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

2023-11-04任薏如郭战伟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

任薏如 郭战伟

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5个方面特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不仅要深入学习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特征,而且可以从历史维度、实践维度、世界维度来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主题。

关键词:现代化观;中国式现代化;二十大报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探索历程

“现代化”一词最早来源于西方国家。最初在西方只是表示现代、时尚和时间的含义。然而,在文艺复兴时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真正具有了社会历史变革的内涵。现代化虽然来自西方,但不仅仅只有西方现代化。在马克思、恩格斯的作品中,尽管没有明确地提及“现代化”这个词,但其作品中却往往含有“现代国家”“现代工人阶级”“现代生产力”“现代社会”等现代化的概念。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现代化,主要是指“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而“共产主义”现代化则是在资本主义自然而然灭亡的前提下的“未来现代化”。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强调无产阶级的专政,要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吸收国外的一切文明成果。斯大林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主要体现在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孙中山也明确提出过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建设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也”。强调民生和实业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并提出了在20世纪内分两步走完成“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概念,又称之为“小康社会”,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取代了过去一直使用过的“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的提法,并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进入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同志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三者并列,进一步深化了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内涵,并在“三步走”的基础上,围绕如何实现第三步发展目标,提出了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新三步走”战略。新世纪初,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一步拓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一步拓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增加了“美丽”,还提出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安排。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新时期新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本质要求和基本原则,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是中国一代代领导集体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智慧结晶。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内涵

(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庞大的人口规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特点。全国14亿多人全面进入现代社会,实际上相当于3个欧盟或4个美国的现代化,其规模远远大于目前发达国家的总人数,其难度与复杂程度也是空前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阐述“五个必由之路”时再次强调“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并指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再次强调:“明天的中国,力量源于团结。中国这么大,不同人会有不同诉求,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看法,这很正常,要通過沟通协商凝聚共识。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因此,要实现14亿多人口的现代化就必须把千千万万的人民团结起来,凝聚起亿万人民的团结奋斗精神,激发人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实质性成效。例如,在党的领导下14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朝鲜战争的胜利,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乡村振兴的顺利进行,世纪疫情的有效遏制,无不体现着团结奋斗精神。2022年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也将证明中国可以创造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的新奇迹。

(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讲道:“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穷的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富裕但是不均衡、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整体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非少数人的共同富裕。只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国家才能富裕。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肯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提出了我国发展仍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高质量发展陷入瓶颈等突出问题。因此,要推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就要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处理好生产和分配的关系。一方面,坚持高质量发展战略,提高生产力。生产决定分配,只有提高生产力,人民群众才能得到更多的物质保障。因此,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摆在首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致富的本领,使人民的“钱袋子”不仅要变得“鼓起来”,而且要“沉起来”。另一方面,完善分配制度。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要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原则。只要人民群众分配合理,就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把握和处理好生产和分配的协同关系,立足我国发展实际,解决好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因此,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需要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也需要高度繁荣的精神文明。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使人民物质水平显著提高,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而且要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使人民群众真正具有“粒米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的自觉精神。因此,要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推进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协调发展的理念就是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促进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步提升,确保“两个文明”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共享,通过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富裕和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在物质文化方面,要坚持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础,为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精神文明方面,中国精神是中华儿女的精神之源,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要提升全体人民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社会秩序、生活方式,使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持久动力。

(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人类发展现代化的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中国建设的现代化则是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越往前走、物质生活越丰富,人民群众越喜欢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几年来,世界世纪流感和极端天气频发,生态问题又一次被国际社会所重视。我国积极遵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碳达峰碳中和的有力推进、浙江生态省的成功建设、库布其沙漠的“绿色奇迹”等,都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新时期全党和全社会普遍认同的思想,是解决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钥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要推动经济与生态建设共同发展,营造一个青山常在、水常绿的美好中国。坚持经济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共生。既要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低碳的新型发展道路,也要推进绿色生活、绿色生产、绿色发展。坚持乡村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共生,坚持城市带动乡村的经济、乡村带动城市生态的发展,促进生态和经济达到良性循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五)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强调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中国自古以来都主张“以和为贵”“求同存异”,反对“恃强凌弱”“以大欺小”。西方一些人长期以来对中国缺乏了解,心存疑虑和误解,甚至有根深蒂固的偏见,认为“国强必霸”是“规律”;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担忧和戒备,反映了其根深蒂固的“中国威胁论”逻辑。这都是冷战思维,其实质是打压和遏制中国的发展。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抛弃所谓西方“国强必霸”的成就逻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如今,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理念在西方逐步“合理化”。因此,在思想上,要积极弘扬全人类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局限性和虚伪性,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实践上,要始终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坚定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和地位,促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构建更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金砖峰会,为增强人类福祉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坚持以和平方式推進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展现出中国力量和中国安全。中国将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始终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始终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主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唯一正确解,从历史维度、实践维度、世界维度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主题的深刻内涵。

(一)历史维度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以“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振兴”为宗旨。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惊天动地,党始终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共产党人的百折不挠,实现了民族独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经过共产党人的奋发图强,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经过共产党人的锐意进取,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经过共产党人的守正创新,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伟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的图景越来越清晰,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中国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

(二)实践维度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形成的。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初步确立了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通过“三步走”战略逐步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征程。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党的二十大再次明确: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现代化的总目标、总体布局、发展战略、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拓宽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近年来,在教育圈实行的“双减政策”、娱乐圈的“清朗运动”、反垄断法的完善、股市功能的转变、和若铁路的顺利运营和中亚峰会的胜利召开等,都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展开的。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我国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两大奇迹。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实践已经证明并必将继续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之路,是给全体中国人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带来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唯一美好之路。

(三)世界维度

社会主义国家是以人民群众为基础的政治,而资本主义国家是以资产阶级为基础的政治。西方流行的众多现代性理论认为,现代化就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但是,美国是贫富差距悬殊的现代化。根据美联储公布的数据,美国人大部分的财富掌握在少数1%人的手中,贫富分化严重,经济高度金融化,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脱节,社会对立加剧,经济增长乏力,去工业化和产业空心化日趋严重,周期性危机和结构性危机交织爆发。这些都表明了标榜普世价值的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已经陷入难以自拔的“现代化危机”之中。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所谓“唯一模式”的世界现代化的格局,为世界各民族和国家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各国人民共同发展,以中国的发展带动周边国家的发展,是对以殖民掠夺其他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西方国家模式的颠覆。中国式现代化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和本质要求,是符合世界现代化进步潮流、扎根中国大地和切合中国实际以及更好地实现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现代化新路,可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从三重维度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更加明确了为什么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历史的发展、实践的检验、世界的需要。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符合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建设。

参考文献:

[1]孙中山选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23.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3]习近平.在二〇二三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3-01-21(001).

[4]习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知,2022(03):4-10.

[5]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J].当代广西,2023(16):4-5.

[6]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21-11-17(002).

[7]习近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奋斗,2023(06):6-19.

[8]冉亚辉.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及德育启示[J].中国德育,2021(07):5-9.

[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02).

[责任编辑:潘慧琳]

作者简介:任薏如(1999—),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通信作者:郭战伟(1975—),男,河南孟津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
论全面现代化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论文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生态文明建设三题
邓小平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