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3-11-02韦晶晶
韦晶晶
摘要:成本核算是企业实施精算法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它旨在帮助企业获得科学、可靠、准确的财务数据,以便对经济活动进行更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对企业来说,成本是企业获利的重要点,加强成本核算对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十分重要。特别是生产步骤多,人员、材料、制造费用繁杂的制造企业,要进行分配、归集与核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往往核算的并不那么精确,影响成本管理成效。鉴于此,本文以DP公司为例,通过分析制造业企业在成本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加强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提供助力。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研发费用;对策
成本核算是企业实施精细化法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特别是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加强成本核算已经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制造业企业迫切地需要加强成本核算制度建设,推进全员参与度,加大成本核算控制、分析对生产过程的指导。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水平,使制造业企业摆脱低毛利困境,实现健康发展。
一、DP公司成本核算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DP公司是一家专注超硬刀具和磨具研发制造的公司,多年来形成了科学系统的设计理念、先进高效的制造技术和高素质的团队,为客户提供各种结构形式的PCBN刀片、PCBN复合片、超硬磨具、PCD刀片和PCD复合片。该公司产品还具有专属定制的特点,为了满足客户定制需求,根据刀片的结构形式、外形、后角、公差、厚度、刀尖圆弧半径等因素可以演变成上万种产品,成本核算量大。目前,公司成本核算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制度体系
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再管控通常是企业成本管控的必由之路。如果缺乏合理的制度体系,企业的成本控制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实际上,部分制造业企业在建立制度时都不够完善。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制度,但浮于表面,定额管理、计量验收、库存盘点等基础管理制度缺乏实效。有的企业缺乏对制度执行的全面监督考核,日常的工艺卡片、生产单、采购单、出入库单、固定资产卡片等原始资料记录不够准确。存货档案在建立后没有复核就启用,经常导致在成本核算时才发现分类不正确进行调整,顯然是没有确切地将管理职责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例如DP公司的刀具在ERP系统建存货档案时就有5大类12小类2万多个产品,成本核算量大,若是在建立存货档案时没有有效的区分,制度体系没有建立起来,那么成本的核算和分析必定失真,对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实时监测和管理也是空谈。
(二)成本核算的方法不准确
在成本核算时,我们常见的方法有分批法、分步法和品种法。当企业小批量生产单件产品时,适用分批法;当企业有多步骤大批量产品进行生产时,适用分步法;当企业产品工序简单,单步骤大批量生产时,更适用于品种法。但是,每种成本核算方法若是单独使用可能造成核算结果不准确。如DP公司的产品,生产工艺比较复杂,在定制化小批量生产时还涉及多品种多工步,在成本核算时只使用分步法进行核算,没有考虑到定制产品小批量生产的特性,无法计算出每个客户每批次产品的成本利润情况,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
(三)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不准确
研发的起步阶段不确定性较强,当公司大量投入人力物力时才慢慢的变清晰,客观来说研发的失败率是很高的,管理不好产出率很低,甚至投资几百万却看不到成果。研发投入往往是客观的数据,弹性很大,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和产品成本混淆。而DP公司就有这样的情况,其刀具生产具有定制化特点,在毛坯生产的过程中就开始塑性。大部分刀具采用的是公司标准碳膜,在日常记账中一般都记入到了研发费用中。但是根据客户的要求,也会有少批量刀具需要采用新的技术办法,重新设计非标碳膜,且这种碳膜往往都具有专一性,在其他产品中不能使用。因此在开发非标的履约过程中,企业存在会计处理不准确问题。
(四)成本核算工作缺乏高素质人才
DP公司成本核算岗位,一年换了3名,平均工作时长4个月。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需要算的精确,就需要向下扎根,到研发部学习生产的工艺,到车间了解生产的工序。车间技术人员虽然对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很熟悉,但是会计专业素质较差,没有经过系统的会计学习教育,在成本核算的方法选择,费用的计提分摊上会有偏差,在成本控制与管理方面知识水平较低,对相关费用的控制意识不强;而外招的专业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强,但若没有去车间学习过,那么他的核算工作会与实际相脱离,造成成本核算的误差。此外,频繁的更换会计人员,也会导致新老员工之间的断层,容易出现新员工没有老员工交接指导的现象。
