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视障数字阅读服务探索
——基于《马拉喀什条约》实施的视角

2023-11-01张瑞芹

图书馆学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马拉喀什盲文条约

张瑞芹

(山东财经大学图书馆,山东 济南 250014)

1 引言

《关于为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获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马拉喀什条约》(简称《马拉喀什条约》)于2013年6月27日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通过,我国是首批缔约国之一。为使《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简称《著作权法》)和《马拉喀什条约》的条款相适应,2020年11月11日我国完成了对《著作权法》的第三次修改,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批准《马拉喀什条约》的决定,2022年5月5日《马拉喀什条约》在我国正式生效。为进一步落实《马拉喀什条约》对阅读障碍者的支持,2022年8月1日国家版权局出台了《以无障碍方式向阅读障碍者提供作品暂行规定》。

1.1 《马拉喀什条约》在我国落地实施的意义

我国一直关注包括视障群体在内的阅读障碍者的文化权益保障,《马拉喀什条约》的落地实施消除了阅读障碍者获取作品的版权障碍,同时也为制作提供无障碍格式版图书、电子书等作品的服务机构和组织创造了便利条件。这对有效改善“无障碍格式版”作品稀缺的现状、丰富阅读障碍群体的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和自身文化素质、体现我国对人权的充分尊重等方面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无障碍格式版”的跨境交换可促进无障碍作品在《马拉喀什条约》缔约国之间相互传递,使我国广大阅读障碍者能获取到更多的无障碍资源,满足其不同层次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1.2 视障群体渴望更多的数字阅读产品供给

据统计,我国现有视力障碍者1732万人,其中全盲800万人,大约每80个人里就有一位视障者。信息时代视障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他们渴望阅读欣赏到更多的作品。传统的纸质盲文书籍制作成本高、价格贵、书本大且厚,不便于阅读、携带、保存、检索,加之视障群体自身盲文水平、阅读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等原因,视障群体更喜欢选择数字阅读方式。但因版权的限制,电子书、有声读物、有声影视作品资源十分稀缺,难以满足视障群体的阅读需求,致使他们与社会的“阅读鸿沟”越来越突出。

2 公共图书馆视障数字阅读服务现状

公共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是大众享有平等阅读权利的主要公益性服务机构,在为视障群体提供数字阅读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1 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

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建设学习型社会,我国于2006年提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阅读”更是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全民阅读”已连续十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阅读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文化权利和最普遍、最持久的文化需求,按照“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全民阅读”活动要更加关注视力残障者等特殊群体,为其无障碍阅读创造条件。表1列举了部分法规及其包含的旨在切实维护和保障视障群体与正常人同样拥有平等阅读权的相关内容。

表1 相关政策法规一览

2.2 公共图书馆视障数字阅读服务实践

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开展视障群体数字阅读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设立的盲文及盲文有声读物阅览室数量逐年增加(见表2)。

表2 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设立盲文及盲文有声读物阅览室数量和增速

《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5.06亿,较2020年同比增长2.49%;2021年人均电子书阅读量11.58本,有声阅读7.08本[6]。

2.2.1 国家层面

2008年,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正式开通,这是由国家图书馆、中国残联信息中心和中国盲文出版社联合创建的我国首个国家级无障碍图书馆网站。网站内设有电子图书、音乐欣赏、在线讲座、新书速递等栏目。2011年,中国残疾人数字图书馆网站正式开通,以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为基础,增设了中文图书数据库和中外文期刊数据库。同年,中国盲文图书馆在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残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建成开馆。馆内收藏20多万册图书以及海量的大字本读物、盲用有声读物、无障碍电子书、口述影像等,同时还为盲人读者提供心理咨询、教育培训等服务。2017年,我国开始实施“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提出建立“盲人读物融合出版与传播平台”,同时为400家公共图书馆配置智能听书机20万台,为100所盲人教育机构配置盲文电脑和盲文电子显示器1000台。

