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作业结构化设计的策略研究

2023-11-03张玉梅卢庆广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14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张玉梅 卢庆广

【摘 要】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结构化作业体系的构建可以在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应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结构化设计,即构建作业体系,拓展广度;创建作业类型,挖掘深度;跨越学科边界,提升效度。通过三个维度提升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质量,落实新时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结构化设计 作业体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14-41-03

作业是教师针对教学活动而设计的完成相应任务的学习活动,有效的作业设计可以检测和反映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效果及学习状态,增强学生自我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养成;作业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有利于学生在评价体系的促进下,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和增强语言学习的自信,并能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与策略。结构化作业设计通过构建作业体系、创建作业类型、跨越学科边界,从不同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一、构建作业体系,拓展广度

在“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同时,还要利用作业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有效、合理的设计,构建合理的作业体系,针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维度的作业。

语文作业体系应符合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明确作业设计的目标,确定作业考查的内容,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结构化建构联系,而不是片面化、单一化地设计作业。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时,应坚持以课程标准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内容为基础。[1]

(一)设计“时”字作业体系,夯实学习基础

设计“时”字作业基于学生学习认知规律,按照课时安排进行结构化设计,从课前预习培养学习兴趣,课中检测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查缺补漏,课后实践训练加强学习认知。

1.课前导入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导入作业属于前置性作业,具有引导性,学生能通过作业了解本节内容的背景,进而快速进入课堂教学情境,为教学活动的开展作铺垫。课前导入作业可以是谈话、学前任务单等形式的作业,也可以是利用微课、翻转课堂设置的知识性作业。通过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可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调整、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课堂目标的达成。

2.课中随堂作业:检测学生学习成效

随堂作业注重考查评估学生教学阶段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厘清知识点,实现知识学习的短暂记忆。随堂作业的考查形式以提问、上台表演为主,可以快速直观地将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有效地反馈给教师,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活动提供教学参考。

3.课后实践作业: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将知识进行实践应用,是实践作业的主要形式。课后实践作业能使学生学有所用,利用学习实践让知识得到消化与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在实践应用中发现新的问题,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

(二)建构“塔”字作业体系,培养学习能力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尽相同,作业完成速度存在差异,因此结构化作业要厘清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使学生都能体会到完成作业的成就感。“金字塔”作业就是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设计的,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金字塔”作业分为下层(基础型)作业、中层(挑战型)作业、上层(选做型)作业,不同层次的考查目标各有侧重,层次作業之间互有支撑、互有提升、互有联系,不是孤立、随意设置的作业,而是完整的作业体系,能指引学生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以提升学习能力。

1.基础型作业:激励学生学习自信

基础型作业侧重考查课堂学习中的重难点,对课堂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性练习,针对绝大部分学生学习能力水平进行设计。为了学习效果的可持续性发展,基础型作业总量设置适中,同时尽量减少重复性、机械性作业,并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记忆特点进行巩固练习,使学生对作业保持新鲜感,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挑战型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挑战型作业侧重考查学生知识点的实践应用、能力与技能的提升,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后,能根据问题设置进行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属于提升类作业。挑战型作业难度比基础型作业高,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且速度较快,而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不能很快完成,但“跳一跳”则能解决,这样既不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选做型作业:鼓励学生学习创新

选做型作业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创新应用,是使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相互融合,能力与技能再度提升的作业。对于这类作业,学生仅通过新学知识可能无法很好地独立完成,还需要结合已有知识经验,并采取交流讨论的方式合作完成。选做型作业在提升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增强学生语言运用的熟练度,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二、创建作业类型,挖掘深度

“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不仅要设计符合课堂教学活动的作业,而且还要进行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根据学生学情、课程内容等因素,创新设计作业类型,以多角度、分层次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设计展示型作业,促进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石,对其他素养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运用体系构建的关键时期,是学生语言文化积累的基础阶段。让学生经历音、字、词、句、段、文的学习过程,能使学生在学习、积累中搭建“语言大厦”,形成结构化知识网络。

