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种母羊产科病的病因及诊治
2023-11-05公慧
公 慧
(蒙阴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山东 临沂 276200)
近年来,我国养羊业发展迅速,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其养殖效果还有一定进步空间。为了提高引种母羊的繁育能力,本文对引种母羊几种常见的产科疾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1 引种母羊产科病的病因
1.1 病原入侵 沙门氏菌感染可引起母羊难产,产胎质量不高、存活率低等。沙门氏菌可以通过排泄物、乳汁和交配过程传播,感染后的引种母羊会出现高热、腹泻等症状。布氏杆菌可引起母羊的生殖系统疾病,病菌可经母体传播至腹中羔羊,引起羔羊体质虚弱甚至死亡,严重时可引起母羊多次连续流产,同时继发其他疾病等。
1.2 饲养管理不当 在饲养过程中没有实行严格的分圈分舍制度,造成了公羊与母羊、病羊与健康羊、不同品种羊的接触,加快了羊病的传播,进而提高了母羊的感染概率。此外,生产环境卫生状况差,饲养密度大,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运动量,都会引起相应的产科疾病。
1.3 选种因素 一些引进的母羊品种对某些病原菌的易感率很高,引入饲养后更易造成母体感染。还有一些引进的肉羊品种,不能适应当地的养殖环境和饲料种类,很容易受到有关因素的影响,进而引起母羊的产科疾病。如果选种考虑不周,则会导致母羊发生产科疾病。
2 引种母羊主要产科病及诊治
2.1 乳腺炎 该病是指乳腺等部位的局部炎症,其特点是乳房红肿、发热、疼痛,对泌乳功能及产奶量有很大的影响。羊圈周围环境潮湿、闷热、粪便堆积有利于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及病毒的滋生。乳房肌肤损伤、乳头被咬伤时都可能感染细菌,从而引起炎症。绵羊的乳房炎分急性、慢性两种。急性乳房炎的症状是患病羊体温上升、乳房肿胀、发红甚至发紫色,触摸时会感到疼痛。重度时乳汁为淡黄色或粘液中混有血液,乳腺淋巴结肿大,慢性乳房炎一般没有全身疱疹、泌乳减少、乳汁稀疏、混杂有絮状凝块、触摸病变乳房时可感到硬块。减少羊粪尿积存、改善环境卫生、定期消毒是防止引种母羊产科疾病发生的主要措施。如果母羊患有乳腺炎,一般可应用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乳液进行乳房注射,对病情较重的母羊,可以选择抗生素,如苄星青霉素。
2.2 子宫内膜炎 该病是一种常见的产科疾病。当引种母羊生产不顺利、出现死胎留腹等情况时,会引起子宫内膜炎,病菌的侵入也是该病的发病原因之一,主要细菌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在人工授精过程中,如果不消毒或消毒不严格,或自然交配都可能引起引种母羊的感染,一般多发于产后一周内。急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腰酸背痛,阴门流出大量黏稠的脓性分泌物。如果不及时处理,或处理方式不正确可能会发展为慢性炎症,导致子宫内积液、积脓甚至是子宫坏死。长期患有子宫内膜炎的绵羊,其发情没有规律或不发情,多次交配不孕。临床治疗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3% H2O2、生理盐水等药物来清洗子宫。但急症引种母羊不能多次冲洗,可肌注恩诺沙星或与磺胺甲基异恶唑混合,亦可肌肉注射催产素注射液。
2.3 妊娠毒血症 羊妊娠毒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见于引种母羊的孕晚期。该病与营养供应状况有很大关系,尤其是长期喂草、精料补充不足的怀孕母羊。同时孕羊的蛋白质、糖、脂肪代谢紊乱,从而引起肝脏功能的异常,排毒、解毒功能下降,最终引发妊娠毒血症。该病多发于羔羊出生前半月内,随着产羔期的临近,病情会逐渐加重,其主要症状有行走不稳、动作失常、食欲丧失、反刍停止、大便干瘪、小便次数多、结膜发白、视力下降、呼吸有酮、醋味。嘴唇痉挛,颈部肌肉痉挛,头部和脖子后仰,多数在1~3 d 内死亡。幸存的母羊多发生难产或产下弱胎、死胎。肝组织病理改变化为典型的肝损害,肝肿大、破碎,呈黄褐色或红色,切面有油脂。防治措施主要是加强对母体的管理,确保营养均衡。治疗可口服25%~50%的葡萄糖溶液,2 次/d,连用5~7 d。此外,还可以通过口服VB1、VB6、VC等来改善病情,肌肉注射1 g 肌醇,1~2 次,以提高肝功能。
2.4 生产瘫痪 生产瘫痪又称“产后麻痹”,母羊在产胎后体内丢失大量的钙,如果不能及时从饲料中补充,会动员骨骼中储存的钙。当日粮中钙含量不足,骨内钙质不能满足引种母羊的需要时,可引起低钙血症。此外,在哺乳时会有大量的血糖进入初乳,导致低血糖,也会引起肢体麻痹。发病初期情绪低落,食欲减退,反刍停止,四肢无力,走路不稳,最后卧地不起,体温在发病过程中逐渐下降。头歪向下方,两后肢呈八字形分开,最终瘫痪。孕期喂养高钙饲料,并添加VD,产后每日15~20 g,可有效预防该病。
2.5 产后阴道脱垂 该病是引种母羊一种常见的产科疾病,阴道周围组织松弛及韧带松弛是本病的主要病因。其次妊娠晚期腹压过高、生产用力过度、人工流产等,所有怀孕母羊均可发生,轻度症状时,仅有一颗桃般大小的脱出物出现在阴道入口,严重时阴户外翻,可达20 cm,阴道黏膜充血、发炎、溃疡、坏死。预防方法是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高质量的饲料,适当锻炼,增加阴道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的张力。临床可采用人工复位的方法对症处理。在复位前,要小心地用温热的低浓度消毒剂冲洗掉脱垂的阴道黏膜,然后将下垂部位轻轻地放回原位,有阴道脱垂的母羊下次怀孕时有较高的复发率,故应淘汰这种病羊。
