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小型养殖场禽病防治技术
2023-11-05林昌海
林昌海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庄镇农业农村办公室,江苏 徐州 221123)
随着畜牧业转型升级,我国家禽养殖已在由小规模散养户向中小型养殖场(养殖大户或家庭农场)转变。但受资金限制转型后的中小型养殖场在很多方面依然存在小规模散养户的不足,基础设施和养殖设备配套落后,管理人员知识储备匮乏,生物安全防护技术能力不足,防疫理念落后,疾病防控水平较低,不合符转型后的养殖,管理要求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原有设施、养殖人员进行培训升级。为此,中小型养禽场需要正视存在的这些问题,系统分析疫病常发、多发的原因,加大对新品种、新设备、新投入品、新技术、新模式的学习与引入,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养殖实际的实用可行、严谨高效的疾病防治制度,提升我国养禽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1 禽病科学防治的理念
家禽属于小型动物,有气囊、无隔膜等先天生理缺陷决定了其免疫力低下,胆小、易应激、抗病力差。所以禽病一旦发生即可能来势凶猛,且混合感染非常普遍,使禽病诊断和用药治疗面临巨大压力,整个禽群也面临淘汰或扑杀。因此,中小型养禽场的日常疫病防控更需要贯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结合”方针,坚持抓早抓细、关口前移、从严从实,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疫病的“防”线上。
禽病越发复杂严重越要加大防控力度,在生产中采取多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建立严密的疾病综合防控体系,在禽病防治中占居主动地位。当前,虽然疫苗、药物研制水平已经很高,禽病依旧难以有效防治,原因就是我国养禽业的主阵地还是农村养殖户和中小型养殖场,两者共同的短板是缺乏生物安全防护。为此,在禽病综合防控体系中首先应该做好生物安全防护,从前期的养禽场选址与规划设计、环控及防疫设备配套、家禽品种选择与引进,到全进全出管理制度执行、饲料科学配制与营养保证、日常管理与环境净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各个环节,都对禽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在建立生物安全防护的基础上,再结合免疫接种、药物预防和疫病扑灭等措施,才能切实构建起一套严密的禽病综合防控体系。所以在禽病防控工作中,合理规划是基础,健康种源是前提,严格管理是关键,科学免疫是保障。
2 不同类型禽病的防治策略
常见禽病包括环境条件性疾病、疫苗依赖性疾病和垂直传播性疾病三类。(1)环境条件性疾病如大肠杆菌病、魏氏梭菌病、鼻炎、球虫病等,以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为主,对此类疾病接种疫苗是次要,重点在于环境管理,努力通过硬件改善和环控优化给家禽提高舒适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2)疫苗依赖性疾病是一类以病毒性传染病为主的疾病,包括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痘等,由于这类疾病发生后并无太多有效治疗药物可选,所以防治工作重点是科学接种疫苗与抗体监测。(3)垂直传播性疾病如禽白血病、沙门氏菌病、滑液囊支原体病等,通过种鸡、种蛋传播,会造成家禽育雏期死淘严重、不能彻底治愈、病鸡会终生排毒,这类疾病的防控重点是从源头上净化淘汰阳性种鸡、引进无此类病原体的雏禽。
3 新时期禽病防治技术
3.1 重视卫生消毒 很多动物疾病通过消毒即可实现防控,搞好卫生消毒是养禽场最基础、最简单、最实用也最经济的防疫技术,没有理由不重视消毒。但养殖中经常发生消毒达不到预期效果,除了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不合理之外,就是没有完全遵循“多种,定期、全面”的消毒原则。(1)要做到针对不同消毒对象各自选择2~3 种消毒剂轮流使用,或采取多种方法协同消毒,如出栏后禽舍消毒可参照“打扫→冲洗→照晒→喷雾→熏蒸→通风→空舍”的程序;(2)卫生消毒要按照周期和既定计划进行,如全场每周消毒1 次、消毒池(盆)每周更换2次、禽舍每周消毒1~2 次等;(3)卫生消毒要做到全面彻底、无死角,禽舍生物媒介(苍蝇、老鼠、寄生虫等)和非生物媒介(空气、饮水、饲料、鸡粪等)都是病原菌的重要传染来源和传播途径,所以不仅要灭鼠、捕蝇、抗虫等。(4)要注意饲料、饮水卫生,特别不能忽视对空气质量的管控,选用自动喷雾消毒系统可以有效降低空气中有害气体和悬浮微粒的浓度。(5)中小型养禽场也可安装二流体新型消毒喷头来提升舍内环境杀菌消毒效果,可以购置臭氧发生器用于禽舍、饲料储物间、隔离区的快速杀菌除臭,带禽消毒为了保证消毒效果需要注意喷头直径调节和消毒后风机打开时间,选择高效、安全、广谱、无毒的微酸性电解水、二氧化氯(ClO2)等新型消毒剂代替养禽场常用消毒剂。
