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师语用身份的话语建构
2023-11-03王爱霞
王爱霞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外贸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2017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目标和举措,并相继在全国范围遴选出一批高校作为实践探索先行试验点。基于这一时代背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实践研究备受关注。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提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的根本,“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成为广泛共识”。“三全育人”政策实施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全员化、全过程化和全方位化的根本遵循。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践行者,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自身的政治素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教师话语为主要路径深刻影响学生,因此十分有必要在高职英语教师中开展教师语用身份的话语构建研究,以话语之“神”,铸学生之“魂”,协同育人,促进教学。
一、高职英语教师语用身份的内涵与外延
“语用身份是特定的社会身份在语言交际语境中的实际体现、运用甚至虚构……这种语境化的、语言使用者有意或无意选择的自我或对方身份,以及说话人或作者在其话语中提及的社会个体或群体的他者身份统称为语用身份。”[1]这一定义阐明了语用身份的三个特征:首先,语用身份是社会身份语用化的产物,由话语构建并在交际中产生;其次,语用身份是语境化的,具有动态性;最后,语用身份是交际者有意或无意选择构建的结果,具有目的性。也就是说,在一定语境下,为满足交际者需求,交际者利用话语构建一定的“语用身份”,以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
语用身份研究在语言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等的推动下引起学界的关注。Searl将言语行为分为五类:指令类、阐述类、表达类、承诺类和宣告类。[2]Tracy提出了与身份相关的话语实践类型。[3]此后,对于教师角色及话语的研究开始引发学者的兴趣。Ajayi指出教师身份研究是教师教育领域的重要分支,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4]
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赵晓红、张敏较早开始研究教师话语[5-6]。但近些年来,教师语用身份研究引起广泛关注。陈新仁给出了“语用身份”的明确定义并进行了系列研究,指出交际者的社会身份具有多重性,交际过程中交际者做出不同的身份选择和建构,这个语用过程在语境因素的调节下进行,会对交际产生不同的影响,语用身份具有多重性、动态性和目的性。[1][7-8]李明、曹军结合翻转课堂语境进行了大学英语教师语用身份建构的研究。[9]段美玉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商务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建构语用身份类型。[10]张润晗探讨了网络课堂语境下高校英语教师的语用身份建构。[11]
总的来说,国内外学者在语用身份和话语构建研究方法方面多采用访谈、教学日志等质性研究,在课堂观察的会话研究方面少之又少;在研究内容层面,多数聚焦在教师职业身份的构建,而对教师多重身份的动态分析不多。尽管有部分学者注意到教师角色、教师话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但将高职英语与课程思政结合起来研究的案例则少之又少。因此,基于语用身份的教师话语研究很有必要,课程思政视域下的语用身份研究在当下更是势在必行。
教师语用身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语境中有意或无意选择或构建的自我身份,这种身份在教学环境中通过课堂话语构建,在教学活动中被教学对象所感知或识别,从而产生相应交际效果。教师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即对“内在自我”的感知对于教师如何理解教学及其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等方面都至关重要。课堂教学语境中,教师语用身份通过特定的话语得以构建。教师语用身份极大地影响着课堂话语的过程和建构。教师的课堂话语是学生语言习得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教师指引学生进行得体、恰当、成功交际的一种方式,起着重要的桥梁支架作用。教师身份的话语构建直接影响课堂效果。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倾向于构建默认的教师身份和偏离身份。前者包括博学型教师、权威型教师、客观型评价者,后者包括同伴身份或亲和型的朋友身份。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根据语境的变化以及交际目的的变化,选择不同的身份以实现交际意图。
二、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语用身份构建类型
本研究试图真实反映常态课堂中高职英语教师的身份构建及教学效果。课题组以中部地区某高职院校开设的1门基础应用英语课程为研究内容,随机抽取该校外语学院4名教龄10年左右的英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跟踪调研,以笔记和录音的方式对四名英语教师(T1,T2,T3,T4)的课堂话语进行记录,作为调查样本,并对记录信息加以整理和分析。
四名教师每周课时两节,每节45分钟,授课对象均为大一新生。选用教材与教学内容为《高职英语综合教程》(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宁毅主编,2022年),内容涵盖英语阅读、听说、语法及写作四大模块,也包含了一些习题讲解及专升本词汇教学。
数据分析整理阶段,课题组先将课堂教学实录语音转写成文字,同时将转写的文本与录音对照,按照时间顺序编码。文本转写基于忠实性原则,但部分错误或不完整的句子会根据课堂语境、教师课后沟通及笔记记录进行修订。转写完成后,采用主题标注的方式首先对语料进行描述性编码,归纳师生话语内容。然后,参考陈新仁“语用身份”和与身份建构相关的话语实践类型框架进行主题编码,标注体现语用身份的话语特征。
通过研读样本语料,结合徐敏、陈新仁发现的语用身份类型,分析发现本研究项目中的4名研究对象在实践教学中倾向于构建权威型、博学型、同伴型和友善型等四种身份,以达到交际需求。
(一)权威型教师身份
教师职业认同赋予了教师身份在课堂教学中一定的权威。在实践教学中,职业认同是教师实现知识传授目标的基础。传统意义上来说,教师为更好地把控课堂,倾向于构建自己的权威身份。我们以其中一名教师(T1)的某次课的一小节为例:
T:Now I’ll give you 5 minutes for you to discuss the skills of improving your communication effect in your groups. Then I’d like to ask someone to share your opinions with us. ( ≈5 mins) Ok,anyone wants to share your opinion with us? No one? Ok,what about Lucy?