二、加强企业成本核算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合理有效的成本控制制度
制度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先决条件。健全的制度体系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经营管理目标,因此企业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制度建设:
1.建立分级控制和归口控制的责任制度
人员控制是生产成本日常控制的关键,在每道生产工序中都离不开工人的操作,工人的工作能力、技术和责任心的强弱将会影响日常生产的成本控制,对企业制度的健全性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企业建立健全分级控制和归口控制的责任制度至关重要。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要负担起成本管控的职责:研发部门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产品并核算标准人工与标准用量,成本会计根据标准核算预计成本及目标利润,销售部门根据预计成本和目标利润结合市场行情定制价格,生产文员根据生产指令落实生产任务并做好记录,采购部门根据生产任务及库存情况采购物资,仓库管理员对原材料、半成本、产成品出入库等情况做好记录,这样通过层层解析,将管控指标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人员身上,成本会计还要对分级进行归口控制。
2.建立ERP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制度
目前,我们使用的ERP系统日趋完善,功能强大。在ERP系统里,我们只要把原始的生产数据完整、准确、及时的输入,系统就会自动进行成本核算,我们在打开管理模块时,就可以清晰的看到每项产品的成本数据,便于管理和控制。因此,企业应促进生产数据标准化,对生产数据进行准确的收集、整理。例如存货编码,由研发部门建立好编码体系,当每次设计出新的产品时,制作产品工艺单并正确建立存货档案,通知生产文员和仓管进行使用,后期仓管在进出货物时都要把实物和编码进行对应,确保产品、原料、辅料出入库与ERP系统的账目相符,保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同步,才能更好的让ERP系统为生产分析服务。企业还可以建立工单定价体系与机制,在成本核算时,以物料清单为起点,将单位产品和零部件的成本核算精确到每一步。同时,由采购部和生产部相结合,向成本会计提供数据,并建立起相应的定价体系和机制,以便在各个零部件报价系统模块中制作出新的数据模型。而在ERP 生产管理系统中,每一步的生产过程通常以工单为载体,领料单和半成品入库单随着工单的流动进行传递,不仅可以在工单的流转中把正确的价值流传递给下一步骤,也可以及时地反映出产品的增值部分,为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实时结转做出数据支撑。
3.建立定额管理制度
为了满足成本管控,在成本核算前,应该对应的设立一个标尺,建立一个定额管理制度,对标准人工,标准用量,标准单价是多少进行对标。这样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就有了一把标尺,可以轻松的看出是数量超标,还是单价超标。数量超标找车间和工艺部门,原材料价格超标查采购部门,人工费超标查人力资源部门,通过这种定额管理制度我们可以看出来工作中还有那些是没有做到位的地方,才能发觉成本到底发生在哪里,费用到底发生在哪里。核算成本是第一步,管住成本才是最关键的。
(二)丰富完善成本核算方法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客观分析企业特点,把握成本核算工作系统性与多样性的特征,以生产工艺、生产组织类型等为参考,科学选择会计核算方式,使会计核算准确性得到保证。关注到这一点,DP公司在后续的成本核算工作中,采取了分批法与分步法相结合的核算方法:首先将间接成本费用归集于每一道工序,再分配到各个工序的订单中,与直接成本一起汇总成订单成本,并在订单完成后计算出单位产品成本。在间接成本费用分摊的过程中DP公司还充分运用作业成本法的思维,以作业为标准看哪些成本要发生,哪些成本不能发生,什么是引起作业发生的因素。通过宏观衡量成本变动的动因,发现目标成本除非获得技术突破性的改进,否则成本降低是很平缓的过程。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发展道路,不需要跟着别人亦步亦趋,当生产技术有了飞跃的发展,就需要把成本管理技术补全,整个产业链上不能受制于人。我们初期在建立核算模型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做数据统计和动因分析,用ERP系统作为支撑,处理了大量的数据,既要分析订单成本,又要分析工序成本,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实现精细化的成本核算做好保障。
(三)提高成本核算准确性
费用是为获得收益而发生的成本,而成本则是代表经济资源的牺牲,所以分清费用和成本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核算工作,因为他们既有一定的区别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相关文献指出,当特定客户拥有了设计、研发活动的相关成果,则研发过程中产生的支出,应按照新收入准则里有关合同履约成本的规定進行处理,把为特定产品研发的直接材料、人工、制造费用进行归集计入营业成本。而研发费用的归集对象更多的是不特定客户。
