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刊》近十年学科叙事概览
——基于期刊载文计量可视化分析
2023-11-01侯小红韩佳燕
侯小红 韩佳燕
(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山西 太原 030024)
1 引言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余也鲁先生曾说,“杂志在许多方面很像建筑物。不只反映着每个时代的社会、政治与经济状况,也是时代动向的最好测量器[1]。”注重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融学术性、知识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立足辽宁,面向基层,服务全国的图书馆学专业刊物《图书馆学刊》(以下简称《学刊》)创办于1979年[2],自创刊以来已历经40多年的学术发展历程,在我国图书馆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中发挥了信息传播、交流、保障和支持的重要作用,是我国各级各类图书情报工作者实践、学习、交流思想和经验共享的主要平台。
为探究近十年来《学刊》的载文情况,把握《学刊》近十年的学术发展脉络与拓展研究进路,笔者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运用CiteSpace等可视化分析软件,以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主要统计源,对《学刊》2012—2021年发表的4409篇学术论文从年代载文、被引频次、基金论文比、关键词几个方面绘制相关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使读者客观了解和认识《学刊》在图书馆领域的学术研究价值及其学术影响力,以期在“十四五”关键之年的新机遇和新形势下为《学刊》的科学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和依据。
2 统计分析
2.1 数据来源
2022年11月10日,进入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年限选择“2012—2021年”,来源期刊选择“图书馆学刊”,选择“精确”检索,其他检索条件不变。通过以上检索策略,共得到4561条检索结果。通过逐篇阅读挑选,去掉访谈录、敬告旧雨新知、选题指南等152篇非学术型文献,共得到4409篇统计对象。
2.2 统计分析方法
利用Excel2016软件进行年代载文量、被引频次、基金论文分布统计分析,利用CiteSpace6.1.R3软件进行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和关键词突现分析。
2.3 年代载文分析
载文量是指期刊在某一计算时间段内所刊载论文的数量,反映了期刊的信息含量,也显示了期刊收集、传递情报的能力和在情报服务中的作用。
2012—2021年《学刊》共载文4409篇,年平均载文440.9篇。从图1可以看出,10年间《学刊》载文量整体呈现了明显下降的趋势,从2012年的载文量651篇下降到2021年的载文量244篇,10年间载文量下降了62.52%。年载文量的发展共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12—2016年,期间该刊每年的载文量≥496篇,但年载文量保持平稳下降,下降率分别为5.68%、12.21%、6.68%、1.39%;第二个阶段是2016—2017年,年载文量呈现出直线下降的情况,年发文量从496篇直接下降到383篇,下降率为22.78%;第三个阶段是2017—2021年,这段时间《学刊》每年的发文量继续呈“平缓+直线+平缓”下降的趋势,从2017年的383篇下降到2021年的244篇,下降率分别为3.39%、5.95%、25%、6.51%。
图1 2012—2021年《学刊》年度发文及发文趋势
笔者同时统计了2012—2021年《学刊》每年每期总页数(页)、每期载文量(篇)、每期篇均页数(页/篇)及每年总篇均页数(页/篇),见表1。《学刊》发行周期为月刊,每年共12期,2012—2019年每期总页数基本保持在142页和143页(有其他不同页码情况为去掉非学术性文献页数的结果);2020—2021年每期总页数在110页和113页之间变动。2012—2013年每期载文量保持在49篇至60篇之间;2014—2016年每期载文量稳定在39篇至49篇之间;2017—2019年每期载文量在27篇至34篇之间变动;2020—2021年每期载文量维持在19篇至23篇之间。10年间《学刊》随着年份的增长每年总页数和载文量都出现了下降的情况,载文量下降更趋于明显。但更应提及的是《学刊》10年间每年载文篇均页数变化趋势显著向好,篇均页数从2012年的2.62页稳固上升到2021年的5.49页,所刊论文的研究内容向着更深入、更全面、更具体的方向发展,提高了读者从中获取所需信息的数量与质量(为计算准确,此小节统计页数和篇数时不包括选题指南、敬告旧雨新知和访谈录等非学术性文献)。
表1 2012—2021年《学刊》载文量指标情况
上述数据也表明,《学刊》10年间刊载论文量较多,信息含量足够丰富,载文篇幅随年份增长而增长,研究内容深度持续加大,质量也在不断向好发展。作为图书馆专业发表论文的载体,其传递图书情报信息的能力不言而喻,因此,载文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刊对学界和图书界学术交流所做的贡献。2012—2021年近十年间该刊载文量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因为2016—2018年,中共中央各部委先后发布了多个关于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和机构评估改革、开展清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等方面的意见和通知,该刊载文量的下降和破“五唯”的指导思想或有直接关系[3]。二是因为国内期刊业界强化新时代学术期刊的使命与担当,以致力于打造一流学术期刊为目标,多年来一直追求收录学术论文质量的不断提高,内求质量;应学界、图书馆界、时代以及形势与政策之呼唤,致力于建立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生态圈,外树形象;并且紧跟国家政策的规范引导、积极营造和优化学术环境,开展图书馆学的研究与争鸣,努力追求创新、质量与图书馆传统文化继承之间的和谐统一。
