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是每个人的文学

2023-11-03史凤晓重庆工商大学

大学生 2023年10期
关键词:哈姆莱特经典作品第一人称

文/史凤晓(重庆工商大学)

文学以前被称为“诗”,现在,诗被窄化为“诗歌”,是文学的一部分。而“诗歌”与“文学”这两个词会让一部分人有距离感,会觉得那是一个与他们无关的不真实的世界,或者说,那可能是一个“没用”的世界。但是刁克利教授这本《文学的世界》会打破这个认识。

作者在《文学的世界》中同时表明文学的“有用性”和“普适性”。作者几乎在分析每一部经典作品时,都会与看似与其很遥远的日常生活以及每一个人联系起来。比如,在分析莎士比亚的经典名剧《哈姆莱特》时,作者在详细解读这部剧作的基础上,聚焦在哈姆莱特那句经典的自白“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上。作者认为哈姆莱特的生死之问与抉择,可以引申理解为“要这样,还是那样”。我们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面临选择,比如大学毕业后是要继续学业还是选择工作,恋爱关系是继续还是结束,等等。这样的延伸除了加深我们对哈姆莱特这个经典角色的理解,更让不熟悉的人知道这部几百年前的经典作品跟我们到底有什么关系,让我们理解自己的矛盾与勇敢、纠结与谨慎,从而可以更加从容地做出人生的每个选择。因为无论从谁那里得到建议,都不如在这样的参照中做出的抉择更让自己信服,

这也是作者所说的阅读经典能让我们“观人阅己”。文学经典作品能提供我们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之中可能见识不到、经历不到的事情与人物。我们无须去宫廷,也会在阅读中知道,即使面对这么重大的事情,王子与我们凡夫俗子所忧虑的也有相通之处;我们无须出海捕鲸打鱼,就能在阅读中看到,即使面对充满危险与未知的前方,无论是《白鲸》中的船长,还是《老人与海》中的一位老渔夫,他们都始终坚韧勇敢。这都会激励我们在面对自己生活中的“白鲸”以及“大鲨鱼”时,拿出该有的勇气与应有之反思。在这样的对照中,经典与我们的距离几乎瞬间化为零,它们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书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对诗人弗罗斯特《未选之路》这首诗的分析,对李白《静夜思》与曹雪芹《红楼梦》的探究,都是这般将我们与古今中外的经典之间的距离打破,让经典触手可及。

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文学的世界》这本书的另外一个亮点。它并没有单纯地分析经典作品,而是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解读一些文学要素和概念,给我们提供了进入所有经典作品的一个方法。

最后,《文学的世界》不仅是给纯粹阅读者的指南,还是一本“创意写作书”。作者在书中分析了经典作品如何运用情节、人物、风格、视角、象征等要素丰富人物,使情节更加引人注目。还有一章专门讲述了诺贝尔文学奖、美国的国家图书奖与普利策奖等奖项的标准,并且以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福克纳的获奖感言为例,来说明优秀作家与经典作品应具备的素质。

比如,即使不是每个人都读过,但大部分人都听说过的小说《简·爱》。作者不仅用这部小说阐释“象征”这个概念,还以此为例,说明小说中的“背景”和“维度”。《老人与海》不仅出现在了“主题”这一概念中,也出现在了“风格”中。这样从不同角度解读一部小说、一个人物,除了让我们更加熟悉经典,还能让我们反复进入小说的视角,并反复思考,我还能在一部经典作品里看出什么?要怎么看?其与我有什么关联?虽然作者加入了理论的内容,但对每一个要素与概念的阐释都是化繁为简,并没有把非文学专业的普通读者排除在外。比如,在介绍“第一人称视角”时,作者把第一人称比喻成一架照相机或摄像机,第一人称视角就像是用它们通过一个角度或窗口拍照。用过手机、相机的人一下子就会想到这个画面,进而明白这个概念:我们只能看到取景框中的内容。那在经典作品中也同样,第一人称视角只能让我们看到、了解这个“我”所看到的、了解的内容。

文中有很多概念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处理的。第十一章讲“文学之外”的一些内容时,比如时代、地域与文学的关系,科学、心理学与文学的关系,这在文学专业的人来看,就是对文学理论的一个回顾,但是因为作者深入浅出的语言表达,让非文学专业的读者看到了“文学之包罗万象”。这本书的框架几乎就是用这些重要的概念、要素与理论作为主线,以对经典作品的解读作为辅线,前者是路径,后者是途中的内容。它让我想到一个画面,就是我们被告知了到目的地的路线,途中是鸟语花香,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步步是景,每走一步都是享受。在这种快乐中习得方法,并且会产生自己的联想。比如,在“人物的塑造”这一节,作者举了西方的经典名作《红字》中主人公海丝特的丈夫“齐灵沃斯”(Chllingworth)与《红楼梦》中的“甄士隐”“贾雨村”以及“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来分析作家是如何通过名字来暗示人物品质与人物性格的。也就是“以人名喻义”的方法。前者“Chillingworth”中的“Chilling”是“寒冷,令人恐惧”之意,而这个角色在作品中的所作所为,对妻子与情人的折磨也给人这样的感觉。而“甄士隐”之“真事隐去”之意,“贾雨村”之“假语存言”,以及贾府姑娘所对应的“原应叹息”,不仅暗示了人物的命运,也表明了小说亦真亦幻的伤怀基调。在西方文学中,英国作家约翰·班扬在《天路历程》中将“以人名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里面的人物都是以“顽固”“虔敬”“忠信”“嫉妒”等命名,让读者一下子就能明白,被赋予了这些名字的人物所具有的特征,这大概是人物刻画最直接的一种方法了。

最后,《文学的世界》不仅是给纯粹阅读者的指南,还是一本“创意写作书”。作者在书中分析了经典作品如何运用情节、人物、风格、视角、象征等要素丰富人物,使情节更加引人注目。还有一章专门讲述了诺贝尔文学奖、美国的国家图书奖与普利策奖等奖项的标准,并且以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福克纳的获奖感言为例,来说明优秀作家与经典作品应具备的素质。作家应该克服恐惧,让“爱情、荣誉、同情、自豪、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这些永恒的真情实感占据心灵,其作品内容应该表现出对人类的深切关怀,其语言应该体现极高的艺术水平,最重要的是,整体作品应该具备一种“理想倾向”。看到这里我会想到,前一段时间,网上流传某大学教授告诫学生要远离文学,说文学是“骗人的”这样的言论。那是对文学作品多么肤浅的理解啊,真正经典的作品让我们体验我们未曾体验过的人生,甚至可以说是以一种被保护的方式。当然这种人生有好的有坏的,有善的有恶的,有昂扬的也有悲伤的,但是刁克利教授这本书让我想到的是波斯诗人鲁米的诗句:在善恶之外,还有一块绿草地。在那里,我等着你。

猜你喜欢

哈姆莱特经典作品第一人称
为什么读经典(节选)
《哈姆莱特》探究阅读
感悟经典作品 提升美术素养
撷英 经典时期的经典作品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第一人称
古典音乐欣赏与时代的融合——经典作品欣赏引发的思考
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从政体层面解析《哈姆莱特》主题思想
“我”最初是古代兵器
欲望还是母亲的欲望?——拉康再论《哈姆莱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