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红色基因融入广东民办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路径探微

2023-11-03何楚婷张卓娅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民办广东

何楚婷 张卓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丰富红色内涵,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的精神血脉。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要创新方式,拓展途径”。广东是中国革命重要的发源地,近年来,广东各民办高职院校始终把传承红色基因放在重要位置,不斷探索红色资源活化利用新路径。

把地方红色基因融入广东民办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重要讲话精神的需要,是传承和弘扬广东地方红色基因的需要,是丰富和完善广东民办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需要,是开展和践行精准思政、立德树人的需要。广东民办高职院校要通过“第二课堂”“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可把“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纳入学校顶层设计,构建完善“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四梁八柱”;把“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融入培养方案为核心的多主体参与机制;把“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嵌入质量保障环节,搭建常态化的“第二课堂”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增强红色育人效果。

一、地方红色基因融入广东民办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必要性

(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重要讲话精神的需要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这部伟大历史能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必须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踏上红色热土,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2022年10月,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深刻理解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性,必须牢固树立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自觉性,积极把地方红色基因融入广大民办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养,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侵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把红色基因蕴含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报国之志,切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重要讲话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二)是传承弘扬广东地方红色基因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常强调:“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广东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在革命的风云岁月里,广东党组织从创建地方组织到促进国共合作,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到建立革命根据地、开辟华南敌后抗日战场,都始终坚持带领南粤人民英勇卓绝地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革命遗址,凝结了宝贵的红色基因。目前,广东省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513余处(红色村庄 873 个),珍贵革命文物4544件(套),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3个、红色旅游A级景区23个,其中海陆丰片区、广东片区被列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这些红色基因和红色资源,是广东地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广东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和实践基地,把这些红色基因融入民办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广东地方红色基因,发挥其“铸魂育人”的社会功能。

(三)是丰富完善广东民办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需要

“第二课堂”是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也明确指出:“要紧紧围绕思想素质养成、政治觉悟提升”“统筹设计共青团第二课堂课程项目体系,实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互动互融、互补互促。”然而,目前,广东民办高职院校开设的“第二课堂”多为实践性、能手类的课程,其相应的课程体系也存在着“重技能、轻素养”等问题,导致高职学生出现“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弱,发展后劲不足”等弊端。把红色基因融入广东民办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正有利于丰富完善“第二课堂”的内涵建设,有利于改善“重技能、轻素养”的问题,有利于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成效。

(四)是开展践行精准思政、立德树人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广东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大多来自广东各地,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对理论知识缺乏系统学习的需求与欲望,尤其对思想政治理论不感兴趣。因此,单纯靠第一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课程思政,是难以达到“三全育人”“立德树人”的效果。但把红色基因融入广东民办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优势特点,发挥“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作用,有利于开展和践行三全育人关键任务,构建“立德树人”的“四梁八柱”;有利于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精细具化”的“精准思政”。

二、地方红色基因融入广东民办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现状分析

(一)系统顶层设计缺乏,规范程度不高

在意识形态中,红色基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落实三全育人的过程中,“第二课堂”是完善三全育人体系的重要手段。因此,把地方红色基因融入广东民办高职院校“第二课堂”,传承红色基因,提高三全育人功能意义重大。然而,目前广东一些民办高职院校对“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的认识还存在着重视度不足、认识模糊等认知偏差,未切实将“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统筹部署。关于“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不仅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和持续有效的实施方案,反而还出现形式化、边缘化等不利情况。系统顶层设计的缺乏,连带起专项经费的缺乏、专业队伍的缺乏、配套硬件的缺乏,大大制约着“地方红色基因融入广东民办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在其人才培养中应有作用的发挥。

(二)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松散,学生参与度不高

广东民办高职院校在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机制中,由于各主体站位不同,因此,各主体难以就“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达成协同育人共识,致使协同育人合力不足,甚至出现“分力”和“壁垒”的情况。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的松散,同时也引发了教育主体性欠缺、上本位思想突出、红色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等不利影响,具体表现为开展“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相关活动时,并非遵循自愿自发的原则,而是多为“上传下达”地应付式,纯粹为了完成文件相关任务,表现出明显的“上本位”思想。“上本位”思想的存在,导致在开展“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活动中,授课内容单一、枯燥,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红色精神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错失了传授红色基因的契机,学生学习红色精神的主观需求也未得到满足,大大降低了对地方红色基因的传承效果。

(三)质量保证机制不健全,育人成效不高

随着“第二课堂”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全面推进,广东民办高职院校把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的质量保证机制不健全表现突出。目前,广东民办高职院校大多设有督导组、评建办、教务处等教学质量监控机构,机构主要负责开展教学评估、检查、督导等与质量相关的工作。这些教学质量监控机构在“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的质量保障过程中,时常出现分工不明确、重叠、推诿等现象,导致把“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的质量保证效果不明显。再次,现行的这些教学质量监控机构,往往与其他行政部门形成两个不同的运行体系,质量监控机构未能切实参与学校的发展规划、专业建设、“第二课堂”建设等环节中来,导致把“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达不到有效监控质量的目的,育人成效不理想。