2.4 被引频次分析
1955年,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加菲尔德曾提出可通过论文被引频次来测度期刊的影响力[4],论文的被引频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论文的学术水平和重要性,代表了该论文的研究观点在学术圈和研究同行中被认可的程度。某期刊若刊载的高被引论文越多,表明其在所属领域或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就越大。
通过对2012—2021年间《学刊》刊载的4409篇论文的被引频次进行统计,发现共有3728篇被引用过,被引论文占比84.55%,共被引用19044次,篇均被引5.11次。
根据2005年美国J.E.Hirsch教授提出的h指数的定义,分析得到《学刊》的被引h指数值为29(详见表2)。这29篇论文可以认为是2012—2021年《学刊》的高被引论文,共被引用1407次,篇均被引48.52次。29篇高被引论文中,被引频次≥50次的共有4篇,被引频次40~49次的共有5篇,被引频次30~39次的共有20篇。其中来自广西医科大学图书馆的黄浩波、何卫华和叶青于2013年合作发表的论文《微信及其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被引频次最高,高达317次;来自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吕亚娟和西安航空学院图书馆的张兴于2014年合作发表的论文《创客空间: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动向》位列第二,被引79次;来自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的连朝曦于2014年发表的独著论文《微信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应用》排在第三,被引69次。
表2 2012—2021年《学刊》被引频次≥30次的论文
3728篇被引论文中发表在2012年的被引论文最多,有554篇;发表在2013年的论文总引次数最多,共被引用2554次;发表在2019年的论文被引率最高,达到了91.4%;2012—2020年间每年的论文被引率都超过了80%,2018年和2019年超过了90%,2021年的论文发表时间虽晚,被引率已达到了62.7%;2017年论文的篇均被引最高,为6.05次;2013—2019年这7年的被引论文篇均被引均超过了5次(见表3)。
表3 被引频次各年份统计
期刊刊载论文的高被引率客观反映了该刊被学术界的重视度及其科研实力。从某种意义上也说明了该刊刊载论文本身具有的理论创新或实践价值。从以上被引论文量、被引论文占比、年被引率和篇均被引数据可以看出,2012—2021年《学刊》作为发表论文平台的影响力之大,其所发论文被图书馆界的普遍认可度和学术价值之高,是图书馆事业传承和发扬光大的重要载体;被引频次最高的第一作者黄浩波的学术水平、影响力和科研能力之强以及其论文研究内容的热度居高不下。
2.5 论文基金分析
基金论文比作为期刊的基本评价指标之一,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期刊刊载论文的学术质量。经统计,4409篇统计文献中共有1157篇论文获得了基金资助,基金论文占比26.24%。2012—2021年间基金论文数量在88~138篇之间波动,2014年基金资助论文最多,有138篇,2017年基金资助论文最少,为88篇。2012—2021年间每年的基金论文比在19.05%~36.89%之间起伏,2012年的基金论文比例最低为19.05%,2021年的比例最高为36.89%。随着年份的增长基金论文比例呈现了“稳定增加-轻微下降-持续上升”的趋势,2012—2015年每年的基金论文比例稳定增加,2015—2018年之间轻微下降,2018—2021年涨势明显(见图2)。
图2 2012—2021年《学刊》基金论文占比
对基金论文的基金种类统计分析发现,1157篇基金论文共获得了518种基金的资助,资助≥2篇论文的基金共有169种,资助≥5篇论文的基金共有49种,资助≥20篇论文的基金共有12种。排在首位,影响力最大的基金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论文79篇;其次是辽宁省高校图工委基金,资助50篇;位列第三的是广东省图书馆科研基金,资助45篇(因篇幅有限,笔者仅列出2012—2021年《学刊》资助篇数≥5篇的基金,详见表4)。另外,有203篇论文同时获得了两种或两种以上基金资助:其中5篇论文获得了4种基金的资助,31篇论文获得了3种基金的资助,167篇论文获得了两种基金的资助。其余954篇论文获得了单项基金的资助。基金种类包括国家级、部级、省级、市级和院校级基金等。
表4 2012—2021年《学刊》资助篇数≥5篇的基金
对基金论文的地区分布进行分析,发现1157篇基金论文共来自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排在前5的广东省、辽宁省、江苏省、北京市和河北省成为2012—2021年《学刊》基金论文的主要来源[5],说明该刊在这些省、直辖市的影响力较大,尤其是广东省位列第一。从基金论文所涉地区的总载文量来看,辽宁、北京、广东、江苏和黑龙江这5个省、直辖市的基金论文都超过100篇,其中辽宁省的基金论文最多,达到261篇。
