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模式下小型体育场馆联合运营研究
2023-11-02张硕航
张硕航
(郑州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01)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体育事业兴衰与国家强盛息息相关,因此体育事业发展被纳入战略管理范畴。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奠定了体育事业发展的政治基础,尤其要从体育基础设施保障的维度,解决好体育事业创新发展的“硬件”问题,持续彰显体育场馆在新时代下的运营优势,赋予社会体育工作全方位助力,推动我国体育文化及体育管理的融合发展。
目前,国家针对社会体育发展需求,相继出台大量的支持政策,如2016 年《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 年)》、2019 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2021 年《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2022 年《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等。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起步较晚,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除了要依托顶层设计优势外,更需要充分利用好有效的体育场馆资源,优先解决好有和无的问题。尤其要合理选择创新的运营模式,注重实现体育赛事与市场的“联姻”,保障各类体育场馆在后赛事时代的可持续发展,始终保持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的有机平衡。
1、体育场馆的概念及其运营模式
1.1、体育场馆
体育场馆是指专门用于举办各类体育比赛、训练和体育活动的建筑或场地,它们提供了合适的场地和设施,以满足运动员、观众和相关人员的需求。目前,我国体育场馆的建设速度和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2008 年北京奥运会以来,以及“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使体育事业发展迎来转折期,全民体育意识获得持续提升。
从体育场馆的诸多要素来看,其主要涉及以下几类:第一,运动场地。体育场馆通常包含一个或多个专门用于不同体育项目的运动场地,如足球场、篮球场、田径场等,这些场地经过专业设计和建造,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定;第二,观众席位。为了容纳观众和提供良好的观赛体验,体育场馆通常会设有观众席位,席位数量和布局的规模取决于场馆的大小和功能,大型体育场馆可以容纳数以万计的观众;第三,辅助设施。体育场馆还设有配套的辅助设施,如更衣室、媒体中心、餐饮服务区、健身房、停车场等,旨在提供便利和舒适的条件,满足运动员、媒体、工作人员和观众的需求;第四,安全设施。为保证运动员和观众的安全,体育场馆通常也会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如灭火器、应急出口、紧急医疗设施等,主要作用在于应对突发事件和保护参与者的安全。
1.2、体育场馆的运营模式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当各类体育赛事结束后,往往使得部分体育场馆成为价值不菲的“遗产”,难以在后续发挥出显著的保障作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场馆价值的发挥,为此采取科学合理的运营模式显得极为重要。具体而言,体育场馆的运营模式是指体育场馆进行管理和经营的方式和方法,尤其是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采取合理的体育场馆运营模式,不仅能够持续发挥出体育场馆的价值和作用,还可以为全民健身提供基础保障,使体育场馆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现阶段,体育场馆在运营模式上比较丰富,通常由自营模式、特许经营模式、合作模式、政府运营模式等构成。其中,自营模式,即体育场馆由场馆所有人自行负责管理和运营,并由场馆所有人承担全部的经营风险和责任,包括设施维护、场地预订、员工聘请等,一般可以通过租赁场地、收取入场费、提供培训课程等方式获取收入。特许经营模式,即场馆所有人将场馆的经营权出售或授权给专业运营公司,由运营公司负责场馆的日常管理和运营。特许经营方式通常需要运营公司支付一定的特许经营费用或提供一定比例的营业收入给场馆所有人,充分利用运营公司的专业经验和资源,提升场馆的运营水平和盈利能力。合作模式,即场馆所有人与其他机构或组织合作进行共同经营,合作方可以是企业、社区组织、学校等,由双方共同承担经营风险和责任,分享利润或收入,实现资源共享、互补优势,提高经营效益和服务水平。政府运营模式,即体育场馆由政府负责管理和运营,政府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提供基础设施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和政策,通过招标或委托方式选择运营管理单位,注重公共服务和社会效益。
整体而言,不同的运营模式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在选择体育场馆运营模式时,需要考虑场馆的规模、所有人的需求、市场需求、经济效益等因素。同时,灵活的运营模式和创新经营理念,都可以有效地提升体育场馆的运营效果和盈利能力,保持体育场馆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小型体育场馆联合运营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2.1、小型体育场馆联合运营现状
根据智研咨询《2022-2028 年中国体育场地行业发展动态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体育场馆规模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据统计,截至2021 年底全国体育场馆数量为397.14 万个,比上年增加约25.8 万个,涨幅为6.95%,其中主要以球类体育场馆为主,使体育场馆的发展显示出便捷化、小型化等时代特征,具体如图1 所示。
图1 我国体育场馆类型分布及比例