2.2.2 地方层面

全国各地公共图书馆同样大力开展视障群体数字阅读服务工作,建立视障读者阅览室,为视障读者提供有声读物资源、口述影视和网络数字资源共享服务,提供读屏软件、听书机、阅读机,电子助视器、盲人点显器等专用设备及其相关技能培训等。部分公共图书馆推出的视障群体数字阅读服务特色鲜明,形成了品牌效应。如,贵州盲人数字图书馆推出了“贵州‘云上考古’公开课”,帮助视障者首次体验“云”考古;辽宁省图书馆开展“对面朗读”活动、出版《视障者之窗》全盲文杂志[7];山东省图书馆创办“光明之家”盲人数字图书馆,是国内首家省级盲人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8];秦皇岛图书馆举办“面对面朗读”“导盲出行”等助盲志愿活动,切实帮助视障群体解决阅读难和出行难的问题。

3 公共图书馆视障数字阅读服务的现实困境

3.1 配套法律政策未落地,版权风险尚存

《马拉喀什条约》在我国落地生效只是我国版权事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但要在最大程度上为视障群体获取版权作品提供便利、提升视障群体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认同感与获得感,仍然任重而道远,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细化。如,对“无障碍作品跨境交换”实施机制中接收主体的程序和责任加以明确,避免存在潜在隐患;公共图书馆作为“无障碍格式版”作品的制作主体,在为视障群体提供均等化阅读服务产品的同时,如何防范新法律实施背景下的版权风险等。

3.2 数字阅读资源开发不足,缺乏特色

《马拉喀什条约》在我国生效之前,由于版权的限制,大量作品没有盲文版本或者没有转换成有声资源,公共图书馆大多订购中国盲文出版社的电子资源为视障读者提供阅读服务。据中国盲文出版社官网信息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出版电子盲文书3999种,有声书12479种。盲文文献资源稀缺、出版种类少、采购渠道相对单一造成了公共图书馆馆藏数字阅读资源雷同。另外,公共图书馆自身对视障群体数字阅读服务不够重视,日常服务工作大多只提供到馆借阅、设备使用培训、送书上门等,没有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未能真正解决视障读者数字阅读的“最后一公里”难题,缺少定制化和持续性服务;图书馆本身缺乏自行开发制作有声读物等视障数字阅读资源的人才,不能将区域内优质文化等特色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这无助于视障人士增加对本土优秀文化的感知与认同。

3.3 无障碍设施待完善,网络服务待升级

2011年出台的《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国内所有公共图书馆要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共图书馆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并不完善,比如缺少盲道、盲人触摸牌、无障碍卫生间及无障碍电梯等。在无障碍网站设计方面,大部分公共图书馆没有达到国家《网站设计无障碍技术要求》和中国互联网协会《Web信息无障碍通用设计规范》的标准。如,公共图书馆官网、官方微信号上缺少视力残障者专用的顶部或侧边导航栏,视障读者很难找到无障碍数字资源入口;网站内容更新维护不及时等。

3.4 视障数字阅读资源利用率低,视障群体数字阅读能力待提升

《“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仅有五万多名残疾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可见,我国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并不高,而且据统计,我国盲文的普及率不及10%,视障群体普遍受教育程度低、信息素养差、不会使用数字设备、阅读能力不足,这一现象也与特殊教育师资力量不足、视障读者家庭经济困难等因素有关。此外,视障读者普遍由于自身生理缺陷存在自卑心理,不愿走进公共场所参与社会活动;也因其出行困难,需要有人辅助才能来到图书馆阅读。这些因素导致了我国公共图书馆视障数字阅读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4 新法律视角下公共图书馆视障数字阅读服务的建议

