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因材施教的途径

2023-10-31周坤亮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18期
关键词:文本分析义务教育因材施教

周坤亮

摘要:因材施教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义务教育阶段有效落实因材施教,是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举措。通过对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文本分析,梳理差异化教学、个别化指导和个性化学习三种实施因材施教途径的具体指向,从提供技术与资源支持、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系统思考教学各要素三个方面提出有效落实的建议,以期为实践提供指导与启示。

关键词:义务教育;因材施教;课程标准;文本分析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18-0015-04

源于孔子的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历经两千多年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在教育迈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被赋予更高的价值与使命。实施因材施教,对于实现公平而优质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而有个性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1]将“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作为义务教育课程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并将“落实因材施教”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可见,在义务教育落实因材施教已是当前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举措。

一、实施因材施教的途径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阐述深化教学改革中提出“落实因材施教”,具体内容为“创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开展差异化教学,加强个别化指导,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发挥新技术优势,探索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服务个性化学习”。这从课程实施层面指明了实施因材施教的主要途径,即以学生为主体,借助信息技术支持,开展差异化教学、个别化指导和个性化学习,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为此,针对各课程标准中对于因材施教的相关阐述,聚焦上述三种途径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第一,各课程标准都提及实施因材施教的途径,大部分课程标准不仅在课程理念中提出,还在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提出实施因材施教的具体要求和措施;第二,各课程标准提及的实施因材施教的途径都指向差异化教学、个别化指导和個性化学习,且绝大部分课程标准涉及其中的两种或三种路径;第三,对于三种途径,各课程标准提及的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和个别化指导,其中对于差异化教学,几乎所有的课程标准都提及,且涵盖课程标准中的四个部分。

整体而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各课程标准都十分关注因材施教原则在课程教学中的落实,且同时考虑差异化教学、个别化指导和个性化学习三种实施途径。此外,信息技术融入课程理念、教学、评价、资源中,为三种途径的实施提供支持。

二、因材施教实施途径的具体指向

对于差异化教学、个别化指导和个性化学习三种实施因材施教的途径,根据各课程标准的阐述,进一步梳理其指向的具体内容。

(一)差异化教学的具体指向

差异化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基础、学习需求、个性特点等,采取与其相适应的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各课程标准中有关差异化教学的阐述主要涉及目标、内容、方式、评价和资源五个方面。

1.制定教学目标既要体现共同要求,又要兼顾个性要求

教学目标的设计或制定,除了要基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在认知水平、能力基础、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体现课程标准对全体学生的共同要求,也要体现不同学生的个性要求,确保达成共同基础的同时获得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要进行多维度的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在知识、能力、动机、情感等方面的准备情况,据此基于课程标准设计兼顾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教学目标。

2.设计多层次学习任务,合理组织安排各类学习活动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一方面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结构,同时也要考虑学生不同的认知特点、发展水平、经验基础、兴趣需求等,设计能够体现不同认知水平的多层次的学习任务,合理组织和安排符合不同认知特点与兴趣需求的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以体育与健康学科为例,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体质状况、运动基础、兴趣需求等,保证教学的基础性、多样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在体验不同运动项目魅力的基础上掌握专项运动技能。

3.采用适宜的教学方式,提供必要的支架支持

教学方式的选择和采用要关注学生在认知、需求、学习状况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融合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资源,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多样且适宜的方法和策略。对于教学进度和教学支持,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提供不同的进度安排和学习支架;对于活动组织开展,可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时,除了要考虑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外,还要考虑学生学情,为不同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路径。

4.选用适当的评价内容和方式,布置具有层次性和选择性的作业

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要关注学生在年龄、兴趣、能力、学习基础、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差异,选择和运用适当的评价内容和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促进功能。就评价方式而言,除必要的纸笔测试评价外,还要采用表现性评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运用诸如绘画、制作、演讲等不同形式呈现学习结果。对于作业评价,要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力差异等设计和布置不同层次水平、不同类型、不同完成方式的作业供学生选择,在完成共性作业的同时兼顾个性作业。

5.提供多样化的资源,支持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

教学资源的提供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特点,借助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平台,提供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素材及评价方案等能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多样且丰富的数字化资源,支持教师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以劳动课程为例,要注重从学校和学生特点出发,充分利用好各方面资源,为学生的三类劳动选择适合的时间和空间。

