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景可供性视角下数字阅读发展研究

2023-11-03张建友卜彦芳

编辑之友 2023年5期
关键词:数字阅读场景

张建友 卜彦芳

【摘要】阅读场景的智能化推动数字阅读在智能时代不断发展。文章将可供性理论运用到数字阅读场景中,凝练出数字阅读的场景可供性概念,进而对其场景可供性要素进行分析,认为数字阅读场景是一个以用户为逻辑起点,以技术为基础、以体验为关键、以社交为动能的连接方式,场景与数字阅读内容应融为一体。在此基础上,文章展望数字阅读未来发展路径:数据驱动以用户为中心的智能化场景搭建,凸显阅读媒介的人性化趋势;人工智能技术拓展了阅读内容生态,助推多模态内容与阅读场景有机融合;搭建具身阅读场景,实现抽象阅读内容场景化;打造阅读社交化的智能场景,使用户实现更多的自由与全能。

【关键词】数字阅读 场景 可供性 沉浸体验 AIGC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87(2023)5-039-07

【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3.5.006

近年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数字阅读产业带来新的机遇,数字阅读已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载体之一,其用户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我国有5.06亿用户使用数字阅读产品,较2020年增加2.49%。[1]当前,媒介形态的发展对数字阅读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阅读环境的智能化影响着读者的阅读行为,推动着数字阅读进入智能时代。方卿等认为智能阅读在智能算法的支撑下,基于不同的用户画像数据能动地适应阅读场景需求变化,从而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2]对应数字阅读的场景,也正改变着阅读的生产方式与产品形态,未来信息与物质世界的商品或服务将实现场景的多元连接。基于场景连接的数字阅读过程,通过数据追踪、数据监测建立智能化、系统化的连接模式,可使后台隐形的数据拥有者对个体实施管理和控制。无论是有目的的连接还是随机的关联,都能有效提升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也能在用户间建立紧密的连接,有助于形成高效便捷的信息传播途径,同时完成阅读产品的日常运营。

移动互联时代,数字阅读产品线上与线下的边界消融,数字阅读产品与用户间的多重连接关系,形成了数字阅读产品的新场景,阅读内容在新场景的影响下不断改变着用户的行为。在数字阅读领域,创新阅读内容和阅读场景势在必行,如何把握场景与阅读内容的协同演进,成为数字阅读产品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可供性理论为基础,探讨数字阅读的场景可供性要素如何提升用户对产品的使用体验,进而针对场景可供性要素建构智能阅读场景。

一、场景思维:当前数字阅读产品的场景应用

移动互联时代,数字内容产品与服务场景的边界更加模糊,场景与媒介内容共同决定了产品的功能,因此,媒介场景也是产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彭兰认为场景是指用户所处的生活状态与体验细节,重点强调用户行为的时空立体感、整体性和关联性,与内容、形式、社交相对应,属于媒体的关键元素。梅罗维茨指出媒介技术推动新情境的产生,尤其是电子媒介出现后打破了原有的时空界限,不仅产生了电子媒介场景,还使很多电子场景和传统场景发生了融合和交叉。[3]传媒经济视角下,数字阅读中的场景思维不只是简单的场景搭建与关系连接,更是内容、场景及用户的融合,尤其在有声阅读场景、虚拟阅读场景以及社交型阅读场景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1. 有声阅读场景实现声觉与视觉空间的互补

用户能够通过听觉与视觉获取信息,阅读媒介作为听觉与视觉感官的延伸,使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丰富。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阅读媒介的形态,尤其是有声阅读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只依靠视觉获取阅读内容的习惯。有声阅读将视觉吸收的内容转化为听觉吸收的内容,使人获取信息回归到自然人的状态。

在2021年举办的第五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有声分论坛上,陈丹指出,未来有声阅读行业将会走向音频可视化和音视共融化,能够充分调动用户的视觉和听觉感受,满足读者多样化阅读需求;同时,有声阅读发展较快,移动有声APP平台已成为听书的主流选择。[4]随着技术的持续发展,未来将进一步拓展有声读物内容的应用场景,进一步增加音频的流量入口,提升产品场景的应用价值。

