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法语区硕士留学生课程体系优化探讨

2023-11-01王晓明张久鹏彭寒笑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7期

王晓明 张久鹏 彭寒笑

[摘 要] 提升道桥渡学科硕士留学生的培养水平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点抓手。针对非洲法语区硕士留学生自身固有特点,以锻炼硕士生国际工程思维为导向,从课程体系优化着手,提出增设“道桥渡工程中法规范对比释义”课程,并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改良,优化授课形式,建立基于“互动课堂+校企合作”的阶段式渐进教学模式,综合考虑各项评价指标,改进相应的考核体系,以建立更加完备的培养体系,充分发挥留学生的优势,培养非洲硕士留学生对工程实践新问题的灵活应对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 道桥渡学科;非洲法语区硕士留学生;课程体系优化

[基金项目] 2022年度长安大学国际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道桥渡学科非洲法语区硕士留学生的课程体系优化探索”(300108221094)

[作者简介] 王晓明(1983—),男,山西应县人,博士,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桥梁工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7-0029-04 [收稿日期] 2022-10-18

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广阔之路[1]。为更好地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基础设施建设是必须重视的一个环节。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需要得到大量国际工程相关专业人才的参与和支撑[2],已有实践证明,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3]。非洲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者,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是非洲面临的艰巨任务,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工作方向之一[4]。在非洲次区域中,非洲法语区国家是基础设施连通需求和期望的关键区域。为沿线国家培养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方向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道桥渡学科的非洲法语区留学研究生培养便成为破解相关国家发展问题的一把“金钥匙”。

然而,留学生在很多方面不同于中国学生,大多数留学生普遍存在汉语语言能力薄弱的特点[5]。此外,由于语言和文化习俗的不同,留学生融入国内学生队伍较为困难,通常情况下,同一国家或地区的学生更喜欢待在一起,这将不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6]。多样的宗教信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留学生课堂的出勤率[7]。大部分理工科类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相对较差[8-10],对专业学习的深度和效率有所影响。

针对留学生自身固有特点,其培养体系必定需要和国内学生的培养体系有所区分。现有教学改革探讨多集中在教学本身,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与其母国相结合的研究实践也相对较少,关于工程思维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及锻炼方面并不完善,因此,针对非洲法语区国家硕士留学生课程设置和培养体系不够成熟、教学质量发展面临重重阻力的症结,根据留学生的个体实际情况与国内高等院校交通工程专业硕士生教育的特点,制订适合留学生发展的培养体系改革方案势在必行。

一、非洲法语区硕士留学生在现有课程体系下存在的问题

(一)汉语能力与基础知识薄弱,课程内容与母国规范结合不紧密

留学生经过短时间的中文学习,初步具备口头汉语交流能力,但专业知识学习则普遍力不从心。同时,由于文化和经济差异,以及教育体制和教育条件的不同,不同国家留学生的知识储备参差不齐[11-12],然而,当前趋同化的培养形式使得留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接受度不高;课程内容多采用中文编写与讲授,与母国规范结合不够紧密,后续回国参与建设难以学以致用。

(二)培养过程存在“基础差、要求高”的矛盾

由于部分非洲法语区理工科留学生对基础学科的理解程度并未达到我国的要求标准,导致留学生在今后专业学习过程中会更加吃力[10],教师需要反复讲解或补充以往知识,进而严重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8];留学生硕士学位授予的国家要求、流程与国内硕士生完全一致,因此,趋同化培养使得硕士留学生的毕业面临极大挑战。

(三)课堂内外管理考核不连贯,学生积极性与参与感不强

由于文化和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大多数留学生崇尚较为自由的上课方式[13],部分留学生的课堂随意性较强,时间观念也较为淡薄[9]。部分留学研究生在低年级参与集中教学,质量尚可得到初步保障,但在高年级时则不能保证按时出勤,学校管理颇为无力;并且,课堂内外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学生上课积极性与参与感较弱。

