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中创编能力培养策略

2023-11-02刘桥英

新教育·科研 2023年10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实践

刘桥英

【摘要】小学音乐教师结合新课标要求,从精选学习内容、优化指导方法、组织演绎活动、创设展示平台的教学角度出发,丰富学科教学活动形式,调动学生创编探索热情、强化学生创编实践体验、提升学生创编展示水平、促进学生创编能力成长,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体验中深度内化学科知识,提升学科综合素养能力。小学生对新颖的事物有强烈的探索欲,教师适时做出教学应对,及时更新创编活动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音乐学科教学成效。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实践;创编能力

传统的音乐教学主要是单纯的知识灌输,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生具有好奇心重、可塑性强的特点,各项能力具备较强的发掘空间。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等学科能力为教学目标,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适时组织音乐创编活动,引导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各项潜力,为学生今后的快速发展奠定必要基础。

一、精选学习内容,调动生本创编探索热情

教师深潜学生群体,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音乐基础、理解能力、兴趣爱好等,搜集、整合音乐学科创编资源,对接教材内容,为学生创造更多音乐创编机会,让学生在全新的学习体验中形成丰富学科学习动力。

1.发掘教材资源

教师宏观掌控教材内容,从创编歌词、创编律动、创编演绎、创编画面等角度深挖教材,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教学设计,组织更多开放性、教育性、趣味性的创编活动,让学生在创编体验中逐渐形成学科认知。小学生对音乐创编接触较少,不能快速融入创编学习活动。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做出针对性教学应对,给予学生更多引导和鼓励,让学生从简到难逐步完成创编任务,保护学生创编探索热情。

改编歌词是相对简单的创编活动,教师在学生熟悉音乐作品旋律后,要求其对歌词进行相应的改动,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如教学三年级音乐下册《可爱的家》,这是一首经典的英国歌曲,表达了人们对家的思念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教师先进行示唱,要求学生观看歌词,对歌曲创作背景、歌词有一定了解。当学生熟悉歌曲旋律后,教师布设创编歌词任务,将这首英国歌曲改编成中国歌曲,并演唱自己创编的新作品,感受改编后的演唱效果,以及改编过程带来的启迪。在改编环节,有的学生将自己家乡的名字融入歌词,有的学生增加部分拟声词,不同程度提升了演唱效果。教师对学生积极创编的行为及时给予肯定,利用激励性、专业性评语成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创编活动的主动性,为今后的创编活动组织奠定良好基础。

2.明确创编目标

教师在创编活动组织时,可以从歌词、律动、画面、演绎等多角度展开教学设计,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实践机会,通过对学生多种感官冲击,让学生的学习触动更加剧烈。在布设创编目标时,教师需要对教材和学生的学力做解读,以明确的创编学习目标,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辅助学生从合理、合情的科学角度进行创编。教师围绕培养学生的创编兴趣展开教学探索,能够提高学生创编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可塑性强的身心特点,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律动、歌唱、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贝壳之歌》这首歌曲进行创编实践,伴随音乐节拍进行简单的声势律动设计。这首歌是三拍子节奏,教师一边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一边出示三个杯子,结合歌曲的旋律,用教棒以第一个敲重一点,第二、第三个稍等敲轻一点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这首歌的节奏特点。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能够自主设计不同的声势律动方案,表现歌曲所呈现的轻快、高兴的情绪。教师鼓励学生伴随旋律进行声势律动,能够有效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带来更强烈的心理触动,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生音乐学习主观能动性。

二、优化指导方法,强化生本创编实践体验

小学生直观思维较强,教师在创编活动组织时,注重演绎学习情境设计,营造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并带领学生深入到歌曲中,从节奏、情结、主题、变化等角度剖析歌曲旋律特点,引导学生设计律动方案。

1.演绎情境设计

将歌曲中描绘的画面展示出来,也是一种音乐创编行为。教师鼓励学生从歌曲的创作背景、歌词内容、情结内涵等方面展开探索,用直观画面的形式描绘、诠释歌曲,为学生带来更多全新体验,为提升其学科能力提供助力。

