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股骨颈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3-11-03曹婷婷周鑫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医院吉林长春130000
曹婷婷,周鑫(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主要指的是股骨头、股骨颈的底部间出现骨折的现象。由于老年人群的钙流失较为严重,极易发生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骨脆性增加等情况。因此,老年人群发生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极高[1]。骨质疏松常见于老年群体,因老年群体的机体功能衰退,特别是更年期后的女性群体,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因骨质疏松症而导致的脆性骨折率呈上升趋势,骨折往往需长期卧位治疗,或手术内固定治疗等[2]。而术后急需解决的问题则是减轻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重建髋关节。因此,术后完善的康复锻炼措施就显得极为重要,康复护理主要是通过康复训练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减少残疾,提高其生活能力,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3]。鉴于此,本研究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开展康复护理,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21年3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纳入标准:①符合《实用骨科学》及《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4]中关于骨质疏松症股骨颈骨折的相关标准;②经X线及CT检查明确诊断为股骨颈骨折;③骨密度T值≤-2.5SD;④均为女性,年龄≥65岁;⑤均择期进行手术治疗。排除标准:①因其他原因,如暴力、交通事故等导致的股骨颈骨折;②合并恶性肿瘤、原发疾病未得到控制,无法耐受手术者;③肝、肾功能存在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④精神疾病者及无法配合参与研究者。观察组56例,年龄65-81岁,平均(68.52±3.15)岁,骨质疏松分级:I级者17例,II级者27例,III级者12例;骨质类型:基底型骨质者19例,头下型骨质者16例,经颈型骨质者21例;对照组56例,年龄66-82岁,平均(69.82±3.17)岁,骨质疏松分级:I级者17例,II级者27例,III级者12例;骨质类型:基底型骨质者19例,头下型骨质者16例,经颈型骨质者21例。两组上述年龄、性别、骨质疏松分级、骨质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良好可比性。患者对此研究知情同意,经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术后嘱咐患者按时服药,保持创口清洁,避免术后感染;调节室内温度,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定期更换床单被罩等,使用充气床垫,并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避免褥疮发生;嘱咐患者多饮水,饮食以高纤维食物为主,并每天对腹部进行按摩,防止便秘发生;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其开展简单的功能训练,同时嘱咐其相关注意事项。
1.2.2 观察组开展康复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心理干预:术后患者仍有一段恢复时间,加之受疼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可能进一步加重,出现不理解、不配合等情况。因此术后需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听取其主诉,给予其安慰和鼓励,并指导患者家属多给予陪伴和关注;同时向患者讲解术后恢复锻炼的目的、意义,让患者意识到手术成功仅是治疗的第一步,术后积极配合锻炼也至关重要,提高患者对术后恢复措施的认识程度,提高其配合度。(2)疼痛护理:充分向患者解释说明疼痛的原因并认真倾听患者的想法,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根据疼痛强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操作熟练、轻巧,以减少护理操作引起的疼痛,同时还可通过交流、听音乐、看视频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帮助其减轻疼痛感受,从而达到让身体舒适的目的。(3)功能锻炼:①术后1d:指导患者家属按摩其小腿,促进血液循环,鼓励患者进行健肢的主动活动,同时对患者患肢进行冰敷并将患肢抬高,以减轻患者患肢疼痛及水肿情况,并鼓励患者进行患肢脚趾锻炼;术后次日指导患者进行早期肌力训练,采用肌电对股四头肌进行刺激,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度练习,如股四头肌、臀大肌等长收缩,每次15min,每天3次。②术后第2周:逐渐扩大活动范围,进行髋屈伸肌、外展肌、股四头肌等肌群的抗阻训练,每次15min,每天3次;患肢抬高训练,注意抬高角度,控制在30°左右,每次30min,每天2次;进行屈髋、屈膝等活动,关节活动角度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而定,遵循由小到大的原则,在患者没有感觉疼痛的情况下适当增加锻炼角度;在此锻炼期间,患者仍需多穿T字鞋,患肢外展要保持中立位,休息时健侧卧位,并将软垫垫于健肢与患肢间,每次锻炼完成后适当按摩,以减轻肌肉肿胀感。③术后3-4周:患者健侧有力支撑时,可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离床活动,离床时健侧先离床,平稳着地后再利用双拐站起,离床活动包括行走、转身、站立等,时间控制在10min内;随着患者情况好转可逐渐延长行走时间。④术后1个月后: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简单的肢体负重练习,如进行半蹲站立、原地踏步、上下台阶等,直至能完全负重。