3.2 科学预防接种 对家禽开展预防接种,除了应根据本场实际制定合理免疫程序和做好接种后抗体监测等工作外,还要选择合适的免疫途径。对胆小、易应激特别是产蛋期的家禽,疫苗接种能饮水就不滴鼻滴眼、能滴鼻滴眼就不打针、能皮下注射就不肌肉注射、能少打一次就少打一次。所以中小型养殖场要引入免疫喷雾器、双针头注射器等防疫设备,也可以购买经过胚胎免疫的雏禽。有研究表明,通过胚胎免疫对预防家禽新城疫、马立克氏病、传染性喉气管炎都是安全有效的,甚至肉鸡苗在孵化场内完成胚胎免疫后,整个饲养过程都不需要再接种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也无需再对新城疫加强免疫,从而简化了家禽免疫程序,减少了免疫应激。此外,由于球虫对绝大部分球虫药都有或高或低的耐药性,为避免抗球虫用药量加大引发的家禽中毒、药物残留等问题,推荐养禽生产中使用无抗药性、无药物残留的球虫基因工程疫苗。
3.3 做好工程防疫 很多行业专家都曾强调过无论疫苗有多少新品种、如何先进,都不是动物防疫的第一道防线,任何的防疫一定要把工程防疫首先做好,通过工程控制、养殖环境控制等措施给免疫环节减负,提高综合防疫效果。在禽舍材料方面,考虑到地球变暖而家禽又怕热,高温及其产生的热应激是未来养禽业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禽舍在新建或改造中应选用彩钢板、无机玻璃钢等保温材料替代大棚或砖混。在防疫设备方面,中小型养殖场可以在禽舍中安装价格合适的空气电净化自动防疫系统,其能够利用电极放电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臭氧、氮氧化物来消减有害、恶臭气体,减少畜禽的呼吸系统疾病,实现空气中病原微生物致死致弱,实现畜禽舍整体空间的空气净化、灭菌消毒和气溶胶疫苗化。另外,研究发现家禽笼养底层环境明显比上层恶劣(如高浓度有害菌、挥发性有害气体、冷应激等),导致其生产性能低、死淘率高、蛋禽品质差,所以家禽无论是阶梯笼养还是层叠笼养都建议使用传输带集粪系统,再辅以横向风机调整舍内通风方式努力改善底层环境条件。
3.4 合理使用药物 家禽疾病防治中药物使用要突出针对性、系统性,“对症下药”但更要“对因治疗”,如此才能更进一步反映出对“有的放矢”的深层次理解,也即在充分分析症状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后做到系统施治,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家禽用药还应注重减量化、绿色化。2021 年农业农村部出台了《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强调提高畜禽养殖环节兽用抗菌药安全、规范、科学使用的能力和水平,确保畜禽食品健康安全,并有效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趋势,为此中小型养殖场在禽病防治中应主动弃用国家规定的禁用兽药目录及家禽蛋鸡禁用药物清单中的兽药,选用微生态制剂、中兽药、植物提取物、干扰素、噬菌体等安全、无残留、不产生耐药性、抗菌谱广、功能广泛的可有效替代抗生素的绿色兽药,主动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和肉蛋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力求用药对家禽安全、对消费者健康、对环境无污染。
3.5 重视疫病净化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提出我国养殖业要实现重点疫病从有效控制到净化消灭的转变,这是面对畜牧业规模化转型、健康养殖发展需要和疫病防控形势做出的正确决策。我国家禽养殖规模大、密度高、管理水平低,给疾病防控造成了很大的客观困难,针越打越多、药越用越多,病却越防越多,密集的接种和用药,动物应激、体质差而容易感染疾病,影响动物食品质量,也容易诱发病原变异和新毒株出现从而导致耐药现象,所以只有开展疫病净化,实现病原体根除,才是最彻底的防疫措施。国家正在对高致病性禽流感、沙门氏菌病、新城疫等8 种烈性传染病开展垂直净化与水平净化,2021 年底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动物疫病净化场名单,江苏立华育种有限公司、北京市花都峪口育种有限公司等11 个种禽场名列其中,中小型养殖场应尽量选择这些疫病净化创建示范场或其下属机构购入禽苗,在减轻疫病防控压力的同时更能提升养殖净收益。
3.6 开展福利养殖 福利养殖是人为地给动物提供适宜的物质条件,以保证它们在健康舒适的环境中生存、生产,生理和心理保持愉悦的感受,其直接指向畜禽“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好”,少应激、少生病、少用药,因而无论是从提升养殖场防疫效果还是从消费者对动物食品安全的价值观等角度出发,福利养殖都非常符合我国畜牧业生产模式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和需求。中小型养禽场一方面可以引入层叠式大笼养殖、富集式笼养系统、栖架立体散养系统等福利化养殖设施装备替代传统的阶梯式小笼养殖,可以用舍内平养、户外散养、种养结合等模式替代舍内笼养,通过设置沙池、水浴池或供给足够厚度垫料等方式增加活动、满足天性提高家禽心理与生理健康;一方面应该控制养殖规模、降低饲养密度、优化养殖环境,改变当前的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模式,通过增加空间、改善条件提高家禽免疫力,降低感染疫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