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2023-11-04王雪霞

学苑教育 2023年26期
关键词:导图内容思维

王雪霞

(甘肃省永靖中学,甘肃永靖 731600)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以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因而要求教师需要使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工作,以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求。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兴的思维工具和手段,运用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不失为一种帮助学生提高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学习水平的重要方法。然而,高中地理这一门学科,因为属于文科范畴,存在很多概念类的知识,对此,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类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进一步加深地理知识的学习,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教师也可以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课后复习中,这对于高中学生对地理的学习,以及其思维能力的拓展提供有力帮助。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研究和施教方法的分析,在课堂中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结合内容确定框架,使学生能够把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不断进行完善,形成框架图,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思维导图具有图文并茂、一目了然的特征,它可由图片、文字、箭头、线条等组成,它能直观展现出上下、左右、内外等等隶属关系,因此,在绘制过程中,思维导图能带给学生极强的视觉感官影响。正是由于以图形或者表格的表现方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于高中地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在教学中有效利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思维能力。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降低学习地理的难度

高中地理涉及到的知识与内容非常广泛,而且知识结构也相对复杂,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中地理教学,能够呈现出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不但了解了自身所要学习的知识,而且可以将所有知识自行归纳到一个框架结构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思维导图方式,呈现学生所学知识内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高中地理所学知识内容。所以在高中地理教育工作之中,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其作用是学生的学习难度得到了明显降低,而且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激发,对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能够提供更大的帮助。

(二)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高中地理教学涉及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系统地理、区域地理等多个方面。在高中地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能够发挥出非常好的效果。然而,其中的部分内容往往是单纯的理论知识,并不具有开放性,如果思维导图方法运用不当,可能无法发挥出较好的效果。所以,高中地理教学在利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到合适的内容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获得更大程度的提升,进而满足学生的实际要求,保证思维导图模式的利用效果得到有效改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动力,促进其实现全面发展。

(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地理教师依然采用“灌输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工作,很少关注学生是否将所有知识理解到位。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无法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对于学生的学习会产生不良影响。而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之中积极主动地拓展思维,可以促进学生实现全面进步。

(四)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众所周知,高中地理知识的蕴含量相当大,涉及内容非常多,范围也相对较广,而且大部分内容都比较抽象,学习起来容易遇到很多困难。对此,教师引导学生将思维导图的方式运用到教学中,把分散的、零碎的知识整合到一块,建立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进而帮助学生加深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动力。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科学性原则是最重要的原则。思维导图绘制实际上就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其必须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而不能随意进行。所以在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中,需要基于课程标准认识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而有效促进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其指的是要保证知识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不断帮助学生更新知识体系,优化知识模块。

(二)适用性原则

近年来,思维导图在各个学科中都有利用,其在不同环节中都发挥出了较好的效果,无论是备课、预习、课堂讲解还是课后总结中都有涉及,其也能够为地理教学提供较大的帮助。而在开展教育工作之中,教师则需要选择合适的主题,才能够发挥出思维导图的价值,实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大气环境、季风环流等知识中,比较适合应用思维导图。

(三)启发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思维导图都是教师设计,或者是教辅材料提供的,学生很少参与到思维导图绘制之中,使学生使用记忆的方式学习导图会限制这一方法的效果。教师则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考空间,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能够按照自身的理解进行思维导图绘制。而教师需要掌握大方向,不能将自身的思想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自行绘制导图,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启发,加深其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

四、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备课,分析教材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地理学科的特点,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课前准备。可以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分析,使所有知识点更加完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首先是备好新课讲解过程中,如何增加学生的学习熟练度;其次是在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针对学习内容进行预习,形成初步的学习框架;最后是如何引导学生针对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将涉及到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形成初步的地理知识结构,利用思维导图模式解决实际问题。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针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知识之间的关系。

(二)课前预习,梳理教材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预习对学生课堂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预习,即学生在课前预先学习,其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由于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或者没有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导致其预习效率并不理想。因而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以促进学生有效了解教材内容,为课堂效率的提升打好基础。在进行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提供比较自由的学习空间,并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以确保学生逐步掌握其正确的预习方法,进而引导其在课前运用这一思维工具自主进行预习。在此过程中,可引导学生立足于教材中的主要内容,进而围绕主要内容发散思维,以促使其能够通过这一方式梳理并整合教材内容,从而实现有效预习。思维导图运用到课前预习中,可以有效提高预习的质量,即帮助学生把握学习重点、难点所在。

