员消毒 养猪生产过程中,同样重视工作人员自身的消毒措施。要求饲养人员在就餐前后都消毒处理,对平时穿着的工作服也要定期消毒,并且保持经常的换洗,此外在工作中还应该确保自身的健康状况,从而有效避免饲养人员感染疾病,影响饲养场的经济收入。

猜你喜欢

饲养场消毒剂养猪
涨疯了!碘涨50%,三氯涨超30%,溶剂涨超250%……消毒剂要涨价了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含氯消毒剂,别仅凭名字辨别
养猪
正确使用消毒剂
阿尔梅勒动物饲养场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
猫和鸡
我在干校饲养场
饲养场消毒剂的合理使用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