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多元融合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探索
——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音乐欣赏》为例
2023-11-04杨晨
杨 晨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2020 年9 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文件指出,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战略定位,着力夯实基础、补齐短板,着力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加快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如何在“提质培优”背景下,增强高职人才培养与职业需求的适应性;如何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借助精品课程,探寻更加有效、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成为精品课程建设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国内发展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程,基本沿用了本科院校的教材和教学模式。但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基础与本科院校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本科院校课程教学中的内容与方法,并不适用于高职院校音乐人才,对于岗位人才的培养也具有一定的限制。
教学内容上,大多都是以作品分析为主,结合曲式分析进行作品欣赏。但针对高职院校一年级学生特点,对曲式等方面的知识并不熟悉,教学内容设计并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对课程的需求,同时,目前《音乐欣赏》课程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缺少理论知识与岗位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由于课程内容设计理论性过强,会使一部分知识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很难理解音乐作品,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产生一种“难懂、不懂”的误区,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效果。
教学形式上,更多地以线下讲授为主。线下班级授课有着直观、便捷的优势,但也有其弊端。结合《音乐欣赏》课程和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线下授课,不利于学生在音乐作品中构建音乐情境,同时,相较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学生学时更短,单纯的线下教学不能高效地利用课余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知识的学习,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也限制了教学对象的范围。
人才培养上,高职院校培养人才要为社会经济文化服务,在目前大多数教材中,缺少对当地特色音乐文化的欣赏教学,导致学生缺少对当地音乐文化的学习;教学对象也仅限于学校音乐专业学生,不适用于非音乐专业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课程服务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效果不够高。
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音乐欣赏》课程设计
在课程体系中,《音乐欣赏》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以中西方经典音乐作品的赏析为主要内容,通过“理实一体”教学,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通过线上的情景带入,将学生从单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式、探究式的学习。
课程内容的选用上,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进行设计。在精准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后,设计由浅入深的教学内容,适当加入曲式、和声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音乐情境中,探寻音乐作品的内涵。同时,将美育与德育融入课程,帮助学生在生动的音乐情境中建立良好的审美情趣。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
在教学对象的范围上,《音乐欣赏》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不仅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更能够通过教学平台,将课程推广出去,面向其他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和社会音乐爱好者,增强了课程的普适性,能够将音乐作品中的良好审美情趣传播到社会更广泛的地方,也更好地实现了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在教学模式上,《音乐欣赏》采用“理论+教学+实践”的教学模式,将技能培养融入理论教学。传统的《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普遍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联系,学生进入岗位后,很难有效地利用音乐欣赏知识解决实际岗位问题。《音乐欣赏》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针对这些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入教学模式的设计中,每节课设计不同形式的实践环节和实践作业,每阶段进行舞台模拟和岗位实训,能够有效地解决“轻实践,重理论”的问题,也能够在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在岗位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音乐欣赏》的课程资源
(一)课程教材
课程除了选用职业院校《音乐欣赏》相关教材,也参考了本科院校使用的部分教材。同时也结合了国内公共艺术课程教材、音乐通识课教材,既能够保证职业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学习的深度,也能够兼顾不同层次课程学习者学习的广度。
(二)《音乐欣赏》课程网络资源
《音乐欣赏》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已完成丰富多样的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目前,课程教材、视频链接、作品资源、参考书籍均可以从课程资源库中获取。同时将教师示范演奏、演唱视频、教师音乐会视频加入课程资源库中,将经典作品的乐谱、伴奏加入实践资源中,满足学生学习和艺术实践的需要。
(三)网络相关资源
在教学中,《音乐欣赏》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也结合了中国大学慕课、bilibili 视频网站、爱课程等网络资源,充实课程网络资源,也通过学生更常见的网络平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作品的多样形式。
(四)线下教学资源
目前,《音乐欣赏》课程不仅能够结合线上教学环境进行生动的教学,更能够结合线下的智慧教室和舞台环境模拟室,进行教学和艺术实践。岗位实训室和岗位实训基地配合教学,可以在教学中设定岗位工作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更有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在真实的岗位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音乐欣赏》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创新之处
(一)更加开放多元的教学形式
《音乐欣赏》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不仅适用于线上教学,更能够满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填补线下教学的局限,应用范围更广。将传统《音乐欣赏》课堂与线上多元化的教学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在音乐情境中自主探索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内涵意蕴。
课程建设也注重新的教学方法的引入,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知识基础和思想特点,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互动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转化为在生动的音乐情境中自主探究、小组探讨的模式,真正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
