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二胡的制作技艺与传承

2023-11-02王振华

中国故事 2023年9期
关键词:胡琴二胡技艺

导读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二胡经历了从宫廷到民间,再从民间回到宫廷的发展历程,并以其独特的音色和优美的旋律,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二胡作为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在中国民族器乐发展史中有着重要地位,其制作工艺和传承一直被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传统手工制作方法入手,对其制作与传承进行探讨。

作者:王振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文化活动中心。

引言

二胡,又称胡琴,是一种拉弦乐器,因其琴筒蒙以胡琴皮而得名。它的前身是古羌胡、南蛮之音的弦乐器——“琵琶”,在南北朝时期经西域传入中原,又经过汉魏两朝的改进、发展,形成了独奏性强、表现力丰富、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二胡。目前,二胡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民族拉弦乐器之一。

二胡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悠久的历史,被誉为“乐器之王”。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二胡也逐渐从传统走向现代。现代二胡以其独特的音色和优美的旋律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目前已经有许多音乐家将二胡作为独奏乐器来演奏,如我国著名的演奏家刘长福、李友梅等都曾在不同场合用二胡演奏乐曲。近年来,二胡还逐渐走向国际舞台,被誉为“中国国乐之魂”。

一、二胡艺术的造物工艺探究

(一)二胡制作的历史与形态

二胡的制作历史悠久,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据《说文解字》记载:“琴,琴也,从丝、从胡。”据考证,古代的“胡琴”并非指二胡,而是泛指弓弦一类乐器。胡琴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的胡琴,而“二胡”一词最早则出现在隋朝。隋代著名音乐家韩婴所著的《韩诗外传》中对其有所记载:“汉有韩伯俞……作胡琴而鸣。”

《韩非子·有度》中有关于制琴技法的记载:“夫物有五材……一曰大木,二曰中材,三曰小木,四曰细木,五曰朽木。”“大木曰柱;中材曰椽;小木曰梁;朽木曰弓。”“大木一准通‘柱,小木一准通‘椽,朽木一准通‘梁;大的弓一准通‘弓,小的弓一准通‘弦。”由此可知,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已经有了关于二胡雏形的认识。到了汉代,二胡在乐器制作工艺方面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技艺:“其作工之细,几与丝竹同”(《汉书·音义》)。汉代的二胡制作者主要是宫廷乐师和民间艺人。到了唐朝,二胡制作技艺有了进一步提高。唐代著名音乐家李延年曾在其所著的《乐府杂录》中提到了制作二胡的工艺:“作弦以木,削而成,长七寸五分,宽三寸二分,厚四寸。”“汉时制胡琴,初以桐木为之,用薄竹片裹之。胡人将以竹为之,用胶漆涂之……”。又提到二胡琴皮的制作方法:“取野狐皮为之。”由此可见,唐代时二胡的制作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有了固定的琴筒和琴弓,而且在琴皮制作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到了宋代,二胡的制作技艺更加完善,不仅有了固定的琴筒、琴弓和琴筒上蒙以胡琴皮的固定形制,而且还有了琴码,在琴弓上也有了固定的弓毛,成为民间艺人的独奏乐器。在唐代,民间艺人制作二胡主要使用桐木和榆木;到了宋代,民间艺人制作二胡开始使用“红木”“红檀木”等材料;到了元代,民间艺人开始使用椴木和楸木制作二胡。在明代,还出现了用木头做的“银弦”和用铜做的“铁弦”,这说明二胡的制作技艺在元明时期达到成熟。

(二)对传统二胡制作技艺的取舍

二胡的制作技艺在社会的变迁中不断发展与完善。在保留传统二胡制作技藝的基础上,各地涌现出一批创新的制作技艺。

作为传统手工艺,二胡制作技艺有着丰富的传承脉络。以胡琴为例,有“弓首制作”“琴筒制作”“琴皮制作”“弦轴制作”等多个方面。同时,人们对于传统二胡制作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意识逐渐增强,许多传统二胡制作技艺中的“非遗”项目都得以保留并传承下来。

二胡制作技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制琴面”和“制琴弦”两大关键工艺。所谓“制琴面”,是指在琴弓与琴筒之间用胶水粘结、抹平而成的平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制琴面要平整光滑,这对音色、音准等方面都有影响。而“制琴弦”则是指将琴弦穿入琴筒内固定,再用丝线将琴弦绷紧而成的方法。据记载,最早有两种琴弦:一种是用钢丝制成的钢弦,另一种是用钢丝和漆皮等材料制成的钢弦。后来,由于钢丝和漆皮等材料价格昂贵而难以普及,人们开始用钢丝代替钢丝绳作为琴弓上使用的弓弦。现如今二,胡中常用的琴弦主要有三种:一是钢弦,二是尼龙弦,三是钢丝弦。而不同类型的琴弦对制作工艺也有不同的要求:钢弦的主要材料是不锈钢,而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碳,所以它的音色比较沉闷。此外,由于钢的张力比较大,因此并不是一种很好的弓弦材料。尼龙弦在现代二胡中被广泛使用。尼龙弦比钢弦更柔软,更容易调整音量。然而,由于尼龙弦较软,无法在高音区使用,而且声音容易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也有不足之处。钢丝弦具有高张力、低摩擦、高音区音量大、低音区柔和等优点。同时,由于钢丝弦不容易被氧化,它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钢丝弦是二胡中最常用的弓弦材料。

