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山野种星星

2023-10-31陈新森

绿色中国 2023年9期
关键词:朱朱永华村庄

陈新森

朱朱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张夜景图——浓重的夜幕下依山而建的村居灯火炫目,犹如浩瀚星空中一片闪耀的星河。微友纷纷点赞,也有好奇者留言:这么美的村庄,在哪里?图片不会是ps吧?朱朱统一回复:我的家,浙江磐安三亩田村——《夜空中最亮的星》,短视频上过“学习强国”呢,在这里可以邂逅一种安静的美。

此刻,我和几位朋友正坐在朱朱家的“谷种”民宿喝茶,时光松弛,身心闲散。周末往山里走,已然一种习惯,山里好啊,空气是竹林山间漾出来的,果蔬是农家菜园自然生长的,闲书似看非看,俗身半倚半躺,听着蝉鸣鸟啼,最是闲适慵懒。

朱朱的丈夫陈永华,自小三亩田长大,育过秧,下过田,一直未曾离开农业这一古老的行当,如今依然从事水稻制种经营,稻种卖得响当当,好几次在全国全省评选中获大奖。民宿一楼挂着“如稗如稻”四字书法,还有他与水稻界院士专家的合影,书架上也陈列着不少“稻米文艺”之类的书籍,空气里散发着谷米的清香,这“谷种”之名取得也是恰当。我的老家也在大山深处,与三亩田隔着几道山岗,永华算得上老乡,平日山里的事、家常的事常说到一起。永华说,天气那么热,去三亩田纳个凉吧。一声邀约,三五好友便欣然前往。

车子在崇山峻岭间穿行,进入到盘峰乡丁埠头村,山渐高,林更茂密,公路贴着山体左盘右绕,随着山势蜿蜒升腾,直入灵江源深处的山腰。从山脚眺望,三亩田像是一幅色彩淡雅的油画镶嵌在底色墨绿的山野之间,公路呈s形从村中绕过,那些白墙黛瓦、错落有致的浙派民居,优雅地矗立在村道的臂弯里,丝毫不见违和感。

十多年前,三亩田还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穷山村。那时候,我在县里分管农业农村工作,有空就往山窝窝里钻,几次到三亩田,瞧着也是心酸——交通不便,资源匮乏,人均不到三分田,口粮只能吃半年,住房穿风漏雨,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老弱病残,还有那些破败的旧房。朱朱是扬州姑娘,永华在江苏做服装生意时与她相识,交往久了,成为恋人。那年过年,朱朱想到他老家看看,永华一时支支吾吾。“怎么啦,不想让我去啊?”朱朱的反问让永华回过神来:“求之不得啊,我爸妈高兴着呢。”“那你犹豫什么?”“我怕路远,风雪天的,又不好走。”其实,永华担心的何止是路,住宿、吃食、卫浴、还有电视,老家的境况哪一样赶得上时代,要啥没啥的,这一去到手的“凤凰”打不定飞了呢。

永华也是有心,电热毯、吹风机、各式罐头还有花样繁多的袋装食品,装满两大袋,吭哧吭哧一路往回搬,生怕城里姑娘在山里住不惯,尽可能考虑周全。朱朱当时哪晓得,这大包小包的,多半是为她进山添置的。先是火车,然后是汽车,再是拖拉机,一顿折腾,朱朱已是脸色铁青、浑身酸软,在丁埠头村歇息一个多钟头,接着还要走十多里崎岖山道,挑着担的永华一路不停地安慰:“快到了,快到了,累了就歇会儿。”朱朱后来说,没来之前真想不到还有这么偏僻的村,要不是那碧绿的青山、奇异的花草还有淳朴的乡情,说不定真打退堂鼓啦。

骨子里爱“沾花惹草”的朱朱,千辛万苦进山后,很快与这里草木有了深情,便在山里安下了家。老村改造后,更有了施展天性的舞台,这舞台就是自家的小庭院。村里实施“微改造,精提升”项目,要让村内环境绿意盎然,阳台庭院见花见绿,朱朱就开始动起脑筋,自己画图纸,网上购材料,学会育苗扦插,专门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让家门口的杂草地变身靓丽小花园,不仅种上了月季、杜鹃、百合、紫薇、灯笼花,还挂上了七彩吊饰,院子还添置了秋千、茶台,以及200多盆花草、多肉,把整个家簇拥在繁花锦绣中。

对花草如数家珍的背后,是朱朱天天在这儿厮守侍弄的耐心与恒心,嘴上说着“养花不能太娇贵”,清晨第一件事,总是向花园里的小花问个好。只要气温超过35摄氏度,朱朱每天会去浇两次水,每次花上半小时。小院太抢眼,惹得住在村里的客人,一批接一批在花草旁拍照留念。朱朱捧出刚采摘来的高山西瓜与大家分享,草木的清芬、香甜的气息、欢快的笑声,溢满整个农家小院。

