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人工智能技术谈图书编辑的职业发展策略

2023-11-01◎张

传播力研究 2023年27期
关键词:个性化图书人工智能

◎张 颖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40)

人工智能技术是指计算机算法的智能演化系统通过模拟人类的行为方式,而形成自主决策、自主学习和自主适应能力,从而达到智能化效果的一系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智能推荐、语音识别、人机交互等。这些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于提升生产力、改善人们的生活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2007 年,美国一家公司推出了文本编写软件,只要输入相应的数据,即可完成相关报道。近年来,我国出版行业也陆续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文本写作。人工智能在出版领域的应用深刻改变了编辑职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使编辑职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人工智能技术对图书编辑职业发展的影响

(一)人工智能技术为图书编辑职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人工智能正在全面渗透扩散至社会的各个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出版业,开启了出版业的美好时代。人工智能在编辑审稿、排版校对、选题策划、图书营销等各个出版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图书编辑职业具有积极的影响。

第一,为选题策划提供客观数据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对读者的阅读数据和评论数据的汇集、筛选与分析,为编辑提供客观、准确的市场信息,帮助编辑了解读者的需求,以及进行选题策划,做出科学、合理的出版决策[1]。

第二,提高编辑加工质量。人工智能审校软件可以自动检测和发现书稿中存在的知识性错误,对图书内容进行语义分析、修辞分析和生成式开发,帮助编辑发现和修正图书内容中的错误和不足,提高图书内容质量。

第三,提高出版效率。人工智能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方法可以快速获取、阅读和总结相关文献,对图书内容进行自动分类和标注。基于数据任务规则,人工智能能精准高效地完成重复性脑力劳动,还可以通过对图书内容的自动编辑,快速地完成图书排版[2]。2023 年2 月,根据《华盛顿邮报》的报道,美国最大的图书出版商西蒙与舒斯特(Simon&Schuster)公司就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了辅助图书排版。

第四,提高图书发行量。在图书销售过程中,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图书销售量。通过分析读者的购买行为、阅读兴趣、情感和认知进行分析可以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销售服务[3],增加了图书的销售渠道。

人工智能应用于出版行业有利于编辑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性工作,助力编辑选题策划、图书营销,促进出版业产业升级。

(二)工智能技术为图书编辑职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在人工智能技术为图书出版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的同时,也为图书编辑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第一,替代人力资源。编辑依靠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编辑经验完成出版物的审稿工作,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在审校、编排等环节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图书编辑工作可以由人工智能技术完成[4]。《彭博新闻》报道,芝加哥大学出版社(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UCP)已经开始利用自主开发的内源性辅助编辑系统进行图书的辅助性编辑与图文设计、错误检索等。这些工作原本是需要人工编辑去完成的,这种替代会导致部分图书编辑岗位萎缩。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演化,它对各行各业的工作取代会加速进行,而图书编辑职业也很难不受到冲击。

第二,降低编辑的职业价值感。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会导致一些编辑岗位的职业价值感和职业获得感的降低。编辑在选题策划、审稿、版式设计等过程中离不开自身的专业知识、经验积累,但是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分析、软件程序替代了脑力劳动,这些工作的自动化会导致部分编辑工作变得简单化,削弱了编辑的逻辑推理和价值判断能力,降低了编辑的职业价值感,引发工作倦怠、心情焦虑等负面情绪[5]。

第三,影响编辑的创造性。编辑工作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和创造性,需要编辑具备对于文字的敏感度和想象力。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削弱了编辑的发现作用和创新作用,使得编辑的工作变得更加机械化,不再需要过多的创造力。这样会导致编辑工作缺乏创造性,失去了一些原本应该存在的艺术性。

第四,导致数据泄露。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而这些数据往往包含了一些个人隐私信息。如果数据安全措施不足,那么这些信息可能会被泄露出去,导致用户的隐私权利受到侵害。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技术对图书编辑职业发展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替代人力资源、降低编辑的职业价值感、导致数据泄露等方面。但这些负面影响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我们能够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把握好其发展的方向,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消极影响。

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当下图书编辑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创新意识

2017 年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在国家的顶层设计与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渗透到出版业,图书编辑职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创新意识不足[6]。

图书编辑职业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职业,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编辑方法和技巧,以及新的出版模式和业务模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读者的需求。然而,许多图书编辑缺乏创新意识,仍然沿用以前的编辑方式和出版模式,故步自封,难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发展[7]。一些编辑在面对比较棘手的问题时,例如作者流失、市场萎缩等,往往束手无策,或者仅仅是分析问题,虽然找出问题的原因,但是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不能有效解决问题。他们可能会对当前的编辑流程和出版模式进行分析,但却缺乏创新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来解决问题,从而导致问题长期存在。