近年来,虽然我国体育场馆发展迅猛,尤其是小型体育场馆的发展进入“快车道”,但其中所隐含的问题仍然较多,导致其整体运营面临诸多困难,加之传统思维下的粗放式管理,使得小型体育场馆的应用效率不高,体育场馆资源面临流失和消弭的风险。
一方面,尽管中国的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小型体育场馆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一些社区和学校等地方的小型体育场馆在数量和设施质量上存在着不足。同时,小型体育场馆的发展状况在中国各地区差异较大,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投入较多资源进行小型体育场馆建设,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面临有限资金和技术的挑战;
另一方面,小型体育场馆有助于活化社区空间,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的运动选择,改善社区环境,促进邻里交流和社会凝聚力的形成。但小型体育场馆的发展不仅需要注重建设,还需要加强管理和运营能力,一些小型场馆面临着管理薄弱、设施维护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加强管理与运营团队的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场馆的综合运营水平至关重要。
2.2、小型体育场馆联合运营制约因素分析
(1)现行管理体制的制约。
伴随着经济社会改革的推进,小型体育场馆也成为其中的主体之一,经历漫长且复杂的管理体制革新,逐步从行政型管理向经营型管理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管理权限划分不清。现行管理体制中,小型体育场馆的管理权限划分不够明确,不同的管理部门可能涉及到场馆的不同方面,如土地使用、建筑审批、安全监管等,这会导致联合运营过程中的事项分散和决策复杂,增加协作和合作的难度;其次,规章制度限制较多。小型体育场馆的联合运营可能受到具体规章制度的限制。例如,对于投资主体、运营权授权、利益分享等相关规定可能存在限制,无法满足实际运营需求,导致场馆结构和规模的限制也可能妨碍了联合运营的实施;最后,金融、税收等方面支持不完善。小型体育场馆联合运营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和相应的税收政策支持,然而,金融机构对小型场馆的融资支持较为谨慎,税收优惠政策也可能存在限制。
(2)场馆自身状况的制约。
相较于大型体育场馆而言,小型体育场馆无论在建设规模、资金实力、资源配置、使用场景上均存在显著差距。目前,小型体育场馆侧重于解决基础的体育保障问题,大多面向于普通的体育活动或小型赛事,因此其市场运营方面较为局限,也使其自身的状况难以得到持续改善。
首先,场馆设施和规模限制。小型体育场馆的设施和规模可能限制了其能够承载的活动类型和规模。例如,场地面积较小、设备设施不全或陈旧等问题会限制场馆的使用范围和吸引力,从而影响联合运营的效果;其次,资金压力和盈利能力限制。小型体育场馆通常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包括设施升级维护、场馆租金或贷款偿还等,由于规模相对较小,场馆的盈利能力可能较低,难以支撑自身运营和联合运营所需的资金投入;最后,品牌运营能力薄弱。小型体育场馆往往缺乏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和经验,可能导致在市场营销、赛事组织、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不足,这会影响到联合运营伙伴的信任和共同发展,并且小型体育场馆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对较弱,可能面临市场竞争的困扰,在联合运营过程中难以吸引合作伙伴和用户参与。
(3)市场复杂环境的制约。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体育场馆经营迎来新的变化,尤其是行业之间的经营竞争加剧,小型体育场馆由于其自身资源有限,所能够掌控的市场占有率持续缩小,严重影响了场馆经营者的经营空间和效益。目前,在“全民健身”战略的推动下,各类体育场馆建设不断提速,但在后续的运营管理中,所面临的挑战势必更加激烈,因此认清复杂的市场经营环境极其重要和势在必行。
首先,在体育需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在同一地区通常存在多个小型体育场馆,它们之间也会形成激烈竞争,竞争对于场馆的吸引力、场地租金和赛事策划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导致市场份额的争夺和利润的下降;其次,小型体育场馆在设施建设、场地维护和设备更新方面,往往会面临较高的成本压力,在于这些成本需要通过场地租金、门票收入和赞助合作等途径进行覆盖,但如果市场需求不足,运营收入可能无法覆盖日常开支。同时,由于运营活动存在季节性和周期性波动,特定赛事或活动时间少的情况下导致场馆闲置,带来市场不确定性和收入波动,增加场馆运营的风险;最后,小型体育场馆在市场中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相对较低,这将导致场馆在吸引大规模赞助商、合作伙伴和观众方面遇到困难,因此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推广渠道对于提高市场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
3、创新模式下小型体育场馆联合运营路径
3.1、健全小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政策法规
良好的运营环境是小型体育场馆发展的关键,依托“全民健身”战略的相关要求,在实际的运营管理上要紧跟时代潮流,充分挖掘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保障,给予小型体育场馆最有效的支持。同时,这也将为小型体育场馆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优质的体育服务。
