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家园共育背景下如何提升中班幼儿的心理安全感

2023-10-31舒翠美

考试周刊 2023年42期
关键词:共育家园幼儿园

舒翠美

一、引言

心理安全感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感到安全、自由、无压力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个体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对幼儿来说,心理安全感的培养尤为重要,它关乎幼儿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然而现实中,幼儿的心理安全感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怯生感、能力感、独立感等方面,幼儿的心理安全感水平较低。

家园共育是一种教育模式,它强调家庭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的共同责任和合作。在幼儿心理安全感的培养中,家园共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家园共育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家园共育的支持力度不够,家长态度未能成功转换且配合度低,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家园共育的效果。

因此,文章旨在探讨幼儿心理安全感的培养以及家园共育在其中的角色,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提高幼儿的心理安全感,推动家园共育的实施。

二、家园共育背景下提升中班幼儿的心理安全感的意义

(一)促进整体发展

心理安全感是幼儿健康发展的基石。通过提高幼儿的心理安全感,我们能够营造积极的学习和成长环境,鼓励幼儿展现积极的情感、社交能力和认知能力。当幼儿感到安全和被接纳时,他们更愿意尝试新事物、与他人建立联系,并且更容易在学习中取得成功。这对他们的综合发展至关重要。

(二)培养情绪健康和自信心

心理安全感的提升有助于幼儿维持良好的情绪健康。当幼儿感到安全时,他们更能够应对情绪困扰和挑战。他们会更有自信心地面对新环境和任务,减少焦虑和恐惧感。这对他们的社交关系、学习和自我发展至关重要。通过与家长和教师的紧密合作,我们能够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情绪表达和调节方式,增强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三)加强家园合作和支持

在家园共育模式下,家长和教师的合作对提升幼儿的心理安全感至关重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支持,我们能够确保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获得一致和连贯的教育体验。这种合作和支持有助于建立幼儿的信任感和依赖感,为他们的心理安全感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创建温暖、支持性和关爱的环境,促进幼儿的社交发展和人际交往技巧的培养。

(四)促进个性发展

提升幼儿的心理安全感有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在一个安全、充满爱的环境中,幼儿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展现他们独特的个性特点。例如,一个心理安全的幼儿可能会更自由地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情感,更愿意尝试新事物,更有自我主张。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自我认知,了解并接受自我,从而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自我价值感。

(五)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

在家园共育模式下,通过提升幼儿的心理安全感,可以进一步促进家庭的和谐稳定。父母参与到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中,了解并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这不仅有助于强化父母与幼儿之间的亲子关系,同时也可以营造出更为温馨、安全的家庭环境。例如,家长可以通过阅读童话故事、共同制作手工艺品等活动,与孩子共度欢乐的时光,互相增进理解和信任。

(六)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的心理安全感,可以全面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一方面,心理安全的幼儿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直接提升了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与家长的紧密合作可以使教育工作更为有针对性,更符合幼儿的实际需求,这也提升了教育的质量。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家长提供的信息,更准确地了解幼儿的需求,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园可以赢得良好的教育声誉,吸引更多的家长选择我们的教育服务。

三、家园共育背景下中班幼儿的心理安全感的现状与挑战

(一)家园共育的支持力度不够

在当前的家园共育实践中,幼儿园对家园共育的支持力度不够,没有形成有效的家园共育机制,这使得家园共育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此外,家园共育的资源投入也不足,如教师的培训、家长的教育等,这些都影响了家园共育的实施。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幼儿园对家园共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是由于资源分配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幼儿园可能更多地关注日常的教学活动,而忽视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同时,由于资源有限,幼儿园可能在分配资源时,优先考虑了其他的教育活动,而忽视了家园共育的资源需求。

(二)家长的态度未能成功转换

部分家长对家园共育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高,认为普通家长是局外人的占比还很高,且在活动中较为不配合。这种态度使得家园共育的实施面临困难,也影响了幼儿心理安全感的培养。这可能是由于家长对家园共育的理解不足,或者是由于家长对自己在家园共育中的角色认识不清。在实际操作中,家长可能更多地看到自己的角色是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而忽视了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中也有重要的责任。同时,家长可能也对家园共育的具体操作方式和效果存在疑虑,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不配合的态度。

(三)家园共育的实施存在教师参与度不均的问题

在家园共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度存在显著的差异。一些教师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家园共育的活动中,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支持。然而,也有一部分教师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如工作压力、时间安排等,没有充分参与到家园共育的实施中。这种差异可能会影响到家园共育的效果。

(四)分层分类管理的实施困难

尽管分层分类管理的想法很好,但实施起来可能会很困难。理论上,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订适当的教育方式,对不同父母群体提出不同的教育建议,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可能缺乏足够的资源或者时间来实施这种个性化的教育方式,或者可能由于父母的理解和合作程度不同,导致实施效果差异大。

四、家园共育背景下培养中班幼儿心理安全感案例分析

(一)现状和问题识别

在我们幼儿园中,小明一直是一个开朗、好奇的小男孩。他喜欢冒险,对新的活动总是充满期待,善于与同龄的小朋友们交流,他的笑声总是在幼儿园的角角落落回荡。然而最近几个月,我们注意到小明的行为开始发生了变化。

在户外活动时,他总是独自一个人,看着其他小朋友在滑梯上嬉戏。课堂上,他的注意力不再集中,经常望着窗外发呆,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反应迟钝。曾经善于交流的他,现在在同伴游戏中常常选择独自玩耍,有时还会因为微小的冲突而流泪。

