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2023-11-03蒋艳

中国新通信 2023年18期
关键词:创新策略高等教育管理模式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在发生转变。高等教育学府是我国培养高等人才的主阵地。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方法,势必会影响高校的转型升级,并降低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寻求创新和突破,切忌墨守成规。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论述了在“互联网+”条件下,对高校学生工作与管理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并针对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改革对策,从而使高校学生工作与管理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整个社会的运转方式、信息流动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作为培养社会未来精英的摇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高等教育的需求,而新的管理模式又应该如何设计和实施,以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这一技术变革带来的红利,是摆在每一个教育者面前的现实问题。这不仅仅是技术和方法的问题,更是教育理念的变革。在“互联网+”时代,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综合育人水平,提升高校办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青年人才,必须进行大学生教学管理方式的改革。

一、创新高校学生教学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从教学效果的角度看,创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学生的学习资源不再仅限于课堂和教材,网络上的海量信息、各种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为他们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学习选择。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很难满足这些新需求,只有通过创新使教学管理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更为贴近,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看,创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可以为所有学生提供更为公平的教学机会。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打破地域和经济的限制,确保教育的公平性。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创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单纯的知识传授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他们更需要学会如何学习、筛选和处理信息。创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如项目制学习、翻转课堂、在线与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等,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其全面发展。从教育的长远发展来看,创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对于提高高校的教育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确保我国的高校教育始终处于国际前列。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不够现代化

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少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每位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和潜能都是独特的,但在固化的管理模式下,很难为每位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路径。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不仅难以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还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反感[3]。其次,当前的高校教育观过于强调管理工作,在制定相关的管理模型时,常常以“指标”为导向,忽略学生全面的人格发展。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将“学生就业率”等作为可以评价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指标,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理论知识、教学成绩等一些形式化内容的培养,而忽略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实践能力。此外,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学校往往容易进入“眼高手低”的监管误区,只注重事后教育而缺少对相关工作的防范和预见。同时,也没有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尊重并倾听采纳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诉求,导致高等学府的教育管理成效不佳。

(二)资源分配不均

许多学校在教学模式上仍然沿袭传统模式,大型讲堂授课和固定的课程设置成为常态。这种模式对于具有独特学习需求的学生而言不够灵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也限制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许多高校在教学资源的分配上存在明显的偏向性,一些热门和重点专业得到大量的资源投入,而其他专业则资源匮乏。这种不平衡的分配方式限制了多元化的教学发展。另外,多数学校仍然依赖传统的考试制度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对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团队合作、项目实践等方面则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4]。

(三)信息技术融入不足

在现实的发展中,很多学校并没有意识到信息化教学建设的重要性。这导致学校的管理者无法对与之相适应的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学校内部缺乏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建设,教育管理和网络技术之间出现分裂,无法为学生提供有利的教学环境。一些先进的在线教育平台和工具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然而在某些学校,这些新的教学模式仍然无法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高校必须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并使学校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教育和技术发展。

三、推进“互联网+”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落地的工作策略

(一)转变教育理念

转变教育理念,大学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的独立性越来越强,思想也越来越独立,性格也越来越明显。在对教育管理理念进行创新时,应该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在其独立人格的指引下,培养出自主学习和探索的习惯,让其在持续地学习中,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对知识学习的认知力。与此同时,要重视实践教学与知识课堂的教育比重问题,可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踏实肯干的性格、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正確的价值观,让学生受益终身。

其次,高校应该重视并吸取国内外优秀的互联网教育经验。无论是MOOC(大规模在线公开课)的兴起,还是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等教学模式的实践,都为高校创新提供丰富的启示。这不仅是对技术的运用,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这些技术的辅助下,进行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高校还应该将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管理深度融合,包括教育内容的数字化、课程设计、教学评估、学生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创新。例如,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成果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从而为教学提供更为科学的数据支撑。

(二)完善教育管理体系

高校可以建立由多学科、多领域专家组成的互联网教育先导小组,负责研究国内外的互联网教育最佳实践,为学校制定长期和短期的战略规划。制定战略规划的过程中,明确的指标是关键。在互联网时代下,任何事物都要求高度的可衡量性和透明性。因此,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学校必须有明确、可执行和可衡量的指标。例如,网络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可以通过定期的数据统计来衡量;师生的线上活跃度可以通过线上平台的数据分析工具来查看;而互联网教学方法的采纳率则需要结合师生反馈及相关问卷调查来确定。高校还可以深化与企业以及社会的合作,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可以带来双赢的效果。学校可以得到前沿的技术支持和实践平台,而企业则得到专业的人才和理论支持。特别是与产业链上的公司的合作,它可以使学校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进一步,这种合作还能为学生提供难得的实习就业机会,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真正的实践经验,更好地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三)推进高校教学数字化