根据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形象直观知识学习理解强的特点,教师可利用讲故事、人物介绍、看图写话等展示型作业,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在语言运用和语言体系构建中,加强对语言的积累和梳理,初步形成良好的语感,为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品质的提升提供保障,同时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内涵与魅力。

(二)优化留白型作业,提升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生创新学习的核心。对学生思维进行系统、正确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探究创新的意识,从而形成批判质疑精神,促进全面发展。

作业留白是指留给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空间,它是拓展作业深度的重要策略。留白型作业为自定义作业,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留白型作业的特点为:作业类型自主、作业选择自主、作业提交形式自由(文字、图片、口头表达、讲故事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完成作业从“让我做”转变为“我想做”,达到“学中做、做中乐”,是愉快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学习过程。

教师可针对不同学段设计留白型作业:低年级设计“字画乐园”作业,学生写、画、背、说、唱,其乐无穷;中年级设计“小小诗人”作业,学生背诵诗文、改写诗文、讲故事、编唱、续写诗句,气氛活跃;高年级设计“小小读者”作业,学生记录读书心得、自编小说,百花争艳。留白型作业在提升作业效能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增强学生创新精神。

(三)倡导艺术型作业,培育审美创造

审美创造是学生通过参加语文活动,在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谐健康的审美品质,并在审美鉴赏的过程中表现美、创造美,形成健康学习、健康生活的品质。

中国文字很多是从实物演变而来的,所以它们都表达着特殊的含义。为了使学生体会其中的含义,可借助文字演变的过程,让学生发掘文字的特点和含义,体会中国文字的美。通过设计艺术型作业,可让学生形象地表示中国文字的含义,在自我创作中体会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彰显深厚文化底蕴。

例如在《四季》作业中可采用艺术型作业设计,让学生结合文字及其表达的含义发挥想象,利用图形、生活中的实物等创造性地表示四季。学生通过将文字的形态与线条进行转变,形成独具特色的设计作品。有学生对“春天”两个创意字使用绿色的树叶进行转变,以此表示春天万物变绿,一切春意盎然的景象;而对“秋天”两个创意字使用枯黄的落叶进行转变,以此表示秋天万物成熟,一片金黄的景象。这种艺术型作业设计,使学生深刻理解文字的含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创新能力,实现作业的再生性与延展性。

(四)拓展习俗型作业,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和支撑。文化自信是新时代公民的必备品质,设计传统文化的实践型作业,能使学生在学习、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体会传统文化自身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助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关于传统节日的作业设计可以增添作业的实践性,让学生了解节日的由来、特点,分享在节日过程中的趣闻轶事、精彩照片等,甚至自己期望度过节日情景描述的文字、图片等。实践型作业不拘泥于固定形式,可以是写、画、贴、说,甚至是对照片内容的描述、联想。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且通过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增强了学生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审美创造能力。

學科作业设计结构是纵横结合的,作业考查内容“同根同源”,不同作业的设计能从不同方面培养学科素养,对作业进行结构化、系统化设计,以形成结构化作业体系,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三、跨越学科边界,提升效度

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全面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能有效促进其他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学科+”作业是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超学科边界的作业设计能达到“五育”融合的效果。“学科+”作业能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提升语文学科及对应学科的学科素养。例如“学科+社团”作业,结合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开展社团活动,让学生展现自己的艺术才能;让学生阅读美文、美篇,使其畅游在文学世界的海洋里;等等。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身体素质,提升审美能力,身心得到更全面健康的发展,进而实现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的目标。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农业种植、收获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食物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节俭品德。例如教师布置观察日记作业,选择一些简单、成活率较高的农作物让学生亲手种植并进行观察。观察日记的完成,使学生不仅学会了观察、记录,而且还体会了粮食的珍贵,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

总之,在“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结合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结构化地构建语文作业体系,让学生课前、课中、课后都能得到成长,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其兴趣、爱好得到培养,语文素养得到提升,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教无定法”,作业设计应灵活多变,只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学校的办学条件等因素,不断地更新、完善学生的作业设计,才能让学生快乐学习与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林.“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J].文科爱好者,2023(2):251.

张玉梅 / 安徽阜南县第九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卢庆广 / 安徽省阜南一中,一级教师,从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阜阳 236300)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