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剂拌种对谷子白发病的防控效果

2023-11-03杨俊伟王建军贾鑫温胜慧王富荣

园艺与种苗 2023年10期
关键词:菌腈药剂拌种三唑酮

杨俊伟,王建军,贾鑫,温胜慧,王富荣

(山西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国家植物保护忻州观测实验站,山西忻州 034000)

谷子(Setaria italica)为禾本科植物,简称粟,是起源于我国的古老粮食作物之一,具抗旱、耐瘠薄、适应广的特点,是我国北方的主栽杂粮作物之一,籽粒和秸秆均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粮饲兼用[1-4]。山西省作为我国谷子的主产区之一,晋谷21 号的选育[5]及推广极大地推动了当地谷子产业的发展,各种品牌的优质小米商品化程度居全国之首[6]。随着谷子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由禾生指梗霉[Sclerospora graminicola(Sacc.)Schroet]侵染引起的谷子白发病逐渐成为我国谷子的主要病害之一[7],白发病发病率一般在5%~8%,严重时造成减产。因白发病是专性寄生的系统性侵染病害,人工离体培养困难,因此病原菌侵染机制及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程缓慢[1]。选育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谷子白发病的主要措施,但在实际生产中对白发病免疫的谷子品种很少,药剂拌种仍是防治谷子白发病最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为筛选出更多安全高效的药剂以防治谷子白发病,笔者以4 种药剂(金阿普隆、三唑酮、精甲·咯·嘧菌酯、甲酸灵)对山西优质谷子品种晋谷21 号进行拌种处理,并进行白发病卵孢子拌种,测定药剂拌种后谷子白发病的发病率,并进行田间药效评价,以期筛选出对谷子白发病防控效果较好的杀菌剂。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谷子。参试谷子品种为晋谷21 号,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生育期115~120 d,属春播中熟品种[5],高感谷子白发病。

1.1.2 菌样。供试卵孢子采集于2021 年山西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安邑基地谷子发病植株的“发丝”,晾干后,过筛。

1.1.3 药剂。金阿普隆(35%精甲霜灵)、15%三唑酮、6.6%精甲霜灵+1.1%咯菌腈+3.3%嘧菌酯、35%甲霜灵。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 个处理,按各杀菌剂说明书指导拌种剂量:按金阿普隆(35%精甲霜灵)0.2 mL/kg、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 g/kg、6.6%精甲霜灵+1.1%咯菌腈+3.3%嘧菌酯0.3 mL/kg、3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2 g/kg 进行药剂拌种,以灭菌水处理为空白对照(CK)。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10 行区,行距0.50 m,行长5 m,小区面积20 m2,设不包衣种子为对照,共5 个处理,3 次重复。

1.3 试验方法

2022 年5—9 月在山西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安邑基地进行田间药效评价试验。于谷子播种前5~7 d,各药剂处理按3 次重复的药剂、种子量对谷种进行均匀拌种后晾干。拌菌试验参照闫鑫等[8]的试验方法,将保存收集的2021 年谷子白发病卵孢子与谷粒按质量比1∶10 混合拌种。5 月28 日人工条播,每小区播种10 行,各处理定苗密度约30 万株/hm2。

1.4 调查与统计

1.4.1 安全性调查。谷子出苗10 d 后调查各处理生长发育情况及药害情况。

1.4.2 病害调查。在谷子抽穗期调查每小区的总株数和谷子白发病发病株数,并计算病株率。

病株率=(小区病株数/小区总株数)×100%

田间防效=(对照区病株总数量-处理区病株总数量)/对照区病株总数量×100%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Excel 2016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拌种对谷子出苗的影响

由表1 可知,在4 种药剂拌种处理下,谷子的田间出苗时间均短于CK,与CK 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以金阿普隆(35%精甲霜灵)拌种的谷子出苗时间最短,为6.67 d。各处理的出苗率均高于CK,在90.45%~92.22%,各药剂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CK。4 种药剂拌种谷子均能安全出苗,且长势正常,无药害情况发生。

表1 不同药剂处理下晋谷21 号田间出苗情况

2.2 不同药剂拌种对谷子白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由表2 可知,不同药剂拌种处理谷子白发病发病率不同。在试验剂量下,4 个药剂处理的田间防效均显著高于CK,对谷子白发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金阿普隆(35%精甲霜灵)与6.6%精甲霜灵+1.1%咯菌腈+3.3%嘧菌酯处理的田间发病率显著低于其他药剂处理。从田间防效看,金阿普隆(35%精甲霜灵)与6.6%精甲霜灵+1.1%咯菌腈+3.3%嘧菌酯拌种处理的田间防效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田间防效分别为94.47%、89.04%;15%三唑酮与35%甲霜灵拌种处理的田间防效较差,分别为42.45%、47.76%。

表2 不同药剂拌种对谷子白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

3 结论与讨论

谷子白发病是谷子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温湿度以及幼芽出土快慢会影响谷子白发病的发生,温度低时,幼芽出土较慢,有利于白发病菌侵染幼芽,湿度大时,有利于孢子萌发侵染,低温高湿有利于白发病的发生[9]。选育推广抗病品种、多年轮作、土壤灭菌处理等措施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谷子白发病的发生,其中选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环保有效的办法,但目前生产上很少有对谷子白发病免疫的品种。该研究表明,在试验剂量下,4 种药剂处理均能安全出苗,金阿普隆(35%精甲霜灵)与6.6%精甲霜灵+1.1%咯菌腈+3.3%嘧菌酯对谷子白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94.47%、89.04%),15%三唑酮和35%甲霜灵的防效较差(田间防效分别为42.45%、47.46%),这可能与谷子白发病病原菌抗药性的提升及生理小种的不断变异有关。从该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金阿普隆(35%精甲霜灵)与6.6%精甲霜灵+1.1%咯菌腈+3.3%嘧菌酯拌种处理对谷子出苗安全,对白发病防治效果较好,可以在生产上使用。另外,从谷子产业绿色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今后应在生防菌防治谷子白发病方面加大研究。

猜你喜欢

菌腈药剂拌种三唑酮
农产品加工副产物对水体三唑酮的去除作用
三唑酮降解菌SM3的降解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欧盟拟修订咯菌腈在某些小型水果和浆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
利用室内微宇宙系统研究三唑酮对淡水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
甜樱桃采后咯菌腈处理残留量试验
HPLC测定樱桃咯菌腈的残留量研究
洛南县马铃薯药剂拌种试验初探
药剂拌种防治小麦病虫害技术
液相色谱法高效测定新型杀菌剂咯菌腈原药的方法
三唑酮对斑马鱼和稀有鮈鲫不同生长阶段的急性毒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