(二)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设计
岗位实践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出发点,课程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有效提升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学院目前的舞台环境模拟室、智慧教室,以及实训基地,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实现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将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从而真正地实现理论知识与岗位能力的提高。
(三)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不仅由教师进行丰富,也来源于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分享。学生在课堂上,有专门的环节来分享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并加以分析诠释。将优秀的学生案例,由学生自己上传至平台课程资源中,能够培养学生课堂活动中的竞争意识,也能够更好地结合学生兴趣,选取教学内容。
课程不仅通过建课平台教学,也结合多种网络平台资源丰富教学。并结合目前形势,将直播音乐会“搬进”课堂,拉近了学生与音乐大师的距离,也给学生带来了艺术交流的新体验。
(四)“多元融合”教学模式的探索
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中,《音乐欣赏》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既要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更要满足职业岗位对人才的理论和技能要求。课程教学分为三个环节,课前知识预习:问题探究;课中分组学习:难点突破;课后知识复习:巩固拓展。不仅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全面形成的考核评价模式
在考核评价上,除了日常考勤、作业完成和期末考试外,课程还融入了线上任务和艺术实践任务,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将学习成绩与实践成绩同等量化,全过程地记录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精品课程“多元融合”模式构建实践的要求
精品课程的建设,最终还是要归于教学实施。在课程教学中,要牢牢把握以下教学原则,才能将精品课程发挥最大的效用。
(一)弘扬时代精神,明确教学目标
要将岗位需求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始终将技能与理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将岗位需求融入到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才能真正实现课程与岗位的对接。
在课程的教学实施中,应当明确教学目标,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当选择适合学生知识基础的音乐作品,更要选择弘扬时代精神、提升审美情趣的正面作品。采用由浅入深的方法,既要保证授课知识的广度,也要保证授课知识的深度,才能兼顾不同知识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灵活运用多媒体,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身处于一个丰富的自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充斥着快餐文化,因此单一的讲授式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势必会有较大的影响。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形式,灵活选用教学中的多媒体手段,结合精品课程中的网络资源,帮助学生在音乐意境中,自主探寻作品的风格与特点。
在作品的选用方面,将学生感兴趣的作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开放多种平台拓宽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将美育融入到课程的环节当中,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审美观,获得对音乐“美”的追求。
(三)加强课堂实践,丰富考核评价
在课程中,实践与理论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在每一节课后,都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不同的艺术实践当中;每阶段学习结束后,将在舞台环境模拟室中,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进行舞台上的诠释;不论是哪种舞台实践,都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考核评价上,应当借助《音乐欣赏》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平台,将课堂学习情况数据化,实时掌握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加强评价形式的创新,加入互评与他评等,所有数据都可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当中,结合舞台实践情况、期末考试分数,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融入地方音乐,服务地方发展
《音乐欣赏》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除了上述构建方法,还加入了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的相关内容,并将地方传统音乐文化融入相关教学章节,才能培养有地方特色、能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人才。正是有了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才更能够体现地方职业院校特色。
(五)加强团队建设,提升教学水平
教学是一项长久的工作,精品课程的实施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高质量的教学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因此,要在课程实施中,不断加强教学队伍的建设,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加强教师的培训与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才能让《音乐欣赏》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发挥其最大、最好的效用。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音乐欣赏》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改变了以往理论课程单一的讲授模式,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资源,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音乐欣赏》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有效地进行知识的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上将知识碎片化,能够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知识的学习,更好、更有效地进行重难点的突破;将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相结合,丰富了教学形式,也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同时,《音乐欣赏》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其他理论课程的创新改革。
目前,《音乐欣赏》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受益专业已达到8 个,也在相关行业有着良好的评价。课程在探索中不断摸索,也不断前行,目前已经有了一定数目的学习者,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未来的课程建设中,《音乐欣赏》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会不断地探寻课程改革新思路,开展更加多元化的课程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思路,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突出课堂活动的自主性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打造更加多元化、融合式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