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参与传统文化保护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分析

2023-11-03史悦李克用曾琪

村委主任 2023年4期
关键词:青年人才乡村振兴少数民族

史悦 李克用 曾琪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弘扬乡村传统文化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结合高校实践育人要求,深圳技术大学师生紧跟党的政策引导,以调研走访形式深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下辖的4个少数民族村落,探究和梳理不同村落在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采用的政策及成果产出,总结和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并以此为依据提炼出可供更大范围参考、推广及复制的青年人才参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助力乡村振兴的普适性方案。文章呼吁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响应政策号召,返回家乡看变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者、传承者,做美丽新农村的建设者、宣传者。

关键词: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4-0153-04      中国图书分类号:G249.2       文章标识码:A

乡村振兴不仅要保证农民经济上的富裕,更要实现农民精神上的富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及“文化”一词的频率高达30次,并重点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程从2004年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到201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至今已走过了二十个年头。具体到措施上,各省市均出台了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如《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2000),《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2011)等。在这二十年中,我国建立了从无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同时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具备完整的与国际接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开展全国性非遗普查工作;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保护制度;提升非遗保护的资金扶持力度。就中国非遗文化保护的必要性,谢芳(2015)[2]和高丙中(2017)[3]指出当中国在经济上找回自信的时候,必然会进一步追寻本我的文化自信,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给予了各民族文化地位,并强调民族的文化价值,重视、承认及尊重民间大众文化,打破民族隔阂,促进了文化平等及民族融合,也就是说,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建立各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平等的一个重要过程。

1   问题综述

1.1   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中华文化最早的祖根就在乡村,在很大程度上,中华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形式在农村地区才得以保留,是在長期的农耕文明的滋养下积淀生化而成的,并且时至今日都与乡村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4]。同时,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要求“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推动乡村文化振兴”[5]。 由此出发,针对少数民族偏远地区,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乡村振兴在当代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掘特色文化产业有助于带动少数民族乡村地区实现现代化产业转型、加快建设美丽新农村、加速推进乡村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2   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保护现状

《非遗法》的实施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一是通过政府宣传教育,使各族同胞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二是通过行政管理行为,以认定和公布传承人、实施保护方案及提供资金等方式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和继承[5]。当下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青年群体被寄予厚望。但因许多少数民族通常聚居在偏远乡村中,这些地区普遍面临着青年人才流失导致的传统文化继承人才缺失问题,此外,网络信息时代带来的潮流文化冲击使得青年人群对传统文化兴趣减弱也是一大影响因素[6],客观存在的传承生态环境失衡现象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乡村振兴的进程带来了新的挑战。

针对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存在的人才流失、文化传承人才不足等问题,马兰兰(2011)[7]等学者给出了直接的原因解释:当现代化大潮扑面而来时,出于趋利性,偏远地区的人们趋于走进大城市,享受现代生活带来的便利,文化传承从而受到负面影响。针对该现象的出现,陈锦芳(2022)[8]和秦琴(2020)[9]从宏观角度上提出了解决办法,例如,以“文化+旅游”的产业形式切实惠及偏远及少数民族地区,系统性地保护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文化传承人才队伍建设;开发乡村特色民俗文化产品,通过品牌效应宣传传统文化等。

1.3   青年人才参与传统文化保护的可能性

国内多数学者已有的研究结果指明了在乡村振兴的战略实施背景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作用,但较少有研究从青年视角出发,探讨青年人群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助力乡村发展的方法。文章结合高校实践育人要求,以深圳技术大学师生团队走访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为例,探究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在现行的传统文化保护政策的支持之下,文山州少数民族村落在乡村振兴方面的实践成果总结;二是从青年视角出发,探讨青年人才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上可以发挥的作用,并进一步提炼出可供更大范围参考、推广及复制的青年人才通过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普适性方案。文章旨在引导青年人才在党的二十大的引领下,深入少数民族乡村地区看文化振兴,开拓创新,用“新时代,新办法”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实践育人案例: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云南省自古以来就有着多民族共存的历史。作为中国境内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省共有25个少数民族,占据着云南省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总量。在云南的16个地级行政区中,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截至2023年,文山州共有各级非遗保护项目494项,如此丰富的少数民族非遗文化保护成果,为文章中的高校实践团队的调研工作提供坚实的研究基础。实践团队走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通过田野调查法深入探访坡芽村、龙迈村、普者黑村、白脸山村四个具备典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及技艺的村落,以观察走访、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传统技艺、与当地基层党支部开展交流学习活动等调研形式,观察乡村建设发展变化,讨论青年群体应如何参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见表1)。

