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外协同与推拉并举:新时代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的动力建构

2023-11-04

许昌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党史动力党员干部

王 洪 超

(天津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 300387)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列入过去五年重要工作成就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史学习教育在党员教育实践中已积累了丰富的可借鉴经验。建党百年之际全党集中学习党史的氛围热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全党学好党史、用好党史,靠一次集中学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1],从建构学习动力的角度出发总结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经验,是归纳并完善规范化、普适性的动力内容,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有效抓手。全面认识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动力建构的条件要素,系统激活其主动学习党史的动力机制,既是对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百年经验成就的梳理呈现,也是在新时代完成好党史教育、宣传的“重要政治任务”,是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学习机制的必要内容和现实需要。

一、“源动力”:党史学习教育动力建构的客观因素

“源动力”是动力的源头和前提,是培育党员干部党史学习动力的根本支撑。要基于对学习主体和客体的特点梳理,分析把握学习实践开展的背景和推进条件,从源头上呈现学习动力的产生依据。党史学习教育“源动力”来自党员干部对党史学习重要性、价值性的深刻认识,究其根本是一种学习责任感;还来自现实问题对党员干部的工作要求和实际压力,以及中国共产党组织学习党史的探索历程和经验借鉴。

(一)责任意识:培育党员干部学习动力的内在条件

动力首先源于责任,党员干部对党史学习教育意义价值的认识程度反映出其对学习党史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2]11。中共党史的政治性、现实性特征也要求党员干部从政治责任和时代使命的高度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自觉参与。

党史学习教育关乎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理论素养的提升。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开展理论教育、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常修课”。党史学习动力首先是党员干部对自身责任要求的集中体现,从地位性质来看,学习包括党的历史、理论、政策等在内的基础内容是党章所规定的党员义务,自觉主动参与党史学习是党员干部担当身份职责、履行政治义务的表现。从内容价值来看,“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这部伟大历史能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3]3,党的历史作为新时代理论宣传、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容,对党史熟知与否反映出党员干部对党的认知程度和水平,是其思想政治素养的直观呈现。因此党史学习教育对党员干部养成理想目标、信仰信念、党性原则等基本素质,提高实践能力和工作水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史学习教育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斗争的经验集中表现为“党的革命和建设新国家的伟大的领导能力”[4]60,党员干部学习党史关乎对党的历史发展规律、长期执政规律的认识,关乎推进党和国家建设发展的政治责任的承担。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创造突破、取得成就,现阶段的实践经验对党的事业接续前进有着凝练价值。“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5]70党员干部既是党的历史见证者也是党的事业开拓主体,在新的起点需要回顾梳理建党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脉络,特别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的诸多经验成就进行系统总结。学习研究党史是党员干部抓住历史时机,提高自身本领最基础、最有利的方式,修习好党史是全党在新时代继往开来、续写党的辉煌历史的重要责任使命。

(二)现实风险:培育党员干部学习动力的外部压力

动力来自压力,提升党史学习动力并不是党员干部纯粹自觉的过程,其中重要环节是基于党史学习教育实践的现状分析,发现现实中的矛盾来倒逼党员干部学习党史的自觉意识,依靠外部压力,使党史学习教育更好地适应现实变化、应对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在继承传统、助力实践的同时还要清醒认识党员干部所处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6]376。进入新时代,党员干部面临的成长环境和时机条件有所更新,思想认识多样化,这些变化会对党员干部的学习心态产生直接影响。特别是年轻干部在具备较高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的同时,也会面临思想理论的薄弱松懈,其中就表现在对中国历史尤其党史国史的生疏远拒,在工作中缺乏以历史思维指导实践的意识和能力,甚至在立场上脱离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方向。党员干部作为先进分子代表,其思想主流是正确且稳定的,但社会环境仍催使其态度、观念上多元化与分化。部分党员干部不能尽快适应时代发展,认识上出现偏差,思想上出现懈怠,学习上动力不足,其中既有面对新知识新问题时的精神懈怠,也有在实干标准下“差不多”“缩后排”的消极作风,重要关头甚至出现“骑墙派”“两面人”的错误态度。如何在复杂环境中保持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和定力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必答考卷,以党史学习教育促进党员干部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是党的坚定态度。

