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10-31万应峰平川区育才小学甘肃省白银市
■ 万应峰(平川区育才小学/甘肃省白银市)
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识字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写作素材的来源,一直受到教育者的重视。近些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新《课标》中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浅显式阅读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拓展式阅读教学势在必行。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拓展性阅读的价值
拓展性阅读是立足于语文教材,将课外阅读材料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体系中的一种教学方式,为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有效结合搭建起了桥梁,帮助学生实现了从浅阅读到深阅读的有效过渡。通过拓展阅读,学生接触到了不同的文本材料,在与文本材料的对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锻炼。一方面,拓展阅读有效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拓展阅读帮助学生增加了知识储备,提升了文化品格,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1.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提升自主阅读兴趣
何为语文视野?语文视野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理解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全面发展需要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共同发挥作用,而拓展性阅读就是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性阅读顾名思义是在已有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材料。通过阅读材料的合理叠加,学生将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从封闭狭窄的课文内容中解放出来,随着对于不同文学作品的接触,学生审视世界的视角将更加多元化和开放化,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价值观将逐渐形成。同时,随着学生接触到的文学作品的数量增加,学生头脑中的素材储备量将得到不断积累,有一定的储备量之后学生的语言思维、语言能力、写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阅读兴趣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2.有利于深化语文教学实践,强化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是一门兼具实践性和理论性的综合性学科。优秀的语文教学实践既向学生传递知识,也在浸润学生的情感,而阅读材料是实现这种目标的重要载体。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升华,学生通过阅读作者笔下的这些文字,可以深深感受到作者寄托在文学作品中的美好情感,从而激发自身的阅读兴趣。长此以往,学生的情感世界将不断丰富,他们的共情能力将得到不断提升,将会从作品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同时,语文学科也可以从最初的偏向于工具性的教学实践上升到文化性的教学实践,新《课标》所要求的语文核心素养也将从理论走向实践,真实的课堂教学也将更加丰富多彩。
3.有利于培养学生群文阅读能力,提升阅读技巧
群文阅读是相对于单篇阅读而言的。拓展性阅读是围绕课文内容进行知识拓展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由此可见,这两种阅读在呈现形式和阅读要求上具有一定的重合性。在课堂教学中,在对阅读内容进行拓展时,教师可以通过群文阅读的教学形式实施拓展性阅读。例如,在教《咏雪》一文时,教师可以选取部分课外素材(如《望庐山瀑布》《题秋江独钓图》《百鸟归巢图》《早发白帝城》《一去二三里》)进行群文阅读。通过关联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群文的过程中掌握共性知识(这些诗都是含有数字的诗词,都运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和阅读技巧(从形象和意境等方面理解诗词内容),提高拓展阅读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实效性。
二、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语文新《课标》的指引下,语文教师,对于拓展性阅读的重要性有了全面的认知,但是这种认识更多停留在观念层面和意识层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影响,拓展性阅读教学的效果还不太理想。
1.拓展阅读类型单一,迁移不足
拓展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迁移力。但目前的调查显示,在当前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主动围绕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阅读拓展,这种拓展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仅仅局限在较为狭窄的范围内,还未实现质的跨越。从数量上看,教师主要是以单元为单位推荐课外阅读物,推荐数量依单元需求而定,据不完全统计,一单元教师大概会给学生推荐两到三本课外读物。从质量上看,教师的推荐完全围绕教材,推荐的拓展阅读内容多数来源于课文作者的作品以及单元课后阅读链接。这种推荐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推荐的阅读作品在文体方面呈现出单一趋势,不利于学生将已学到的阅读知识和技巧顺利迁移到对其他不同文体的阅读过程中。例如,在讲授有关夏天的文章时,教师经常推荐《荷叶圆圆》《夏天里的成长》《夏天》等文章,《祖父的园子》《闰土》这类隐性描写夏天景色的文章不易出现在推荐目录之上。
2.拓展阅读内容不精,缺少重点
随着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拓展而拓展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教师在教学取材上不够精准,对每一篇文章都想进行拓展,很多拓展内容与课文文本关系不大,最终造成了扩展内容的空泛。每一篇文章背后都有如浩如烟海的背景知识,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处想拓展,那将深陷拓展的泥潭,这种无序拓展会占据学生课堂上品味语言、实践训练的时间,最终会分散学生对课文的注意力,影响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在《赤壁之战》一文的学习中,教师花费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介绍三国演义。除此之外,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科学性的拓展阅读较少,大多数教师将拓展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物和补充物,只注重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而忽视了对课外阅读任务的考察和评价,导致拓展阅读主要发挥的是锦上添花的作用,而未实现雪中送炭的目的。以三到六年级期末语文试卷为例,95%的阅读写作题目围绕教材展开,很少涉及教材之外的阅读拓展素材。
3.拓展阅读主体不明,负担偏重
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较低,教师会成为拓展性阅读的主导者和组织者,这是拓展阅读自身的先天优势,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这种主导优势。在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时间的安排等方面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伤害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正如学生反映,“教师推荐给我们的课外读物没有趣味性,已经落伍了,我们不喜欢它,但是又无力反抗,所以只能走马观花地浏览”。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将课外拓展阅读等同于阅读材料的简单叠加,没有对已有的课外材料进行整合,而是一味向学生推荐各种不同的阅读材料。调查显示,小学阶段教师推荐给学生的课外读本远超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罗列的数目。这种“推荐”在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阅读负担,引起了学生对阅读的反感,产生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将拓展性阅读法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受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阅读水平的限制,拓展性阅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未能得到充分体现。为了冲破课堂与课本的限制和约束,实现语文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整合,教师应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培育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调整当前的教学策略,为拓展性阅读教学顺利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提供空间。