从本节基金统计数据可以看出:(1)2012—2021年《学刊》资助论文最多的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作为最高级别的基金,从一定意义上说明了该刊刊发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实力[6];(2)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依托的来自辽宁省的《学刊》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本土、本地域的影响力很大;(3)通过对基金资助论文产出的分析,该刊基金论文比还有待提升,基金资助体系还需不断完善。
2.6 关键词共现分析
以2012—2021这10年中的每一发表年为时间切片,选取每年出现频次前10%(且每年出现频次排名位于前100)的522个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可视化结果如图3所示,图中的节点大小代表关键词的出现频次,节点颜色代表关键词的发文时间,关键词节点越大且颜色组成越多,代表此方面的研究是近十年来的研究热点,阅读推广、大数据、学科服务、互联网+、地方文献一直是《学刊》的关注方向。
图3 2012—2021年《学刊》主要关键词共现图谱
通过主题聚类(见图4),这些热门关键词聚合为12个研究方向:(1)信息服务类,代表性关键词有服务模式、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公益讲座、国家图书馆、科学数据监管、深化服务、MOOCs;(2)阅读推广类,代表性关键词有公共图书馆、文化惠民工程、分享经济、阅读服务、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文献计量分析法、分析工具、CNKI;(3)图书馆类,代表性关键词有高校图书馆、启蒙教育、志愿者服务、地理信息系统、合作共赢、阅读推广、社会支持、扶助体系、形象塑造;(4)对策类,代表性关键词有公共图书馆、省级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联盟、用户需求调查、CiteSpace、农家书屋、发展对策、新媒体时代、省级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联盟;(5)知识服务类,代表性关键词有聚类分析、计量分析、共现分析、智慧图书馆、学科馆员、评估指标、服务评价、主路径分析、社会网络分析;(6)资源建设类,代表性关键词有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优化配置、资源整合、黑龙江省图书馆、数字资源、辽宁省图书馆、阅读体验、财经高校、数字图书馆;(7)地方文献类,代表性关键词有东北地区、资源整合、黑龙江省图书馆、《出三藏记集》、信息资源、质量管理、情景规划、社会化服务、空间利用;(8)移动阅读类,代表性关键词有移动阅读、移动图书馆、数字时代、无线阅读、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分级阅读、随机游走、学科化知识服务、知识推送;(9)人工智能类,代表性关键词有公共图书馆、空间再造、互联网+、创新发展、图书馆服务、O2O模式、互联网思维;(10)信息素养类,代表性关键词有数据素养、大数据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馆藏建设、精准扶贫、文化扶贫、高校图书馆;(11)图书馆员类,代表性关键词有综合素质、管理制度、岗位目标、数字时代、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馆藏结构、志愿者服务、管理制度;(12)信息行为类,代表性关键词有信息需求、信息心理、两性差异、信息评价、开放存取、学位论文、文化信息资源、农村服务、丹东地区。
图4 2012—2021年《学刊》主要关键词共现主题聚类图谱
2.7 关键词突现分析
突现关键词是通过突变检测算法检测到的在一段时间内频次突然骤增的关键词,这种突现的动态概念可以反映新兴研究前沿[7]。2012—2021年间,《学刊》突现强度最高的25个关键词如图5所示,图中的Keywords字段表示突现关键词,Year字段表示该关键词第一次出现的年份,Strength表示突现强度,Begin表示该关键词突现的起始年份,End表示该关键词突现的结束年份,红色区域表示关键词突现明显的时间段[8]。可以看到,学科馆员、免费开放、创新、阅读推广是图书馆学的持续研究改进方向,阅读推广、互联网+、人工智能相关研究突现性显著。2012—2013年,学科馆员和免费开放为研究前沿;2015—2017年,微信、大数据为研究前沿;2016—2018年,互联网+、创客空间为研究前沿;智慧服务话题2015年在该刊出现,自2019年成为研究前沿后热度持续;2017年前后,智库、精准扶贫、知识图谱、人工智能、空间再造、双一流、数字人文、服务效能、用户画像、区域协作、跨界合作、空间服务话题进入该刊视野,并掀起研究热潮,成为近期研究前沿。
图5 2012—2021年《学刊》前25条关键词突现信息
3 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近十年《学刊》在学科成果展示、前沿学术引领、国家战略智库方面均体现出专业的图书馆学科叙事者形象,彰显了学科内对话、学科间对话、与社会对话的期刊使命担当形象[9]。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重要指示精神,借着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契机,在我国图书馆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大形势下,《学刊》要继续以传播信息为前提,深入贯彻和把握新发展理念,以推进期刊高质量发展为遵循,以建设期刊强国为目标,在期刊影响力不断增强和创新竞争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在推动我国信息技术与服务迈向世界一流的征程中继续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