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疾病综合防治措施
2023-11-05王瑞平
王瑞平
(淇县农业农村局动物防疫检疫中心,河南 鹤壁 456750)
仔猪的生长主要分哺乳期和保育期两个阶段,不同生长阶段因仔猪抵抗力不同,易感疾病有所差别,本文将分别介绍不同生长阶段的常见病及防治措施。
1 综合防治措施的设计
1.1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养猪场应该认真了解和掌握当地的猪病流行情况,并结合本场实际,科学制定免疫程序。比如在仔猪20 日龄55 日龄,应接种猪瘟弱毒疫苗一次,30 日龄接种副伤寒疫苗,60 日龄时接种猪肺疫苗、猪丹毒疫苗各1 次。接种时,需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剂量进行,并且要做好接种现场的卫生。成年猪也应当进行疫苗加强针的接种,避免感染疾病。对已感染疾病的仔猪要隔离观察饲养,安排专业人员根据疾病的类型进行药物治疗。
1.2 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 首先,需要在猪场人员入口处明确划分出净区与脏区,以消毒室作为脏区与净区的划分边界,消毒室以内的生产区作为净区,而消毒室以外的行政以及生活区为脏区,生产人员从脏区前往净区必须通过消毒室,在消毒室内进行一次性鞋套的更换、清洁手部卫生、经过紫外线照射以及工作服的更换等,最终通过消毒液的喷洒才能进入到净区。除了人员需要消毒之外,所有的饲料、水源、工作用品进入生产区前都需要消毒。有条件的饲养场需要设计两个消毒室,将脏区以及净区进行精细化划分。在饲养人员进入到净区之前,首先需要经过第一个消毒室,在紫外线灯下照射5 min 后进行外衣以及鞋帽的脱换工作,使用百毒杀、艾迪伏等专用洗手液清洁手部;进入第二个消毒室的通道,换上经过消毒的工作服,再经过消毒池消毒之后进入到净区,这样可避免工作人员携带病毒进入。
其次,需要进行定期的清洁以及消毒工作,在生产区每个月都要进行场地消毒。夏季是消毒工作的重点,除了使用消毒剂对角落以及阴暗部位喷洒之外,还应用生石灰粉对地面进行铺散消毒。平时除了清除杂物,还应每周用消毒剂喷洒消毒。对仔猪舍采用不定期消毒制度,且进出仔猪舍的工作人员需要彻底消毒以及清理。仔猪舍内的水槽、饲料槽、门窗以及墙壁等位置的消毒方法为:首先使用清水对其冲洗,然后使用喷灯火焰消毒,在仔猪出生后,需要对容易滋生病毒以及细菌的位置使用化学药剂消毒。
1.3 建立合理的饲养管理制度 经常会有仔猪因为母乳过浓而引发奶泄,因此,在母猪分娩之前应当减少饲料的投喂量。在产仔的当天仅需要提供一些开水以及奶粉即可,母猪的饲料喂养量后续可以逐渐递加,最终在1 周后达到标准的饲料喂养量。观察母猪的进食情况,饲料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养殖人员需要对饲料槽清洁工作,避免因为食物残渣的堆积变质而引发消化系统疾病。在仔猪饲养的过程中,可以母乳搭配精料诱导仔猪进食,锻炼仔猪的肠胃消化能力,逐步用饲料替代乳汁,帮助断奶仔猪适应采食饲料,避免因为突然更换饲料而出现的应激反应。观察仔猪的进食,避免出现进食过量以及饥饿的情况,根据仔猪生长发育情况增加饲料。在一个月后如果仔猪生长发育状况良好,可让其在户外自由活动,促进其生长发育。但要加强保护措施,避免因为户外活动而出现皮肤擦伤,随日龄增长可增加仔猪户外活动的时间。仔猪出生后要单独饲养,同一胎出生的仔猪设立独立的饲养隔间,保持足够的活动空间。每天早晨和晚上都要清理仔猪身体,安排专业人员清理,褥草每隔一周更换,或受潮立即更换,定期清理猪舍中垃圾,切忌限制仔猪的活动空间,避免因活动不足而影响发育。除此之外,仔细地观察仔猪的进食、粪便、精神状态等方面的情况,详细记录信息以便对照比较,一旦出现异常还要进行相关疾病的追溯和排查,找出根本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
2 仔猪常见疾病及防控措施
2.1 哺乳期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仔猪出生时的身体消化器官还没有发育完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猪舍内存在的病毒以及细菌感染,导致哺乳期仔猪发病率较高,应重点防控。较为常见的疫病有:痢疾、球虫病、病毒性腹泻等,这些疾病虽然致死率较低,但仔猪患病会影响到其生长发育。需要注意,痢疾中的红痢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致病原为魏氏梭菌,发病极快,多发于3 日龄以内的仔猪,并且绝大多数仔猪、是急性出血性痢疾。除红痢外,白痢、黄痢也是仔猪常见痢疾,多发生于1周龄内的仔猪。白痢以及黄痢为的大肠杆菌引起。仔猪生活环境温度较低、卫生状况糟糕、母猪患有子宫炎、乳房炎或乳量不足等原因诱发。
