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民族歌曲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创新实践与探索

2023-10-31李红梅

海外文摘·学术 2023年6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广西民族

李红梅

广西民族歌曲主要是以民间歌舞形式创作,内容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社会生活、生产劳动,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广西民族歌曲是广西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社会文化、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是广西民族音乐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逐步完善的,具有鲜明特色和不可替代性的民族音乐艺术。为促进广西民族歌曲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就必须将民族歌曲作为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系统学习。此外,高校还应该通过加强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和课外活动等形式来传承和保护广西民族歌曲[1]。本文將从广西民族歌曲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其创新实践路径,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1 广西民族歌曲概述

1.1 广西民族歌曲类型

1.1.1 壮族山歌

壮族山歌是壮族民歌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壮族山歌的体裁主要有劳动号子、爱情民歌、情歌等。劳动号子是一种在生产劳动中产生的音乐形式,其创作手法灵活多样,能够充分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爱情民歌是壮族山歌中数量最多且最具民族特色的曲调类型,其创作手法丰富多样,可以用来抒发爱情、表达生活情趣、反映社会现实等[2]。

1.1.2 瑶族山歌

瑶族山歌是广西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的民歌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瑶族山歌的内容多为情歌,流传在广西大化县、江山县等地。瑶山山歌调式以C、D、E调为主,旋律流畅、婉转,演唱时以低八度为主,具有浓厚的地方气息和民族色彩。瑶族山歌中最具特色的是《四声部民歌》和《长歌》。《四声部民歌》是在瑶族民歌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演唱形式,通常以两句为一个单位,两个乐句之间用逗点连接,通常用来表达喜悦、悲伤等情感。《长歌》则是由两句组成一首山歌,并以四个乐句为一个单位进行演唱,在演唱时旋律多以降E、降B为主,并且往往在句尾采用“呼腔”,在歌词方面通常使用排比的结构,表达了瑶族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向往。

1.2 广西民族歌曲的特点

(1)创作手法具有多样性;(2)题材内容丰富多样;(3)音乐风格多样。

2 广西民族歌曲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创新实践的价值

当前,广西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民族歌曲教学和创作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它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音乐艺术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2.1 促进广西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

广西民族歌曲的形成与发展与广西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人文、传统习俗等息息相关。例如,壮族民歌《三条红》唱的是壮族先民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壮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之情;瑶族歌曲《十番》唱的是瑶族人民对爱情和婚姻的美好向往;侗族民歌《阿妹唱歌》唱的是侗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通过高校音乐教育,可以使广西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可以有效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使广西民族音乐文化得到进一步发扬与推广。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本地区民族历史、人文、习俗和传统工艺等。因此,将广西民族歌曲引入高校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2 丰富高校音乐教育内容

高校音乐教育作为传承民族文化、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引入广西民族歌曲,可以丰富高校音乐教育内容。要将广西民族歌曲融入到高校音乐教育中,就必须充分挖掘广西民族歌曲的特色,并将其融入到高校音乐教学中。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广西民族歌曲和讲解广西民族歌曲的历史背景、歌词内容、曲调特点等来让学生深入了解广西民族文化。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广西少数民族的民歌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领略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

2.3 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具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表现手法,也体现了当地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广西高校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引入广西民族歌曲,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广西民族歌曲,了解广西民族文化,同时也能通过音乐作品中的表达手法和表现形式来感受到广西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3]。在音乐教学中,广西高校通过对广西民族歌曲的学习和理解,可以让学生在感受广西民族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能提升民族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可以说,广西民族歌曲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创新实践是提升学生审美水平的有效途径。

3 广西民族歌曲在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现状

3.1 教材体系不完善

广西民族歌曲是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引入广西民族歌曲,必须要注重对广西民族歌曲的收集和整理,并将其纳入到教材体系之中。然而,目前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大部分音乐教材中都没有将广西民族歌曲纳入到教材之中。很多高校对广西民族歌曲的收集整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收集整理,导致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很少、很零碎,不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和音乐特点。

