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国演义》在老挝的流传与变异

2023-11-02罗雪瑜

中国故事 2023年9期
关键词:三国演义老挝三国

摘要

《三国演义》老译本产生于20世纪中叶以后,当时受到泰国和越南的影响,老挝文人通过泰文和越南文译本对“三国”故事进行翻译,而这种周边间接传播的模式至今依然存在。进入21世纪以后,伴随着中老关系的升温,中国译者在老挝传播“三国”故事的主体性及翻译能力得到极大增强,中国故事向老挝传播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关键词

《三国演义》;老挝;文学传播;文化交流

作者:罗雪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话语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故事在世界文学中的征引阐释及启示研究”(20JZD046)的研究成果之一。

老挝位于中南半岛中北部,为该地区唯一的内陆国,毗邻中国、越南、泰国、柬埔寨和缅甸五个国家。从宗教文化上看,老挝属于“小乘佛教文化圈”,有近67.4%(2015年)的国民信仰小乘佛教,印度文化对老挝的社会和文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相比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长期以来老挝的华人华侨人数较少,较多时大约有十万人左右。在多重因素影响下,21世纪以前,相比其周边国家,中国文化对老挝的影响力较为有限。然而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和老挝友好关系的快速发展,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日益密切,中国文化在老挝所产生的影响也逐步增强。在文学领域,两国间的合作不断增多,相互理解日益加深。2021年4月26日,中国和老挝签署了《关于中老经典著作互译出版的备忘录》,约定在未来5年内,共同翻译出版50种两国经典著作,为两国读者和人民奉献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这一备忘录的签署开启了两国文学交流互鉴的崭新阶段。

回顾历史,伴随官方往来、民族迁徙和贸易交流等契机,中国与老挝民间的文学交流起步较早。其中,“三国”“西游”等中国古典小说故事在老挝的流传历史长达几个世纪,并对在老华侨及当地民众的文化生活中产生过影响。因此,本文以《三国演义》为中心,从传播主体和内容两个方面,对“三国”故事在老挝的流传与变异进行了梳理,讨论中国故事在老挝传播和接受的特点,以期为学界探讨中国故事在东南亚地区传播的问题提供参考。

一、“三国”故事在老挝流传的三个阶段

由于史料的匮乏,关于“三国”故事在老挝早期传播的记载较少,“三国”故事最早传入老挝的确切时间,学界也尚无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在文字文本出现以前,就有“三国”故事和有关人物传奇,随着赴老经商的中国人或移居老挝的华侨传入老挝。明清时期,老挝和中国云南之间已有多条内陆通道,例如从云南勐腊、车里出发,沿湄公河到老挝南塔省芒新,可到老挝的琅勃拉邦。借助这些通道,中国西南地区边民赴老挝贸易的人数开始增加,有些后来与当地民族通婚并定居下来。在逐渐形成的老挝华侨华人圈内,流传有“孔明缸”“孔明鱼”之类的“三国”传说,其大意是将老挝川圹省查尔平原上的石缸视为孔明用以犒劳将士的酒缸。老挝本土流传着许多关于查尔平原石缸起源的故事,以上传说的流传表明部分“三国”故事传入老挝后,经过当地华侨或民众的加工改造,与老挝文化融合在一起。

老挝琅勃拉邦市隆昆寺(Vad Longkun)一殿内的墙壁上,发现了两幅绘有神似关羽人物的彩色画像,画中人物手持青龙偃月刀。据记载,隆昆寺首建于1791年,1869年又进行了修缮。老挝琅勃拉邦新华学校负责人介绍,该壁画是为纪念老挝古代民族从中国洱海地区迁徙至今日老挝地区的这类传说而绘制的。尽管创作年代未被证实,但该壁画为“三国”故事在老挝的传播提供了一些线索。可以说,“三国”故事在老挝早期的传播方式有口传、戏曲、壁画等,其传播主体为在老华侨华人,内容的传播范围和影响有限。