S: Ok. In my opinion,I think the communication skill that leads to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s your selection of words and the voice tones that you use when you speak. Try to convey your message in as few words as possible.
T: Thank you. Pretty clear,but j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effective”. It should be /i/. And also if “in my opinion ” is used,“I think” can be deleted.
S: Thanks my teacher! I’ll correct it.
在该课堂案例中,教师以命令的言语行为让学生开始讨论,“Now I’ll give you 5 minutes for you to discuss the skills of improving your communication effect in your groups.”。随后以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进行分享, “Anyone wants to share your opinion with us?”, “No one? ”,“Ok,what about Lucy?”。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向学生发出一连三问的意图是希望学生回答问题。在学生阐述观点后,教师再次以命令的言语直接指出发音和用法上的失误,并提出修改建议,旨在提醒学生在语言表达过程中需要注重发音的标准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教师通过一系列提问、命令、建议等言语行为帮助其较好地达到“授业”的教学目的,同时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完成学习活动,高度关注并深刻记忆教师所讲内容,体现了教师的权威型身份。
通过分析所收集语料,我们发现,在课堂上教师往往通过指令类言语行为(提问、命令、建议)控制课堂话题,凸显出教师在课堂上的话语权和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对教学的总体把握,以及树立教师严谨治学的形象,建构权威型教师身份。
(二)博学型教师身份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这就要求教师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宽阔的视野。研究发现,教师的课堂话语涵盖大量阐述类言语,此类话语在传授某一领域知识的同时,构建了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身份。
如在T2的课堂中,在传授运用构词法来记忆单词时,教师首先描述了合成词的定义“Compound word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two or more words”,即“合成词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词合成”,再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记住合成词各个部分单词的意思更便于记忆新单词。教师这类阐述类言语行为建构了专业型教师身份。同时,教师通过举例等言语行为拓展合成词的应用,由地震earthquake到人类登月,延伸月球地震moonquake,及青年人的思想波动youthquake,通过分析quake表示shake即震动,再分析每个合成词中熟悉词语的含义,教师将语言学基本知识传授与科学素养及人文精神培养巧妙地融合在教学实践中,以此构建了一个经验丰富和博学的教师身份。
(三)同伴型教师身份
在大学英语的课堂语境中,教师所构建的偏离身份分为同伴身份、朋友身份。例如当T3听到部分同学对英语学习信心不足时,安慰同学们不要焦虑或担心。然后,贴心地讲述自己上高一时也学不懂英语的陈年往事,缓解了学生的学习焦虑情绪。随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不放弃英语学习,才有收获。后来,水到渠成地对学生提出英语学习的统一要求:“You should make progress on your existing English level at least. Let’s work hard to spend a happy and fruitful semester together.”,成功塑造出亦师亦友、荣辱与共的同伴型教师身份。观察发现,教师通过谈论个人兴趣、经历、情感等私人话题,缩小了师生的心理距离,从而构建了亲和型的朋友身份或同伴身份。
(四)友善型教师身份
研究发现,4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不同教学环节都采用了能迅速拉近师生距离的亲和型话语,不同程度地构建了友善型教师语用身份。分析发现,友善型语用身份往往出现在问候、赞扬等表情类言语行为中,友善身份的构建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权势差距,创立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例如:问候语“Everyone,how are you today?”,赞美语“Good job!”,礼貌标记语“Would you please”及“may I”。这类积极的言语行为展示了教师对学生的独立和行为自由的尊重,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缩小了师生之间的权势差距。友善型教师身份的建构,营造了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更利于教学的开展。
由于教师语用身份具有动态性,有时候一个言语行为可能体现多种身份,此类情况会按照更加显性的身份来进行标记。反复比对编码阶层和数据后,得出了编码标准如表1所示。
表1 教师语用身份编码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名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可能采取几种截然不同的语用身份,甚至在同一阶段,也可能出现不同的语用身份并存或者交替出现的情况。总之,教师选择不同语用身份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对课堂所授知识的更好理解,实现预期教学效果,从而达到以言行事的目的。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教师语用身份的话语建构
面对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的热潮,践行“课程思政”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教师课堂话语应进一步挖掘育人元素,将立德树人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就高职英语教师而言,教师在课堂语境下有意识地建构自身语用身份,有助于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及提升课堂话语质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针对四名受试教师进行身份构建话语分析,研究在不同的教学语境下,教师会选择不同类型的语用策略(语体策略、言语行为策略、称谓语策略等)表达教育理念和价值观,从而建构多元化的语用身份,提高话语质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语码选择的语用身份建构
所谓语码,是指提示自己或对方身份的语言(如英语、汉语)、特定语码、方言(如广东话、东北话)、黑话等。我们以T1的一节示范课为例:
语境信息:“沟通技巧”课前导入
T1: Morning,class. Have you heard of a story about “The north wind and the south wind”?