3.2 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目前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的是西方的音乐教育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把西方的音乐教学模式直接套用到中国的音乐教育之中,忽略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导致我国民族音乐文化逐渐流失,不利于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4]。调查显示,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中只有5%左右了解过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而有30%以上的大学生都不了解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由此可见,高校学生对于广西民族歌曲等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了解非常少。因此,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学生了解广西民族歌曲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3.3 教学方式单一

当前,我国的高等音乐院校持续深化音乐教育改革,对标新时代美育的新要求,推进“音乐教育与多学科跨界融合”的新文科体系建设。但是在我国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仍有很多学生并不重视音乐的学习,尤其对少数民族的音乐缺乏关注。当前广西很多高校没有针对广西民族歌曲进行相应的教学,教学方式因此陈旧保守,较为单一。

4 广西民族歌曲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创新实践路径

4.1 构建民族音乐课程体系,注重民族音乐实践教学

民族音乐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弘扬民族精神为核心,以传承民族文化为基础,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标,突出民族音乐教育的人文性和实践性,为广西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第一,构建民族音乐课程体系应以弘扬民族精神为核心。广西高校应从本土文化中汲取养分,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第二,构建民族音乐课程体系应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标。

同时,广西高校还应注重开展实践教学,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并将其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5]。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例如,可组织学生到当地进行实地考察、体验生活等,也可邀请当地专业教师或民间艺人进行现场授课指导。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广西民族歌曲的认识和了解,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4.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民族音乐理论课程

在音乐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关系到学生对民族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为此,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重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开展民族音乐理论课程时,教師可以采用讲解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在讲解《广西民族民间歌曲》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对广西的民族民间歌曲进行介绍和学习;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事物出发进行学习和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入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手段。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广西民族音乐的相关视频和音频资料;也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与广西民族音乐相关的视频资源并将其下载到本地电脑上;还可以邀请一些壮族音乐家来学校进行现场演出,通过现场演出让学生近距离了解壮族民歌。

4.3 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1)教师层面:首先,音乐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积极主动学习相关知识,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其次,音乐教师要深入了解广西民族歌曲的含义和内涵,对民族歌曲的节奏、曲调等都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此外,音乐教师还要利用自身专业技能开展民族歌曲教学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音乐教师要积极参与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如参与地方民族歌曲比赛、教学研讨等,开阔视野。

(2)学校层面:首先,学校要为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培训机会,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其次,学校要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学术交流机会,让教师在学术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火花。最后,学校还要为教师提供科研平台和一定的经费支持。

4.4 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挖掘广西民族歌曲的内涵

高校音乐教育要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音乐课堂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创作广西民族歌曲,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少数民族地区实地参观、体验,在了解民族文化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除此之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广西民族歌曲进行创编和改编,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比如,将广西民族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改编成《唱山歌》,《桂林山水甲天下》改编成《漓江山水》,《美丽的桂林》改编成《爱我中华》,《相思山之恋》改编成《千里之外》等。在对广西民族歌曲进行创编时,还可以充分挖掘广西民族歌曲的内涵,引导学生对广西民族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和学习。

5 结语

民族歌曲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到高校音乐教育中,既有利于弘扬广西民族音乐文化,又能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当前,广西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着教材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这不利民族歌曲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发展。因此,各大高校要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促进民族歌曲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创新发展。当然,要想使广西民族歌曲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各大高校还需进一步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路径,为民族歌曲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创新实践提供借鉴。

引用

[1] 刘明华.广西高校东盟民族音乐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以泰东北民族音乐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1(6): 127-130.

[2] 杨瑞.高师声乐教学创新改革与实践探索[J].民族音乐, 2021(3):104-107.

[3] 谢姿媚.高校民族音乐教学的创新研究——评《当代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与改革研究》[J].社会科学家,2021 (6):172.

[4] 范晓琴.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实践——以桂林旅游学院七玄乐府项目建设为例[J].喜剧世界(中),2022(4):115-118.

[5] 丹珠尔,包苏丹.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2,10(6):82-86.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广西民族
我们的民族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多元民族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