(四)工程实践机会不足,校企联合培养定位不明确

部分留学生的基础能力弱,但实践能力强,现有硕士留学生的学习重点多为理论专业知识,将所学知识及时与实践结合的机会并不多,难以最大化地发挥硕士留学生的优势。考虑到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建筑企业的“走出去”战略和本土化需求[14],在现有培养体系中校企联动给予的工程实践机会远远不足。

二、围绕道桥渡学科非洲法语区硕士留学生教学改革建设目标

面向“一带一路”背景下对高素质国际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本项目拟以锻炼国际研究生工程思维为导向,以增设“道桥渡工程中法规范对比释义”课程为主要手段,对现阶段留学生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辅助手段等进行改革与探索,培养更加符合建设“一带一路”的人才。

三、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改革措施

(一)增设“道桥渡工程中法规范对比释义”课程

增设“道桥渡工程中法规范对比释义”課程,充分发挥留学生的法语和母国工程背景优势,夯实学位论文必需的专业基础,打造针对性强、具有品牌特色的道桥渡专业“金课”。

针对教学过程中非洲法语区硕士留学生对中法规范差异理解不足的症结,综合考虑留学生的个人求学目标和将来的工作环境,抓住留学生的语言优势,在硕士留学生的二年级增设“道桥渡工程中法规范对比释义”课程,充分发挥长安大学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目标与特色,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改良,以打造高水平、有特色的道桥渡专业品牌“金课”。“道桥渡工程中法规范对比释义”课程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岩土与隧道工程等三个研究方向,从设计方法、构造要求、作用效应、结构验算等多个角度,全方位对比中法规范差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发问,加深对不同规范的理解,促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道桥渡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培养个人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自身的科研实践习惯,夯实学位论文必需的专业基础,从而逐步确定毕业论文选题。

(二)形成基于“互动课堂+校企合作”的阶段式渐进教學培养模式

优化授课形式,形成基于“互动课堂+校企合作”的阶段式渐进教学培养模式,鼓励留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构建校企联合培养基地。

目前,道桥渡学科二年级非洲法语区硕士留学生的专业课程设置过少,且教学实践活动不足,导致部分学生由于专业理论缺失而对个人研究方向认识不清、对未来发展方向产生迷茫。此外,教师对科研写作训练不够重视,也导致留学生的实际科研水平与研究生学位要求严重脱节。因此,针对道桥渡学科非洲法语区硕士留学生的培养,在教学手段上应该有别于国内研究生。为了突破传统趋同化教育模式的枷锁,本项目根据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经历,采用阶段式渐进教学,从而帮助非洲来华硕士留学生增强对中法规范的理解深度。

1.汉语和专业基础知识学习。针对硕士留学生汉语和专业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学院在一年级设置相关课程,以弥补留学生的劣势并为二年级学习中法规范释义做好准备,同时安排精通法语和中法规范的教学团队制订教学方案并进行教学。

2.理论教学和小组学习汇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采用理论教学和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理论教学方面,教师以中国工程规范讲解为主,期间对法国规范对释义进行适当的映射对比。完全由教师控制的课堂虽然有利于教学进度的按时完成,但不一定是效果最好的教学方式[9],因此,小组学习采用以留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的形式,要求留学生借助母语优势和已有的学习理论对中法规范释义进行系统的对比学习,并以课堂汇报与报告的形式和教师及其他小组成员讨论学习。

3.校企合作培养。在留学生对中法规范具有系统认知后,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留学生更好地融会贯通。此时,企业选取若干与留学生背景匹配较好的工程项目,开展短期实习或者项目协作活动,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团队分组分工协作完成,使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企业的技术、设备、管理等全面结合,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三)建设基于“课程表现+个人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

在研究生培养体系中,课程学习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15],而制定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制度是提高课程质量、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建设基于“课程表现+个人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完善学生专业素质评价标准。在课程考核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项评价指标,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导向,全方面、多方位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10]。本项目提出的“道桥渡工程中法规范对比释义”课程考核指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课堂出勤率。作为教学的关键指标,课堂的出勤状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为了更好地促进课程学习,课堂出勤将以签到率、签退率和课堂表现作为评价指标。