1.3 观察指标 ①髋关节Harris评分:于护理前及护理1个月后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Harris评分包括疼痛(44分)、功能(47分)、畸形(4分)及关节活动度(5分)四个方面的内容,总分100分,分值在90分以上表示优良,80-89分表示较好,70-79分表示尚可,低于70分表示差,观察两组Harris评分变化情况;②关节活动度:采用量角仪或测量距离等仪器对患者关节活动度进行测量,观察其护理后1周、1个月屈曲、内外旋及外展活动度变化情况;③并发症发生率: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便秘、畸形愈合以及感染等发生情况;④满意度:通过自制问卷量表评定,从护理态度、护理技术等方面进行评定,评定总分为100分,80分及以上表示满意,60-79分表示基本满意,60分以下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56×100.0%。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2.0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并发症发生率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Harris评分、关节活动度等相关指标水平用(±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Harris评分中关节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上述指标分值均有所提高,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分值增高更为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
分组 例数 疼痛 功能 畸形 活动度 总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56 28.92±5.62 93.85±3.52*对照组 56 27.92±6.54 41.26±5.71*10.92±2.15 38.52±9.62*1.02±0.13 3.02±0.23*1.01±0.12 3.49±0.15*62.52±8.92 82.62±5.62*t- 0.2245 9.9453 0.3726 5.5823 0.2319 13.4453 0.1582 19.5822 0.7972 9.7826 P- 0.1416 0.0000 0.2656 0.0000 0.2186 0.0000 0.2625 0.0000 0.8157 0.0000 33.56±4.92*10.92±2.81 31.92±5.62*1.03±0.13 2.01±0.11*1.03±0.14 2.14±0.16*61.48±8.86
表2 两组关节活动度比较(±s,°)
表2 两组关节活动度比较(±s,°)
分组 例数 护理后7d 护理后30d屈曲 内外旋 外展 屈曲 内外旋 外展观察组 56 9.52±3.15 24.82±5.14对照组 56 9.51±3.18 2.81±1.25 4.26±2.14 63.85±9.52 22.95±4.18 18.92±4.16 t - 0.1537 0.1958 0.8957 18.6898 9.7171 9.8457 P- 0.8782 0.2947 0.1868 0.0000 0.0000 0.0000 2.82±1.52 4.26±3.14 31.59±8.73 16.82±8.72
2.2 两组关节活动度比较 两组护理后7d关节屈曲、内外旋、外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30d关节屈曲、内外旋、外展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14%,远低于对照组的19.6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总体满意度为96.43%,远高于对照组的78.5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骨折类型之一,由于老年女性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的情况,其骨骼脆性增加,骨强度大大降低,轻微的外力就会导致骨折的发生[5]。目前临床针对股骨颈骨折仍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由于患者其自身体质相对较差,加之受手术创伤的影响,致使其术后恢复较慢,极容易导致愈合延迟、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6]。因此在股骨颈骨折术后对其加强护理措施,配合相应的康复锻炼措施,对促进其术后尽快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系统、合理、积极的康复措施,对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工作也随之与时俱进,传统的护理模式已无法满足人们对健康理念的需求。自21世纪以来,护理工作被赋予了崭新的理论和内涵[7-8]。本次研究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开展康复护理,结果发现护理后观察组Harris评分中关节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其关节屈曲、内外旋、外展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对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开展康复护理能减轻患者疼痛度,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这是由于运动与功能锻炼是临床预防肌肉萎缩、促进功能恢复的有效方式。股骨颈骨折术仅是治疗的一部分,而术后的相关护理干预、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是关键[9]。术后功能锻炼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需在患者术后主动与其沟通交流,在了解其心理状态并给予心理指导的同时,向患者讲解术后功能锻炼的目的、意义等,转变患者的思想观念,让其明白术后积极配合锻炼的重要性,取得患者的支持和配合[10]。术后第一天则指导患者进行健侧肢体和患侧肢体的被动活动,越早开展活动对患者功能恢复越好,相关研究也表明,早期功能锻炼对骨折愈合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可防止关节粘连和僵硬,起到消肿的作用。此外,术后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被动锻炼结合主动锻炼同时进行的方式,通过不停的背伸、折屈活动,可促进小腿、大腿这些部位的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循环,也逐渐扩大了关节的活动范围,在不断的锻炼过程中使得情绪得到抒发,精神和心理状态得到调整,让患者参与治疗体验的意愿更加强烈,从而更为自发地参与到康复训练中[11-12]。同时本组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老年人由于其自身功能的衰退,加之术后下肢深功能受限,长时间卧床情况使其下肢循环减弱,从而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而康复护理通过早期运动锻炼,肌肉的收缩活动,促进血液的循环,不仅能防止肌肉萎缩,还能防止血栓形成,从而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增强了肌力,维护了关节的稳定性,从而使其预后得以改善。
综上所述,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开展康复护理能促进其髋关节功能的改善,提高关节肢体力量,增加活动度,减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其生活能力、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