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跨学科交叉融合机制研究

2023-11-01李超锋张劲松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信管管理学跨学科

李超锋,徐 航,张劲松

(1.中南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武汉 430074;2.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族地区数字化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武汉 430074)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国家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以及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厚实学科基础,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学者相继对前沿学科领域的深度交叉融合发展进行了系统性设计,国内外高校通过实验基地等方式进行学科融合的突破性尝试。跨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下催生新兴学科增长点的重要基础。[1]跨学科交叉融合旨在打破传统学科壁垒,促使不同门类学科进行深度交叉融合渗透,以解决跨领域的实际问题。面对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及科研难题,单一学科很难实现突破,因此推动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高质量人才是高等教育领域学科建设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国内高校逐步强化专业教学设计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学科融合,建立跨学科专业试点。截至2021年6月30日,我国已完成617个交叉学科备案设置工作。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为信管专业)是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下设学科,培养方向主要聚焦于信息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两个方面。信管专业是由经济信息管理、林业信息管理、科技信息、信息学和管理信息系统五个分属于管理学、工学的不同学科的专业进行教学资源整合而组成的,具备大跨度、多学科、深交叉的跨学科发展优势,但始终受困于学科认可度不高、核心优势不明显等问题。自1998年成立以来,信管专业的体系建设、学科特色、培养定位等专业发展问题始终是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伴随着“新文科”的学科导向,如何抓住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契机、提升学科优势、实现创新发展,成为信管专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本文将以信管专业培养方案的系统调研结果作为基础,挖掘先进高校信管专业的建设优势,归纳信管专业的学科融合发展方向,并提出信管专业跨学科交叉融合变革的具体思路和方法。

二、信管专业交叉融合的发展基础

从管理科学与工程交叉融合内在逻辑出发,提出信管专业的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内核逻辑。立足于该交叉融合的逻辑基础,对信管专业建设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信管专业跨学科交叉融合的三个类型和两个实践。

(一)理论逻辑

信管专业是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二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内在建设逻辑对信管专业的跨学科交叉融合建设具有指向性意义。数字信息化时代管理科学与工程交叉融合的内在逻辑包含三层含义。基础层面是“双一流”背景下跨学科交叉融合催生新的学科前沿理论与创新规律范式;中坚层面是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问题和研究领域的综合性;需求层面是管理科学与工程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系统性。信管专业作为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下设学科,在学科发展和交叉融合方面,与管理科学与工程的核心逻辑一致(见图1)。

图1 信管专业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框架

基础层面,大数据时代,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机器学习技术深化了信管专业的工学特性,新技术、新理念的融入,为信管专业的建设体系、科研学术带来新动力;中间层面,由于发展过程中受到社会需求、课程变革等因素影响,信管专业逐渐衍生出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优势,因此具备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基础,研究领域与范畴也更具综合性和复杂性;需求层面,在信息化浪潮中,信管专业为社会治理、科研创新、企业转型等方面输送大量技术管理人才,如何突出专业特性,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复杂创新性问题提供人才要素支持是较为关键的。

(二)学科建设现状

长期以来,众多学者立足实际,对信管专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牛莉从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入手,提出“M-I-T 三种导向模式”[2];卢志平则立足社会人才需求,强调主动实践理念的重要性[3];戚桂杰、杨善林分别以山东大学以及合肥工业大学为切入点,提出“分支培养模式”以及“一宽一厚两注重模式”。[4-5]面对信息技术的创新突破、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强势发展,以往从知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角度的局部变革,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信管专业面临的因社会需求巨大变迁带来的重大发展问题。针对新一轮信息革命、高等教育的交叉融合趋势以及信管学科的痼疾三个方面,对信管专业的建设特点进行分析。

首先,“大智移云”等技术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产业深度变革的同时,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严峻挑战。信管专业是传统的人文社科类专业,同时又是管理学和信息技术的中间交叉学科,一方面数据赋能、技术使能的观点,使得技术管理类人才需求日益增长,为信管专业的发展提供契机;另一方面作为综合性交叉学科,信管专业需要立足管理学核心定位,挖掘专业优势特色,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从人才需求调整课程方案,弥补社会人才需求空缺。

其次,2018年,我国明确提出新时代高校院校要以“双一流”建设学科为核心,以优势特色学科为主体,整合相关传统学科资源,促进跨学科交叉融合。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提出旨在鼓励高校优化课程建设体系,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新文科”建设是从文理渗透、理工交叉的角度对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深入发展,强调新兴技术与传统学科的交叉渗透。信管专业强调传统管理学的扎实基础理论,跨学科发展将从技术层面为信管发展带来源头活水。

