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引领下的义务教育未来学校建设
2023-11-04周永胜
周永胜
(吉林省集安市第一小学,吉林集安 134200)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积极倡导的在德、学、志方面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国家对青少年成长提出的“立志、勤学、修德、自强、创新、笃实”等方面的要求,《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十大战略任务中第二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全面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等。未来学校建设需要紧密结合核心素养理念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未来学校还需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改变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全面和个性化的教育。根据上述理念支撑,基于我校50 多年的历史发展沿革和积淀,我们逐渐提炼形成“尚志尚德尚学”的三尚教育办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内化为师生的日常行为和习惯。
一、“三尚”教育引领,构建匹配的课程体系
我们遵循着“志存高远、厚德博学”的校训,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提出学生的培养目标——拥有健康的体、温暖的心、聪明的脑,成为志向远大、品学兼优。有两项特长的新时代小学毕业生,努力营造“笃于志、厚于德、敏于学”的学校校风。
(一)“红色领航东方红”特色党支部引领学校发展
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引领着我校的发展建设。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要求在学校内加强党的领导。党组织作决议,把好方向、总揽全局,抓好大事、谋划思路,行政来落实。
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首先体现在区分于普通群众,党员、干部要走在前面,带领、带头。我们把业务骨干发展成党员,努力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党员带动一名教职工,从思想上、业务上引领带动,形成大的氛围。学校整体工作局面守正创新,抓党建,重基础、重规范。
(二)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德育课程校本化落实
1998 年,我校成立了第一小学少年军校,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军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军人的神圣、体验军人的意志、增强对军人的敬佩之情,使学生从小爱国、爱党,增强国防意识,立志长大报效祖国。
1.积极依托有效资源,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依托社会力量,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充分利用丰富的地方资源,为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军营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认真学习中国少年军校总校及其他成功少年军校的办学模式及经验,制定我校少年军校总则、学员守则及训练要求,为少年军校的成长及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2.开发国防教育校本课程,传承红色基因
一是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二是自编少年军校校本教材。三是与其他学科整合。将少年军校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使课程教育经常化,与专业课程相互补充,形成延续和拓展。
3.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员在体验中感受,在体验中成长
学校注重学员的体验教育,以三大基地为阵地,以亲身体验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员在活动中了解军人、感受军人的风采,进一步增强国防意识。配合教学内容,开展以体验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让他们动脑,动心,动身,受到感染和教育。概括为“两个仪式、一个体验”。
“两个仪式”:即每年的新学员入伍仪式和老学员的结业仪式,目的是让学员在仪式中感受军人的荣耀。“一个体验”:即军营生活体验活动,“我当一日兵”。让学员走进军营,走近战士,和战士一起训练,感受军人的生活作风,树立远大的理想。
4.成立校园小警察、国旗护卫班,培养学员们神圣的使命感
校园小警察、国旗护卫班的学员在被约束和自我约束中,得以传承军人的纪律和作风,久而久之,学生良好习惯得到逐步养成。同时,他们也成为学员向往的学习目标。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充分发挥了少年军校的育人功能,为“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作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加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扎实体育综合改革,建设体育类课程
我校进行的体育综合改革包括全员运动会工程、体育趣味课课练1260 例工程、新兴运动项目进校园工程、课间操及大课间活动改革工程、快乐体育园地建设与锻炼课程工程、“体育走班制”教改工程、学生体质提升“三精准”工程、体育立德树人与人格塑造工程、体育与健康相结合工程、学生安全教育工程。校园足球创新工程、青少年国防体育工程、体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工程、家校体育融合工程等。
为落实国家“双减”政策,扎实开展好课程服务托管工作,我们结合体育综合开发了多种体育类课程。例如,足球篮球联赛、啦啦操、乒乓羽毛球类、田径运动类等。
(四)整合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开展建设科技、艺术类课程
1.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减负”减去了负累,提升的是学业质量、体能以及艺术品味,还有快乐。学校整合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开展科技艺术等特长活动,组建经典诵读、舞蹈、国画、电子琴、书法、快板、二胡、服装设计、3D打印、机器人等特长小组,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爱好,为培养多才多艺的新时代人才打好基础,彰显中华民族优秀青少年儿童的靓丽风采。丰富多样的特长培训课程,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和精神生活,使之更有精力、更有乐趣投入到学习之中。学校从课程设立、特长教师选拔,到特长培训活动的时间安排,再到审核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最后到培训成果的验收,稳步发展,推动了“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
2.吸引社会资源,参与学校课程建设
吸引社会资源,与之开展合作,引进社会上有资质的有上述方面特长的组织家长、退休人员等,参与到学校此方面课程建设当中来,补充了师资资源,缓解了师资不足的问题。例如,与市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开展合作,引进师资补充我们的二胡社团小组日常练习。
3.馆校融合,开展科技进校园活动
我校与市科协科技馆展开合作,引进科技馆丰富的资源、师资、设备,并带领学生走进科技馆,开展科技类课程,从小在孩子心田种下科技的种子,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受到社会及家长的广泛认可。
(五)加强学科整合,开展项目化学习,建设综合课程
1.加强阅读管理建设,切实提高核心素养教育
开放式阅读活动促进学生能力提升,践行核心素养目标。学校的阅读策略建设方案,以开放式阅读活动促进学生能力提升为主。学校图书馆有严格的管理方案,借阅图书有时间、有记录,培养了学生读书和爱书、保护书的良好习惯。另外,也倡导学生把家里的书籍带到学校来,和同学互相借阅、共同成长。学校有晨读时间,给学生提供阅读书籍的空间和时间。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创造了前提条件。学校运用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组织“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的方法,将阅读的广度延伸开来,将阅读的深度挖掘出来,将核心素养教育发挥到极致。
2.开辟劳动实践基地,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课程建设整合