《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人均有声书阅读量为7.08本,有声阅读营收规模达85.5亿元。有声阅读的应用加强了用户与现实场景的连接,用户通过听觉吸收阅读信息,不仅能在场景中同时处理其他主要任务,还能解放用户的视觉感官。如在驾驶场景、运动场景、居家场景中,用户都能够通过有声阅读获取信息。阅文集团与腾讯音乐通过有声化改造,将文学作品音频化,拓展优质內容传播渠道,借助语音交互技术,使用户与物的连接更加密切,使各种阅读终端都可能成为智能阅读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好更多元的陪伴体验。[5]

2. 虚拟阅读场景形成多感官的场景连接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有声阅读、可视化阅读等沉浸式阅读体验突破了只依靠视觉传播的限制。5G、大数据、VR/AR技术的加入拓展了阅读视觉空间,阅读被赋予可视化场景,读者甚至可以步入书籍的场景,与文中角色实时互动。第二十六届国际图书博览会上,“5G新阅读”展区将未来场景带入现实空间,重点展示了万书互联、人书互动、纸电融合、人人阅读等场景,博览会呈现的5G+VR主题书柜、远程互动阅读、5G+混合现实等新技术驱动下的新阅读互动,让读者不禁赞叹。由此可以预见,VR、AR、MR技术赋能出版物市场,即内容+技术双核驱动将是未来沉浸式互动阅读的发展方向。

具身性与沉浸感的阅读体验是数字阅读产品黏合用户的重要途径,当前诸多阅读平台使用AI与角色情感智能识别等技术制作图书内容,书中内容均围绕故事量身演绎,带给读者更加饱满、沉浸的阅读体验,如咪咕阅读中的“至境听书”。AR、VR、MR等技术与数字阅读终端的结合将更能为用户营造阅读的沉浸感,阅读中真实场景与虚拟场景的三维交互式阅读体验空间将为用户带来更多的感官体验。如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制作的AR智能互动地球仪,通过可穿戴设备,用户可实现不同场景的穿越。

3. 社交型阅读场景满足用户表达欲望

社交既能优化分发效果和信息获取效率,更能吸引大规模的用户参与。用户在社交型阅读中不仅可以阅读书籍内容,还能与兴趣相同的其他用户进行对话,围绕阅读话题进行交流,相互探讨,通过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获得相关人群的认同和欣赏等。[6]相较于传统阅读,数字阅读具有更高的效率,阅读工具更加便携,不仅能帮助用户学习所需知识,而且能有效满足用户的精神娱乐需求,以更有意义的方式为生活增添色彩。《2021年度掌阅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1年掌阅用户中,30岁以下的用户占比达56%,用户平均每天使用数字阅读产品时长同比上涨23.39%。总体上看,用户年轻化趋势较为明显,网络原住民成为产品的主流用户,受年轻用户喜爱的场景元素也在产品中逐渐呈现,数字阅读的社交属性日益凸显。

社交型阅读场景为数字阅读平台互相赠书、评价交流、给阅读产品排名并交流写作经验等提供了便利条件。如微信读书APP基于熟人社交网络打造好友分享赠书、好友阅读动态、笔记标注、阅读点赞分享等社交阅读场景;当当读书、网易蜗牛阅读等APP利用地缘关系构建用户连接,通过查看“附近的人”的书单、向陌生人提问、书籍共读等社交阅读场景满足用户以书会友的交互需求。社交型阅读场景方便读者进行更广阔直接的交流与经验分享,甚至可以邀请作者、编辑和推广者一同交流,使所有人都能从阅读与社交中获得满足感并习得各种知识。

二、场景可供性:数字阅读产品场景化发展的要素分析

可供性是客体事物的属性能够给主体带来的某种行为的可能性。[7]数字阅读场景中,阅读场景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能够给主体带来使用、购买等行为的可能性。在移动互联时代,产品与用户的连接升级使得数字内容产品与服务场景的边界更加模糊,不同的媒介场景为用户带来的使用效果差异较大,场景与媒介内容共同决定了产品的功能,媒介场景的不同功能会给主体带来某些行为的可能性。

