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的中高职衔接教材开发与实践
2023-11-03段群陈高路
段群 陈高路
前言
中高職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贯通人才立交桥的重要途径,是推行终身教育的主要工作之一。广东省于2009年首先明确提出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2010年又积极推动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试点建设。随着省内其他中高职院校的踊跃参与,中高职衔接已经完成在学制衔接模式上的探索,但没有统一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原先的课程无从衔接,且矛盾日益突出。为了给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013年广东省教育厅组织开发中高职衔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2015年顺利完成编制。《汽车发动机机械检修》以广东首批中高职衔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为依据而开发的,是研制专业标准的落脚点。
本文以开发《汽车发动机机械检修》教材为例,从教材开发思路与开发步骤、教材改革实践与成效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开发以岗位能力为本位的中高职衔接课程的原理与过程。
一、教材开发的思路
1.坚持立德树人、发挥育人功能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国家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因此我们的培养要求不仅要充分彰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质,还得坚决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健全“德技并修”的育人体系,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 “三全育人”。教材将工匠精神、劳动精神与知识传授、技能提升相互耦合,融入实训任务,贯穿整本教材。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使教材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2.以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为依据
教材开发以广东首批中高职衔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为依据,按照标准与课程内容相统一的原则,打破传统学科型教材的编写思路,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采用任务驱动模式,将“教、学、做”穿成一线,构建做中教、做中学的一体化模式,从而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3.以岗位能力为主线,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教材的内容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工作任务,进行系统化的教学处理,构建具有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知识点的学习情境。同时,学习情境遵循人才职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开展组合,开展练习的强度由易到难,对职业能力的要求从低到高。教材运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保证教、学、做一体,学生在实施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学生在实践学习情境项目的过程中,融入安全环保意识、5S理念、维修规范、操作流程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借助学习工单开展小组合作等方式锻炼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二、教材开发的步骤
教材编写团队通过对珠三角地区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在中高职衔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上,依托本专业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开发并编制了《汽车发动机机械检修》教材。
1.了解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通过调研获知,未来汽车行业人才将趋于紧缺,以广州市为例,截至2016年底,广州有4000多个汽车维修网点,1000多家1、2、3类维修机构,未来三年人才需求量在8万人左右。以佛山市为例,2012年以来该地区汽车类技能型人才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如图1所示。以珠海市为例,截至2015年底,珠海市从事汽车维修服务的人员约7000人,在这些汽车维修企业中具备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资质的专门技能人才不到20%,汽车维修工整体缺口达8000人。
教材编写团队根据调研数据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进行分析,从宏观上把握行业人才需求和职业教育现状,如图2所示。结合企业调研成果和相关资料,确定汽车发动机机械检修的工作定位。
2.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从丰田、大众等汽车品牌4S店中邀请14名长期从事一线技术工作,熟悉汽车机电维修的企业专家,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通过头脑风暴等方式由专家回顾4个职业成长阶段(实习生、小工、中工、大工)中有助于职业成长的工作任务,然后将工作任务分类并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教材编写团队与专家们经过讨论最终得出汽车机电维修岗位“汽车发动机机械检修”典型工作任务,如图3所示。
3.选取学习情境单元
职业教育不仅仅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更强调构建学生拥有符合将来职业发展的综合能力。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预期目标,教材编写团队经过充分的分析后认为要建立以学习情境单元为载体且与企业实际工作需要高度融合的工学结合课程。
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之后,教材编写团队再与专家共同确定能满足职业学校学生长期发展,便于学校开展教学,且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遵从岗位能力职业培养为目标,构建具有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知识点的学习情境单元。本教材构建基于汽车发动机机械故障的学习情境知识体系,精心选取9个学习情境单元进行难度划分、排序与编制,如图4所示。
4.设计学习内容
本教材以单元任务的形式开展,将汽车发动机机械检修课程所包含的汽车维修职业能力转化为若干个单元任务,并最终转变为相应的实训任务,融入相应的课程内容。同时将职业能力整合转变为具体的、可操作的且可测量的学习目标,以丰富多样的实践性活动满足学生个体和岗位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编写团队参照完整的行动导向模式,原创性地设计了每一个学习情境单元,每个情境单元都设置有学习目标、课时建议、情境导入、知识准备、工作任务(一般2~3个,包括任务目标、任务描述、计划实施三个子项),案例分析、评估反馈和知识技能拓展,如图5所示。实现了学习者与工作者协同培养,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以及教学环境的建设多元融合,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环境。
5.融入思政元素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维修人员第一时间规范的操作是延长汽车使用寿命、减小财产损失、确保行车安全的核心环节。所以要求维修人员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更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在任务实施环节,教材编写团队将思政元素与知识技能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等,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
例1:在单元1发动机维护作业中,强调5S管理的重要性,并要求在保养工单与维修手册的指引下对汽车发动机进行维护作业,如表1所示。
例2:单元4中检测凸轮轴弯曲变形的准备工作中强调作业前严谨规范的操作,如图6所示。
例3:单元7中排放发动机冷却液作业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复强调必须等待发动机充分冷却后才能拆卸散热器盖,如图7所示。
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教材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与服务意识,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职业精神,养成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
三、教材改革的实践与成效
1.教材改革的实践
教材编写贯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升学为导向”的理念,打破传统学科式教材编写框架,在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三二分段班中进行教学实践,该班共有40名学生,课程教学周期 104学时。在教学实践中,以本教材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实践教学。课程结束后,通过对学生的调研发现:96% 的学生认为教材能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更好获得知识与提升技能;60%的学生认为通过学习能开阔他们的视野,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40名学生通过考核全部升入大专院校深造。下面笔者将以单元7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故障诊断中任务2更换发动机冷却液为例开展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实践教学,如表2所示。
2.教材改革的成效
《汽车发动机机械检修》于2018年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丰富了现有汽车发动机机械检修教学,对實践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教材紧跟现阶段汽车发动机机械检修的应用发展趋势,理论与实践操作并重,符合企业实际生产需求,可以帮助企业员工将理论知识融入工作,从而更好地提高操作技能。
广西桂林弘帆桂成汽车销售服务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本教材给予积极肯定,员工使用本教材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客户满意度,一致认为对公司参加2019年上海通用汽车综合技术获得铜奖具有重大帮助。
2020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汽车发动机机械检修》教材入选“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022年为了适应社会经济与行业发展的需要,体现行业最新动态信息、新标准与新方法,进一步提高本教材的质量,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以职业教育的对象所具备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为实际出发点,对本教材内容进行修订完善。
[课题项目: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专业领域课题 “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工学结合课程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研究”(项目编号:ZI2021090205),主持人:陈高路。]
责任编辑 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