根据调研历程,实践团队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汇总,得出三点主要收获:一是以非遗文化保护为立足点,能极大地加快推动村落建设和翻新进程,使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二是在村落中所接受采访的年轻人均对本地传统文化持强烈的认可态度,并且表示如果有政策的扶持,自己十分愿意返回家乡,投身于乡村的建设和发展中去;三是团队所调研的案例均指向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少数民族地区从单一农业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是能实现乡村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双赢局面的最为成熟的路径。

3   建议与展望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通过立法、颁布政策等多种途径,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其次,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推广往往伴随着文化产业的衍生,进一步也为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乡村产业转型的机遇。

3.1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保护

一是为少数民族地区重点发展文化产业的村落开通绿色通道,简化相关建设审批手续,如民宿、商铺等,提升其文化产业建设速度;二是开通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项目的专项资金通道,确保资金快速、精准、稳定地投入到乡村传统文化建设中去;三是设置专项激励政策,通过政策的社会影响力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专项政策可奖励个人、企业和组织对文化遗产保护、传统艺术传承等工作做出贡献、提出创新办法的行为。

3.2   引育人才,推动传统文化建设

对于乡村而言,尤其是少数民族乡村,传统文化特色往往体现在民俗建筑、自然风光、乡村规划等多个方面,而推动传统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将伴随着乡村建筑的翻新、自然景点的环境设计、系统的乡村道路建设、生态产业的调整等多个方面。一是制定传统文化相关的青年人才培养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大专及以上院校设置与本地传统文化相匹配的课程,培养专业人才,鼓励其毕业后投入到本地传统文化建设工作中去;二是引进与建筑、规划、环境工程、城市交通等专业相关的青年人才参与到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保护和美丽新农村的建设中,运用交叉学科知识深挖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特色,在确保当地传统文化被妥善保护和延续的基础上,将其更广泛地应用于生态宜居和美乡村的建设中去,实现生态宜居新农村长远建设的发展目标。

3.3   开拓创新思维,深挖本地传统文化资源

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民间传承的形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将传统文化以大众感兴趣的方式植入乡村建设发展过程中去就变得尤为重要。一是鼓励乡村青年人才可以充分发挥创新思维,深挖本地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运用现代科技推广手段,如拍攝短视频、线上直播等方式,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传统文化传播与推广,向社会各界乃至国际友人展现其特有的文化魅力。二是以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为核心开发观光旅游、特色农产品、文创产品等新兴业态,有效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

3.4   厚植乡村文化自信,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冲击下,少数民族地区淳朴的民风民俗受到冲击,乡村居民尤其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村民最易受到影响,向城市现代文化靠齐成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青年“离乡潮”现象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厚植乡村文化自信,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极大地激活少数民族地区乡村青年对本地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归属感,从而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一是成立乡村青年人才文化志愿队,定期在村内开展本地传统文化宣讲。二是邀请非遗文化传承人、专家到村内开展相关文化讲座。三是打造农家书屋,带领乡村居民通过养成阅读书籍、学习传统技艺等优良习惯,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陶冶了村民情操,更为涵养乡村气质、建设乡村文明、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

4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弘扬乡村传统文化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离不开青年人才。作为当前中国的重要任务之一,青年人才返乡投身于乡村建设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保护;引育人才,推动传统文化建设;开拓创新思维,深挖本地传统文化资源;厚植乡村文化自信,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些措施,号召更多青年人才参与到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建设当中,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者、传承者,做美丽新农村的建设者、宣传者,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奉献智慧和辛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和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谢芳.试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推进——兼谈对中国非遗概念的一些看法[J].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15(00):94-108.

[3]高丙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精神构成与中国实践[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7(04):56-63.

[4]柳娟.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路径探析[J].村委主任,2022(12):157-158+162.

[5]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EB/OL].(2018-09-26)[2018-09-26].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

[6]彭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历史、现状和展望[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03):112-116.

[7]马兰兰.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现状探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9):243-244.

[8]陈锦芳.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创新发展思考——以福建省闽东畲族文化为例[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03):27-36.

[9]秦琴.对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文化产业,2020(35):142-143.

猜你喜欢

青年人才乡村振兴少数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农业投资的要点及其保障措施
企业青年人才培养现状与创新思考
沿海地区青年人才流动趋向规律研究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航标处青年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