(二)个别化指导的具体指向

个别化指导是指根据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基础、学习需求、个性特点等,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个别化指导主要涉及指导的内容和方式两个方面。

1.针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个别化指导

对于学生的个别化指导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方面,还要关注认知、思维、策略等过程方法方面,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是全面的学习指导。在指导时,教师尤其要关注对学生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学习方法等以往可能有所忽略的方面的针对性指导。例如,课堂互动中,教师要全面关注学生在知识基础、认知过程、思维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深入分析这些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此外,教师要突出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指导。

2.依据评价结果提供个性反馈和个别化指导

个别化指导需要通过课堂评价和作业评价,准确了解学生在学业表现、学习策略、价值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支持进行及时的分析和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推送个性化的资源予以指导。学校要加强家校协同,建立监控、指导、评价、激励机制,适时交流和开展个性化指导。

(三)个性化学习的具体指向

个性化学习是指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与兴趣,选择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达成自定的学习目标和结果的过程。

1.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个性化学习

个性化学习过程需要信息技术平台、工具等的支持。在技术的支持下,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与特点,通过进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实现个性化学习。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学生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与互动交流方式主动学习。以英语学科为例,教师要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合理利用、创新使用数字技术和在线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提供支持。

2.针对学习结果进行个性化评价和解读

个性化学习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学生根据实际需求达成不同的学习结果并对学习结果予以个性化和发展性的评价和解读。个性化学习的结果主要包括课堂学习结果和作业完成结果,对其都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作出有针对性的评价和解读。对于课堂学习结果,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教学目标达成程度,并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对于作业完成结果,教师应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反馈学习信息,针对学生素养发展和个性特点提出反馈意见。

3.利用资源支持和促进个性化学习

资源是确保个性化学习高质量开展的关键要素,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特点、兴趣需求等提供诸如文字、视频、虚拟仿真实验等丰富多样的资源,突破教学时空,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具体而言,一方面,要注重开发和利用文本、数据、图片、音频、视频(动画)、软件等多种媒体类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师生互动交流方式,增进学习体验和探究,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另一方面,可结合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典型问题等录制微课,拓宽学习时空,满足不同水平和兴趣特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实施因材施教的启示与建议

在教学实践中,要确保差异化教学、个别化指导和个性化教学这三种途径得以有效落实,既需要技术与资源的支持,也需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需要系统思考教学的各个要素。

首先,实施因材施教需要技术与资源的支持与保障。信息技术与因材施教深度融合是教学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2],也是大规模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路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理念,注重因材施教是其重要的内容[3]。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资源的支持下,有望破解“因材施教”的难题[4]。首先,信息技术平台、工具与资源的使用,有助于差异化教学的深入开展;其次,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学情分析与个性化推送,大大提高了个别化指导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最后,智能化学习环境的构建与数字化资源的提供,便于线上线下融合学习的开展,保障了个性化学习的实现。

其次,实施因材施教需要提高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能力是实施因材施教的根本路径。一方面,因材施教除了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采用适切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外,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特点自主规划学习目标、内容和进程,并自我监控学习过程,及时调整策略,必要时能够寻求同伴合作,共同探究。另一方面,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是契合因材施教的教与学的方式,不管是差异化教学、个别化指导,还是个性化学习,都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能力。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本质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升能力,获得最佳的自我发展,这也是实施因材施教的要义所在。

最后,实施因材施教需要系统思考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要素。从已有研究来看,因材施教的“教”包括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是实施教学的全过程。在实施因材施教时,应根据学生差异,依据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确立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进而基于教学目标,选择和设计适合学生各自认知水平的学习任务,符合学生各自兴趣习惯的学习辅助材料,以及采用匹配学生各自学习偏好或智能倾向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然后采用适合学生需要与特点的教学方式,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最后,采用多样的评价内容与方式,并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学生个别化指导。

因材施教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途径,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遵循这些路径,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可以让因材施教真正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奋战2020 确保“收官之年”圆满收官[EB/OL].(2020-01-11)[2023-06-02].http://

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2001/t20200111_415187.html.

[3]顾明远,滕珺.《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实现[J].比较教育研究,2019(5):7.

[4]刘邦奇.智能技术支持的“因材施教”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以智慧课堂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20(9):31.

責任编辑:赵赟

猜你喜欢

文本分析义务教育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投资者情绪短期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维护正统还是观念复辟?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实践探索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