2.课堂互动与小组汇报表现。面向中法规范差异,由小组选择感兴趣的切入点,通过文献调研、学术研讨等手段,在小组内部互相交流,并进行课堂汇报。

3.科研训练项目完成情况。“道桥渡工程中法规范对比释义”课程将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写作能力,加深其对中法规范差异的理解。因此,科研报告制定和写作将作为评价指标。

4.教学实践活动参与情况。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对理论教学有更为深入的认识。为了提高学生对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道桥渡工程中法规范对比释义”课程将以参与活动的次数、时长和表现来评判参与状况。

结语

非洲法语区硕士留学生培养工作是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事业可持续发展及“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如何合理地安排课程体系结构将直接影响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本文综合分析了道桥渡学科法语区硕士留学生的课程体系特点、教学目标、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得出以下结论。

1.为了充分发挥留学生法语和母国工程背景优势,解决非洲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中法规范差异理解不足的症结,锻炼国际研究生的工程思维,提出增设“道桥渡工程中法规范对比释义”课程。

2.对上课形式进行优化,形成基于“互动课堂+校企合作”的阶段式渐进教学培养模式。在一年级组织留学生学习汉语和专业基础知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理论教学和小组学习汇报相结合。此外,为了加深留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帮助留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工程实践中,学校制定了校企合作培养目标。

3.完善考核体系,综合考虑课程表现和个人实践,以课堂出勤率、课堂互动与小组汇报表现、科研训练项目完成情况以及教学实践活动参与情况为指标,全面评估硕士留学生的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1]许新.“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J].珠江论丛,2020(2):3-14.

[2]于兴帅.“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工程技术人才教学与实践策略研究[J].智库时代,2019(41):240-241.

[3]张辉,闫强明,李宁静.“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J].China Economist,2021,16(3):26-61.

[4]盖轶婷,尹莉俊,赵满.“一带一路”倡议下非洲国家基础建设投融资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18,33(6):1-4.

[5]常晓通,陈继勇.土木工程专业来华留学生生产实习教学改革[J].西部素质教育,2021,7(21):173-175.

[6]文雯,陈丽,陈强,等.课堂学习环境与来华留学生学习收获的研究:以清华大学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35(2):107-113.

[7]张培,许龙,沈茜.一带一路背景下留学生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37(3):124-128.

[8]卞克玉.“一带一路”背景下留学生纺织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棉纺技术》课程为例[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2,51(1):144-146+150.

[9]杨大勇,谢志伟,孙立双.外国留学生工程地質课程教学问题与改革对策:以沈阳建筑大学国际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1):97-102.

[10]马旭,汪全友.工科留学生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9):52-54.

[11]安慧,周宜红.关于留学生《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的若干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20):146-147.

[12]高洁,陶学宗,徐最,等.“一带一路”背景下海事类留学生专业重点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7):139-140.

[13]祁春霞.面向留学生的Web开发课程教学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14):120-121+152.

[14]殷杰.土木工程专业来华留学本科生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2):48-49.

[15]朱星平.基于研究技能培养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探索[J].高教学刊,2019(7):65-66+69.

Discussion on Curriculum System Optimization for Postgraduates from Francophone Region of Africa: Taking the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WANG Xiao-ming, ZHANG Jiu-peng, PENG Han-xiao

(School of Highway,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4, China)

Abstract: Improving the training level of postgraduates of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is the key starting poin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view of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from Francophone region of Africa, guided by the teaching goal of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thinking, starting from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it is proposed to add the course of “Comparat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 Norms between China and France in the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discipline”, improv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content,  optimize the teaching form, and establish a stage-based progressiv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interactive classroom +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improve the corresponding assessment system,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ultivate the flexible respons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African graduate students to new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establish a more complete training system.

Key words: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discipline; postgraduates from Francophone region of Africa; curriculum system optim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