1.合理选取课外读物,开展深度学习
当前,市场上文质兼美、意蕴深厚的优秀读物数量众多。如何合理选择课外读物成为困扰师生的一大难题。对此,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根据青少年儿童不同时期的心智发展水平认知、理解能力和阅读时间为小学生推荐了90种课外阅读书目。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授课需要自由选择适合的课外读物。小学语文教学仅仅依靠课内阅读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学生从阅读中提升能力,教师就必须运用优质的课外读物对阅读教学进行补充、巩固、延伸。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教师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四季的美。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动词和形容词描写四季的美。在描写春天时,作者写到“树木抽出新的绿芽”,“抽出”这一词的使用使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体会到了树木长出新芽的迫切感。教师在围绕上述内容完成课内阅读教学讲解之后,可以选择《四季之美》一文及时开展拓展阅读,巩固课文中所使用的描写手法,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找出课文中描写四季的形容词和动词,让学生在拓展阅读中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2.开展有趣读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没有兴趣支撑的阅读是不长远的。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营造宽松和谐共享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读书活动中畅所欲言,抒发自己的阅读感想,提升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让学生在拓展阅读的过程中感受阅读的乐趣,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首先,教师可以定期开展读书交流系列活动。不与他人交流的埋头苦读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效果甚微,对此,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学段、心理特征定期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读书交流活动。例如,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以课文作者为关键词,开展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在交流会上分享阅读心得,最大限度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可以以学段为单位,开展图书漂流活动,鼓励高年级学生将自己闲置在家的课外读物捐赠给低年级班级。同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向学生推荐不同的刊物。对于故事类读物,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东周列国志故事》《儿童精装谚语故事100则》,对科普类读物,可以向学生推荐《凡尔纳科幻故事》《十万个为什么》,文化读物可以向学生推荐《文心》《甲骨文的故事》《艺海拾贝》。
其次,教师可以举行各类阅读成果比赛活动。以赛促学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学校可以利用知识竞赛,手抄报大赛,诗歌朗诵、红色故事会等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帮助学生展示阅读成果,强化阅读动机。同时,学校还应该在学校范围内定期举行读书笔记展览活动,评选读书小明星,通过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最后,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学生可以参与当地图书馆组织的“墨香沁鼻,共享书宴”以书会友活动,通过与不同读者的交流,培养学生将阅读知识迁移到其他领域的能力。
3.传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有了好的方法,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质量都将得到大大提升。因此,教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根据文章的类型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首先,教师应将“读”的基本方法教给学生。速读,跳读,泛读,精读都是阅读的基本方式,不同方式的读可以让读者产生不同的感受。通过速读,读者可以明确文章的梗概;通过精读,学生可以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细腻情感。不同的内容应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只有这样,学生的拓展性阅读才能提质增效,学生才能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其次,教师应教给学生“写”的技巧。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边读边写是提高阅读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撰写读书心得,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标注、摘录的良好习惯。这些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也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涵。
例如,当学生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在读书笔记上写到“与海伦凯勒相比,我们太幸运,我一定会抓紧每一分每一秒,不虚度光阴,不埋怨,不放弃,以微笑面对厄运,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当学生读完《怪老头儿》后,在读书笔记上写到“我要像怪老头一样有创新思维”。阅读能教给学生很多生活的道理,阅读笔记承载着学生的阅读成果,可以给学生带来成就感。
4.家校联动,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家庭的不断协助,拓展性阅读的有效开展也需要家庭的积极配合。因此,积极推动家校联动,形成教师推荐,家长监督,学生阅读的三方合力,是阅读教学提质增效的有力途径。首先,教师要扭转家长的教育观,与家长共同制定拓展阅读教学活动方案。当前,部分家长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学生没有必要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课外阅读上,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向家长普及相关阅读知识,改变他们对拓展阅读的认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让他们从内心中接受课外阅读,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外阅读书目的推荐过程中。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良好的阅读榜样。小学生模仿性较强,如果家长喜欢阅读,孩子一定会热爱阅读。因此,家长除了负责监督学生课外阅读外,自身还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拓展阅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通过与不同文学作品的对话,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都能够得到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