2.6 流 产 导致引种母羊流产常由多种因素综合引起。其中,引种母羊日常的生殖和生活环境对其患产科疾病的影响极大,羊舍的好坏对羊群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寒冷、闷热、潮湿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羊群的流产。长时间缺少日照,对母羊身体和胎儿生长是不利的。此外,养殖密度过大会让母羊的活动变得更少。天气突变、频繁更换饲料、不适当驱赶、突然惊恐等都会导致应激性流产。所以在怀孕期间,需科学喂养引种母羊并时刻补充营养成分,保持圈舍卫生,定期开窗流通羊舍内的空气,严禁养殖密度过大,以降低不良应激。在怀孕晚期,羊羔的生长发育非常迅速,90%的新生儿出生重都在这个时期增长。若母羊的营养不全、比例不合理,不仅会造成羊群发育受阻、胚胎死亡,还可能引起母羊妊娠中毒。同时,引种母羊食用某些有毒的物质也会引起流产,但在规模化生产的羊场中,细菌毒素、饲料腐败、农药中毒等情况已十分罕见。为了预防这种流产,应在此期间增加引种母羊的营养饲料管理,并防止饲料发霉。引起母羊流产的病菌主要有羊衣原体母羊。此外,产单核李氏杆菌病等也能引起母羊的流产。但一些链球菌、弓形虫、住肉孢子虫以及其他致母羊流产的原因,但临床比较罕见。对布氏杆菌病临床不能根除,必须对其加强检疫,并及时淘汰,其他病原菌的防治要注意卫生,要注意选用敏感的药品。
2.7 产弱胎、死胎、畸形胎 产弱胎、畸形胎是引种母羊常见的产科疾病,有些母羊可以正常分娩,但是由于产下的胎儿免疫力较低,不能站立,心率快,羊羔存活期短,治疗效果差,易导致死亡。有些母羊在分娩过程中,可检测到胎动不正常,分娩时已死亡。另外,一些母羊产下的胎儿畸形,胎儿的死亡率很高,存活的个体身体素质也很差。
2.8 胎衣不下 母羊在出生6 h 内没有排出胎衣,即可认为是胎衣不下。产后母羊的胎衣不下与孕期运动量不足、过肥、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相关。冬春季草料维生素不足,应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制剂,并给予舔砖等微量元素。如果是产科病引起的胎衣不下,可以用中药制剂如促胎衣散,也可以用导管将50~100 mL 的10%氯化钠注射液注入子宫,以加快胎衣排出。在子宫灌流时选择的灌流管要圆润,注入前要消毒;对较为顽固的情况,在采取以上措施后,每1~2 h 轻拉一次,使其暴露于体外,并借助外力使其脱落。以上方法无效时避免用力牵拉,避免伤及胎盘,导致子宫脱落。若2 d 后仍未能取出胎衣,请兽医进行外科手术。如果是胎盘不下的羊,一般会出现体温升高、食欲下降等症状,可以口服恩诺沙星、氧氟沙星等药物,同时还可服用一些促进胃肠活动的药物,比如复合VB等,在引种母羊产后哺乳期间尽量不要服用青霉素等药物。
3 对引种母羊产科病的诊治建议
3.1 病菌感染的试验检测诊断与防治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引种母羊产科疾病,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来明确病原菌类型,有针对性地治疗。对病羊的血液、体内器官、病死羔羊等检测沙门氏菌,可以肌肉注射链霉素、四环素等药物来治疗。例如,布氏杆菌感染病羊的治疗作用不大,因此在发病后应严格隔离,并进行淘汰、屠宰等措施,以防止疫病的蔓延。同时,加强卫生检疫,加强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由引种母羊产科疾病。
3.2 做好羊场的清洁、消毒工作 羊舍内的卫生消毒工作是阻断羊群疾病传播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消除羊体表和羊场的病原微生物。要彻底清理养殖场内的粪便、垫草等垃圾,可提高消毒效果。羊场要对主要传染病输入区、物料出入口等重点部位清洗和消毒,养殖场内禁止任何外来人员进出,如有车辆进出应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平时羊场要做好定期严格仔细消毒。
3.3 科学品种选择与引进 引种母羊产科病防治的关键是科学的选择和引入,在引入新品种之前要充分考虑引进品种的特性、遗传疾病、原有养殖方式各项参数和引进后的环境、气候等因素,尽量选用具有抗病、易感疾病、群体体质良好的品种。在引入引种母羊时要严格检疫,防止引入病种,从而达到对产科疾病的有效控制。
3.4 规范繁殖技术操作管理流程 羊场应建立公母羊的繁育注册和注册制度,实行标准化的繁育技术操作和管理程序。利用现有研究成果中较为成熟的人工授精技术、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建立养殖技术指标、动态监控流程,尽量降低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引种母羊产科疾病。
4 结束语
在引种母羊的饲养与管理中,引进的引种母羊繁殖性能是影响其繁育的关键因素,并直接关系到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研究人员和养殖人员必须了解引种母羊的常见繁殖性疾病,以便在养殖中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高羊群的繁殖力,从而提高引种母羊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