目前可见,文本形式《三国演义》在老挝的传播要到20世纪中后期,这是“三国”故事在老挝传播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三国演义》老译本的产生,从泰国和越南等国家传入的“三国”故事在老挝产生影响。20世纪70—90年代集中出现了两个《三国演义》老译本。1974年,老挝政治家、作家宋帕万·因塔冯(Somphavan Inthavong)编译的《三国时期的政治》(Kan Meung Sa Mai Phaen Din Samkok)由华人私营印刷厂智友印刷厂出版,该译本为《三国演义》缩略本。1994年4—12月,老挝著名作家占梯·德安沙万(Chanty Deuansavanh)节译的“三国”故事首次发表在老挝《新万象报》,后又于1999年全年在《芦笙之声》杂志再次连载。连载的“三国”故事译文共二十二段,译者选取了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和情节进行翻译。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两位译者均通晓泰语,宋帕万对法语和英语也很熟悉,占梯还通晓越南语,他们根据泰译本以及越译本、法译本或英译本对《三国演义》进行翻译。除老挝作家所翻译的版本之外,这一时期受泰国译介中国传统小说热的影响,《三国演义》泰译本以及以原著为蓝本阐发和改编而成的泰国“三国”故事作品流传至老挝。当地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通过老挝与泰国之间的人员交流、报刊书籍、影视剧等形式接触到这些故事。

21世纪初以来,随着老挝国家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建设的不断推进,老挝文化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与此同时,老挝继续同周边国家和域外大国密切合作。中国和老挝关系也在新世纪飞速发展,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在国家关系的驱动下,“三国”故事在老挝的传播出现新特点。一方面,中国在传播相关故事与作品中的主体性地位愈发明显,传播形式也更为丰富,参与传播的群体更加多元,两国译者间的合作态势欣欣向荣。中国文化传媒领域从业者积极推进中國故事的传播,不仅译介中国故事,还搭建了在地化的传播平台,诸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中国故事,通过书籍、互联网等多媒介平台进入老挝民间,为普通大众所熟悉。广西、云南等地方电视台译制的《三国演义》《大闹天宫》《西游记》《哪吒传奇》电视剧在老挝放送。2015年4月,1994年央视版《三国演义》电视剧老挝语译制版在广西人民广播电台与老挝国家电视台合办的《中国剧场》栏目黄金时段播出。除了中国主动译介《三国演义》外,在泰国和越南等周边国家流传的“三国”故事也继续通过印刷出版业、传媒业、互联网等途径,间接传播到老挝。

二、《三国演义》老译本的诞生及泰国对其的影响

通常而言,中国文学作品的译改和传播需要有掌握汉文和当地语文的译改人才。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的个案不难看出,“三国”故事的译介是借助于当地庞大的华人华侨群体进行的。老挝的情况有其特殊性,尤其是21世纪前,老挝的华人华侨人数相比周边国家不多。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时,在老华侨人数仅有约3000人,历史较多的时期有大约10万,这与拥有上千万华侨华人的泰国相比,是极少的。同时,当地华侨华人大多从事商贸活动,因此,尽管老挝的华侨华人对“三国”故事在老挝的流传有所推动,但范围有所局限。尽管如此,“三国”故事并未中断在老挝的传播。20世纪中后期,受到泰国的影响,“三国”故事通过间接中转的途径来到老挝。由于老挝和泰国在历史上有诸多接触,老挝语和泰语之间存在亲缘关系,老挝本土人民通晓泰语的数量庞大,“三国”故事才得以跨过语言藩篱被老挝民众所接受。首部《三国演义》老译本也是在这样的契机下在老挝诞生的。

目前尚未发现由中国译者翻译的《三国演义》老译本,而由老挝文人翻译并产生一定影响的则有五部,分别是宋帕万·因塔冯的《三国时期的政治》、占梯·德安沙万的《三国选译》(Samkok KhadChon)、宛乔·因塔冯的《三国(前二十回)》(Bod Leuang Samkok)、宋鹏·阮匹玛的《三国》(Leuang Samkok)以及帕湃湾·玛拉冯(Phaivanh Malavong)的《三国·青少年版》(Lau Leuang Samkok Sa Bab Vai Num)。前两部生产于20世纪中后期,后三部则是21世纪后的当代作品。上述《三国演义》老译本所共有的特点,就是老挝译者在编译过程中均参照了《三国演义》泰译本,乃至泰国作家阐发和改编过的各类《三国》作品。事实上,不只是老挝译者,许多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老挝普通民众也是通过泰语,而非汉语来了解中国的“三国”故事,其原因是与中文原著相比,这些泰语故事产生的语言樊篱要小得多,同时流传度更高,版本内容也更为丰富。以上几位老挝译者读“三国”故事更多是出于个人兴趣,很可能触及这些故事也只是基于偶然,但是“三国”故事无一不对他们产生影响,继而促使他们决定翻译这部享誉世界的中国故事。