以DP公司为例,作为一家以技术立足的高科技公司,在受客户委托生产特定刀具时,应分两种情况:一是当DP公司拥有了刀具的设计、研发活动相关成果时,实际上是生产出来了标准碳膜。这种标准碳膜在刀具的后期加工中可用于不特定客户,其设计和研究阶段的相关支出可以费用化至研发费用,开发阶段的相关支出则计入无形资产。二是当其设计的非标碳膜实质上只能由某一客户专门使用,碳膜因具有专用性的特征,在成本核算时可暂时将成本归集到长期待摊费用中,待控制权转移时再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
由此看来,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关键取决于会计人员在每一项生产安排时,要具备火眼金睛,及时掌握生产进度与实际消耗的对应关系,理清数据来源,将各项成本费用按照属性进行归类。在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建立一套精细化的成本核对流程,对数据异常要及时查明原因纠正偏差,当新的文件出台时要提前学习相关政策,做好方案对策,以此来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四)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养
客观来说,成本会计和别的会计是不一样的,最起码需要两项技能:一是账要算得准确,二是要从多个角度可以看到更高端的东西,甚至跳出财务看财务。成本核算在财务部,但是成本发生的部门在业务部、采购部、生产部、人力资源等部门,从源头抓住成本,才是成本会计应该考虑的问题。
首先,公司可以根据行业特点、业务特点和公司规模等确定会计人员的选择目标。如果公司较低端就是流水线,可以招聘有能力的会计尽快熟悉公司业务,也可以从生产技术人员里选取合适的进行成本核算。刚开始可以做成本核算辅助工作,后续如果通过学习会计相关课程,提升自己的技能考取资质,在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时,会统计能核算,把控产品质量,能够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就可以接手主要的成本核算工作;公司很高端,为世界顶级企业提供服务,产品误差要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在制造业企业里就需要专业的会计人员向下扎根,去车间学习,掌握企业的生产技术,再从生产、研发等部门里选择熟悉产品、熟悉工艺的技术人员充当参谋的角色,这样相互搭配能整体提高公司成本核算的水平。不论是什么样的模式,都要提高成本核算岗位的稳定性,让会计人员扎根下来,才能保证成本核算的连续性。
其次,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管控意识和职业素养,在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企业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制度,就要讲求实效,最大程度上避免成本核算工作中的潜在风险和危机,全面监督和考核生产相关人员等,促进其职能和功能的发挥。会计人员还要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料工费的构成,做到全生命周期成本管控,上下左右进行延伸。除了正常的料工费以外,质量管控也很重要,残次品、废品、返工、也增加了成本,质量管控需要原材料过关,人工过关,一级品、二级品通过检验等等。在技能方面还需要加强对会计人员ERP、Excel等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考核方法,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培训,及时关注前沿动态,能够掌握成本核算和控制的相关技术,从根源进行管控和动态化管理。针对某个班组某个生产线出报表,到当班的班长那里,他可以明确告诉管理者是原材料有问题,还是人工出了问题,是制造费用有问题,还是生产数量有问题。时时刻刻给出数据,哪里有问题找哪里,只有人人有责、人人负责才能管得住成本。
三、结束语
适合的成本核算方法不仅可以实现精细化成本核算,还能够帮助企业估算成本,深入的剖析经营成本结构,而有效的成本控制制度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判断能力,帮助企业把握战略和执行策略,有效的控制成本增涨,提高经济效益。制定人才战略,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养,让他们在企业里向下扎根,收获成长,与其他部门一起像树根一样紧密相连,开源节流,才能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岩 王浩 汪洋.制造企业产品成本管理控制路径研究[J].投资与创业,2022,33 (13):141-143.
[2]熊晓兰.ERP环境下的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模式研究[J].营销界,2022 (16):5-7.
[3]杨小兰.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产经,2022 (17):132-134.
[4]杨娟.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措施分析[J].质量与市场,2022 (13):
127-129.
[5]庄子群.新经济环境下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的措施探讨[J].财经界,2022 (20):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