仲夏午后,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阵雨给山村添了几分凉爽。我们沿着村道漫步,这条近百米的“花路”,原先是各家各户堆放杂物、杂草丛生的绿化带,几个月前,村里组织集中清理后,除了草,杀了虫,种上了花卉,许多村民自发地把盆栽花摆放在主干道旁。一个个院落、一幢幢房屋推窗见绿、出门即景,让每一个走进村庄的来客都眼前一亮。

在路上,我们碰到了刚外出归来的村支书鲍先进,村庄每一点变化,他既是引领者,也是见证者。十多年前,离村庄几步之遥的灵江源景区建成开放,以及6公里外的全省最大室外滑雪场开建,地处两个热门景区中间的三亩田村一下吃香起来,山民自制的笋干、红薯条、择子粉、甜玉米等山货甚是抢手。要说最受欢迎的,当然还是这里凉爽的气温,海拔750米,周边没有一寸土地不是绿的,气温比城里低6—7摄氏度,好多游客盼望炎炎夏季能在村里消暑纳凉。

一场脱胎换骨的村庄改造由此拉开,请浙江大学设计团队来做规划,采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拆除、统一建设、统一安置”模式,起初鲍先进有些担心实施的难度,没想到村民思想和行动出乎意料的一致:33户农户百分百签约,五天时间旧房整体拆除,全体村民住进临时活动板房。

村民的信任,越发让鲍先进等不住、坐不牢:早一天建成意味着早一天给村民一条逐梦的道路、一个温暖的港湾。他把自己药材生意先停了下来,一门心思扑在老村改造上,四处筹集项目启动资金,向县农商银行贷款1300万元,带着施工队和村干部采购材料货比三家,把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有一次,因肺炎引起肺管破裂,他辗转金华、上海等大医院,做完手术就赶回村里,看到他拖着羸弱的身体出现在施工现场,村民心里头有种说不出的感动。

那是一个全村男女老少喜庆欢腾的日子,历时两年建设的新居如期交付到每个村民手中,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小洋楼错落有致地点缀在青山绿水间。走进一户户敞亮的新居,你很难相信这是农民的家,是的,被我们裹进浓浓诗意的淡淡乡愁,还在数十年的破茅漏檐下游荡,还在离离原上刀耕火种间滋长。这个深山农民新村的出现,让乡村一下子贴近了城市,模糊了城鄉之间的差别,对农村、对农家的固有观念土崩瓦解,一种从未有过的欣喜,涌上心间,眼前这山沟里的城、画屏中的楼,何尝不是我们一直所向往和期盼的梦里老家呢。

小时候我在乡下农村生活,村子就几十户人家,但也是很热闹的样子,每到夜晚,能看到农家户户灯火通明,像是天上散落的星星,给山村带来光明与希望。大家摇着蒲扇在村口、在桥头、在弄堂议旧事新闻、聊家长里短,要是月夜,孩子们玩捉迷藏,追闹的声音,搅动了山村的宁静。偶有外人进入,会听到犬吠声。夏天的傍晚,水圳里、水塘旁传来村妇洗衣的棒槌声或男人的洗澡声。那些时光,体味到大山生活的真趣,的确令人心神爽然、眷恋不已。后来,村里人一茬一茬往外迁,没有了以前鸡飞狗跳的情景,也看不到孩子追逐欢闹的场面,夜晚只能听到孤寂的鸟叫声还有潺潺的溪水声。

我常想,老家水泥路通了,水、电、广播、电视以及通讯也都城乡一体了,山上竹木资源也丰富,山清水秀,田园肥美,鸡犬相闻,炊烟袅袅,多少人期待的诗和远方啊,为什么人们还要去城里租房住、打零工,过唉声叹气颠沛流离的日子,是心愿大,是眼界高,还是生活所迫,我想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

行走在三亩田的村道上,我似乎找到了答案——种田不够口粮,竹木卖不起好价,只有到城里讨生活,受益于“千万工程”深入推进,村庄发生美丽蝶变,村里房屋整洁、处处是景、空气清新,游客涌进村庄,商机无处不在,谁不乐意在家门口赚钱过安稳日子呢。

曾经的三亩田,不就是和我生活过小山村一样的偏远和冷清吗?看看改造后的新村,灯火璀璨,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惬意地穿梭于村庄的角角落落。千年古樟,百年老桥,有些年头的石磨盘、打稻机、斗笠、蓑衣,还有一些手手相传、城里难得一见的民间手艺,都让人不由地放慢脚步。越来越多的人到这个藏在青山碧水间的小村,来寻找乡愁、享受生活。从山外返乡的村民,从如潮的客流里,发现了乡村的价值,每年一户民宿至少三十多万的收入,哪个还喜欢四处去奔波。