最后,信管专业自成立以来,始终受困于专业定位、人才培养体系等问题。第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在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国内信管专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选择融合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第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不充分。应用型学科人才培养的关键是通过竞赛项目或校企合作等方式强化实践动手能力。第三,师资团队学术背景单一。师资队伍是学科发展的根本,是完成教学工作,推进学科融合的主体。师资团队的学术背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跨越学科界限的认知以及学科外新范式的产生。[6]第四,专业培养特色不突出。截至2021年5月,开设信管专业的大学达603个,涵盖专科及本硕博多种教学层次,但人才培养体系和学科建设普遍同质化,部分高校的办学特色尚未有效凸显。

通过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及分析信管专业学科建设现状,本文立足于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教育发展趋势,探究保持信管专业核心定位的前提下,强化新兴技术的优势特色。通过对高校培养方案的整理归纳,挖掘信管专业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点,进一步提出信管专业跨学科交叉融合的主要类型,并基于全国第四轮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结果,总结评级A类院校的学科实践模式,为信管专业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明确方向。

三、信管专业跨学科交叉融合的主要类型

专业培养方案具有人才培养的导向性,学分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体系等信息规定了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人才定位。立足于信管专业学科交叉融合的理论逻辑,通过对培养方案的挖掘,明晰目前信管专业的建设情况,进而归纳出信管专业跨学科交叉融合的主要类型。本文主要通过课程设置对信管专业的学科交叉类型进行分类。第一,内部交叉。信管专业与基础性学科以及管理学门类中其他学科的交叉;第二,近距离交叉。信管专业与其他学科门类的交叉融合,包括工学中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等;第三,远距离交叉。信管专业在结合职业发展方向以及行业背景下的学科交叉。

(一)内部交叉融合

信管专业的内部交叉融合,主要从基础性学科交叉和管理学门类内部交叉角度进行分析。保持信管专业的理论核心优势,再融合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是信管专业学科建设的必由之路。其次管理学作为社会科学类,设有管理科学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等5个一级学科,涵盖14个二级学科,涉及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在学科设置、培养方案制定等方面必然会存在交叉融合。

1.信管专业与“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交叉

信息与计算科学是推动信管专业发展的基础性学科,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核心知识领域包括代数学、信息科学、运筹与控制、数据结构等数学分支学科。在信管专业的建设过程中,数学代表着管理决策优化中边际分析法的公式符号,实证研究中变量关系分析工具。姜照华等三位学者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和数学四个领域的中文期刊文献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综合发现系统科学和数学对经济学、管理学的发展影响较大,而经济学和管理学受系统科学、数学的制约较强。[7]这进一步验证了数学类对于管理学发展的重要作用。[2]在探究信管专业培养方案后发现,数学在信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具有显著地位,或是专业通识课程,或是专业核心课程(见表1)。

表1 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直观体现

2.信管专业与其他管理类学科的交叉

管理学是通过研究管理规律、探索管理理论、构建管理模式,进而取得最大管理效益的复合型交叉学科。管理学的学科设置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财务会计到数据电商。学科精细化设置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但泾渭分明的学科专业设置,会导致管理学的发展进入瓶颈期。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信管专业与管理学门类中的其他学科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目前,“智能+会计教育”的新模式、“人工智能+制造业物流产业”等发展趋势日益突显。2017年,毕马威宣布将IBM Watson认知技术应用于其审计工作,有助于改善数据质量分析服务。在数据、技术逐渐成为财富密码的时代,财务数据分析师、财务系统实施顾问等兼具财务知识和信息分析技术的人才逐渐被普华永道、德勤等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信管专业与财务会计的内部融合能够更好地满足会计市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牢牢把握“智能+数据”的新契机,以新兴技术为核心内驱力,合理设置财务会计、物流电商等基础课程,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实现信管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就业面广,核心优势明显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当前信管专业与其他管理类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重要路径。

(二)“近距离”交叉融合

信管专业的“近距离”交叉融合,主要指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交叉。信管专业在学位授予方面包括管理学、工学两种学位,一定程度上表明信管专业与技术型学科的交叉,其次经济学是信管专业得以发展的基础,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始终是学者研究的热门主题。在保持管理学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深化信管专业与相关学科门类之间的联系,为信管专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契机。

