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下肢自发性血肿形成并动脉栓塞治疗一例

2023-10-31贾吉刘庆江樊莉陶四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双下肢抗凝血肿

贾吉 刘庆 江樊莉 陶四明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79岁,因“反复胸闷20余年,再发伴双下肢水肿20余天”于2023年1月13日入院。患者20余年前因胸闷至我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置入支架1枚,出院后规范服用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但2年后自行停药,且未再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近20 d来患者出现胸闷症状加重,平地行走即可出现症状,伴双下肢水肿,至我科门诊就诊后收住院。既往高血压、2型糖尿病病史,平素规范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正常;未服用降糖药物及使用胰岛素,未监测血糖。否认吸烟、饮酒史,无家族遗传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5℃,呼吸19次/min,脉搏82次/min,血压126/80 mmHg,双肺底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可见静脉曲张。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5.72×109/L,血红蛋白125 g/L,血小板113×109/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2 s,纤维蛋白原1.94 g/L,凝血酶时间16.8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7.3 s,D-二聚体未查。血生化:总胆红素13.1 μmol/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0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1 U/L;血糖6.01 mmol/L,白蛋白32 g/L,血肌酐82 μmol/L,总胆固醇4.1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02 mmol/L。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扩大合并左室收缩功能降低(射血分数42%)。双下肢血管超声示右侧腘静脉、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入院考虑诊断:1、慢性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高血压3级(很高危组);4、2型糖尿病;5、右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入院后给予呋塞米利尿、依诺肝素钠4 000 IU(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抗凝治疗,并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每日睡前,沙库巴曲缬沙坦片100 mg每日2次、达格列净10 mg每日1次、米格列醇25 mg每日3次治疗。经治疗患者胸闷症状减轻,左下肢水肿消退,但右下肢水肿无改善。考虑右下肢水肿还与右侧静脉血栓形成有关。患者血肌酐正常,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为57.54 ml/min(Cockcroft-Gault公式),根据患者体重调整抗凝治疗方案为依诺肝素钠6 000 IU(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肺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未见肺栓塞。患者于入院后5 d内出现左下肢疼痛,查体左下肢大腿内侧可触及一大小约10 cm×8 cm包块,并见大片皮肤青紫(图1)。复查血红蛋白84 g/L,凝血酶时间58.3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7.6 s,D-二聚体2.4 μg/ml。双下肢CT血管成像示左下肢血肿形成,但未发现明确出血灶(图2)。请血管外科会诊后建议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暂停抗凝治疗。第2天患者左下肢疼痛无缓解,血肿较前增大,复查血红蛋白70 g/L,考虑存在活动性出血,予输注悬浮红细胞,又因发生输血反应停止输血,请放射介入科会诊后建议行左下肢动脉造影。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于发生血肿第2天在局麻下行左下肢动脉造影。以右股动脉为入路,常规穿刺并置入6F动脉鞘管,沿超滑导丝送入5F猪尾导管至左髂外动脉水平,行动脉造影(图3A、3B),见左股深动脉一分支远端有两处对比剂外溢,考虑为出血灶(图3C)。更换导管行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明确左股深动脉出血处,遂送入明胶海绵条行出血灶栓塞,复查造影未再见该分支出血影(图3D)。患者术后左下肢血肿逐渐变软和减小,皮肤颜色逐渐变浅,多次复查血红蛋白无继续下降,10 d后复查血红蛋白74 g/L,患者出院。术后给予吲哚布芬片100 mg每日2次(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每日1次(长期服用)及降糖药物治疗。患者2023年2月27日门诊随访,左下肢皮肤颜色恢复正常,复查双下肢血管超声示右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消失,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27 g/L。

大腿内侧肢体肿胀,局部皮肤青紫图1 患者左大腿内侧自发性血肿形成

左侧臀围明显大于右侧图2 患者双下肢CT血管成像

A:造影导管于左侧髂外动脉处造影,未发现明确对比剂外渗;B:造影导管于左侧股总动脉处造影,股深动脉一分支远端似乎可见少量对比剂外渗(红色箭头所示);C:调整造影导管于股深动脉再次造影,可见远端细小动脉两处对比剂外溢,考虑出血病灶(红色箭头所示);D:给予明胶海绵栓塞后,只有股深动脉该分支血管开口显影,其余血管无显影(红色箭头所示)图3 患者左下肢动脉血管造影及出血动脉栓塞过程