我陶醉于三亩田细微处的精致:村口的溪谷边建了围栏与水车,就招来了和我一样爱玩水的游客,脚踏水车的风情,一直在童年的记忆里魂牵梦萦。微型的文化公园里,设置了带有一定坡度的椅子,我往后一仰,只见远处是黛绿的大山,朵朵白云慢悠悠地飘过银杏的树梢,很闲适的感觉。星空书屋那条螺旋式上升的通道,只容得下一个人,通过的一二分钟,有种向星空攀登的错觉,走出通道,便是环形阅读吧,书籍将人裹挟,抽一本喜欢的,倚窗而坐,乘兴而读,仰头是灿烂星河,平视是烟火人间,安静而又辽阔,谁都喜欢在这多读一会。生态绿道、湿地花田、观景平台、休闲茶楼等,犹如画龙点睛之笔,将山村勾画出别样的梦幻空间。

村景相融,景村一体,不仅提升了农家乐的品位,也让游客体验到新山乡巨变的魅力。途中,我们遇到了从宁波过来避暑的许姓游客,她连声称道不虚此行:“白天周边观景,夜晚听虫入眠。吃的是高山蔬菜,住的是山景洋房。村里的配套设施、公共服务做得好,走到哪里都很怡人。这里的凉,自然清新,沁入肌肤。今年第一次来,果然名不虚传,以后年年都要来。”

鲍先进接过话茬:“民宿建好后,我村就持续开展‘微改造精提升’,把村里的沿线、节点、院落通过小改造、小创意,提升村内的旅游服务环境,擦亮乡村的美丽底色,让游客有了更好的体验,人气也越来越旺。”我踩在鹅卵石小道上,似有一双有力的双手在脚底按摩,通体舒泰。村庄的石板路,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和技术铺设,下雨天也不会积水。我笑称,这微改造真是下足了“绣花功夫”。

晚饭的时候,我们把餐桌搬到屋外,那一块块黄澄澄、油亮亮的腊肉,一口咬下去,肥而不腻,嚼出盐的味道、风的味道,还有时光的味道、儿时的味道。那一盘盘碧绿绿、青旺旺的蔬菜,看着悦目,入嘴鮮美。采用古法酿造的米酒,用时光逐渐催熟,主人开坛倒酒,满屋盈香,每一滴都是劳作后的幸福滋味。

举杯言欢间,永华说,这山野,不仅种粮食、种果菜,还种星星。我怔了怔:“什么?种星星。”永华不急着解释:“等会儿,我带你们去看了,就明白了。”

吃罢晚饭,暮色渐渐浓重,村庄沐浴在空灵和静谧中。永华领着我们从村边的石阶拾级而上,山风拂荡,步履轻健,很快就看到半山一座小亭,仰头张望,见亭内早已聚满了人。近身一问,全是外地游客,他们也是来“摘星亭”拍山村夜景的。“从这里看,三亩田是不是群星闪耀,微改造中村庄亮化工程,让我们村一夜之间美出圈了。”我顺着永华所指看去,这不就是《夜色中最亮的星》呈现的画面——

起伏的群山中,三亩田就像一颗明珠,在暗夜中闪耀着夺目的光彩,村口牌坊上镌刻的“山田三亩梦里桃源”在灯光映射下格外醒目,山里山间、云海时光、翠林院、璞宿……每一家民宿的屋顶、屋檐,甚至院子、绿化带,都布置了与夜色交相辉映的景观灯,或成排闪烁在环村人行道上,或高低错落在人家的窗口屋檐,或温馨映照着夜间的店铺。那暖暖的、颇有年代感的光晕,映照在莽莽苍苍的夜色中,与月光一同舞蹈,与林涛一起弹唱。星河灿烂,美轮美奂。不是亲眼所见,真是很难相信。

三亩田的村名,因村前有丘三亩大的田而得名,鲍姓祖辈自清道光末年从仙居迁居此地,有山有田,有地有林,是他们当年选址安家的先决条件。而今,山水林田湖没变,路灯、街灯、霓虹灯、家用灯,这些种在山野的星星再一次把三亩田点亮,那光晕发散得好远,原先在余杭从事商业地产经营的小夏,就是被这“星光”吸引过来,他租下村旅游服务中心,开出有16个房间的“陌云听山”民宿,在村后租了二亩田和一些抛荒的山地,当起农掌柜,过上远离尘嚣归居田园的生活。

“嘟—嘟——”与小夏聊得正酣,他的手机响了,号码有点陌生,“可能是订房的”,接通,果然是:“哦,你是永康的,下周末,预订5个房间,好的,我记下了。”

离星星最近的村庄,也是梦想生长的地方。在三亩田仰望星空,突然发现,脚下的这片土地就是一片令人神往的星空——那么绚丽多彩,又是那么悠然诗意。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浙江作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朱朱永华村庄
How To Get Along With Your Friends Better
高铁阿长过生日
长在窗户上的“月亮”
我的小村庄
Club Recruitment
村庄,你好
村庄在哪里
遇龙记
遇龙记
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