(二)缺乏技术储备与专业化能力

现阶段正处于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宏伟蓝图的第一目标阶段,人占据主导地位,人工智能是辅助工具,是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初始阶段。由于是新的技术手段,对图书编辑这一职业来说,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缺乏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了解和应用能力,无法将人工智能与图书编辑工作深度结合[8]。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图书编辑提高工作效率。例如,自动编辑技术可以自动检测文字错误、语言逻辑错误和结构性错误等问题,并自动提出修改建议,极大地提高了编辑效率[9]。然而,如果图书编辑不了解自动编辑技术,不会使用审校系统,就无法利用技术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其次,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图书编辑进行文本分析和挖掘。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文本进行情感分析、主题分析和实体识别等操作,帮助图书编辑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提高质量。然而,如果图书编辑不了解这些技术,就无法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10]。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帮助图书编辑进行智能推荐和个性化定制。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根据读者的评价和要求策划相应的图书选题,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然而,如果图书编辑不了解这些技术,就无法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11]。

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图书编辑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由于缺乏对人工智能的应用能力,很多图书编辑无法将人工智能与图书编辑工作深度结合,从而无法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因此,图书编辑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以适应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

(三)缺乏个性化服务

在计算机普及前,出版企业排版印刷成本很高,只有满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作品才能出版印刷,市场是卖方市场。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多媒体、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使用,使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出版企业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小众出版和个性化服务是出版企业的长期发展方向。例如,在疫情期间学生在家上网课,迫切需要精准教育、个性化辅导。个性化服务就是利用大数据平台获取学生的第一手资料,根据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得出每个学生的弱项和短板,制定个性化教材,从而达到精准施教的目的[12]。在传统的图书编辑模式下,编辑往往采用通用的编辑方式和出版模式来处理不同类型的图书,虽然能做到个性化编辑,但无法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13]。在未来人工智能时代,随着编辑开发任务的大规模涌现,如何继续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图书编辑职业有了更多的机会来提供个性化服务,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数据来提供个性化服务,但是人工智能技术本身也需要大量的数据来进行训练和学习,因此在数据量不足的情况下,人工智能技术的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

其次,图书编辑在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个性化服务时,缺乏对个性化服务的深入研究和理解。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分析读者的阅读习惯、兴趣偏好来提供个性化服务,但是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应用需要结合图书编辑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图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才能提供真正的个性化服务。

最后,个性化出版是一种新兴服务,需要考虑版权、成本效益、读者的隐私和数据安全等问题。只有解决了以上各种问题,个性化服务才能真正实现。

三、人工智能发展的当下促进图书编辑职业发展的策略

(一)加强创新意识培养

在人工智能技术与出版业深度融合的进程中,编辑必须理性思考,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新技术,培养创新意识,尤其是人工智能应用于图书出版过程的创新意识。可以通过沙龙讲座、专家演讲、实践演示等方式来提高图书编辑人员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了解程度;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嵌入图书编辑案例分析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图书编辑人员的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需要结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如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等。因此,也需要对图书编辑人员进行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培训,通过定期学术讲座、人工智能应用培训,聘请人工智能专家对编辑人员进行人工智能嵌入图书编辑实践的培训,引导图书编辑人员建立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强化技术储备与专业化能力建设

在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需要采取有效对策来加强人工智能嵌入图书编辑中的技术储备和专业能力建设。

一是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等方式来提高图书编辑人员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实践经验来提高编辑人员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力,市面上有许多智能编校软件,如方正智能辅助审校系统、黑马校对软件等,可以自动查找和识别章节结构层次,图表序号、重要人物姓名、错别字等问题,编辑人员可以通过学习使用这些比较成熟的人工智能编校系统,熟悉和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二是跨界合作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实践应用,可以与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等学科的专家和学者合作,共同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通过跨界合作,可以有效地整合各方资源,提高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水平和效果。

三是建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案例库。可以通过收集和整理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编辑领域的应用案例,为图书编辑人员提供实际的应用参考和指导。同时,也可以通过案例库的建立,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应用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实施和推进,人工智能软件系统不断升级换代,在出版领域,编审功能更强大更易于操作的人工智能技术必然越来越多。人工智能从技术手段、思维方式等方面给出版业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只有全面推动创新意识培养,强化专业技术能力储备,才能拓展编辑职业发展空间,提高图书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出版行业的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个性化图书人工智能
图书推荐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班里有个图书角
数读人工智能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