历史虚无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错误思潮的主要代表,它作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重要形式出现并逐渐泛起,其鼓吹者大多以还原、反思历史为名对中国历史尤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历史进行“纠错”甚至抨击。邓小平曾对历史虚无主义泛起的客观条件与可能提出警告:“西方好的东西,应该借鉴、学习。但开放也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影响人们的思想。”[7]210盲目推崇西方的文化与价值,以评价历史为名否定历史、否定党的领导,终将导致全社会尤其党内思想的混乱。历史虚无主义既出没于传统政治领域,更会以潜隐迷惑的“软性或隐性”形式存在于大众生活视野,并发展为带有强烈指向的意识形态说教与政治诉求。受益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虚无主义在新时代并未消沉,而是获得了更为隐蔽的传播环境和滋长空间。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从未改变,但借助多元平台以十足的内容噱头在党内散播着恶劣影响。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源是深厚且复杂的,党员干部作为错误思潮的首要影响对象一旦陷入其中,会对党员干部的历史观、价值观产生相当程度的冲击,会对新时代党的事业发展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面对新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种种表现应及时组织斗争批判,从党的历史出发开展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是新时代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有力举措,也是迎接这一迫切挑战的现实要求。

(三)历史经验:培育党员干部学习动力的主要借鉴

动力依托于经验,以往的成功经验或问题教训都会成为调整改进当前工作的借鉴。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以来十分注重面向党员干部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在不同时期的党内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成为党的一项优良传统,丰富的历史经验对于党员干部重视党史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学习习惯具有长远价值。

中国共产党有着总结研究党史的成功经验,延安整风期间便在党内第一次系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其间多次组织干部讨论研究党史问题,同时在毛泽东主持下中央编纂了《六大以前——党的历史材料》《六大以来——党内秘密文件》等党员干部“学习党史的主要材料”,保证党史学习教育有的放矢并取得较好效果。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成为革命时期党史学习教育的标志性成果,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研究学习党史的指导性文件。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以新的历史决议对1949年以来党的历史进行总结梳理,对如何正确认识党史以及如何评价毛泽东等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中央层面的回答,成为学习研究党史的新标准,随后在各级党员干部中开展集中学习,是改革开放后党内第一次大规模、系统性党史学习教育,实现党的指导思想拨乱反正和党员干部思想的解放调整,全党通过这次总结和学习“更好地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巨大的责任”[8]231。

“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8]234建党初期党的领导人便对党员干部学习党史的必要意义进行说明,蔡和森认为“做一个好党员……必须亲切的深刻的知道党的历史”[9]785。但由于党的历史资源相对短缺以及党史学习意识有所不足,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党史学习教育在党内教育体系中并不突出。由此带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突出表现在党员干部不能及时地反思经验,灵活地运用理论,无法真正认识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也就是毛泽东所批评的主观主义态度,即“割断历史,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10]799。此外毛泽东还强调,当问题出现“如果简单地处理几个人,不总结历史经验……以后党还继续犯错误一样”[11]283,进一步点明学习研究党史对呈现错误、解决问题的重要价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党员干部尤其青年干部党史教育问题,并系统阐明了党员干部学习党史的迫切意义。党史学习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胡乔木在解答第二个历史决议学习疑问时曾指出,历史只能提出和答复“条件已经成熟的问题”[12]186,随着党史学习素材不断积累,党员干部在新条件下根据新的历史资料和党中央新的历史决议精神进行正反两方面经验总结,将成为党史学习动力的重要先导。

二、“原动力”:党史学习教育动力建构的核心内容

“原动力”作为动力的基础和根底,是最核心的动力形式。学习动力往往由内而外、多方面地产生催发,塑造“原动力”是提升党员干部党史学习动力的的关键环节。从现有实践来看,涵养生成思想引领力、组织号召力和物质保障力三维一体的系统动力,是保障新时代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的核心内容与价值方向。

(一)思想推动力:端正党史观的个体建构,强化学习认知导向

党史观是党员干部对党的历史基本观点和学习态度的反映,建党百年之际习近平向全党率先提出“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命题。党员干部以怎样的党史观参与党史学习教育既是影响学习效果的能力方法问题,更是关乎大是大非的政治导向问题。端正党史观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双向推动、相互助力的实践过程,正确党史观不会因党员干部身份而固有或生成,相反党员干部党史观一旦出现问题,则会直接影响党史学习教育的预期走向和结果。“强化历史认知,推动正确党史观更深入、更广泛地树立起来”[13],从理论和现实出发端正党员干部党史观,形成“正确学”的价值取向,是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推进的思想武器和根本动力。