1. 场景可供性概念的发展

可供性概念由生态心理学家吉布森提出,他把可供性描述为环境与主体彼此互惠的关系,认为环境特征能够影响个体行为,让人能够借助知觉直接感知环境,从而产生相应的行为。可供性概念应用范围广,特别是被广泛地应用于计算机、设计、传播等领域,极大地促进了相关技术和应用的创新发展。近年来,国内外不同领域的学者开始对可供性进行研究,在信息科学领域,可供性推动一些特定的客观环境激发用户的某些行为;在传媒领域,可供性能够强化用户与媒体自身的互动,继而提高用户黏性,增强用户付费意愿。

在传播学领域,潘忠党以媒介为可供性研究客体,将媒介归纳为社交、信息生产和移动三个层面的可供性要素,相应层面的可供性要素再分解为多种可供力,以此深入探讨媒介客体激发主体特定行为目标的可能性。另有部分学者将技术作为研究客体,提出技术可供性概念,研究技术激发出主体特定行为现实的可能性。由此可知,可供性本身属于一种可能性,其作用是客体促使主体实现特定行为。

笔者认为,场景作为客体来说,同样有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可能。首先,可供性概念提供了场景影响用户行为的研究基础,注重用户的行为与体验之间的关联。该理念着重强调场景技术应用的价值,对于协调环境与人的关系以及实现场景的交互体验有着重要意义。其次,媒介场景本身具有人工物属性,能够更深层次解决人与人工物间的交互作用。因此,在传播学领域应用可供性概念,能够帮助实现场景传播,也有利于拓展相关研究。[8]

综上所述,场景可供性可以定义为媒介场景促使主体特定行为实现的可能性。结合可供性理论在不同领域的发展研究,数字阅读的场景可供性可以理解为数字阅读场景促使行为主体特定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2. 数字阅读场景可供性的要素分析

斯考伯和伊斯雷尔指出,大数据、社交媒体、移动设备、定位系统及传感器是与场景存在密切联系的五大要素,且上述五种原力正在改变消费者、观众及在线旅行者的体验感受,同样也会使相应企业发生改变。[9]彭兰认为,用户实时状态、空间与环境、生活习惯、社交氛围四项要素是构成移动场景的基本要素。[10]由此可知,场景连接的最终目标不仅在于理解场景中的用户,还包括迅速发现和推送相应的内容产品,让用户在特定氛围下获得完美体验。喻国明认为,场景除了信息适配、提供服务外,还将成为重构社会关系连接、调整关系赋权模式的重要力量。[11]上述学者认为的场景要素的目标,都是通过技术手段不断优化用户的体验场景,从而提升用户对产品的使用体验。因此,数字阅读的场景可供性离不开用户状态、技术、体验、社交四个要素,数字阅读场景连接是一个以数据精准服务用户为逻辑起点、以技术为基础、以体验为关键、以社交为动能的连接方式。[12]

(1)数据可供性。数据驱动产品的人性化发展,场景连接增强用户黏性。互联网应用场景是在数据技术的驱动下,人、物、空间之间建立多元、交互的关系,场景提供给用户的产品或服务是通过数据计算后的體验。平台将用户的实时状态、行为等数据进行处理,结合用户趣缘、地缘、业缘的内容推荐,驱动阅读产品的人性化发展。平台将内容推送给兴趣爱好相似、情感诉求相同的群体,借助网络节点的自由连接特性,让处于不同兴趣圈层的用户,彼此间始终保持着一定联系,为实现充分互动提供了技术性可能。[13]有学者认为社交媒体的移动可供性,主要目的在于披露社交平台是通过何种手段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刺激用户消费,从而影响数字阅读活动的生产与传播。[14]因此,按照可供性的基本定义,可以将数据可供性定义为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呈现出的场景帮助用户实现推荐、预测、选择购买决策的可能性。

