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背景下提高幼儿体质健康水平的路径探究

2023-11-02李洪星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20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全民身体素质

李洪星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 福州 350007)

引言

全民健身背景下,社会对青少年儿童、老年人的体质健康关注较多,而对幼儿体质健康关注较少。整体来看,我国幼儿体质健康状况良好,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肥胖、近视等。从年龄阶段上看,幼儿是从婴儿到儿童的阶段,年龄段是3-6 岁。幼儿阶段,个体的体质健康直接影响到儿童阶段,乃至少年阶段和成人阶段的体质健康。可以说,幼儿体质健康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全民健身背景下,如何提升幼儿体质健康水平,是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关注的问题。

1、本研究涉及的基础理论

本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包括全民健身理论、体质健康理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论。

1.1、全民健身理论

全民健身是指全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少,全体人民增强力量、柔韧性,增加耐力,提高协调性,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从而使身体强健。1995 年,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4 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用于指导全国各地全民健身工作的政策文件是《全民健身计划》。目前,最新的《全民健身计划》是《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而全民健康直接关系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因此,全民健身对全面小康有重要的影响。

1.2、体质健康理论

体质健康是人体在形态、生理、生化和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良好状态特征。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生理机能发育水平、心理发展水平、体能发展水平和适应能力是体质健康的重要内容。身体形态包括人体的体型、体格和姿态。生理机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以及有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生理机能包括神经机能、呼吸机能、运动机能等。心理发展水平是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现象,包括感觉、知觉、情感、意志等。体能是有机体各器官、系统在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能力,包括速度、力量、柔韧性、耐力、灵敏性等。适应能力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包括生理适应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两个方面。

1.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论

健康教育是教育者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受教育者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培养受教育者的健康观念,使之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健康教育者不仅指学校教师,还包括家长、朋友、同事等,但学校教师开展的健康教育最具系统性、科学性、全面性和针对性。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的发展与延伸,包括健康教育、健康政策、环境支持。健康教育强调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健康促进不仅强调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还强调社会的推动力量。

2、我国幼儿体质健康现状

大量收集近年来国内有关幼儿体质健康现状分析的学术研究成果,再综合近年来国内有关机构开展的幼儿体质健康现状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国幼儿存在肥胖、近视、整体身体素质发展水平较低,各项身体素质之间发展水平不平衡的问题,影响体质健康。

2.1、幼儿肥胖

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幼儿出现肥胖的概率大。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我国6 岁以下儿童的超重肥胖率为10.4%。肥胖对幼儿体质健康发展有不利影响,且幼儿期的肥胖可延续至成人期,对成人期的体质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肥胖不仅有损幼儿的躯体健康,即生理健康,还有损幼儿的心理健康,易让幼儿产生自卑、胆怯、恐惧等心理问题。

2.2、近视

看东西时,若焦点无法落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像,就是屈光不正。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近年来,我国近视问题呈现出低龄化特征,幼儿近视问题日益凸显。幼儿近视和成人近视存在差异,具有调节异常、进展性、易受多因素干扰等特点。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22 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 岁儿童为14.5%。近视会直接影响幼儿眼睛健康,间接影响幼儿生活和学习质量。

2.3、整体身体素质发展水平较低

分析大量关于我国幼儿身体素质发展水平的调查结果,发现反映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的身高、体重指标得分,高于反映身体素质发展水平的网球掷远、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10m 折返跑、双脚连续跳、走平衡木等指标得分,说明我国幼儿整体身体素质发展水平较低。

2.4、各项身体素质发展水平不均衡

分析大量关于我国幼儿身体素质发展水平的调查结果,发现立定跳远指标和双脚连续跳指标的得分明显高于网球掷远指标、坐位体前屈指标、10m 折返跑指标和走平衡木指标得分,说明我国幼儿下肢力量发展水平要明显高于上肢力量、柔韧性、灵敏性和平衡能力的发展水平,故此说明我国幼儿各项身体素质发展水平不均衡。

3、影响我国幼儿体质健康的因素

充分了解影响我国幼儿体质健康的因素,有助于我们找到促进我国幼儿体质健康的路径。大量收集近年来国内有关幼儿体质健康影响因素的学术研究成果,发现多个因素对我国幼儿体质健康有影响。为了便于分析,本文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分析影响我国幼儿体质健康的因素,每个因素又分别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见表1)。