中共百年历程是连续且复杂的,采用怎样的分析视野关乎党的历史总结和书写。邓小平指出“重大历史问题的解决宜粗不宜细”,要“讲总的历史问题”[14]277,并以此宏阔视野指导了改革开放后对党史遗留问题的评判和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以联系发展的大历史观理清党的历史主题主线与主流本质,在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等重大党史问题上做出关键论断。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以宏大视野对党的百年成就经验进行概括梳理,形成党内总结学习历史的第三次决议,为党员干部统一党史认知、端正党史观念和凝聚党史共识提出新时代示范性纲领。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党员干部从人类文明演进和现代化国家建设等宏观视野认识党的历史进程,抵制“党史庸俗化、娱乐化”、传播野史轶闻等历史虚无主义现象所导致的价值冲击和思想危害,坚持以三次历史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以大历史观的整体视野把握党史进程的主流主线,避免让党史过程的片面支流影响党史学习教育整体进程。

如何评价党史人物是党史观的直接反映,改革开放初期,党内通过科学评价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把握了历史全局和主动,促成全党指导思想的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出席已故领导人的纪念活动,对党的领袖人物结合历史事实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要求基于“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强调既不能简单地“归功问责”,也不能以后人标准“衡量和要求前人”[15]693。实事求是地评价党史人物、客观分析党史事件才能使党史宣传教育经得住历史和时代检验。长期以来肆意“夸大党史上的失误和挫折”的声音不绝于耳,并以阴谋论、权力斗争等错误视角将“党史事件同现实问题刻意勾连、恶意炒作”[4]24,映射出其思想的扭曲和党史观的错位。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要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澄清错误党史观念及倾向,辨别其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辩证科学的标准为正确解读党史提供了科学借鉴,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唯物史观、人民史观立场的根本坚守,进而稳固正确党史观的思想灵魂基石。

(二)组织牵引力:推进自上而下的示范督导,加强学习管理

强大的组织力、领导力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活力、战斗力的制度优势体现,直接影响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的号召力、执行力。通过党的领导整合资源、统筹因素、协调共识,自上而下地加强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的坚强领导、科学指导和严格督导,增强对党员干部思想政治领域的组织引领和动员效度,以“必须学”的刚性机制保障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模式的建立落实。

党的历史是党内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史学习教育落实目标、推动实践的组织优势。毛泽东在延安培训干部时指出“既有自觉的热情又有健全的领导”[16]182是学习取得成绩的保证,随之在党内设立干部教育科囊括党史工作在内,落实了组织领导对干部教育的体制保障。党员干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得以有所学、有所获必须发挥好各级党委主体领导作用,2021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陆续设置专门领导小组布置规划党史学习教育的“全国一盘棋”,通常由各级党政一把手负责领导统筹,以“亲自抓”“带头学”的标准带动广大党员参与其中。此外,各类职能部门结合自身工作特点,设计组织一系列有特色的党史主题活动,为建党百年之际党史学习教育的顺利高效进行发挥系统强力的组织带动作用,也为常态化长效化地落实推进提供了有效借鉴。

在实际开展中,除了各级党委、党史主管部门的组织领导,建立专业师资团队指导各层次党史学习实践也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以宣讲团形式层层组织党的系列精神解读和主题教育,先后组织编写《中国共产党简史》、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等党史权威文献,满足全党学习需要。把党的历史作为常态内容融入经常性的学习研讨中,主要领导垂范带头举行宣讲座谈,专家学者专题指导理论解读,已逐渐成为党内教育的特色模式。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涉及人数多、层级广、范围大,及时组织督导是防范教育过程出现偏差、始终运行在正确轨道的有效助力。各级党委及主管部门只有加强对“所属地区、部门和单位的督导检查”,广泛听取不同层级党员干部的学习体会与反馈,才能全方位掌握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动向,在部门分工和内容环节上层层落实责任,助力党员干部实践中的有效参与和问题解决。

(三)物质保障力:健全优化考核激励机制,调动学习热情

建立党史学习教育的动力机制,既要依靠党员干部的主动性、自觉性,也要重视以外在的物质资源辅助调动其学习热情。要立足常态化长效化的实践要求,通过物质激励、政策保障等多种形式,提高党员干部在经常性开展、日常性融入的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化“我要学”的学习意愿和工作热忱。