数字阅读产品的生产及运营也是数据在各网络节点进行流动的过程,数据使分散在不同地方的用户聚集在一起,形成相对稳定的用户群,也使用户与数字阅读产品产生更加紧密的联系,用户与产品间实时有效的数据连接成为能够产生行动的强连接。首先,通过紧密的数据连接,用户逐渐形成对媒介的依赖,满足自身切实需求,具有某一相同兴趣的用户可以找到相互交流、分享经验的对象,将这些用户集合后再进行内容推送,有效降低了管理与运营消耗,同时可为平台创造更大的价值。其次,以用户为逻辑起点的数据连接,最大限度发挥平台拥有的跨界整合效用,从而构建覆盖面积更广、内容更加丰富的跨界连接体系,挖掘更多潜在的经济价值,拓展数字阅读的用户规模。再次,与用户共情是数据可供性逻辑起点的关键,用户连接更应体现用户的自愿原则,只有用户自愿进入场景构造的信息场域中,其连接才更加稳定。

(2)技术可供性。技术赋能数字阅读,场景融合提升阅读效果。场景与技术的关系密不可分,技术是场景连接得以实现的决定性因素。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场景是由场与景共同组成的。场即场所、场域。喻国明认为,场景是物质承载与信息传递依托的界面,可以是现实界面,也可以是虚拟世界。在信息技术加持下,场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展,不再是单纯指代能够满足用户信息交互需求的物理场所,而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在虚拟情景中提供精准化信息服务。景即是对场所的景观化,原指情景、景色。在商业资本驱动下,基于图片与影像构建的景观社会充斥着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技术可供性让场景服务质量更高,更能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场景中的技术可供性在景观化呈现和用户沉浸式体验等方面不断升级,伴随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数字阅读将更注重满足用户对于场和景的需求,实现兼具情感交流与购物劝服的互动行为。[15]随着技术发展,数字阅读场景中的技术可供性将着力于促进数字阅读场与景的融合,以此给用户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3)感知可供性。场景阅读延伸用户感官,沉浸体验助推内容与感官的适配。感知可供性是辅助用户通过视觉、听觉或触觉等感官系统感知客体的可供性要素,在场景阅读体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辅助和协调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认为,沉浸体验作为一种个体主观感知到的状态,主要包括行动与意识完全融合、时间感消失、感知控制增强和自我意识消失等特征。[16]体验是场景连接的终极目标,也是对用户感官的综合反馈。[17]数字阅读场景延伸了用户的感官,在感知可供性作用下,用户的感官与产品刺激形成良性反应,完美的场景可以给用户的感官带来新奇的体验。因此,良好的用户体验是延伸的感官与内容产品的完美融合,即实现延伸的媒介与产品内容的相互渗透融合。数字阅读场景中的感知可供性能够营造用户虚拟在场的场景化体验,让用户在多维场域中实现感官的综合延伸,进而提升产品的传播效果。如VR技术满足了用户时空一体化的场景体验。用户通过数据技术传导,在戴上头盔等设备之后,全身心沉浸其中,通过对身体多感官的刺激,形成对场景的沉浸体验的综合反馈,使用户感知到产品在场景中的传播效果。

(4)社交可供性。社交场景赋权用户情感表达,新型部落助力产品广泛传播。社交可供性主要强调媒介技术与平台调动用户情感表达和反应、建构用户社群与交往关系网络的能力。用户间的连接形成了庞大的社交網络,使优质内容产品能够触达更多的用户。在信息过载的互联网时代,社交既能优化分发效果和信息获取效率,更能形成大规模的用户参与。用户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评论或分享,相关看法在形成一定的规模后,将对该作品的整体评价产生有效影响,使后来的用户能够通过更直接的方式判断该作品是否符合自己的喜好。具有相同喜好的用户极易形成社群,通过在社群中交流经验或创造新的内容,不断满足自身精神需求。通过上述社群用户的连接,形成大规模的内容传播链条和良好的社交氛围,用户间的关系也由弱变强。