1.信管专业与“经济学”的交叉

经济学在本质上解释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为管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理论基础。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率先成立经济信息管理专业。1998年,教育部正式颁布本科专业目录文件,将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和管理信息系统等5个专业合并为目前的信管专业。经济学领域中的计量经济学、信息经济等为管理学研究方法提供了逻辑内涵的理论支持。在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中,明确提出需要掌握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见表2)。无论是在清华大学等综合类院校,还是中央财经大学等财经类院校,经济理论知识始终是信管专业的基础学科素养,由于各个院校的专业建设背景不同,导致课程设置不尽相同,但对经济学方面的能力要求定位却是殊途同归的。

表2 信管专业与经济学融合的人才培养定位

2.信管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交叉

学位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科建设的复杂程度和多样化程度。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明确将信管专业划分为管理学门类,授予管理学学位或工学学位。学位设置的多元化折射出在信管专业建设过程中,管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的深度交叉融合。这种学科门类的交叉融合将会直观体现在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中(见表3)。

由表2可知,在大量培养方案中,只有福州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少数几所院校对信管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可见在国内信管专业建设过程中,信管专业的工科特性认可度还有待提高。

3.信管专业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交叉融合

在信息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产生和发展是促进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和关键。2016年,国家工信部发布《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推动建立与大数据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8]2020年,教育部颁布专业目录文件,明确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划分为工学门类专业,授予工学或理学学士学位。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海量数据资源,进而得到有价值信息,以此为管理学的研究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这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和信管专业的最佳融合点。在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作为工学学科,将进一步加强信管专业的工学特性,扩大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口径,提高信管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在各大高校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中,数据挖掘、商务智能等大数据专业课程都开始占据重要地位(见表4)。

(三)“远距离”交叉融合

本文以行业为背景的跨学科交叉定义为“远距离”交叉融合。以社会各行业为教学背景,促进信管专业与医学、政法、农林等行业的“远距离”交叉融合能够为学科建设提供新思路。在信息化时代的影响下,社会各界对信息技术人才的能力要求呈现动态变化性,在高校教育阶段做好相关行业知识的储备工作,将信管专业建设成为以社会行业需求为导向的综合性学科,能够为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提供现实基础。根据学校背景和办学特色,高校类别不同则教学资源倾向性不同,例如北京协和医学院主要面向医学行业进行人才培养,而华中农业大学的农林专业才是其优势学科。信管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设计等学科建设要与学校的特色优势学科相适应,在保持信管核心优势的同时,最大程度发挥协同作用。通过信管专业的特色课程进一步探索出信息管理专业与其他学科门类的融合程度(见表5)。

表5 基于学校类别与行业背景的“远距离”交叉

四、信管专业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相关实践

通过上述对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信息进行分析,得出信管专业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类型。随后,本文进一步挖掘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级A类院校的先进实践探索,从技术层面和学科融合角度,完善信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目前,高校的先进实践探索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第一,实践教学形式的丰富性(如基础实验、实训),最大程度强化学科的实践操作性,将信管专业的工学特质和管理学理论进行融合;第二,基于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大类招生后采取横向分流机制,确定培养方向和课程模块群。不同培养方向的学科融合侧重点不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信管专业主流建设方向不明确的问题。

(一)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推进产教融合

信管专业的综合性和复合性使得信管教学体系中的实践教学过程显得尤为重要,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一定程度上说明实践能动性是信管人才能力构成的关键要素。在数据驱动成为管理决策主要方式的新时代,明确社会人才需求,培养具备数据分析、理解感知等实践能力尤为重要。高校需持续推进产学研融合,明确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学科建设目标,进而从本质上深化学科融合。上海大学经过长期的探索,构建了以时间链和任务链为主线、以研究小组和导师制为基础的链式实践模式,综合提升毕业生的实践能力。[9]

(二)优化横向分流机制,明确培养方向

信管专业研究发现,开设实验班、设定信管专业的培养方向是目前信管专业进行跨学科交叉融合的主要手段。实验班、研究基地等教学平台的建设能够为后续学科深度融合进行先驱性的探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等一系列以理工为院校优势的大学,均依托“新工科”专业建设背景,以期为数据挖掘等技术与管理学的深度融合提供新的契机;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则选择首先开设经济与管理试验班,然后再进行分流培养;以东北大学为代表的院校则直接区分不同的培养方向;深圳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则是直接开设实验班,以系统化的方式进行定向培养(见表6)。