(三)设计环节,合理选择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属于自身的使用范围,并不是在所有内容中都能够实现,思维导图同样如此。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针对合适的内容进行设计,选择符合思维导图教学要求的地理知识,借此使其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效果。首先是需要保证思维导图的应用时机合适,也就是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过程利用思维导图,而不是在整节课中使用。简单来讲,如果一节课中新知识较多或者是教师想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相互讨论,进行知识梳理,则可以有效利用思维导图。在课堂中,可以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时间。而在利用中,教师也可以随时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判断其学习水平并作出引导。其次则是教学内容的适宜性,也就是需要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高中地理中有简单的概念现象,也有复杂的地理原理和规律,而思维导图更适合应用在难以理解的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与之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最后是需要注重适量化,也就是适量使用思维导图模式,不能使用过多也不能绘制时间过长,保证其处在合理的状态,避免学生产生不良心理。绘图时间控制在一刻钟左右为最佳,不仅可以避免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使学生利用自身碎片化时间完成绘制,降低了学生压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四)讲授新课,注重衔接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在新旧知识衔接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来。在这个环节当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新旧知识的过渡,并使其主动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良好的状态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来。

(五)课后复习,巩固掌握

课堂教学时间是短暂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课后复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可以促使学生巩固掌握地理知识。把思维导图运用到课后复习中,对学生的知识学习以及能力拓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地理知识要立足于整体,因为单元和章节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学完地理知识后,要进行专题复习,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出每个章节的框架,使章节—单元—模块之间的联系更加完整。教师可以在讲完一个章节后,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将这些知识串联起来,可以采用一边绘图一边进行地理提问的方式,根据现实的需要带领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总结与构图,这不仅能把所学知识复习一遍,增加知识之间的逻辑性,还能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可以有效地提升复习效率。

(六)设置情景,促进学习

设置问题情景是当前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方式,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使用创设问题情景的方式。通过思维导图进行问题情境设置,形成完善的地理教学氛围。例如将相关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空白的导图框架,让学生进行导图填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与教学并不完全相同的思维导图进行问题设置,并向外进行延伸,让学生按照课本内容完成导图。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延伸,对于学生发展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七)做好笔记,加深理解

高中地理中各种知识类型比较丰富,学生需要系统学习的内容相对较多。学生在课堂做笔记过程中,就不能只记录重点内容。如果仅记录重点内容,对整个内容的学习,会产生一定的难度。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在笔记上记录关键词和思维导图,进而为复习提供保障,以加深其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学生在利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不同的图形和线条,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显得更加生动起来,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在讲授地球圈层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制作相应的思维导图,教师先为学生讲解思维导图的制作方式,让学生在笔记中将关键词和重点部分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录下来。在教师讲解完成之后,让学生独立制作。学生做好之后,教师检查,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找到不足的地方予以纠正。这一方式能够使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制作更加熟练,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课堂内容,而且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八)考前复习,提升效率

很多学生在考试之前用传统方法进行复习,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不够深入。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进行知识点的整理,使学生形成清晰的思考方式,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考试之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先进行每一个单元、每一个章节的复习,继而进行整体的复习,以梳理地理知识的整个脉络关系,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工作。

(九)开展实践,激发欲望

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实践活动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然而,在日常教育工作之中,很多教师会忽略这一问题,导致地理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容易使学生产生不良心理,也会使地理知识的教学水平很难得到有效提高。所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实践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加强技能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感受地理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区域调查,并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通过思维导图针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借助调研了解实际发展,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探索欲望,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获得更大程度的进步。

(十)优化评价,完善体系

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要想保证这一方式能够发挥出实际效果,教师需要对于思维导图的利用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在完成教学之后,要让学生能够利用思维导图不断获得发展,然后总结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育中的作用,通过评价与总结,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地理思维,使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可以获得更大程度的进步。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则使用这一方式,可能也无法发挥出较好的效果,而教师则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其建立适合自身的地理知识架构,进行再一次的思维深化,使学生能够在这一基础上,获得更大程度的提升。

五、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的始终,并且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对于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出发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有效整合多个章节知识内容,促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培养地理学习的能力,以满足现代教育对地理教学越来越高的要求。

猜你喜欢

导图内容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主要内容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