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元素引入审计学课程建设探析

2023-10-31郑丽英阳震青教授桂林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0

商业会计 2023年19期
关键词:审计学育人思政

郑丽英 阳震青(教授)(桂林学院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桂林 541000)

一、引言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问题。面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和专业理论教育脱节的现象,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了“价值引领”,一些学生对课程和自我价值的认同度不高,迫切需要对高校教育体系和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如何进行改革?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最根本目标,在育人过程中做到德育教育统合,强调在育人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

审计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进行鉴证,是企业财务公信力的重要依据,是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审计在维护和稳定资本市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审计人员作为后盾。近年来在审计实务中常有审计人员发生职业道德失范和以权谋私等现象,表面上看是审计人员的惰性导致的审计流程执行不严密,深层次原因则是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和素养的缺失,因此,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刻不容缓。而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只依靠外部的强制规定很难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依靠审计人员内心的信念来严格要求自己(李海洲、唐衍军,2017)。因此在审计人才培养过程中需着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在基础的审计学课程中通过讲好审计故事、传扬审计精神、宣传审计价值,从而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双重教育目的,培养具备良好价值观的审计人才。

二、审计学课程思政目标设定

高校培养的学生,知识能力越强,将来对社会的贡献就可能越大。但这种可能性取决于学生所具有的价值观。因此,价值塑造对于学生成长具有关键的引领作用,通过课程思政可以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环境和良好机制,使学生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成长。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基于审计特性,在审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重视爱国情怀、职业素养、审计职业精神等思政元素。因此本文在审计学课程思政建设中以立德树人作为培养人才的最根本目标,如从情怀的维度出发,融入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的思政元素去培养具有职业情怀的审计人才;从素养维度出发,融入坚持原则、秉公执法、清正廉洁、诚实守信的思政元素去培养具有职业素养的审计人才;从意识维度出发,融入质量意识、标准意识、国家意识的思政元素去培养具有执业底线意识的审计人才;从能力维度出发,融入治国理政、经世济民、文化传承的思政元素去培养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审计人才。如下页图1所示。

图1 审计学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三、审计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设定好审计学课程思政双目标即专业知识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后,如何设计审计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邱伟光(2017)认为影响高校课程思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是关键,教材是基础,资源挖掘是先决条件,制度建设是根本保障。只有充分发动和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才能促进课程思政的全面建设和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上内容展开,探究审计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

(一)提升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课程思政的效果取决于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教师应认真研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相关文件,领会文件所传达的精神和内容,理解国家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提高政治站位,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并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领学生对价值观塑造的思考,从而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双重教育目的。因此,对于教师上好该门课程有以下要求:

1.教师要有整体性的课程观。在“大智移云物区”时代,审计信息化发展迅速,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要适应社会职业需求,在知识、能力、价值引领方面与职业需求相匹配。首先在知识、能力方面,基于审计学的学科特点,教师需要树立跨学科的人才培养理念。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使学生融通文、理、工、法等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兼具审计专业、所服务行业和现代信息技术等三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实现知识复合、能力复合。在价值引领方面,教师要重视价值引导,使学生认清未来作为审计人在社会价值中的重要作用,注重情怀、素养、意识、能力培养,凸显育人功效。

2.教师要具备课程设计理念。教师首先需要对审计学课程有总体的把控观,通过对审计学课程中各模块知识点进行认真研读梳理,挖掘每个模块每个知识点背后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将知识点与思政元素巧妙融合。对教学设计重新进行修订和优化,从而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双重教学目的。如表1所示。

表1 审计学课程结构设计思政理念

3.转变教学方法。为了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审计学专业教学中,并落实到每一次课堂中,教师需转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增加体验式教学、情感式教学,突出情感体验,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实现思政教育的入脑入心。