将劳动教育与各个学科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校强调学生动手实践,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从2019 年起,在教学楼周边开辟了“野生植物种植基地”,并被各班级“认领”。这个面积300 平方米左右的种植园里,学生设置植物标签,每一小块田里分别种植了大丁草、刺五加、东北雪莲、蛾参、牛蒡、山芹菜、艾蒿、荚果蕨、猴腿厥等不同种类的具有东北特色的野生植物。学校通过“野生植物种植基地”的搭建及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喜爱,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和热爱之情,增进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意识。学校结合地域优势及教学需要,挖掘乡土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的教育,让学生树立“知我集安、爱我集安、建我集安、兴我集安”的志向,为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准备,促使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面对自然、与环境互动,从而从自然中学自然、社会中学社会,从生活中得到鲜活的知识,增强人文素养,让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立足未来学校,建设优良的教师队伍
(一)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建立教师工作坊
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形成一支政治思想和师德表现良好、文化素养过硬和业务水平的在省、市、区有影响力“名师”带领下成长的骨干教师队伍。建立教师工作坊,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抓课堂教学主渠道,运用好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载体,包括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结对子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论坛、说课等多种形式。
(二)以学校发展目标为导向,制订系列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着眼教师成长,践行“三晒”制度,晒教学反思,晒教育叙事,晒听课笔记;“三课”行动,名师献课,骨干教师走课,青年教师磨课;“三尖”目标,青年教师冒尖,骨干教师拔尖,名师顶尖。以此指导教师制定个体培训计划、设计教师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三)构建教师管理综合制度,激发教师潜力
教师资源配置体现能动性,让有能力、有专业特长的教师担当合适的教学任务,以教师之“长”发挥优势,促进学生成长。给予教师奖励,针对突出表现的教师,要树立典型和学习模范,引导广大教师向榜样看齐,也使受表扬教师感受到职业荣誉感、幸福感。学校多方创造机会,给教师提供外出听课、参加教学竞赛的机会,鼓励教师研究教学、力争上游,争创新时代佳绩。给年轻教师创造锻炼的机会,学校开展教学竞赛、班级评比等活动,引领年轻教师在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迅速成长起来。
(四)聚焦党建引领,不断深化奋斗思想
我校把党的政治工作放在第一位,引导广大教师争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在奋斗“强国梦”的新征程上有所作为。每个月学校有两次集中政治学习时间,由我校党员领导主讲党史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此深化广大教师对党的教育工作的认识,能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贡献力量。
(五)强化学习意识,加强教师全面素养培养
完善学习制度,更新教师观念,引导教师自主学习。用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打造学习型校园,提高教师人文素养,提高教师文化品位、理论水平、运用理论寻找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加强教师语言文字规范使用能力等的培养。
三、着眼核心素养,探索未来学校课堂形态
(一)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路径、方式和方法
认真开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创新应用与实践。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微课设计、制作与应用、云教学管理平台的应用与管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活动安排、学生如何有效学习微课、学生使用电脑或手机等网络终端的管理。探索出较为适合我校的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操作相对固定的模式流程,促进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使学校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在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中,获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中央电教馆颁发的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案例荣誉证书。
(二)探索精准教学模式
“双减”背景下,减负提质,教学模式一定要“活”“实”,不仅是体现活力,更是体现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喜欢的教学氛围。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课堂的学习主体——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知识、感受生活,是有趣的学习。我们致力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探索智能时代的课堂形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优化教学方式,转变学习方式,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着眼于未来学校课堂形态,探索精准教学模式。课前教师设计微课布置预习单等,学生对微课进行学习完成学习单等上传先学情况,教师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预设课堂,基于学生的先学基础和已有知识经验,有针对性地精准点拨讲解。课上教师精准导学、精准诊学、精准推学。从组织教学、目标明确,到点拨释疑、反馈提升,再到当堂检测、达标总结,强调主导作用。学生精准互学、精准展学、精准固学,从自主梳理、作业反馈,到合作交流展示成果,再到达标检测、巩固提升,强调自主学习个性学习和差异化指导。课后师生共同跟踪以及相关内容的延续。这一完整链条上始终伴随着精准的学情分析,强调少教多学、以生定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三)精心打造个性化作业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站位大单元备课,立足小单元教学,强化单课时落地,尝试推行单元导学案。精心作业设计,从基础性作业、巩固性作业,到拓展性作业,强调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引导教师重视作业的诊断、巩固、学情分析功能。教师依据学生特点,丰富作业形式,选择布置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践作业等多样化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创意。
(四)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教学模式
大单元教学,摒弃了局限性、狭隘性,以整个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构建大单元教学模式,形成站位高、视野宽、思维灵、能力强、胆子大的教学风格。学科教师要整体分析大单元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强调要深知各部分联系的深奥、懂得整合的技巧、构建新颖的教学课堂。教师以学科为小组进行学习和研究,明确什么是大单元教学设计、如何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成长。把握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大概念、大任务和大问题,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格局。把握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品格培养的关系,着眼于全面育人策略。
(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
新课标指出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校响应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打造“立德树人”教育活动模式,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首先,我校要求每位教师围绕立德树人构建课堂,通过课堂活动抓住学科教育的德育要点,对学生进行德育引领。
四、结语
好学校着力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致力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创新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义务教育未来学校的发展建设,践行尚志、尚德、尚学“三尚”教育理念,创办县域优质、地区知名的品牌特色学校。我校立志成为核心素养培育学校,打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学校,打造高教学质量学校,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打造高质量公民素养学校,促进学生学习动力、创新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