表6 基于实验班教学的融合实践模式探索

五、信管专业学科发展的对策建议

基于对高校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信息的研究分析,分析信管专业跨学科交叉融合的主要类型,培植新的学科发展方向。随后,结合先进院校的相关实践模式,从信息系统开发、商务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层面进行挖掘,进一步强化实践能动性对信管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基于上述对信管专业跨学科交叉融合主要类型的探究结果,本文将从专业定位、实践体系、师资团队等方面入手,对后续信管专业学科建设提出建议。

(一)以技术优势为支撑明确核心定位

首先,信管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教学设计需要明确信息管理的核心定位,其次要将相关技术类课程的优先级提高,进一步突显“用技术解决管理问题”的专业核心竞争力。在数据信息化时代,偏向技术的学科融合方向更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管专业在后续的建设过程中可以从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和实践教学三个方面着手,减少边缘学科知识的学习,增强与计算机、大数据挖掘等技术型学科的交叉融合。信管专业与计算机、大数据技术的交叉将进一步拓宽学科融合方向中提出的“近距离”交叉融合。技术过硬的信息管理人才相比于单纯的管理学和计算机人才都更有竞争优势。

(二)以产教融合为基础夯实实践教学

理想状态的产教融合是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推动人才培养和产业经济共同发展,从而实现高校-企业-社会的利益共赢、成果共享。[10]产与教有各自的独立特性,具备交互赋能的基础,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等是产教融合双方的共同诉求。信管专业的工学特性使得实践类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产教融合推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采取项目实训或设立校企合作实验基地等合作模式,夯实信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结合,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专业课程设置及其结构关系能够集中体现学习的基本内容,以产教融合为基础导向,调整实操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中的结构与比重,达到强化学生实践技能,进一步推进信管专业与工学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学科发展

(三)以学科交叉为导向强化师资队伍

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是促进信管专业长效发展的核心路径。师资队伍肩负着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双重使命,建设学科背景丰富、教学能力扎实、科研水平突出的师资队伍,将直接关系到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李刚等研究学者从情报学的角度提出,教师年龄集中、学科结构单一将有可能制约学科的发展。[11]当跨学科交叉融合成为信管专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师资队伍理应具备跨学科的多元化特征,能够从情报学、计算机科学、会计学等多个交叉领域广泛吸纳复合型人才,是推进信管专业长效发展的关键路径。基于上述研究,信管专业具备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坚实基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跨学科融合研究能力,为信管转专业的转型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以人才需求为引领挖掘专业特色

“大智移云”的新兴技术发展和信息数据爆炸式增长,使得会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高质量人才成为现代化企业变革的关键影响因素。信管专业作为复合型专业为国内信息化建设培养了诸多优秀人才,然而信管专业一成不变的学科设计理念与培养方案弊端,使得该专业无法与时俱进,例如,单纯的信息技术系统开发已无法满足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只有抓住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契机,立足于技术与管理的交叉优势,在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推动下,挖掘专业特色,才是信管专业不被历史遗忘的核心要素。基于上述对信管专业学科融合类型的探究,各高校能够面向行业背景,深化“远距离”交叉融合,探究高校自身与行业发展的融合切入点,才是挖掘专业特色发展路径的关键。

六、结论

本文以全国第四轮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结果为数据收集依据,并参考软科中国专业排名,针对全国各大高校信管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归纳,以此来探究复合型学科——信管专业的跨学科交叉融合机制。首先,通过对相关参考文献的阅读,对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背景有了基本的认识;随后,基于文献整理归纳,对信管专业的建设发展特点进行了梳理,为探究针对信管专业的跨学科交叉融合主要类型和先进实践提供借鉴;最后,基于上述研究为信管专业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在新兴技术和学科交叉融合的双重推动下,信管专业迎来了发展的契机,同时也面临着风险挑战。本文在对现有高校的培养方案进行梳理归纳后,提出的跨学科交叉融合的主要类型,具有可借鉴性和实际意义。与此同时,本文从先进示范高校的相关实践,进一步为信管专业的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立足于自身学科优势,明确核心定位的同时,从内部交叉、“近距离”交叉和“远距离”交叉三种类型以及实践教学体系、分流培养机制两个角度,挖掘专业优势特色,是信管专业跨学科交叉融合机制的核心。

猜你喜欢

信管管理学跨学科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智能时代下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探索与实践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浅谈管理学
应用型院校信管专业基于企业驱动的教学改革研究
互联网时代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探讨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