痢疾的防控措施应当以母猪生产阶段为重点,分为产前、产后两个阶段入手,能最大程度降低仔猪感染痢疾的概率。在母猪预产期快到的一周之内,需要在母猪的饲料中加入金霉素以及支原净,并且饮用开水。首先抗生素的使用能够避免母猪在生产阶段感染细菌引发炎症,特别是子宫炎以及乳房炎需要重点预防,避免因为感染炎症而造成的仔猪发育不良。如果母猪患有乳房炎,则是需要将仔猪寄养到其他生产母猪舍内,避免母猪乳房炎引发和仔猪消化道感染,要保证仔猪拥有充足的母乳摄入量,保证其生长发育和降低仔猪患病的几率。在哺乳期可在母猪饲料中加入适量的支原净以及硫酸粘杆菌素,充分的搅拌饲料,使用的时间需要超过2 周,可避免仔猪感染呼吸道疾病。还需重视仔猪的腹泻问题,做到针对性预防,在仔猪5 日龄后可服用抗球虫药物,避免感染球虫引起急性腹泻。同时,养殖户需要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温度、湿度以及养殖地的条件进行设计与应用,从而降低哺乳仔猪的死亡率。
2.2 保育期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保育猪的机体器官及功能已基本发育完全,对外界环境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感染某些疾病后不会有太明显的变化,通常是过了保育期之后才出现相应的症状,给疾病防治工作造成一定困难,特别是流行疾病会在仔猪群中大量扩散,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仔猪可能感染的疾病类型较多,有腹泻、急性肺炎、支气管炎、皮炎、猪痢疾、肢蹄病、消化系统疾病、结肠螺旋体感染、多系统衰弱、脑膜炎、伪狂犬病、关节炎等。一些地区会因为环境条件较差而引发猪瘟等危险性较高的传染病。保育猪感染疾病的原因较多,气温、湿度、卫生、地面等都是影响因素,但很多养殖户忽视了饲料在疾病防控中的作用。如果仔猪日粮中含有较多的霉菌毒素,会加大仔猪感染消化道疾病的概率,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且保育阶段是仔猪生长最关键的时期,染病仔猪不能及时治疗,有可能会成为僵猪。保育猪并不适合大规模的疫苗接种,因为疫苗接种会影响到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所以需要从仔猪的生活环境、营养摄入等方面入手,从而降低保育,猪感染疾病的概率。
仔猪断奶后便没有了母源抗体的保护,所以要在投喂的饲料中加入适当的金霉素、红霉素以及支原净,以提升仔猪的身体免疫力。如果仔猪的患病几率较高,可增加抗生素的种类以及使用量。通过抗生素的使用可有效地提升仔猪对螺旋体、猪痢疾、肺炎支原体、结肠螺旋体等,使仔猪始终处于健康的状态。如果在观察过程中发现仔猪有感染链球菌的症状,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VC,保证抗生素摄入量能够有效地提升仔猪的抵抗力,改善仔猪在感染疾病之后的症状,帮助仔猪快速地恢复健康。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仔猪出现肺炎进行针对性的预防,需要观察仔猪的呼吸、睡眠以及进食状况,一旦发现有有异常需要进行隔离治疗,避免仔猪之间形成感染。养殖场消毒工作以及治疗工作要同步开展,首要的任务就是需要对仔猪的活动环境进行清理工作,使用消毒液消毒,保持舍内通风以及晾晒工作,可以根据仔猪呼吸道疾病感染的情况注射以及服用抗生素,可以将抗生素与干草料混合,方便仔猪吞食;也可将止咳化痰的药物加入到温开水中辅助治疗,以缩短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时间。应减少抗生素输液,因为仔猪的血管较脆弱,大量输液容易导致肺水肿。
3 结 语
养殖业的发展关乎我国人民群众的菜篮子,国家近年来一直推动养殖业的发展,并且对仔猪养殖提供一定的优化政策。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发现,部分养殖户缺乏对仔猪的养殖经验,导致对仔猪的疾病预防工作不当,造成疾病的大范围感染与传播,极大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对此,各地区的农业防疫部门还需要加强对养殖业疾病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养殖户重视仔猪疾病的预防工作,在养殖的过程中真正做到预防、防治相结合,促进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