表1 影响我国幼儿体质健康的因素

3.1、微观层面影响我国幼儿体质健康的因素

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家庭、幼儿园、社区是影响幼儿体质健康的微观因素。年龄较小的幼儿,体质健康水平较差;同一年龄的幼儿,出生月份较晚的幼儿,体质健康水平较差。幼儿期,男孩的体质健康水平要高于女孩。因为幼儿大量时间在家庭中度过,家庭中的父母照料对幼儿的体质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全民健身背景下,家庭中父母的体育锻炼习惯、父母对幼儿体育锻炼的态度、父母为幼儿营造的家庭体育锻炼环境对幼儿的体质健康有重要的影响。除家庭之外,幼儿园可以说是幼儿的“第二个家”。全民健身背景下,幼儿园的运动场地设施、体育活动、体育与健康教育、同伴支持、教师的行为习惯等对幼儿体质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当家长携带幼儿在社区内活动时,社区内的体育运动场地设施、体育活动会对幼儿的体质健康产生影响。

3.2、中观层面影响我国幼儿体质健康的因素

家庭经济水平、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工作时间,以及家庭、幼儿园、社区三者在幼儿健康教育方面的交互作用是影响幼儿体质健康的中观因素。家庭经济水平越高,父母为幼儿提供的生活条件越好、体育锻炼环境越好,越有利于幼儿体质健康。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父母对健康饮食、幼儿体质健康教育的关注度越高,越有利于幼儿体质健康。父母的工作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体质健康。父母的工作时间越宽裕,越有时间和精力陪伴幼儿、关注幼儿,从而有利于幼儿体质健康。家庭、幼儿园、社区掌握的信息不同、拥有的资源不同,在幼儿体质健康方面注重互动,能够有效提高幼儿体质健康水平。

3.3、宏观层面影响我国幼儿体质健康的因素

社会环境、国家政策与法规、项目计划等是影响幼儿体质健康的宏观因素。社会环境对幼儿体质健康的影响大,全民健身背景下,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全民健身活动、体育与健康知识宣传等对幼儿体质健康有影响。关于幼儿体质健康的国家政策与法规对幼儿体质健康有影响。在实际生活中,这些政策主要通过约束幼儿园的体育与健康工作来达到提升幼儿体质健康的目的。如《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指导纲要》等。幼儿园仅仅是影响幼儿体质健康的一个因素,家庭、社区也对幼儿体质健康有影响,但国家针对家庭、社区的幼儿体质健康工作缺乏政策支持。国家制定的关于幼儿体质健康的项目计划对幼儿体质健康有长远且深刻的影响。目前,我国针对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制定的项目计划较多,而针对幼儿体质健康制定的项目计划较少。另外,在全球化背景下,幼儿体质健康提升的国外经验对我国家庭、幼儿园、社区的幼儿体质健康教育工作产生了影响,进而影响幼儿体质健康。

4、提高我国幼儿体质健康水平的路径

结合对我国幼儿体质健康现状的分析,以及影响我国幼儿体质健康的因素的分析,本文尝试提出提高我国幼儿体质健康水平的路径,具体如下。

4.1、家庭提高幼儿体质健康水平的路径

(1)家长要加强体育、全民健身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树立体育健身的观念,提升体育素养,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用自身的体育行为带动幼儿进行体育活动;

(2)家长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身体发育水平、兴趣爱好等,为幼儿布置体育活动空间,以及购置体育器材;同时,利用音乐播放器、电视机、手机等设备在家内播放能够调动幼儿参与体育活动兴趣的音乐或视频,但要注意保护幼儿听力和视力,尤其是视力;

(3)家长要帮助幼儿制定个人体育锻炼计划,并监督、督促幼儿按时、按质完成计划。幼儿自制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爱哭闹。家长带领幼儿参加体育活动时,一定要有耐心,循循善诱;

(4)家长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为幼儿树立学习榜样。家长在幼儿面前要经常性地进行体育活动,让幼儿对体育活动产生直观体验,进而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

(5)家长要和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管理人员、幼儿园教师保持积极的沟通,尤其是幼儿园教师,及时为他们反馈幼儿在家中的饮食状况、作息状况、体育运动情况等,为社区组织社区幼儿体育活动、幼儿园开展体育教育提供依据。

4.2、幼儿园提高幼儿体质健康水平的路径

(1)幼儿园要坚持开设体育课,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在提升幼儿体质健康方面的作用。要强化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严禁其他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的行为;

(2)幼儿园要加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注重多样性、趣味性,同时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园要安排专职人员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进行维护,保证其安全性;

(3)幼儿园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征与规律,合理安排体育课教学内容、制订体育课程教学计划、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幼儿园体育课教学内容不仅仅有体育活动,还要有体育理论课。体育理论课能够增强幼儿对体育、体育与健康关系的认识。幼儿体育课程教学计划要有短期和中长期之分,计划要切实可行。幼儿园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要多样、形式要多样,要面向全体幼儿;