三、场景智能化:AIGC时代数字阅读产品的未来走向

媒介的进化打破既有时空限制,其应用场景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迭代升级,人体延伸的自由度也随着场景连接在赛博空间中不断增强。那么,在数字阅读领域,人类如何通过媒介的延伸,促使阅读场景的开拓与边界的突破,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场景可供性分析的基础上,AIGC时代数字阅读场景的智能化将是数字阅读产品发力的重要赛道。

1. 推荐算法增强智能化场景搭建,凸显阅读媒介的人性化趋势

媒介进化论认为新旧媒介的更新迭代是一种优胜劣汰的选择过程,在该过程中新媒介的选择受环境、技术以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莱文森认为媒介进化的终极目标就是要符合人的需求,[18]即在媒介演进过程中技术和媒介环境如何适应人类做出的选择是核心所在,对媒介演进产生根本影响的不仅是技术逻辑,更是满足人类需求的人性化逻辑。[19]推荐算法的更新迭代为数字阅读的场景搭建注入了新的动能,AIGC时代的大语言模型更是强烈赋能数字阅读的内容生产、用户体验等应用场景。因此,AIGC时代数字阅读产品的创造离不开阅读场景的搭建,智能化的阅读场景更需要在智能推荐算法的加持下,以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中心,利用智能技术并结合用户画像数据更新实现不断迭代。

不管智能场景如何发展演变,用户一定在媒介环境中扮演主体的角色,所以用户必须在数字阅读中占据核心位置。AIGC时代,智能阅读场景在实现人机双向赋智过程中更加凸显阅读媒介的人性化趋势,智能阅读场景承载着以用户为主体的人与人工智能合作过程中的集体智慧,人工智能在阅读场景中通过与人的多次训练与学习迭代更加理解用户,不断提升数字阅读的创造力,实现人机不断双向赋智的发展新图景。AIGC时代,“AI技术+算法模型”对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模态的数字阅读内容进行机器学习、训练,经过多轮次的迭代和大模型深度理解后,结合不同用户的交互信息,最终向用户提供更加符合人性化需要的阅读内容。例如,在智能阅读场景中,AIGC在算法模型的驱动下,对常识性与拓展性的问题进行多次训练,结合阅读内容的上下文进行学习,对用户数据及实时状态进行挖掘与预测,在AI大模型中经过多轮迭代之后,完成多模态数字阅读内容的生成与服务工作,通过符合用户人性化发展趋势的逻辑,实现阅读产品的不断发展。

2. 人工智能技术拓展阅读内容生态,助推多模态内容与阅读场景有机融合

媒介是人类感官的延伸,用户对阅读内容的感知会受到媒介场景的影响,技术的发展促使数字阅读媒介场景更加智能,尤其是人工智能可以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模型、生成对抗网络以及扩散模型等技术,对语料库中的数据进行机器训练、学习以及优化,如ChatGPT随着接口的持续开放,使得AIGC能够具备泛化能力,自动生成用户所需内容及场景。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的不断迭代为数字阅读拓展新的内容生态和智能阅读虚拟互联提供了优质的外部设施,也为用户提供了“所用即所需”的场景阅读体验。

当前,在数字阅读领域中,人类听觉与视觉的运用较为成熟,虚拟世界连接中的触觉感官也开始频繁地运用于各种数字阅读场景中。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阅读产品将会使人类感官在虚拟世界的连接中实现嗅觉、味觉等感官的突破,使人类在虚拟场景实现不同感官的全面连接。该连接不仅会直接打破现有实践的疆界,还会构建出一个超大规模的虚拟场景。在AIGC技术加持下,数字阅读中的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模态内容与智能化的数字阅读场景有机融合,伴随着混合现实、人工智能技术及设备愈发成熟完善,在终端软硬件支持下,用户可穿戴智能设备便可进入虚拟阅读场景,与场景中的内容建立感官上的连接,从而在场景中自由阅读数字产品。