在审计教学方法中可以采用“故事教学模式”,如通过讲好红色审计人物故事,使学生了解到老一辈审计人以及当下审计人风雨兼程、艰苦朴素、清正廉洁、坚定信念的审计精神,通过他们的故事向学生阐述作为一名审计人“从哪里来”到“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通过真人、真事、真场景讲好审计故事,传承审计精神,于无形处、于无声处实现价值塑造目标;其次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运用该方法能够很好地将专业和思政结合起来,如审计失败案例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而这些审计失败案例究其原因在于舞弊者和审计人员的道德和价值观的缺失,使审计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深深地认识到道德和价值观的重要性,最终潜移默化地做到“知敬畏、守规矩”。

(二)选好教材

教材、教师、学生是课堂活动最基本的三要素,对教学活动和教学质量会产生实质性影响。其中教材是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依托,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传授什么样的教学内容,体现了知识的价值导向。因此,在教材选用上要严格、严谨。

(三)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1.强化四个自信和家国情怀。我国的审计史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审计机关经过了不同形式的调整,但始终服从于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以经济监督为核心的政治方向原则不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渐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审计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快速发展。审计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经济监督和经济警察的作用,“十四五”规划对审计的发展进行了前瞻性规划,体现了我国审计制度的制度自信和审计发展历史悠久的文化自信。通过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对我国审计史进行介绍与探讨,了解审计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使我国审计监督的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2.强化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审计因其监督评价的特性,在新时代发挥着经济体检的作用并承担着为维护公共利益而监督的历史使命。因此,作为一名审计人员,要具有家国情怀,始终把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公共利益作为执业活动、专业判断的出发点。在审计执业过程中审计队伍要秉持“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标准,不断提升自身的审计能力,提升审计质量。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将“教”与“育”结合起来,推进德才育人的协同建设,教师作为关键一环需要在“传道授业解惑”中渗透思政意识。比如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审计失败带来的危害,防微杜渐、引以为戒,教育学生坚守思想道德底线、廉洁从审底线,做到客观公正、廉洁自律、诚实守信。

3.强化职业严谨的态度和执业底线意识。随着一系列财务造假案的频繁曝光,公司造假手段越来越隐蔽,而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的过程中并未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履行审计职能,造成审计失败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对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实施的函证程序未函证或函证流于形式;对有预期关系的财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未实施分析程序或实施分析程序不到位,没有通过对数据进行相关的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合理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来识别异常数据,导致无法有效发现错报;考虑到成本过高而不恰当地缩小审计范围导致审计证据收集不足;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未能保持职业谨慎性和职业判断导致未能有效识别错报。纵观这些原因可以发现,审计人员无视审计质量意识、审计准则标准意识甚至无视国家意识,未保持严谨的职业态度,突破了执业底线意识,是导致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案例教学法,梳理舞弊手段、审计失效原因,来培养和训练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工作态度。通过对案例的再分析,培养学生在审计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探究,时刻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精神。

4.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资本市场的公开透明是其健康运行的重要基础,而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则是资本市场公开透明的前提条件。会计信息的客观公允关系到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能否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关系到社会资源能否合理高效运用。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审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审计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第三方鉴证者,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出具审计报告来向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传递会计信息公允的状况。如果审计人员出具了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将会误导大量的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浪费社会资源。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强调审计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保障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建立行之有效的领导管理机制、运行评价机制。因此,首先,高校领导应深入课程思政第一线,亲自授课听课,指导课程思政相关建设;其次,教务部门要统筹教育资源,拟定课程建设规范和评价标准,推出试点课程和示范课程,设置课程思政教学比赛,鼓励广大教师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内涵,充分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最后,设立激励机制,将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师的评优评先挂钩,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做到全员育人,只有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将课程思政意识运用到每一门课程中,才能使课程思政建设落细落实,生根开花。

四、结语

本文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从情怀、素养、意识、能力四个维度挖掘思政元素,以培养具有审计职业情怀、审计职业素养、审计职业底线、审计胜任能力为思政目标,在审计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挖掘审计专业中的思政元素、选好教材、转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关键作用等方式来转变教学思路,将思政元素有效地融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使得学生在具备扎实理论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宗旨。

猜你喜欢

审计学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审计学》课程教改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学》教材的编制与创新性人才培养
民族地区本科院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