S: No…
T1: It’s a fable written by Jean de la Fontaine,a great French writer. The north wind and the south wind compete to see who can blow off a traveler’s coat. The north wind whirled and blew fiercely,but the traveler wrapped his coat tightly,and the north wind had to give up its vain attempts. The south wind blew slowly and gently,the traveler unbuttoned,took off his coat and went on walking. So it were you,what would you do and why?
S: I would do as the south wind because it pleased us.
T: well,beautiful language is like the south wind,and rough language is like the north wind.
Fools believe that when they do things,they must use rough words to succeed; but wise men can handle things perfectly with warm words. Just as the quote from《增广贤文》“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Saying words politely may be a good way to cure people,but talking with others rudely may hurt them. Speaking is like an art,and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us to learn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案例中,教师在讲解“沟通技巧”前,借西方寓言故事《南风与北风比武》告知学生美语像南风,粗语似北风。愚者认为处理事情,必须用粗暴的语言方能达成;而智者以婉转的语言,即能将事情圆满解决。教师通过一系列阐述类言语行为,将古今中外知识巧妙融于语言文化教学中,其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视野开阔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成功建构了一个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教师身份;同时,为进一步引导学生礼貌用语,注重沟通技巧,教师用汉语说出《增广贤文》里“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英语课程思政中像这样英汉相互切换的使用,能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名言深意。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语码选择,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启发学生说话就像一门艺术,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崇尚礼仪,提升个人素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全方位育人。
(二)称谓语选择的语用身份建构
权势关系和聚合关系可以反映说话人之间的角色关系和社会距离。教师通过选用特定人称代词,诸如“咱们”“我们”等来谈论一些共同话题,以此拉近师生权势距离,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实现双方的情感趋同[12],从而构建教师同伴型身份,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我们以T3某次课堂为例。
语境:校级课程思政比赛——Unit 2:Vocational Education第1课时导入
T:Good morning,everyone!
S:Good morning,Miss Chen!
T:Are you ready for our class?
S:Yes,here we go!
T:First,please look at this vote of future job on the U-learning APP.There are 78.7% students who are not confident about their future jobs and there are 15% students who are even worried about their future. What caused the result?
S:Because most people in China think tha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not as good as the bachelor degree education. As a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we sometimes feel inferior to other undergraduates.
T:I know what you mean and in a way I can share your feelings. I remember that I myself had this problem,too. When I was a college student just like you,I also felt confused about my future. What shall we do with our future? Let’s watch the video about a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Cao Yizhao’s story. Maybe we can learn something from this video.
The video has been played…
T:Now,we know Cao has changed a lot. At first,he was very frustrated,now he feels more confident. From his video,we learn the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s can have a bright future as well. I hope our classmates here can gain some confidence from this good example.