从老挝青年作家帕湃湾·玛拉冯阅读“三国”故事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流传于泰国的中国故事对其个人以及翻译活动的影响。2021年,帕湃湾编译了《三国·青少年版》一书,该译本成为《三国演义》最新的老译本。据统计,帕湃湾至少阅读过17部泰版《三国》,包括昭帕耶帕康(洪)版《三国》(Samkok)、威瓦·巴查冷威版《批注本全版〈三国〉》等全译本,以及边萨·库纳功巴提版《〈三国〉中的CEO》等实用应用本。这些泰版《三国》按内容可分为全译本、创作本、阐发批评本和实用应用本等几种。根据北京大学金勇副教授对超过170部泰版《三国》的研究,所谓阐发批评文本,是指泰国作家和学者从各自的阅历和知识背景切入,从多个角度对《三国》的内容进行阐释和批评。至于实用类文本,其阐发方式则是以商业实用类为主,追求实用性应用,这也并非泰国人首创,而是受到日本和中国的影响。帕湃湾认为,《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学问”和“道义”值得深入探讨,他还从各版本泰文《三国》作品中汲取了从生活到商业等多领域的有益经验。帕湃湾关注的这些“三国”故事的实用价值,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不仅来自原版《三国演义》,还衍生自泰国的改编作品。帕湃湾曾高度评价《三国演义》:“如果要我推荐一部适合世界各国人民阅读的作品,我会推荐《三国演义》。这部作品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其中的知识与文化可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正是各种版本“三国”故事的启发,帕湃湾决定编译《三国·青少年版》,以简单明了的形式将“三国”故事介绍给更多老挝普通民众。尽管帕湃湾本人不懂中文,也未曾到过中国,但借助泰文《三国》作品的间接影响,他开始对中国俗语、历史和文化有所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兴趣。这说明流传自中国、脱胎于泰国的部分“三国”故事,成为一些老挝作家了解中国“三国”故事的中介,间接推动了中国故事在老挝的传播,进一步扩大了中国文化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

从文本内容上看,《三国》泰译本对老译本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在《三国时期的政治》中较为典型。通过对译本内容的研究,宋帕万应是综合泰译本、英译本和法译本,把《三国演义》翻译为老挝文的,而泰译本的影响可能最为直接。如果我们分析该译本各章的标题结构及具体内容,并结合该译本的出版时间,可以推断宋帕万所参考的泰译本为泰国最早的全译本——昭帕耶帕康(洪)《三国》。《三国时期的政治》共分为45节,对应原著第一回“斩黄巾英雄立首功”至第六十七回“曹操平定汉中”的内容,篇幅大幅压缩,许多细节内容有删减或改编。目前有学者将该译本与中文《三国演义》进行了对比,若我们将其与洪版《三国》作进一步比较,就会发现译本在章节设置、内容删减和改编等方面同洪版《三国》高度相似。首先,45节的设置及其翻译基本上同洪版《三国》对应。在洪版《三国》中,译者为使译文更加简单易懂,符合泰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将原著内容进行了删减并重新分章,这一举措被宋帕万接受和遵循。其次,部分经典情节沿用了洪版的改编内容。例如在“关云长义释曹操”一节,中文《三国演义》的情节是:

“云长曰:‘关某特来请死。孔明曰:‘莫非曹操不曾投华容道上来?云长曰:‘是从那里来。关某无能,因此被他走脱。孔明曰:‘拿得甚将士来?云长曰:‘皆不曾拿。孔明曰:‘此是云長想曹操昔日之恩,故特意放了。但既有军令状再次,不得不按军法。遂叱武士推出斩之。”(罗贯中,《三国演义》)