一方面保证物质投入激发党员干部学习热情,严格落实中央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指示精神,加强相应的经费、资源和政策保障。一是增加经费支出和投入,从政府财政预算中设置必要的党史专项经费。科学测估支出预算,及时拨付资金经费,优化审批和绩效管理,保障党史学习教育稳定开展、走深走实。二是各级政府应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对地方党史文化、革命精神进行集中展示宣传。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准的党史展览场所和实践示范基地,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为代表,作为党的十九大后中央落实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决策部署,以“永久性、综合性的场馆”集中展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引领党员干部踊跃参观游览的热潮。三是加强党史研究及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吸纳党史人才“发挥专业研究机构、研究力量作用,不断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15]。立足当代中国的现实土壤加强党史研究,促进问题意识提升和话语体系转换,避免将理论与历史进行空洞地糅合相加,从中国改革发展的实践视野出发帮助党员干部理清政治现象并处理好社会问题,服务党员干部的实际工作需要。

另一方面健全考核评价机制,预防党员干部懈怠心理,增强各级党员干部学习党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一是制定完善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评价标准,围绕不同层次的具体工作设计科学严谨的评价指标。尽可能地细化标准、翔实要求,精准反映党史学习教育的运行状况,引导党员干部明确党史工作的具体目标和责任指向。二是定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考核,对党员干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开展及时有效的专项评比。以党史考核测试为抓手,以党史经验运用为落脚,将组织参与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列入政绩内容和政治标准,作为党员干部任用选拔、评比评优的重要依据,激励其投身党史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保障党史学习教育在完善的机制体制下稳步推进、落地落实。

三、“驱动力”:党史学习教育动力建构的推进机制

“驱动力”是“源动力”的实践形态,是“原动力”发动机的离合变速装置。党员干部党史学习动力是潜在和内化的,动力的长久保持和开发需要系统完善的激活内容与驱动策略。在把握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源动力”和“原动力”基础上,从个体的需求与满足、追求和动机、环境与体验出发,对其动力的驱动机制进行系统分析,为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持久的动力转化奠定基础和方向。

(一)内驱机制:关注党员干部学习党史的核心需求

需要是个体行为和动机生成的重要驱动,马克思指出“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17]514,学习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习主体各类需求的引领推动。作为一种潜在意识,需求动力强调从党员干部主体行为产生的内外诱因出发,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在专业知识、个性发展、能力提高等方面的作用呈现,促进党员干部的持续学习需求向持久学习行动的有效转化。党员干部接受党史学习教育的核心需求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主发展需求,主要指党员干部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自主选择、自发行动、自觉表达等方面的提升与满足。新时代的党史学习教育是“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4]26两个相结合的过程,“自主”“自选”都是突出党员干部实践中主体性、主动性的充分发挥。同时结合系统规范的集中学习培训,实现自主选择学习目标、榜样,优化自我管理;自发呈现个体优势、价值,挖掘自身潜力;自觉遵守学习规律、标准,适应复杂环境,在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参与中满足党员干部自主发展的获得感。

二是能力提高需求,主要指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对党员干部工作水平、业务技能等多方面本领的提高与满足。能力提高需求源于本领不足的考验,延安时期毛泽东曾十分关注党内干部由于过去知识渐渐告罄而产生的“本领恐慌”,针对这一现象习近平指出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18]404。党的历史既是党员干部必备的业务常识,又是指导工作实践的思想武器,要把党的历史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重要遵循”和提升党性修养的教材,在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价值中满足党员干部能力提高的胜任感。

三是身份归属需求,主要指党员干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对其党员身份特别是其先进性、先锋性、代表性的归属与满足。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4]23,党员干部的群体特征要求其党史学习有别于学校教学体系中的历史教育以及面向社会大众的政治教育、价值观教育等,更为突出其理论性、专业性、现实性的教育指向。党员干部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和理论素养,在工作中对党的建设问题形成直接深刻的认知理解,具备通过学习党史增强理论把握和实践应用的能力与诉求,从而能够在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深入中提升党性意识,满足其身份归属的体验感和认同感。

(二)目标机制:规划党员干部学习党史的系统要求

学习活动的目标设定体现着学习的动机和方向,影响作用于学习主体的学习期待和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追寻目标、求得成效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认知、自我激励和自我提高。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来不是盲目的、形式的,总是立足于一定历史和现实的需要。党中央明确提出“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系统目标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4]11的实践指向,概括归纳了新时代党员干部学习党史的预期效果和长远目标,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过程中将以外在驱动的形式持续内化为持久学习动力。