案例中,教师首先宣布有关未来职业自信度的调查结果,然后询问学生对未来职业不够自信的原因。当学生流露出自卑情绪时,教师设身处地进行了换位思考,如:“I know what you mean and I can share your feelings”,充分使用了共情的沟通言语行为,营造出同伴型的师生关系,缓解了学生的心理焦虑。紧接着,教师主动分享自己的经历与感受,并且有意自我揭短,通过“I myself have this problem,too.”实现双方的情感趋同,“let's”等称呼语建立起师生联盟关系。这一教师同伴型身份的建构缩短了师生权势距离,缩小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打开了学生的情感闸门,为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精准的情感铺垫。教师也通过构建同伴型语用身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与失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实现全过程育人的教学目的。
(三)言语行为选择的语用身份建构
教师为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往往会选择阐述类言语行为来构建友善型身份。
如T4讲授《商务礼仪》单元,上课伊始,这位教师会亲切地用“Dear students”来称呼学生,用“great”凸显出见到学生时的激动而又欢乐的心情;随后,教师在话语中频繁使用“Thank you,guys”,“Can you figure out ...”等一系列表达感谢、请求、表扬及询问这一系列言语行为与学生互动,来表达教师自己对学生能够积极配合的感谢之情。同时,教师以亲密的鼓励性的问答方式,循循善诱地引发学生思考总结商务礼仪的重要性,及商务礼仪的具体内涵,随后,教师补充总结商务礼仪的基本原则源于尊重。教生间一问一答营造了轻松而又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建构了友善型教师身份。引导学生学习社交礼仪,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使学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礼仪的高素质跨文化交际人才,从而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当然,教学身份与话语建构的策略是动态多样的,精准应用语用策略要全面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课程内容属性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
四、“三全育人”视域下教师语用身份话语构建成效
(一)创新型课程思政智慧课堂获好评
课题组通过《基础应用英语》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实践研究,形成“形神一体”的“三式六步”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突显了“学、导、动、论、模、评”六个教学步骤(如图1),打造创新性课程思政智慧课堂。这种全新的模式将语言知识技能、职业人文素养及社会核心价值三者融合贯通,升华并健全了课程体系,呼应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和要求,铸魂育人,获得行内一致好评。学校教学督导及学生也给出高分评价,课题组成员中,3人获得几乎满分的学生评教分,团队评教均分和排名都领先于校内其他教师和其它课程。课题组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为高职院校实施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内容参考。
图1 “三式六步”混合式教学模式
图2 T1,T2,T3,T4所教学生上下学期期末成绩对比图
(二)学生英语水平显著提升,服务社会意识增强
首先,英语成绩显著提高。2022年12月及2023年6月分别对T1,T2,T3,T4所授4个班级(共计152人)进行前后测,主要考查本学期所授内容,涉及语言知识、语法、听力、阅读、翻译及写作六大模块。试卷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要求,难度适中,覆盖面较广,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基本满足考试的期望值。对比分析两个学期期末成绩,我们不难发现,经过半年的语用身份话语策略实践应用,学生成绩显著提升:90分以上人数有所增加,80至90区间人数剧增,60至80区间人数锐减,不及格人数由17人减少到6人,见表1。这说明提高话语质量大大提升了学生英语水平,知识积累也由量变转化为成绩的质变。
其次,学生服务社会意识增强。课题组不断拓展育人空间,以第二课堂活动为推手,从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和品格塑造,2022-2023年相继开展英语情景剧比赛、写作大赛、演讲比赛等思政主题系列活动达十余场次。课程思政育人成效显著,学生服务社会意识大大增强,参与了一系列公益实践活动,如某社区环保公益宣传活动“环境天天爱 美景常常在”、某社区养老院“敬老爱老”阳光家园志愿服务行动、“爱眼护眼”进小学宣讲活动等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知实事,晓天下,浸养丰盈的家国情怀,谱写青春华章。
由此可见,教师有意识地构建语用身份,不仅极大助力学生英语学习,更实现了增益协同效应,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课程思政教学成效显著
课题组率先开展课程思政教改,运用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共建共享2个双语思政语料库、思政典型案例3个、20套专题测试卷、思政教学资源56个,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发起英语课程思政相关测试10余次,参与学生数达2000余人次;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构建虚拟学习社区,2021学年发布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大讨论共813个,实现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育人。
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理念下,课题组成员连续两年在教师队伍职业能力大比武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中获得校级一等奖、二等奖,参赛作品获得评委的一致好评。团队通过参赛引领全校全员践行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被认定为“2021年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学生在学科竞赛中也表现不俗,如在2022年“中国教育电视台·外研社杯”职场英语挑战赛英语演讲大赛湖北省决赛中获得一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思政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有效融合、互动发展提供了参考。
本课题基于“三全育人”视角,通过教学案例研究,分析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主动践行育人理念、挖掘思政元素、传递价值观念,对于提高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育、落实三全育人的成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认识到“育人育才”既是教育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也是教育目的和教师职责所使然的。教师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有意识地主动构建课堂话语,积极提升话语质量,从而达到最佳课堂效果,高效地展开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践行立德树人的宗旨。当前研究仅选取了4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未来可增加样本数量,进一步完善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不同类型的教师语用身份话语构建研究,提高研究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