3. 搭建具身阅读场景,实现抽象阅读的内容场景化

在数字阅读的智能化场景中,具有沉浸感的内容体验是最为重要的形态和特征。现阶段数字媒介技术能够使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与内容产品进行连接,构建用户具身体验的场景,给用户带来沉浸感。伴随混合现实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相关设备的日趋完善,更多的新型社交、娱乐、阅读运用于智能阅读场景中,虚拟阅读场景将与阅读内容完全融合,通过多感官的直接连接,将抽象阅读内容场景化,使用户身体完全融入阅读场景之中,具身阅读由此成为未来阅读发展的主要方向。赛博人开启的具身阅读转向整体知觉的恢复、实现全景模拟并从主观意识上进行交互,能为人们提供真正的沉浸阅读感受。AIGC加持下的数字阅读场景打破了时空距离,用户可以在拟人化的空间中,根据其社会活动的类型及需求,自主地复制、创造及维护与其所需相匹配的空间与场景,实现虚拟场景与真实环境相结合,获得更加优越的用户体验。

在虚拟阅读场景之中,通过大模型计算后,精准提供不同风格的信息内容,有助于与不同个体的认知风格相匹配,通过各种知觉让用户沉浸其中,借助身体经验开展无意识转化,为用户带来更加真实的阅读体验。如VR智能场景便可动态呈现出一些复杂的知识与内容,用户在其中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些复杂知识,从而收获更加真实、深刻的阅读体验。百度虚拟数字人“度晓晓”作为首位数字人读书官,联合樊登读书,开启了数字化、智能化阅读的新可能。虚拟数字人通过运用“AI+XR”全场景技术在元宇宙演唱会中的完美表现,也足以说明智能数字阅读完全可以实现抽象阅读的内容场景化。在数字阅读中,人工智能技术对多模态的数字阅读内容进行处理,结合XR全场景技术、数字孪生技术,打造的集现代化空间布景、智能化虚实场景于一体的沉浸式阅读服务,为用户带来了极具特色的感官体验。

4. 打造阅读社交化的智能场景,使用户实现更多的自由与全能

阅读的社交化是未来数字阅读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功能,智能技术的发展使阅读社交不局限于用户对作品进行评论、转发等传统方式,阅读过程中的参与式文化将更为凸显。在这个自主创新和创造的智能场景中,用户基于身份认同,在阅读过程中运用智能技术主动参与阅读内容创造,继而形成文化、精神上的交流与沟通。如ChatGPT与智能阅读终端或场景进行连接,不仅可以使用户间进行跨时空连接从而获取阅读信息,还能使用户在AIGC技术的支持下基于语音语义、听觉视觉、对话交互等内容,依靠语音合成、情绪判断、智能停顿、方言解析等多种智能技术,完成多模态的内容生产;通过已有数据库的学习、训练,模仿用户的社交习惯,并结合數字阅读内容,用语言模型的能力和算力提供社交中最重要的情绪价值,击中用户痛点,回应用户疑问或困惑,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在社交平台赢得用户的共鸣和青睐。

AIGC为个体参与高效率、高质量的内容生成提供了工具辅助,为群体间知识的获取、流动和共享提供了平台,使用户与阅读内容创作端之间保持密切交往,为创作者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素材。通过对多模态、多样化、多特质内容的学习,可以实现领域知识和群体思维能力的突破创新。在未来,智能阅读场景中用户将实现更多自由,体验更加全能的服务,用户通过开展相应操作将自己的思想直接转化为实质性的阅读产品,让复杂、抽象的思维得以生动具体地呈现,继而完成更加深层次的思想交流。当不同群体加入阅读内容的创作,并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分享、传播,可以进一步丰富元文本内容,让元文本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结语

智能技术的迭代更新为数字阅读内容生产与产品服务带来了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在智能化的电子媒介场景中,由新技术驱动的生产方式与产品形态将为用户实现自身目标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阅读场景与媒介内容共同决定了产品功能,在AIGC技术的加持下,场景可供性的不同可供力将促使阅读产品的人性化发展趋势更为明显,同时,多模态内容与阅读场景将实现有机融合,抽象阅读内容将走向场景化,用户在社交化的智能阅读场景中也将更加全能。智能化的阅读场景将促使用户人体延伸的自由度在赛博空间中通过场景连接不断增强。因此,未来数字阅读场景建设将是数字阅读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在高速发展的AIGC时代把握智能场景与阅读内容的协同演进,将成为数字阅读发展过程中需要持续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 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EB/OL].[2022-06-08].http://www.cadpa.org.cn/3277/202206/41513.html.