为了应对知识更新速度加快,高校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包括教材、案例、实验、多媒体素材等,构建系统性、结构化、易于检索的数字化教学内容库。这样的内容库不仅能帮助教师快速定位所需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支持,还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随时查阅和学习,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教学。

其次,高校应鼓励跨学科、跨领域的教学团队协作。利用数字化平台,教师可以分享知识、教案讨论、交流教学资源等。这种跨界合作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知识视野。数字化手段还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与其他学校、研究机构、企业等进行远程协作,为学生提供更为真实前沿的学习体验。

再次,要真正实现数字化教学,仅仅依靠技术本身是不够的。高校还需要对教师进行持续地培训和指导,确保他们具备使用这些技术的能力。通过定期的研讨会、在线课程等形式,帮助教师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字教育素养。高校还应当开放数字化教学资源,邀请社会各界参与其中。通过与企业、非政府组织、社区等合作,共同创建和完善教学内容。这种开放的态度不仅可以引入更多的实践经验和社会资源,也能提高高校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公共价值。

(四)加强教学科研硬件软件设施开发

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对于高校而言,充分利用教学科研硬件和软件资源,已经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手段。互联网所带来的教育资源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更为教学方法提供无尽的可能性。

首先,高校需要增加投入,加速教学科研硬件的升级更新,如智慧教室、远程教育系统、模拟实验室等先进设施,能为师生提供更为宽广的教学平台。而软件系统则需要与时俱进,不仅包括传统的教学管理软件,还应包括各类教学辅助工具和在线学习资源库。例如,利用AI技术开发的个性化学习推荐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其推荐合适的学习资源,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为高校提供新的管理思路。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考试成绩、活动参与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学校可以更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大数据分析还能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为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信息技术平台也能够助力学生的个人成长。学习成长档案不仅记录学生的学习成果,更重要的是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轨迹。通过档案,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在学习上的长处和短板,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档案更好地了解学生,制定更为合适的教学计划。

(五)加强教师队伍培训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和推动者,其教学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显得尤为关键。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高校在推进“互联网+”教学模式时,必须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指导。

首先,要鼓励教师学习互联网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的授课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而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更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跳出传统的教学框架,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并以此来设计和调整课程内容。为此,教师需要利用学生的思维方式开展课程改革,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优化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還需要建立与学生的双向沟通机制,在互联网时代,学生有更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如社交媒体、在线讨论区、电子邮件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并及时进行辅导。

除了新的教学模式,还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教育培训。这不仅包括教学方法的培训,还涉及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对于那些长期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老教师,需要帮助他们消除使用新技术的顾虑,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使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教学的主动性。教育培训还应涉及教学评价、学生管理、课程设计等方面,确保教师在互联网教学模式下能够全面胜任。

为了进一步激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高校还应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可以设立互联网教学模式探讨的研究经费、出版资助等奖励,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成果。同时,高校也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如组织国内外的研修、交流和学术会议,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最新教学动态。

四、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的革命,更是一次深度的教育思维与方法的变革。经过深入研究,先进的教育模式已经开始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单一的教学方式转向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从封闭的课堂教学扩展到线上线下的混合学习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应该把握这个历史性的机遇,积极探索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包括激励教师进行自我革新,鼓励他们利用新技术,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使学科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综上所述,“互联网+”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融合模式,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将信息技术融入高校教育改革过程能够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管理能力,为培养更多社会人才注入动力,推动整个教育行业的升级和转型,培养出更多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

作者单位:蒋艳 九州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公共服务系

参  考  文  献

[1]王丽丽.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S2):117-119+126.

[2]杜晓兵.创新教育管理模式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改革与模式构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07):129.

[3]林晓玲.混合教学模式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探究[J].教育观察,2021(01):64-66.

[4]李英华.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24):287.

[5]莫尼拉·木萨,米海尔班古丽·麦麦提吐尔孙.“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06):118-120.

[6]张翠翠.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管理改革创新研究——评《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发展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2):1921-1922.

[7]周敏.“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及启示[J].安徽开放大学学报,2021,No.195(04):69-73

[8]刘博.“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13):127+129.

[9]王周红.“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与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7(08):37-40.

蒋艳(1994.02.12-),女,汉族,江苏沭阳,本科,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创新策略高等教育管理模式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