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目标是基于党员干部自身成长需要,由内而外系统呈现的,具有动态持续的基本特征。一是学史明理,在党的历史中充分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原理、真理,体会“马克思主义行”的思想力量,把握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基本原则,将理论感悟进一步转化为政治实践自觉。“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4]12党员干部总结归纳党的历史经验时要明确理论创新的必要与可能,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在持续的理论武装中才能提升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主动与思想自觉。二是学史增信,在党史学习中增强“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19]519,直接表现于党员干部投身新时代奋斗目标、开创新时代事业成就的信心勇气。三是学史崇德,“修德”首先要修好过硬的“政治品德”,它在党员干部政治素养中居于首位。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正是修德立德的重要实践方式,体现对党员自身品质素养的直接要求,突出党史鉴古知今、资政育人的功能作用。坚守公德、严守私德以及赓续过硬的政治品德是党员干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坚守人民性的根本立场和情怀宗旨,明确自身利益诉求与价值取向的持续追求。四是学史力行,要将党史学习教育追求的主观目标进一步“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19]520,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既要涵养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国之大者”的政治品格,也要激发其在新时代开新局、赶新考的斗争准备和长远谋划。

明马克思主义之理,增中国共产党之信,崇党员模范之德,力开局创业之行,党史学习教育四维目标体系主题鲜明,各有侧重,对应其中。其中“明理”是根本前提,“增信”是思想保障,“崇德”是精神动力,“力行”则是最终落脚,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在此四维目标的统领下层层推进、持续运行,以其带有普遍性、永恒性的内涵标准为党员干部学习动力的生成提供持久的方向。

(三)环境机制:营造党员干部学习党史的政治生态

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主体学习状态、调动学习情绪、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条件和无形动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从活动形式、文化资源、人际氛围出发,构建党史学习教育三位一体的合力,从外部催发党员干部学习动力的自主生成。

首先,要依托党内教育体系搭建好党史学习教育平台。一方面要发挥好各级党校、干部学院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科学设置培养方案、教学模块、课程架构,结合历史经验和现有条件持续发挥党内培训的体制机制优势,依托地方党史资源和特色革命精神坐标建设一批县处级干部学院,服务基层党员干部的党史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互联网在党史宣传中的重要作用”[4]26。近年来在国家党史部门组织推动下,“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党史学习教育官网”等权威学习平台建设而成,此外如中宣部主管的“学习强国APP”,中组部搭建的“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等官方平台配合承担起各级党史教育培训的持续有序进行。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下单一枯燥的政策宣传和理论灌输,新媒体场域内可以将党的历史、理论、政策等内容以短视频、微电影、广播剧、线上答题等视听效果俱佳的体验形式传播,实现教学资源开发转化。“微党史”“云党课”等多样内容适应党员干部工作生活的丰富场景,满足党员干部网络化、生活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其次,要以红色资源为核心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环境。党史学习教育应重视发挥各级机关部门自身“红色资源优势”,通过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入党志愿书”等形式建设弘扬具有鲜明特色、鲜红底色的党内政治文化。在实际教学中则要善于运用红色品牌、红色故事等带给党员干部更直观的学习体验,传递更深刻的情感共鸣和政治认同,以现场教学、实地体验等教学方式帮助党员干部身临其中并融入其中,增进其坚守初心底色的信心,培厚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党员干部作风学风优良的政治生态土壤,为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的有序向好营造良好政治环境。

最后,要以榜样模范为引领营造党史学习教育和谐氛围。一方面要发扬“终身学习”“全员学习”的学习理念、工作态度,通过典型宣传、团队学习等形式带动党员干部的积极参与,在党内营造起善于、勤于学习,发奋、持续学习的党史教育氛围。另一方面要发挥好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带头学党史,在全党形成一起学的良好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活动,每年都会设置有关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专题研讨,在全党引领起总结研究党史的蔚然风气。党的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能够以上下互动、“传帮带”的工作方式带动促进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的持续热情与长久效力。

四、结语

推动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长期任务,总结动力内容、建设动力机制则是关乎其成效的重点工程。究其实质,旨在强化对党员干部内在思想变化的关注,从满足学习需要、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本领等出发增强其党史学习教育的责任自觉,避免因动力不足导致“要我学”“一时热”的短期效应,努力在全党形成“我要学”“学得好”的持久氛围和长远效果。并在实践中继续深化对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的探索,将中国共产党的这一特色传统逐步演化为党不断建设强大、实现长期执政的稳定制度机制。

猜你喜欢

党史动力党员干部
第一次学党史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动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