宋帕万老文版故事的情节是:

“关云长曾许诺,若不能擒得曹操的首级回来,将以自己的首级代之。因此,放走曹操以后,他想以自杀实现自己的诺言。拔剑之际,孔明抢下剑阻止他,此次我们让你去截杀曹操,本意就是让你报答他的恩情。所以,我们不会问罪于你。现在你以自杀来实现自己的诺言,真是难得的忠臣啊!”(宋帕万·因塔冯,《三国时期的政治》)

洪版《三国》情节与老文版基本一致,可见宋帕万对泰版《三国》有所借鉴,又因不懂中文而未能证实原著情节,最后接受了泰版的改编内容。此外,还有一些涉及中国文化元素和概念的内容,老文版《三国》也参考了泰版的翻译方法。比如洪版《三国》将中国古人观念中的“天意”转变为佛教的“福报”“业报”等,将原著“天下”这一概念直接翻译为“中国”,《三国时期的政治》亦是如此。还有部分与君臣头衔和信仰文化相关的词汇,老挝译者也沿用了泰译本的翻译策略。由此可见,泰版《三国》中的某些价值观和文化元素,在二次翻译过程中已为老挝译者所吸收和借鉴。然而,老挝译者并没有全盘照搬泰版《三国》的内容,也有根据老挝文化和价值观进行重新阐发。

三、《三国演义》老译本内容的本土变异与特点

老挝知名线上书店D-BOOK曾为其销售的昭帕耶帕康泰文版《三国》撰写了宣传语:“《三国》是一部集哲学、历史、思想、德行、政治、军事于一体的伟大作品”。这句高度评价有其图书推广方面的理由,同时又反映了“三国”故事在老挝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对于老挝文人和普通民众而言,《三国演义》的重要价值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它所包含的政治军事谋略,二是它所蕴含的人生哲学,这些都成为了“三国”故事流传的世界性意义。通过考察《三国演义》老译本的变异内容与特征,可以进一步了解故事在老挝的接受情况。

《三国演义》在老挝的变异或谓本土化,主要表现为故事内容详略为译者所调整。首先是突出了故事所涉及到的政治、军事策略等方面的内容。“三国”专家沈伯俊先生认为,《三国演义》丰富多彩地展现了中国智慧,而政治智慧和军事智慧是其中重要的两个方面。老挝译者最初翻译《三国演义》,很可能是建立在对故事中政治和军事谋略内容的兴趣,而不是从文学鉴赏角度看待这部作品。宋帕万在其译本序言写道:

“尽管历经1700年之久,三国时代的各种政治军事策略至今仍为老挝邻国所借用。由于该国尚未抛弃封建主义和君主制,贵族阶级仍像三国时期那样争权夺利、尔虞我诈。因此,《三国》很值得一读,这会提醒人们世界上还存在着卑劣的封建主义。”(宋帕万·因塔冯,《三国时期的政治》)

考虑到老挝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宋帕万很可能想通过译介《三国演义》来借鉴中国古代的政治和军事策略,这从他着重翻译故事所涉及的军事和政治内容并加以评论,同时采用归化演绎简单处理其他内容的策略可窥一斑。在《三国时期的政治》译本中,各回标题均涉及“政治”与“谋略”这两个关键词,例如“袁绍之计”“刘备深谋远虑”“孔明谋划”,等等。在正文部分,他还以大量笔墨翻译了有关政治和军事谋略的情节,例如第二十章“十败十胜”中,他用了整章篇幅来呈现谋士郭嘉的激励文。

除调整情节详略以突出政治与军事内容之外,宋帕万还在译本中多处添加个人评述,论及其对于君臣关系、人民权利、政治策略的认识。例如:

“那时中国尚未建立民主制度和成立代表大会……普通民众缺少话语权,不能就君臣的做法发表意见。一旦民众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极有可能被送入监狱或者被处决。这可以视为专制制度的表现。因此,若民众想获得自由,就只有选择做贼。”(宋帕万·因塔冯,《三国时期的政治》)