《卖报歌》旋律色彩明朗,所表现的情绪不同于一般欢快的歌曲,歌词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贫穷儿童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让学生认真聆听,感受歌曲中描写卖报童生活的画面,并适当留白,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进行自由讨论。在学生讨论交流环节,教师适时介绍这首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讲述三毛的故事,引导学生从更广泛的角度展开探讨,丰富对歌曲的理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情况,设计绘画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用一幅图表达歌曲画面。学生对这个新颖的美术和音乐学科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满怀期待,能够主动进行绘画创作。美术与音乐对接和融合,学生接受度较高,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对教学设计做出实际探索,提升音乐学科教学成效。

2.律动声势创编

律动声势是音乐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方式。律动声势是体验者跟随节奏用身體部位有节奏的活动,以动作和声音的形式将歌曲和旋律进行对应展示。小学生对律动声势设计比较熟悉,能够自主探索更多身体动作,在不断尝试、创新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太阳出来了》歌曲节奏规整,为三段体,首尾两段基本相同,中段根据节奏念歌词,音乐形象鲜明,适合学生进行律动声势创编。在教学活动起始,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作品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听双重感官刺激,融入歌曲营造的欢快、轻松的氛围。在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时,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或是身体部位进行伴奏,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律动方案,并在演唱中展示。学生能够积极响应,课堂学习氛围活跃,进入良性互动环节。为强化学生的创编体验,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不同的装饰品来装饰身体或制造声势的物品,以丰富律动表演形式。学生随即利用材料制作面具、头饰、彩条等,为律动表演增加精彩度,将音乐课堂教学推向高潮。教师伴随旋律做出相应律动动作,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对应解读,提高互动效度。

三、组织演绎活动,提升生本创编展示水平

小学生对音乐演绎活动有更高参与兴趣,能够积极参与音乐作品、剧目的改编、创编活动中,教师适当作出教学设计,创设演绎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力。

1.改编音乐作品

教师展示部分原创音乐作品和改编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原创与改编的共同和不同之处,使学生了解改编原创作品是音乐作品产生的一种方式,并明白改编作品是为了让作品呈现新意。在学生尝试改编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从旋律、和声、调式调性、曲式、织体等角度对原作品进行分析,鼓励学生在保留一定原作品素材的基础上注入新的立意,使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焕然一新。

在教唱《采山》这首歌曲时,教师先对歌曲进行分析、解读,要求学生从歌曲的情绪、旋律、节奏等角度聆听歌曲,深入感受歌曲中小朋友光着小脚丫在小雨中采山的愉快心情。学生通过多媒体视唱,逐渐熟悉歌曲旋律。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适时布设改编音乐作品任务,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创编探索,创编演绎形式不限,可以是歌舞表演,也可以是音乐剧,还可以是对唱轮唱等,并要求学生完成课堂演绎活动。学生能够积极响应任务要求,组内讨论筛选展示形式,商量解决演绎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在互动探索和交流中达成学习共识。教师进行班级巡视,观察学生的讨论进展,适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技术支持,为学生顺利完成创编任务提供助力。在小组演绎展示环节,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能够及时发现创编问题,在不断完善中进一步巩固创编能力。

2.创编音乐剧目

小学生对分角色扮演活动有较高参与兴趣。教师结合当前教学内容,搜集一些适合小学生演绎的音乐剧,要求学生对其改编,或自行创编脚本,为学生提供更多创编机会。为了提高创编活动效率,教师将学生以“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让部分创编困难的学生及时得到引导。

