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的“高科技”文具

2023-10-31朋朋哥哥

小读者 2023年19期
关键词:高科技甲地玄武

□朋朋哥哥

笔、墨、纸、砚被统称为文房四宝。在大多数古代文人的书房里,这四样物件绝对是缺一不可的。其实,文房用具里还有一宝,它比较容易保存,但又常常被忽视。这文房里的“第五宝”究竟是什么呢?

古人写毛笔字要蘸墨,这个墨和我们今天用的钢笔墨水不太一样,都是一块块的、固体的,要先加水研磨成墨汁才能用。这加水是很有讲究的,加多了墨色太浅,加少了墨色又太浓。古人会用什么来加水呢?杯子肯定不行,加水的量很难控制。于是古人就发明了一种专门为砚台注水的工具,叫作砚滴。有了它,古人就可以很好地把握加水量了。

现在我们要认识的就是一件魏晋时期的青铜砚滴,它的全名是玄武砚滴,现藏于青海省博物馆,是一件国宝级文物。

它的外形看起来是一只可爱的小乌龟,体积很小,只有巴掌那么大,表面有被腐蚀的痕迹。龟的头部往前上仰着,眼睛睁得圆圆的,嘴里衔着一个铜碗。龟甲的纹路十分清晰,边缘还有花瓣的形状。龟背上盘旋着一个长条状的东西,这是什么呢?原来是一条蛇。蛇的头在哪里,你能找到吗?它的头部前伸,落在乌龟脖子的右边。如果你仔细观察,还会发现蛇身上有一些点状的花纹。整件器物可称得上是做工精良、生动形象了。

不过,一开始人们并没有认出它是砚滴,而是把它误认成了一件灯具。这是怎么回事呢?20 世纪90 年代,它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的高寨汉墓群出土。刚被发现时,有人认为它是一件灯具,给它起名“铜龟器”。当时的主要依据就是人们认为龟背上的洞是用来注灯油的,嘴上的小碗可以放置灯芯,看起来是用来照明的。但不久便有人提出了疑问:当我们把它平放在桌子上时,乌龟嘴里的小碗要比乌龟的肚子高。如果它是灯具的话,那肚子里的灯油,怎么能自己流到比它位置高的铜碗里呢?于是,考古工作者开始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比其他文物造型,再对这件器物的构造进行反复鉴定、分析,最终认定这其实是一件砚滴。

玄武铜砚滴

青瓷圈点纹蟾蜍形水注

玄武砚滴

如果是砚滴,那它又是如何起到注水作用的呢?

仔细观察的话,我们会发现这件砚滴的龟腹是中空的,龟背中央有一个筒状小孔,可以直通龟的肚子。这其实就是一个注水口,水从龟背上倒进,流入腹中保存,再从龟的嘴里滴出来。

更神奇的一点是,给龟腹注满水后,如果我们用手指盖住注水口,那么不管你怎么倾斜小乌龟,水都不会从龟嘴里漏出一滴。但当你的手指移开,稍微倾斜,让空气进入龟背,水就会从龟的嘴里滴出来。这巧妙的构思,其实是当时的制作者运用了气压原理,是不是十分厉害呢?

不仅如此,这件玄武砚滴身上的注水口还可以用来暂时插放毛笔,小巧精致的外观又令它可用来陈设、装饰、观赏、珍藏。一件小小的器物,用途如此之多,令我们不得不感慨古人的聪明智慧和奇思妙想。

《这些推理题难倒你了吗》答案:

1.这类问题就是我国数学史上有名的盈亏问题。它有一个固定的公式:(盈+亏)÷分差=人数(单位数)。所以,这道题的算法就是:(8+5)÷(7-6)=13(强盗人数),13×6+5=83(布匹数)。答案是,共有13个强盗、83 匹布。

2.分析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看出,所求的阶梯数应比2、3、5、6 的公倍数(即30 的倍数)小1,并且是7 的倍数。因此,只需从29、59、89、119 中找7 的倍数就可以了。很快可以得到答案为119 阶。

3.便利店的时钟慢了5 分钟。

4.如果设其中某个数为X,则其他三个数很难用X 的式子表示出来。有一种做法十分巧妙,可以设四个数之和为X,则这四个数分别为X-22、X-24、X-27 和X-20。列方程(X-22)+(X-24)+(X-27)+(X-20)=X。解得X=31。31-22=9,31-24=7,31-27=4,31-20=11,即这四个数分别为9、7、4、11。

5.对于这道题,有人这样分析:去时多花的时间,返回时补了回来,因此,可以在正午以前赶回甲地。其实,这种分析的结论是错误的。错误原因在于缺乏具体的细节和数量分析。因为王先生去时所花费的时间已等于预计来回的总时间了,等办完事后,实际上已是正午了。所以,王先生不管如何加速,在正午前都是不可能赶回甲地的。

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启示我们:分析问题时,一定要避免想当然,要注意细节的分析,有必要的话,还要进行数量上的分析。

6.根据题意可以算出:当A 松鼠摘12个松子时,B 松鼠能摘9 个松子,而C松鼠能摘14 个松子。所以,它们的速度比是12∶9 ∶14。A 松鼠可以分得770×12/35=264个松子;B 松鼠可以分得770×9/35=198个松子;C 松鼠可以分得770×14/35=308个松子。

猜你喜欢

高科技甲地玄武
玄武
玄武烟柳
论如何在职高建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乾隆皇帝与“高科技”失之交臂
玄武
如何计算地方时
运动学公式应用五注意
“区时”的时间计算
平均速度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