2 讨论

自发性脑出血导致血肿时有发生[1-3],也有脊髓硬膜外、腹壁、肾周及食管等自发性血肿报道[4]。自发性血肿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和标准,但一般认为其形成无明确的原因,如外伤、医源性操作、血管畸形等情况,临床上四肢自发性血肿鲜有报道[5]。本例患者经详细询问病史,其否认外伤史,患者入院后在进行左下肢动脉造影前未进行任何有创操作,入院查血红蛋白正常,双下肢血管超声无动静脉畸形等表现。入院时双下肢查体除水肿外,皮肤颜色正常,无触痛,未触及异常包块及其他异常体征。综上,患者左下肢血肿考虑为自发性。目前自发性血肿具体原因虽然不十分明确,但多有一些潜在的诱发性因素,如高龄、肾功能不全、动脉粥样硬化、肝素诱导的免疫微血管病、未发现的血管微小损伤等[6]。本例患者左下肢血肿形成原因为动脉破裂出血,使用依诺肝素钠抗凝治疗后凝血酶时间明显延长,推测可能为其左下肢动脉破裂出血的诱因。

肌间静脉血栓多发生于小腿,小腿肌间静脉管径较细,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确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中,47%~79%合并小腿肌间静脉血栓(calf muscular venous thrombosis,CMVT)形成[7]。孤立的CMVT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血液回流障碍,管腔内压力未见明显增高,故该病高发但症状较为轻微,常易被临床医师漏诊。目前针对CMVT是否需抗凝治疗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CMVT虽然症状较轻,但有延展为近端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风险,主张抗凝治疗[8]。但也有一些研究发现,多数CMVT患者其静脉血栓自然消退,只有少部分延展至相邻静脉,而出现肺栓塞则极少见,基于此特点和抗凝治疗的风险,建议密切观察,不需抗凝治疗[9]。有鉴于此,2016年美国胸科协会发表的抗栓指南指出,当患者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肌间静脉血栓位置靠近近端静脉、D-二聚体显著升高、血栓广泛形成(如长度>5 cm,最大直径>7 mm,涉及多条静脉)和活动性癌症等高风险因素时,建议抗凝治疗[10],但抗凝治疗药物剂量和抗凝时长仍存在争议,仍需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提供更多循证医学证据;而孤立性CMVT患者尤其抗凝治疗高出血风险者,不建议抗凝治疗。2021年我国《孤立性远端深静脉血栓诊疗建议》用药推荐,对于年龄>80岁、体重<50 kg和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30~80 ml/min)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用法为40 mg/5 000 IU/0.4 ml,2次/d[11]。本例患者CMVT无严重临床症状,且接近高龄,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抗凝治疗出血风险高,入院后抗凝治疗比较积极,且依诺肝素钠剂量比国内指南推荐剂量大,可能为动脉破裂出血的诱因。CMVT作为常见的血栓疾病,应引起临床医师足够的重视,其治疗目前存在较大争议,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相关指南审慎决定治疗方案。

本患者左下肢血管造影证实出血点为股深动脉一分支血管远端,出血点位置非常深,加压包扎难以有效压迫出血点,及时对该分支血管进行明胶海绵栓塞后才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本例患者在进行左下肢动脉造影前,下肢血管超声和CT血管成像均未发现明确出血点。在进行左下肢血管造影时,经反复调整体位,最后在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时才发现出血病灶,提示我们在查找病灶位置时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同时操作应尽量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导致难以区分原发性病灶和医源性损伤。

综上所述,双下肢自发性血肿虽然相对少见,但多能发现一些潜在的诱因。本例患者因CMVT使用肝素抗凝治疗可能为血肿形成的诱因之一。CMVT是否需抗凝治疗目前仍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临床医师在对CMVT患者进行抗凝治疗之前应权衡其利弊风险。

利益冲突:无

猜你喜欢

双下肢抗凝血肿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请您诊断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以呼吸困难、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