《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是用歌声叙说情节、讲述故事的声乐体裁,比较适合创编音乐剧。教师在教学这首歌曲时,利用多媒体播放王二小放牛的部分影视资料,让学生了解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英雄事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详细了解王二小与日本侵略军周旋的故事情节后,教师布设创编音乐剧任务,要求学生将歌曲以音乐剧的形式演绎展示,成功调动学生参与创编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配演绎角色、脚本设计、服装道化等,充分挖掘、发挥各自的特长,教师适时参与互动,在专业方面给出指导建议,为其带来更多创编启示。在演绎音乐剧环节,学生通过观看和演绎操作,能够强化音乐感知体验,逐步建立学科认知。对学生积极参与创编演绎的行为,教师及时给予正面肯定,引导学生自觉发掘学习潜力。

四、创设展示平台,促进生本创编能力成长

小学生的表现欲较强,关注他人的评价,教师适时搭建音乐作品展评平台,鼓励学生将改编、创编的音乐作品以演唱、舞蹈、音乐剧等形式呈现,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的方式创建展示交流机会,促进学生创编能力成长。

1.搭建展评平台

在学生创编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自由创编空间,鼓励学生根据创编需要自由分组,明确各自分工和角色责任,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创编任务,锻炼学生创编能力的同时,提升其团队协作意识。在作品展评环节,教师要求小组代表先自评,介绍创编思路及创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分享克服困难的方法,再引导学生从对比原创的角度,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客观评价,能够有效激励学生主动进入学科学习。

评价方式要追求新颖、灵活,评价语言要追求专业、客观等目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评估,从而获得有教育价值的评价素材,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必要条件。柯尔克孜族民歌《幸福花儿开心上》旋律欢快热烈,体现了柯尔克孜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领导下的幸福生活。教师在教学这首歌曲时,布设歌词创编、旋律创编、律动创编、画面创编、音乐剧创编等创编任务,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一项创编任务进行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创编任务,极大程度提高创编顺利完成的成功率。在展评环节,教师在评价内容、评价形式等方面做出一定提示,让学生找到评价支点,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剖析自身创作的问题,接纳他人的建议,达到激励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内化音乐学科知识,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延伸创编空间

音乐教学资源丰富,教师适时布设创编任务,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整理适合的音乐作品,邀请伙伴或家人共同对其进行改编,并录制作品视频上传到班级群,由其他学生对作品进行鉴赏评价。学生在信息搜集、创编制作、鉴赏评价等操作中,与他人产生思想碰撞,引发深度思考,并通过对比、创编、鉴赏、吸引等环节提升信息搜集能力、创编能力、审美能力、反思能力、表达能力等。

歌曲《打秋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在这首歌曲的教学时,适当延伸创编维度,布设创编学习课后任务,要求学生邀请同伴或家长配合拍摄创编演唱、舞蹈、改编歌词等的视频,上传到家校信息交互平台,完成鉴赏工作。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选择适合的任务内容,通过网络搜集到更多音乐素材,激发更多创作灵感,并结合生活环境拍摄个性化视频。有的学生利用小区公园内的秋千,创造打秋千的玩耍情境;有的学生通过边唱边画的方式展示打秋千;有的学生通过变化歌词,转变歌曲内涵等。开放性的创编任务,为学生的创作实践留下深刻记忆,强化学生的音乐学科能力。在鉴赏评价环节,教师给出明确指导,要求学生不能一味地寻找对方的缺点,需要综合考量,以專业的角度进行思考、探索,尽量给出中肯、科学的建议性评价分析,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感知体验。

教师积极开发音乐创编活动的无限创造力,对创编活动组织方法做出全新探索,为学生营造积极、轻松的创编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不断创编体验中成长学科综合能力。学生音乐创编能力的成长在于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教师从创编活动设计、创编任务布设、创编认知巩固等角度展开探索,引导学生在创编歌词、创编律动、创编演绎、创编评价的实践体验中成长学科核心能力,提升音乐学科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培清.小学“音乐创编”设计的优化方略[J].新课程导学,2022(20).

[2]崔守兰.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创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4).

[3]孙盛姣.立足音乐根本  涵泳创编意蕴—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创编能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20(5).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教学实践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