(三)二胡制作技艺的传承方式

二胡的制作技艺是一门传统工艺,传承方式多为师徒制,在过去,师父带徒弟、学徒跟着师父学,学习过程中师傅会给徒弟提供一些基本的工具、材料和技术。在这个过程中,师父也会对徒弟提出一些要求。例如,在学徒期内不能用坏任何一个工具;要服从师父的安排,不得随意更改;要努力掌握制作二胡所需要的基本技艺,以及对制作工艺、材料和工具使用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师父会给徒弟讲很多关于二胡的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和传说也会成为二胡制作技艺的“教材”。它们像一条纽带,把徒弟和师父连接在一起。在这种模式下,一个技艺的传承往往要经历“口传心授”“师徒相授”和“集体传授”三个阶段,其中不仅要考虑到“口传心授”阶段对技艺的传承,还要考虑到“师徒相授”阶段中师父对徒弟的管理和培养。

这种传承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由于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在很多地方会出现“师父教一件二胡、徒弟做十件二胡”的现象。第二,在传统的师徒关系中,徒弟有义务向师父学习技术,但这也使得徒弟可能只是被动接受师父传授给他的技术。第三,在运用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制作二胡时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因此一个人很难独立完成一件二胡。因此,现代二胡传承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建立科学的、规范化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传承机制。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一些规范和标准,以确保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在现代社会得到传承;第二,政府制定有关传统技艺传承人的认定标准,对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传承工匠进行认定,并且给予相应的认定证书;第三,开展对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人的培训工作。政府相关部门可以举办一些培训班,提高传承人的专业技能,以便促进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二、从二胡制作技艺的传承中得到的启示

(一)文化自觉:“传承”的价值内涵凸显

文化自觉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高度肯定和积极追求,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自觉保护和有效利用。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传承的概念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从原始社会开始,传承就意味着一种家族和族群意识;进入阶级社会后,传承则是以国家、民族、阶级或阶级集团为单位的传承;而进入现代社会后,传承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内涵,即作为文化主体的个人通过学习、接受、内化而获得自身的文化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够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

另外,从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来看,创新是一种文化传承方式。传统工艺技术水平较低,而新时代的新技术则能通过创新来寻求技术突破。例如,在竹笛制作工艺中就出现了“松竹新竹笛”等多个类型,在铜器制作中则出现了以黄铜为主料制作的铜壶等,在陶瓷制作中出现了以高岭土为原料的瓷器。这些创新不但促进了传统工艺技术水平的提升和进步,而且为现代工艺技术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因此,我们应该从国家层面采取措施,提高对传统工艺技术水平的传承和创新。

(二)道德自律:传承人不可缺失的职业操守

二胡制作技艺是一种精湛的手艺活,需要很高的技艺水准,而二胡制作技艺的传承者,也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首先,传承人要有传承创新精神。创新不能脱离传统,必须在遵循传统二胡制作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在“老”与“新”之间找到平衡点,通过不断创新让传统的二胡制作技艺得到有效传承,获得新的发展。其次,要有敬业精神。行业的繁荣需要从业者坚守职业操守。传承人必须具有强烈的职业精神和敬业精神,在日常工作和创作过程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这是保证其制作出优秀作品的前提。最后,工作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专业技术技能,将二胡制作技艺作为终身学习的重要内容。

(三)活态传承:技艺生命力的鲜活维系

活态传承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与“承”的一种特殊保护。二胡技艺作为“非遗”文化中的一种,在传承的过程中要保证其活态性,既要将其艺术价值与技艺价值传承下去,又要确保其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永不消失。这种活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对传承人的保护。活态传承不仅要尊重传承人的意愿,而且要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国家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保障传承人的基本权益;同时,还要为其提供资金、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其二是对二胡艺术本身的传承。在活态传承中,对二胡艺术本身的保护至关重要。在制作二胡时,除了要考虑到制作二胡所需的材料和尺寸外,还要对其制作工艺进行细致研究,因为二胡是一个综合艺术体,除了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外,还涉及到声学、美学、力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另外,对于制作工艺中所用到的各种材料和工具也要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只有充分掌握了制作工艺和材料知识,才能更好地处理和运用这些工具和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时才能得心应手。其三是对受众群体和市场前景的思考。在活态传承中,除了要对传统技艺进行保护外,还要为其寻找更为广泛的市场空间。比如,可以将二胡艺术与旅游产业相结合,使其成为一种新型的文化旅游产品,满足人们对于高品质、多样化生活的追求。当然,这种结合也要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进行创新,从而实现二胡艺术与旅游业之间的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

结语

在历史发展中,二胡因其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逐渐成为一种代表性乐器。在乐器制作技艺上,二胡不断进行着技术革新,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这不仅为二胡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但归根究底,这都需要“非遗”传承人在传承古老技艺和文化的同時,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使其成为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型文化,从而更好地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潘彬彬. 观赏纪录片《指尖上的传承》引发的思考——传统制造技艺类非遗项目保护与利用刍议[J].  剧影月报,2021(3).

[2] 赵瑞雪. 试论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路径研究[J]. 人文之友,2021(12).

[3] 杨亮. 线上翻转课堂,传承器乐经典——孙文明11首二胡作品学习心得[J]. 艺术教育,2022(10).

[4] 朱磊. 文化再生产视野下的非遗传承与反思——以苏式二胡制作技艺为例[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

[5] 顾莉,仝童. 多元文化背景下江南丝竹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二胡,琵琶,扬琴为例[J]. 音乐生活,2022(4).

猜你喜欢

胡琴二胡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洞腔随想二胡独奏
穿越皓月的胡琴声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官中胡琴与角儿胡琴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小议二胡艺术改良创新下的思考与实践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
老头子的二胡
我的二胡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