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趣味
2023-11-04严清福
严清福
(凉州区谢河镇九年制学校,甘肃 武威 73300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上下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被时代赋予了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在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之下,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的弊端和不足,难以迎合时代发展发展的需要,难以满足教学改革的实际需求,所以当前将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改革方向,能够为语文课堂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带来更多的趣味性元素,学生从不同的层面、维度着手,更深刻、更全面地感知中华文化的魅力,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给予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指引,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凸显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育人价值,达成构建高效、趣味语文课堂的目标。
一、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语文这一学科而言,本身具有极强的复杂性,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难题,再加之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并未成熟,教师一味地在课堂中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那么课堂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煎熬,是一种负担。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将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巧妙地融入在语文课堂中,结合动画展示、图片展示、游戏互动、情境创设等多样化的形式,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自主、直觉的探究优秀传统文化所有蕴藏的内涵、所传递的精神,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渲染,深刻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意蕴和别具一格的风采,激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课堂,可见优秀传统文化是激活学生学习潜力的内驱力量,是引领学习兴趣的关键要素。
(二)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
中国素来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称号,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在不断丰富,内涵在不断深化,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开放性和兼容性的特征,当前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将课程内容和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融合构建,使得整个课堂呈现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学生多方面了解语文课本中所囊括优秀传统文化,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集合,是历代人民的精神凝聚,也是精神观念的重要体现,历史道德的重要传承,学生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力量,学习积极的精神和思想,感受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主义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怀等,学生将这一系列内容内化成为自身的素养,由此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绚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丰厚的历史遗产,也是极为宝贵的历史财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藏着高深莫测的思想内涵,融合了历代劳动人民的哲学思想和伟大智慧。小学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和优势。学生可以从古诗文中看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从历史故事中了解更多的爱国人士和他们的爱国事迹、感悟他们自强不息的民族意志、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求真务实的实践品格,以和为贵的和谐意识等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行、完善学生道德修养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依托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趣味的主要途径
(一)诗词吟咏,诵读经典
古诗文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一朵奇葩。总体而言,古诗文的语言简练,音韵铿锵,意境优美,情感丰富,历代文人骚客往往用最简单的语言描绘出美好、壮阔、秀丽的风光,营造出深邃、别具一格的意境,表达浓厚的情感、抒发远大的志向,古诗文具有非常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渲染力。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在处于人生发展的初期阶段,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则可以以古诗文为切入点,组织学生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吟唱诵读、经典诗词。学生穿越时空,和历代文人骚客实现心灵对话,站在时代的高度,解读每一句古诗文的言外之意,理解其中的精髓所在,深刻感悟古诗文中的精彩。学生通过多元、有效、趣味诵读学习,转化成为自身的内在品质,建设各自的精神家园。
比如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出塞》为例,在教学伊始阶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相关音频,奠定情感基,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学生投入更多的情感,把握朗读的速度、节奏、味道等,一起参与到诵读活动中,初步感受文本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情感,理解、感悟诗意。然后教师可以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则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指正。在这一基础之上,学生不仅仅能够获得学习的乐趣,同时还能够加强对古诗的了解,疏通古诗的意思。
继而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品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味,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出示“秦时明月汉时关”,让学生说一说这一句诗写了哪些景物?展示了什么样的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他的内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品读出诗人的担忧、无奈、凄凉。然后教师可以出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学生则可以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通过多方面了解李广这一位将士,深刻剖析作者的情感,体会作者内心对李广充满着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朝廷寄予了厚望,希望他们能够任用良将。
在这一系列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参与到经典诵读、诗词吟唱的过程中,通过咀嚼和品味重点诗句所体现的情味,感受诗歌的情感,了解诗人主要以借景抒情这一方式,表达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与壮志,由此带给学生强烈的心灵震撼和精神熏陶,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助力学生形成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二)创设故事情境
针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对于新奇的事物充满兴趣,充满好奇心,教师则可以把握学生的天性,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衔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创造丰富的故事情节,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中华民族在5000 多年的沧桑巨变中,汇集了许多故事,或精彩绝伦,或可歌可泣,涌现了无数的英雄人物,他们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历史篇章,书写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在灿烂的中华文化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远古走来,前有盘古大帝开辟天地,精卫鸟衔石填海。随着时间的帆船逐渐向前行驶,后有扁鹊济世救人,李白磨铁成针……这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沉淀为一颗颗摇曳生辉的珍珠。将这些故事搭建在一起,能够造就一个瑰丽、奇幻的文学殿堂。基于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文本内容的深刻解读,善用、巧用、会用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语言,为学生讲解趣味故事,引领他们细读历史故事,由此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认知,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读、听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得、有所感。
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这一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神话故事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强烈的奇幻色彩,对于学生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进入故事情境,学习兴趣变得更加浓厚和盎然。同时学生通过了解神话故事,能够获得更多的感悟和启迪,了解人类改造征服大天然的伟大气焰,凸显出古代劳动人民不屈不挠、伟大抗争的精神和智慧才干。
又或者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讲蔡伦发明纸的故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古代发明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继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多样化的途径,了解文房四宝中其他三宝的发明故事,同时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说一说自己对古代其他伟大发明的了解。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地分享和表达,让学习热情点燃语文课堂,拓宽走向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同学:我所了解到的墨主要材料包括炭黑、松烟、动物胶、香料等等,但是墨的具体发明年代还有待考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很多有关于墨的传说故事。在周宣王的时期,有一位画家叫刑夷,因为在画作时候弄脏了手,所以到河边清洗,捡到了一块松碳,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在他夫人的启发之下,刑夷将松碳调和成半凝固状态,再加入锅灰,做成了条形状,在晒干之后用水研磨,可以用来写字或者画画。
教师在这一系列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丰富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故事中欣赏智慧、感悟真理,深切感知中华历史的渊源和博大,这些浩瀚如烟的文化故事,带领学生走进历史世界,点燃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引进民俗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凸显出极强的传承性、稳定性、民族性,当前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立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挖掘其中所蕴藏的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同时将优秀传统文化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习俗,品读、鉴赏民俗文化。比如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元日》为例,在这一首诗篇中,有爆竹声、有春风、有千门万户、有新桃和旧符,整首诗歌呈现出浓厚的传统春节文化气息。基于此,教师则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着手,引进民族习俗文化,让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展开多元的探究。
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给学生展示春节的图片和视频,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创造丰富的、趣味性的情境,然后教师可以提出情境问题:春节的来历是什么?春节的传说有哪些?春节的习俗是什么?春节的食俗又有什么?在问题的启发之下,学生则展开激烈的探讨,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在课堂中踊跃的回答有关于春节的相关知识。
传统节日历经数千年之久,蕴藏着丰富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内涵。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构建趣味的、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是教师最为重要的教学任务,达成这一目标最构建的切入点则是引进优秀传统文化。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具体可以从诗词吟咏、诵读经典,创设故事情节,引进民俗文化的多个维度着手,让优秀传统文化之花绽放在语文课堂中,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的心灵,使得学生自主、自觉地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传承者、弘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