宋帕万在分析黄巾军起义原因时,谈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理解。其次,他还总结了故事中值得老挝国家发展借鉴的中国经验。例如:

“对于仍在为争取国家稳定而斗争的老挝而言,这是一项值得借鉴的重要政治经验。我们决不允许战争在我国的土地上爆发,因为这样会使我国为西方国家所夺取或沦为周边国家的殖民地。我們要坚决反对战争”;“我们从《三国》中得到的经验之一是,一个王国如果丧失主权,很可能是由于统治者的软弱无能,以及他们误信了敌人的诡计。”(宋帕万·因塔冯,《三国时期的政治》)

由此可见,《三国演义》的内容在老挝译者宋帕万的笔下发生了变异,其中涉及到的政治和军事谋略内容得到了集中和放大。

宋帕万对中国故事内容的调整,一方面受其参照的泰文《三国》蓝本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其个人身份和经历相关。宋帕万是一名老挝政治家,他在1975—1997年出任老挝国会议员,1998年任老挝总理府部长兼国家审计署署长,为老挝政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他对老挝历史也有相当的研究,曾以英文编著了《老挝历史注释》(Notes on Lao history)一书。而宋帕万生活的时代背景,正值老挝革命斗争即将结束之时,当时社会的主要任务仍然是斗争并为争取国家独立的胜利作准备。因此,宋帕万对《三国演义》的翻译,与其政治学习方面的需求是分不开的。文学翻译与传播是一种文化政治行为,宋帕万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下翻译这部作品,具有“服务于现实政治、配合国家意识形态”的意义。除了宋帕万外,占梯也精选了原著中与政治和军事谋略相关的篇章为翻译重点,如“美人计”“孔明设计周瑜”“空城计”等。

其次,《三国演义》中的经典人物成为另一类为老挝译者所详细译介的内容。其中,与故事经典人物相关的情节,故事核心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重要品质成为变异的重点。部分角色品质的优劣在老挝文化语境下形成了不同认识。《三国时期的政治》与《三国选译》均集中翻译了关于曹操、刘备、诸葛亮等经典人物的情节。从译本标题看,两位译者主要采用拆分和合并章节的策略,以人物事件为核心来重新演绎一个完整的情节,例如“曹操攻打吕布”“诸葛亮舌战群儒”“刘备攻打四川”“周瑜中孔明之计谋”,等等,这些与原著的章节划分有所差异。据笔者统计,以曹操、刘备和诸葛亮三个角色命名的章回标题,分别占两个译本的45%和50%。在各回内容中,老挝译者详细翻译了上述经典人物的行为和话语,人物的性格和心理也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现。宋帕万还添加了对角色的个人评论,例如他认为,吕布是一个“贪婪而残忍”的人,吕布杀害义父的行为实属泯灭人性;而刘备则是“智慧而仁义”的化身,尽管他的命运更加坎坷。对于曹操,两位译者均强调其战争智慧,削弱其在原著中颇显“奸诈”的一面。这说明老挝译者在征引“三国”故事时,有意提炼出典型人物的特点,并通过这些特点来发扬具有普适价值的内容,尤其是关于人性与品德的生活哲学。在老挝译者和普通民众看来,“三国”故事人物的性格和经历并不是在小说故事中才会出现,也不仅出现在中国的文化与社会语境下。相反,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存在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老挝也不例外。例如刘备和关羽所表现的“仁德”和“忠义”,实际上同老挝民众所崇尚的小乘佛教教义具有相通之处。有老挝网友评论道,“刘备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其仁义”。从上述演绎和评论可以看出,“三国”故事及其人物在哲学道德层面上的世界性价值。

老挝译者在加强对《三国演义》涉及的政治、军事策略以及经典人物的翻译时,也相对弱化了其他中国文化内容的呈现,例如原著许多描写“神怪”的内容或古典诗词均为省译。而“龙”“鹏”“鸿鹄”以及其他一些中国文化形象则被更为通俗的老挝文化词汇所替代,如“龙”译为“那珈”、“鹏”译为“金翅鸟”,等等。这种对中国文化内容的归化或本土化处理,更直观地体现了老挝译者翻译《三国演义》并不是以介绍中国故事或中国文化为主要目的,而更多是为传达那些具有世界性意义的内容。因此,“三国”故事内容在老挝的变异,可谓是与老挝文人及民众的需求息息相关,反映出文学译介“为我所用”的目的。