三、地方红色基因融入广东民办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路径

(一)把“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纳入学校顶层设计,构建完善“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四梁八柱”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根据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的规定,广东民办高职院校必须把“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纳入学校顶层设计,构建完善“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四梁八柱”。

第一,要强化“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功能。广东民办高职院校要根据地方红色资源、学校、学生等实际情况,逐步实施“创新工作思路、优化课程设计、建立评价体系、完善运行机制、搭建数据平台、推动学生参与、形成“第二课堂”成绩单”的七部曲策略,建立“地方-学校-学院-班级”的运行机制。

第二,要因时因地制定实施方案。广东民办高职院校要根据地方红色基因、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第二课堂”的实际情况,制定《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通过《实施方案》着力推动“顶层设计一体化、工作推进一体化、信息连接一体化”三个一体化工程。其中,在顶层设计一体化上,把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的又红又专的“第二课堂”教育教学体系;在工作一体化上,积极把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并对“第二课堂”的内容设计、平台建设、教学方法等进行创新;在信息连接一体化上,主动把地方红色基因融入“到梦空间”等“第二课堂”网络教育平台,发挥网络教育平台的多方作用,形成“一平台、多应用”的学生成长服务体系。

(二)把“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融入培养方案为核心的多主体参与机制

面对社会、学生的成长需求,广东民办高职院校应在广泛借鉴第一课堂人才培养计划优秀经验的基础上,秉承“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服务青年成长 助力学生成才”的原则,结合社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制定具有特色的“‘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构建以融入培养方案为核心的多主体参与机制。

第一,在广东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模块。除把地方红色基因融入“德育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育实践”“美育实践”“专业教育实践”“劳动教育”等六大类的“第二课堂”课程化体系外,还专门设置“赓续红色血脉”模块,并完善学分管理,规定全体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完成“赓续红色血脉”模块,取得相应学分,才能获得毕业证。

第二,在广东民办高职院校设立“第二课堂”发展中心,中心由宣传部、学工部、团委、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落实把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的运营管理、认证审核等业务工作,中心的组建能有效促进“第二课堂”教育教学的提质增效,为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的贯彻落实提供扎实保障。

第三,针对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实现广东民办高职院校第一、第二课堂工作量按比例折算互抵,把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纳入思政专项,按国家规定每年拨付专项经费,确保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有序进行。

(三)把“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嵌入质量保障环节,搭建常态化的“第二课堂”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广东民办高职院校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也要聚焦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问题,把校内外各部门、各环节与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有关的质量活动严密组织起来,搭建一个动态、可分解、可操作性、可控制的质量环闭管理流程。

第一,建立健全质量保证标准体系。根据社会、学生、学校等实际情况,首先,建立健全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的教育理念目标体系。在把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的教育理念目标上,要从平常的“对口”目标转为“传承”。把伟大建党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工匠精神等融入“第二课堂”或单列课程,构建红色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对传承地方红色基因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建立健全地方紅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的内部质量目标定位体系。此内部质量目标定位体系,并不是单一的,而要包括把地方红色基因融入学校精神文化价值、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就业创业目标、教科研创新目标、经济服务目标等方面。

第二,建立健全质量保证实施体系。标准的落实,需要实施体系作保障。首先,建立健全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的质量组织领导体系,主要涵盖领导、管理、实施、监控等;其次,建立健全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的质量实施运行体系,主要涵盖实施纲要、实施目标、保障条例等;再次,建立健全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的质量序化流程体系,主要涵盖管理框架、流程等;最后,建立健全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的质量智慧支持平台,包括质量管理智慧平台、学生支持服务系统等。通过上述体系的建立、完善,突破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在教务、督导、人事等方面的“孤立”“遗忘”状态,有效推进地方红色基因的传承。

第三,建立健全质量保证监控反馈。监与控是质量保证的关键环节。首先,建立健全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的内部质量全程监控体系,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监控、实验实践监控等;其次,是建立健全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质量,实行师生评价、督导评价、第三方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再次,建立健全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内部质量定期发布制度,主要包括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的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的就业创业质量报告等;最后,建立健全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的质量绩效激励制度,主要包括质量绩效考核制度、质量奖励制度等积极鼓励措施。

总结

传承地方红色基因,赓续地方红色血脉,任重而道远。把地方红色基因融入广东民办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进一步挖掘、整理资源,让红色革命遗址成为“第二课堂”的“教室”,让红色史料成为“第二课堂”的“教材”,让英烈模仿成为“第二课堂”的“教师”。广东民办高职院校通过建立常态化的、长效化的“地方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机制,推动形成践行革命精神、传承地方红色基因的良好氛围,把地方红色基因渗入学生的血脉、融入学生的灵魂、化作学生的行动,让学生在浓郁的红色氛围中学习和传承地方红色基因,增强红色育人成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民办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研究项目——地方红色基因融入广东民办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2022MBGJ055)成果。]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民办广东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广东舆情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