4.1 对公共图书馆版权使用与管理加以规范

公共图书馆开展视障群体数字阅读服务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障。我国可借鉴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家开展视障阅读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本国实际制定《马拉喀什条约》生效后的配套政策法规、行业标准和规范,以保障公共图书馆视障群体阅读服务工作顺利开展。《以无障碍方式向阅读障碍者提供作品暂行规定》是我国在《马拉喀什条约》生效后出台的首个配套落地措施,但具体实施机制还需加强立法明确,如,“无障碍格式版”跨境接收的程序、技术标准;如何通过“合理措施”确认《马拉喀什条约》其他缔约方的同类机构身份问题,由于各国的法律规定不同,有很大的自由空间,“合理措施”如何界定;制定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格式版”版权使用与管理规范,防范触碰法律红线发生侵权纠纷等法律责任,防止公共图书馆自行制作的“无障碍格式版”作品被恶意泄露给其他不特定机构或群体等。

4.2 加快视障数字阅读资源开发,突出特色馆藏

《马拉喀什条约》在我国正式生效后,版权壁垒被打破,公共图书馆自行制作有声读物时可选择的文献资源更加宽泛,大大降低了制作门槛,缩短了制作周期。公共图书馆要培训视障服务专职馆员,使其掌握《马拉喀什条约》相关法律政策和对作品进行数字化转换的技能,掌握实用沟通技巧,了解视障读者的阅读需求,做好供需良性对接,为视障读者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数字阅读资源和更专业化、个性化、持续性的服务。此外,公共图书馆可在本馆积累的本土特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建成视障阅读资源特色数据库。如河北省图书馆的“中国共产党河北100年人物故事”“燕赵服饰文化”,山东省图书馆的“诗词里的山东”“阅品山东·细品鲁瓷”,江西省图书馆的“江西书院”“映像江西乡村”,陕西省图书馆的“陕甘宁边区红色记忆”“秦腔秦韵”“陕西民间美术”等特色资源,有助于提高视障人士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从而推动本土文化的传播,增强文化自信。

4.3 优化升级无障碍环境

公共图书馆要提升视障群体阅读服务品质,需要争取加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从设施设备和阅读资源等方面为视障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按照国家标准升级无障碍设施,包括无障碍通道、语音导航、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可调节的升降桌椅等;按《网站设计无障碍技术要求》《Web信息无障碍通用设计规范》《信息技术 互联网内容无障碍可访问性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等规范设计并优化网络服务平台,方便视障读者快速检索、下载或者快速找到阅读资源入口进行在线阅读;配备专职馆员指导帮助视障读者参与阅读,听取他们的阅读体验和对阅读设备及环境的优化升级建议等。

4.4 联合社会力量共同提升视障群体的数字阅读能力

要满足视障群体的数字阅读需求,单纯依靠公共图书馆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毕竟人员和资金有限。公共图书馆可以与当地残联、盲协、医疗机构、特殊教育学校以及爱心助盲志愿者团队等联合共建,针对视障人士开展信息素养与助盲设备使用技能培训、心理疏导,举行才艺展示大赛等,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加自信,鼓励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2017年昆明市图书馆联合市盘龙区残联共同举办盲人电脑软件应用培训,对盲人读者一对一指导;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浙江图书馆为视障读者开设“关注内心,关爱自己”线上心理咨询讲座;2018年唐山市图书馆举办“用心点亮世界,用爱构建和谐”才艺展示大赛。这些活动有助于丰富视障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积极融入社会,获取更多知识,体验生活的“多彩”。

5 结语

《马拉喀什条约》在我国正式实施,是广大视障读者的福音。公共图书馆应提高服务意识、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切实把“版权助力文化惠民”落到实处,缩小视障群体与信息时代的“阅读鸿沟”,使其与普通读者一样,同步享受到数字资源阅读的便利与魅力。

猜你喜欢

马拉喀什盲文条约
加强盲文出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马拉喀什条约》在我国的实施路径研究——兼论图书馆实施之策
制作盲文书籍,点亮黑暗世界
Making Braille children
作为国际法渊源的条约
条约解释中的拟制因素
欧盟加入WIPO《马拉喀什条约》
马拉喀什记忆
农民需要“不平等条约”
论著作权法中分层式合理使用制度的构建——以《马拉喀什条约》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