[2] 方卿,王欣月,王嘉昀. 智能阅读:新时代阅读的新趋势[J]. 科技与出版,2021(5):12-18.

[3] 约书亚·梅罗维茨. 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 肖志军,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1-35.

[4] 吴凤玲. 基于媒介融合的数字阅读推广模式研究[J]. 情报科学,2021(12):68-71.

[5] 黄晓新. 5G时代数字阅读智能化变革[J]. 中国出版,2020(4):16-20.

[6] 王鹏涛. 新技术环境下阅读演进研究:趋势、特征与应对[J]. 编辑之友,2020(4):28-33.

[7] Gibson. The Ecological Approach to Visual Perception[M].Boston: Houghton-Mifflin, 1986: 127.

[8] 景义新,沈静. 新媒体可供性概念的引入与拓展[J]. 当代传播,2019(1):92-95.

[9] 罗伯特·斯考伯,谢尔·伊斯雷尔. 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定位系统如何改变商业和生活[M]. 赵乾坤,周宝曜,译.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71.

[10] 彭兰. 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 新闻记者,2015(3):20-27.

[11] 喻国明, 梁爽. 移动互联时代:场景的凸显及其价值分析[J]. 当代传播,2017(1):10-13.

[12] 张建友,卜彦芳. 可供性视角下元宇宙阅读场景的建构[J]. 出版广角,2022(18):44-50.

[13] 匡文波,邓颖. 媒介可供性:社交平台赋权粉丝社群的情感表达[J]. 江西社会科学,2022(7):168-176.

[14] 黄淼,黄佩. 媒介可供性视角下短视频电商的实践特征[J]. 编辑之友,2021(9):47-53.

[15] 梁旭艳. 场景:一个传播学概念的界定——兼论与情境的比较[J]. 新闻界,2018(9):55-62.

[16] Csikszentmihalyi M. Applications of flow in human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M]. New York: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2014: 122-124.

[17] 马歇尔·麦克卢汉.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 何道宽,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3-50.

[18] 保罗·莱文森.人类历程回放:媒介进化论[M]. 邬建中,译.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8-20.

[19] 崔林. 媒介进化:沉默的双螺旋[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3):42-49.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Rea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ene Affordance

ZHANG Jian-you1,2, BU Yan-fang2(1.Guizhou University of Commerce, Guiyang 550014, 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24, China)

Abstract: The intellectualization of reading scenes has pushed digital reading into an intelligent era. This article will apply affordance theory to digital reading scenario, condense scenes affordance concepts of digital reading and have a further analysis of scene affordance factors. This article thinks that digital reading scene takes the user as a logical starting point, the technology as the foundation, the experience as the key and social connections for kinetic energy. The scenes and digital reading content should be in harmony to form an organic whole. On this basis, the article looks forward to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digital reading in the future:creating a user-centered intelligent scene and highlighting the humanized trend of reading media; using AI technology to expand the reading content ecosystem and promot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multi-modal content and reading scenarios; building embodied reading scene to realize abstract reading content scene; creating an intelligent scene of social reading to achieve more "freedom" and "omnipotence" for users.

Key words: digital reading; scenario; affordance; immersive experience; AIGC

基金項目: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黔教合KY字〔2022〕325号)

作者信息:张建友(1987— ),男,贵州遵义人,贵州商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传媒经济、数字文化产业;卜彦芳(1973— ),女,河南商丘人,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传媒经济、媒介经营与管理、媒体融合。

猜你喜欢

数字阅读场景
大学生数字阅读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浅析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微媒体推广
汉语语篇英译中词汇场理论和框架理论的应用研究
农村用户数字化阅读培养策略研究
以二维动画短片《回家》为例,谈其创作步骤
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场景:大数据挖掘的新标准
《远大前程》的哥特式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