余论

20世纪中后期以来,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中国故事,利用老挝邻国泰国乃至是越南,通过人员流动、出版交流、互联网等途径进入老挝,对老挝作家和其他民众产生了影响。老挝近现代《三国演義》老译本的诞生,也同泰版《三国》有着密切的关系。据笔者对老挝民众进行的小规模调研报告显示,75%以上的受访者通过泰语(文)了解“三国”故事,35%左右接触过老挝语(文)版,32%直接通过中文版。这组数据从另一侧面印证了泰国及泰版《三国》在中国故事向老挝传播过程中所起到的正面促进作用。21世纪以来,随着中老关系的迅速升温,“三国”故事通过更加直接的方式传播到老挝,译介《三国演义》的群体也更加多元,所呈现的中国故事内容更加原汁原味。

“三国”故事在老挝流传与变异的特点,对于我们更好地开展中国故事在老挝传播具有启发性。

第一,老挝是毗邻泰国、越南、中国等国的内陆国,其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周边国家的影响,尤其是在21世纪以前,无论是印度文化还是中国文化流传到老挝,在很大程度上都并非直接传入的。如何在未来的文化传播工作中关照这种文化特点,值得认真考虑。

第二,对于老挝这一类非属“东亚汉字文化圈”,且华侨华人数量较少的国家而言,中国故事的传播存在译介力量薄弱、动力不足等先天性问题,极有可能要借助于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故事流传较广的中转站,才能达到初步传播的目的。泰国的中转模式既是偶然,也有其必然性。然而,中转站模式虽然对中国故事的传播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却也导致传播内容不全面、变异等问题,不能使老挝民众理解真正的中国故事,同时也会有潜在的语言民族主义倾向。因此,无论是对从泰国和越南传播到老挝的中国故事进行正向引导,还是加强中国向老挝传播的主体性,扩大传播队伍的规模,都需要更多努力。

第三,老挝信奉小乘佛教,佛教文化对于其本国文化以及国民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导致在看待中国故事的价值时,他们难免受佛教价值观的影响。“三国”故事在老挝的流传与变异特征揭示出,今后的传播仍须更多地考虑老挝各层次民众的接受能力、类型偏好及价值倾向。唯其如此,才能进一步凸显中国故事所蕴含的世界性意义。

参考文献

[1] (法)埃斯卡皮. 文学社会学[M]. 王美华,于沛,译.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

[2] (老)宋帕万·因塔冯. 三国时期的政治[M]. 万象:智友印刷厂,1974.

[3] (老)帕湃湾·玛拉冯. 三国·青少年版[M]. 万象:玛杜蓬出版社,2021.

[4] (美)戴维·K.怀亚特. 泰国史[M]. 郭继光,译. 上海: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9.

[5] (泰)昭帕耶帕康(洪). 三国[M]. 曼谷:文字服务印刷厂,1963.

[6] 方芸. 老挝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建设[J]. 八桂侨刊,2018(2).

[7] 金勇. 形似神异——《三国演义》在泰国的古今传播[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8] 李小元. 老挝文《三国时期的政治》与中文《三国演义》的比较研究[J]//张西平总主编,白淳主编.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东南亚的传播与影响. 郑州:大象出版社,2017:20-28.

[9] 梁立基,李谋主编. 世界四大文化与东南亚文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

[10] 陆蕴联.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老挝的翻译与传播[J].//张西平总主编,白淳主编.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东南亚的传播与影响. 郑州:大象出版社,2017:52-61

[11] 罗贯中. 三国演义[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2] 罗雪瑜.“5W”视角下中国古典小说在老挝的传播研究——以《三国演义》为例[D]. 北京外国语大学,2021.

[13] 裴晓睿.《三国演义》在泰国的本土化及其重要价值[J]. 国际汉学,2014(2).

[14] 申旭. 老挝史[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三国演义老挝三国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朝发夕至 乘着火车去老挝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三国乱谈(1)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版三国之回到过去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