一方面,完善场馆管理权限划分。明确划定各级政府和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避免行政重叠和责任缺失的问题,同时建立统一的场馆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和监督小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以上海市为例,为适应新的体育事业发展变化,依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的通知》指引,明确了两权分离的改革方案,即统筹做好人员分流的社会保障,以及施行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制定合理的价格和收费标准,从而大幅提升了小型体育场馆的适应力。
另一方面,确定资金支持政策措施。制定相关财政扶持政策,建立专项资金或资金优惠政策,支持小型体育场馆的设施升级、维修和后续运营,建立资金使用监督机制,确保资金的合理利用和绩效评估。比如,针对上海市小型体育场馆的运营需求,由政府引导打造“体育场馆联盟”,涵盖益智健身点16487 个、市民球场2228 片、市民健身步道(绿道)1426 条、社区市民健身中心84 个、市民游泳池35 个、市民健身房186 个,体育健身设施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联盟执行公司化运营管理机制,积极引入社会经营资本,通过提升场馆运营及管理效率,使其获得更优质的市场资源,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促进场馆经营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3.2、体育项目运营向大众化、娱乐化方向发展
目前,体育项目除了较高的竞技性之外,大众化、娱乐化也逐步成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通过群体对体育活动的逐步认可,其参与的兴趣也越来越高,这为小型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动力,其在运营模式和手段上也应保持与市场的适应性,采取更为有效的手段加强项目开发与需求融合。
浙江德清莫干山“裸心”体育小镇,是一个以“裸心”为主题的体育特色小镇,依托德清得天独厚的地理及文化资源,借助“全民健身”等创新战略的实施,逐步掀起了新一轮的体育创新浪潮。其中,德清小型体育场馆资源丰富,涉及体育、健身、文化、旅游等领域,在其经营形式方面致力于创新模式的研究,通过各小型体育场馆之间的联合运营,形成了以极限探索、户外休闲、骑行文化、山地训练、体育用品开发等创新业态,使得德清各类小型体育场馆的应用价值充分发挥,不仅满足了用户的休闲体育需求,还逐步向周边商业配套、体验娱乐、餐饮美食、主题住宿、产品展览、高端商务等领域辐射,有效解决了传统小型体育场馆的经营困境,将体育产业、文化、旅游三元素有机结合,成为体育项目面向大众化、娱乐化的成功代表。
另外,小型体育场馆在联合运营方面,除了要积极开展模式的创新之外,还应通过改善场馆的设施设备、装饰和布置,创造娱乐化的场馆环境,营造愉悦和热闹的氛围。通过市场营销活动和宣传,提高小型体育场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社交媒体、线上线下广告、合作伙伴宣传等方式,将体育项目运营信息传播给更广泛的大众,并强调娱乐性和互动性。以健身项目推广为例,可以通过小型体育场馆的联合运营特色,为用户提供“健身一卡通”服务,并推出相应的充值优惠政策,如表1 所示。
表1 健身一卡通优惠推广模式
3.3、拓宽收入渠道打造经营内容多元化特色
体育运动本身具有全民参与的属性,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注重体育事业发展趋势,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不断着眼于小型体育场馆的长远化发展要求,拓宽体育项目所面向的群体和服务视野,从而寻求更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及模式。在小型体育场馆联合运营中,拓宽收入渠道和打造经营内容多元化的特色,是增加盈利能力和吸引力的关键。
具体而言,在小型体育场馆联合运营模式下,要充分利用场馆的空间和设施,开发多样化的使用方式和服务项目,除了传统的体育比赛和训练,可以考虑提供健身培训、康复服务、舞蹈课程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积极与相关行业的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出综合性的配套服务。此外,要加强联合运营相关内容的明确,如在体育场馆的经营事宜上,要制定明确且合理的收费标准,并划定不同的收费档次或内容,使客户可以明明白白消费,消除潜在的“套路”。以小型体育场馆的篮球场收费为例,2018 年上海首推智能化球场,依托互联网+体育的创新服务模式,对公共运动场实现智能化线上远程管理,通过制定明确的收费标准,实现了联合运营管理的便捷化,如表2 所示。
表2 小型体育场馆篮球场收费标准
3.4、以商业性与公益性融合提升品牌价值
小型体育场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仅体现在其经济效益上,更重要的是体育场馆要体现其本身固有的价值,满足社会大众的健身需求。基于此,在营销的商业性方面,要利用科技手段和数字化平台,拓展经营渠道和品牌塑造,积极开展线下促销、合作赞助商推广、社交媒体宣传等,吸引更多观众和用户,提升场馆的品牌形象。
比如,浙江省体育局提出了“四提升四覆盖”全民健身工程,从多个角度对全民健身工程提出了量化可考的指标。在实践中通过政府牵头和市场摸底,快速掌握了市场对于体育设施及场馆的使用需求,并积极与省体育场馆协会进行合作,并以黄龙体育中心为核心,建立了小型体育场馆经营联合体。由舟山公司迅速组织专业设计公司,沿用浙江省黄龙体育中心的统一Logo 形象,并迅速增添黄龙独有元素,诸如“中国梦、体育梦”标志,使得宣传氛围第一时间达到黄龙体育中心相关标准,改变周边市民对小型体育场馆的原有印象,树立了全新的体育场馆印象。同时,在体育场馆的运营中还积极发挥公益责任,举办社区健康日、义卖活动、公益讲座等,提供免费或低价的体育培训和健康咨询,增加与社区居民的互动和共享。举办音乐会、艺术展览、娱乐赛事等,将体育场馆打造为多元化文化娱乐场所,吸引多种兴趣爱好的人群。
4、结语
综上所述,小型体育场馆联合运营可以实现场馆资源的共享与互利,不同场馆之间可以分享设施、教练团队和管理人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随着运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竞争加剧,小型体育场馆联合运营会更加注重专业化运营,会有更多专业企业或机构参与到场馆管理中,提供专业的运营服务和管理模式,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体育服务,同时为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