(4)在体育教育中,幼儿园要注重健康教育的渗透,在培养幼儿体育素养的同时,培养幼儿的健康观。幼儿园要将健康饮食、科学作息等健康知识传授给幼儿,让幼儿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5),创造性地设计体育游戏、体育比赛,调动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体育锻炼习惯。幼儿园体育教师应根据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童话故事、玩具等入手,设计体育游戏,强调全员参与,培养幼儿体育锻炼习惯;

(6)针对幼儿整体身体素质发展水平较低的问题,幼儿园要加强幼儿的身体素质,要将身体素质训练融入体育训练当中。针对幼儿各项身体素质发展水平不均衡的问题,幼儿园要合理安排各项身体素质训练课的比例;

(7),建立幼儿健康数据库,把数据分析和体育运动结合,优化幼儿体育活动项目。在具体工作中,幼儿园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幼儿健康数据库,加强幼儿体质健康监测与评估;

(8)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责任感强、体育与健康知识丰富、运动水平高、教学水平高的体育教师队伍;

(9)加强家园合作。一方面,积极组织家园运动会,学校和家庭合力引领幼儿参加体育活动,提升体质健康;另一方面,通过电话、微信、家访等形式加强和家庭的联系,及时向幼儿家长反馈幼儿校内的体育锻炼情况。

4.3、社区提升幼儿体质健康的路径

(1)定期组织面向社区内全部家庭的体育活动,专门组织面向各家庭内幼儿的体育活动,营造浓厚的体育活动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2)加强幼儿体育宣传。一方面,在社区显眼位置通过宣传栏、宣传画的方式加强幼儿体育宣传;另一方面,通过社区广播、微信群等途径向社区内每个家庭宣传幼儿体育知识,号召各家庭关注幼儿体育;

(3)加强社区内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针对幼儿体育锻炼需求,有目的性地建设幼儿体育器材。为了避免幼儿使用体育器材时出现运动损伤,安排专职人员定期对幼儿体育器材进行维护;

(4)和家庭、幼儿园建立合作关系,及时向幼儿家长、幼儿园教师反馈本社区的幼儿体育宣传工作情况、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情况等。

4.4、政府提升幼儿体质健康的路径

(1)建立健全幼儿体育的政策法规,出台关于社区体育、家庭体育教育、幼儿园体育教育的政策法规;

(2)进一步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如体育场、体育公园等;根据幼儿体育锻炼需求,有目的性地加强面向幼儿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3)通过广播、报纸、影视剧、网络等途径加大幼儿体育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社会体育文化氛围;

(4)支持、鼓励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研发、生产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的体育器材;支持、鼓励出版单位出版关于幼儿体育的出版物;

(5)支持、鼓励社区组织建设面向幼儿的体育场地设施、组织相关的体育活动、开展相关的体质健康测试活动。

5、提高幼儿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幼儿体育赛事

幼儿体育赛事对幼儿体质健康发展有积极影响。首先,幼儿体育赛事能够通过类型多样的体育比赛项目直接提高幼儿体质健康水平。幼儿体育赛事包含的项目多样,包括幼儿足球、幼儿篮球、幼儿体操等,丰富多样的体育项目能够提高幼儿体质健康水平;其次,幼儿体育赛事具有长期化特征,通常每年举办一届。长期举办的幼儿体育赛事让很多幼儿“念念不忘”,每日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形成体育锻炼习惯,进而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再次,幼儿体育赛事的参赛人数多,众多爱好体育运动的幼儿齐聚一堂,营造了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给幼儿带来强烈的感染,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进而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最后,幼儿体育赛事对抗性强,对于爱表现、不服输的幼儿而言,能够激发他们的表现欲、好胜心,进而增强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地方政府部门和地方体育协会是组织幼儿体育赛事的主体。基于幼儿体育赛事对幼儿体质健康的积极影响,地方政府部门和地方体育协会需定期举办内容丰富的幼儿体育赛事,通过赛事提高幼儿体质健康水平,引导幼儿从小培养体育锻炼习惯。

6、结语

幼儿体质健康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全民健身背景下,家庭、幼儿园、社区、政府应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各自功能,形成合力,全力提高幼儿体质健康水平。幼儿体育赛事对幼儿体育健康发展有积极影响,因此地方政府部门和地方体育协会可以通过幼儿体育赛事提高幼儿体质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全民身体素质
全民·爱·阅读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可持续全民医保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