某天下午,在我们组织的一次绘画活动中,小明拒绝了与其他孩子一起画画的邀请,他选择了独自坐在一旁的角落里,抱着他最爱的小熊,一言不发。这让我们感到十分担忧,因为他曾经对绘画活动充满热情。

(二)介入和策略

识别出小明的问题后,我们开始实施一系列的行动以提供帮助。

家庭沟通:我们发起了一次家长会,邀请所有家长参与。在会议中,小明的父母分享了他们在家里观察到的小明的变化。他们说,小明最近变得孤僻,不再愿意参加家庭游戏。他会把自己锁在房间里,自己玩玩具,甚至有时候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哭泣。通过这次会议,我们能够理解小明可能正在经历什么。例如,小明的父母提到他最近失去了他的宠物,这可能是他行为变化的一个原因。这次家庭交流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小明的情况,同时也让小明的父母明白他们的孩子正在经历的情况,并讨论了如何共同帮助小明恢复心理安全感。

持续评估:为了更好地跟踪小明的进展,我们开始定期进行评估。我们制定了一套评估系统,包括观察清单和情绪日记。这些工具使我们能够系统地记录小明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并提供反馈给他的父母和老师。例如,我们观察到小明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明显下降,他不再积极回答问题,也不再和同学们进行交流。通过这些评估工具,我们能够及时识别小明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策略来帮助他。

心理安全主题教育:我们开始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引入心理安全感的主题。例如,我们设置了一个“心情分享”环节,鼓励孩子们表达他们的感受,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还通过阅读故事、角色扮演等活动,教导孩子们如何处理压力和挫败感。这样,小明不仅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表达他的感受,而且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其他孩子的反应,学习如何处理他自己的情绪。

(三)结果和改变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小明的情况有了显著的改善。他开始更愿意参与集体活动,尝试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他的注意力有了明显的提升,他不再频繁地望向窗外,他的眼神里再次充满了好奇。小明的父母也反映,他在家中的情况也有了改善,他开始更愿意和他们进行亲子活动,他的笑声也再次回到了家中。

此外,这个过程不仅对小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让我们的幼儿园有了积极的变化。其他小朋友学会了如何理解和接纳小明,他们开始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的感受。家长们也反馈,他们通过家长会和日常家庭活动,更好地理解了他们的孩子,也学会了如何为孩子提供支持。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认识到心理安全感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如何通过日常的教学和活动来促进孩子的心理安全感。我们希望这个案例能够帮助更多的教师和家长理解并关注幼儿园孩子的心理安全感。

五、家园共育背景下中班幼儿心理安全感的提升策略

(一)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共育观念

养育孩子的过程不仅是家庭或日托中心的责任,家长也应参与其中和老师多多沟通。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定期沟通将有助于双方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把他们培养好。家长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教育作用,主动与老师沟通,增加沟通的频率,将孩子在家里的成绩告知老师,交流好的做法和经验,实现家庭教育的协调。父母除了要了解幼儿园的职业观念外,还要向他们提出建议。父母应该意识到,他们自己是孩子知识的主要来源,他们的言行会被孩子模仿,对他们有很大影响。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积极与幼儿园合作。

首先,家长应参加幼儿园提供的亲子活动和家长会,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然后,家长可以通过亲子活动,观察孩子在幼儿园里的表现,了解孩子的需求和进步。最后,家长可以与教师进行定期沟通,分享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和情况,以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关注每一个孩子。

例如,幼儿园可以组织一个“一起看书的日子”,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在活动中,家长可以观察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与教师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想法,以便教师更好地理解每一个孩子的阅读需求和兴趣。

(二)家长要加强情绪理解和支持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他们的重要依赖对象。因此,家长对孩子的理解和支持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安全感。首先,父母需要多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的知识,这样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知道在什么时候应该提供何种支持。此外,父母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不仅可以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处理情绪,同时也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可以信赖的依赖对象。父母还可以通过和孩子的日常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样在孩子有情绪困扰时,可以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增强孩子的心理安全感。

首先,家长应通过阅读、参加研讨会、工作坊等方式,学习儿童心理学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然后,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的日常交谈,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当孩子有情绪困扰时,可以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例如,如果孩子对即将参加的体育比赛感到紧张,家长可以和孩子分享他们自己过去面对类似情况时的经历和感受,帮助孩子理解和处理自己的紧张情绪。

(三)建立儿童心理安全感的共育评估机制

1.开展家庭互评,推动共同发展

我们幼儿园每学期初都会详细咨询家长幼儿的情况,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期目标,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及时交流反馈孩子在幼儿园里和家中的表现,给予及时关注。期末的家长会主要是落实目标,交流孩子们的进步和不足,既要分析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又要分析实现目标的最佳做法,这样做有利于家庭成员敞开心扉,找出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提高与幼儿园互动的积极性,促进双方的全面进步。

2.建立定期评估幼儿园各项活动的家长委员会

为了保障父母对幼儿的评价,幼儿园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构建父母理事会与托幼机构的新型协作方式,将父母的消极行为转化为积极的行为,实现了家长与托幼机构间的民主协商,从而促进和传播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这种机制使幼儿园和家长能够相互评价,加深对幼儿的了解,帮助幼儿园提高教育质量。

综上所述,首先幼儿园可以设立家长委员会,由家长代表参与幼儿园的决策和评估过程。然后,家长可以通过定期的会议和沟通,了解和评估幼儿园的教育实践和孩子的进步。最后,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反馈,调整教育实践,以更好地满足每一个孩子的需求。

例如,家长委员会可以每季度组织一次评估会议,讨论幼儿园的教育实践和孩子的进步,提出改进建议。

(四)建立幼儿心理安全感的长期共育培训机制

1.开展以心理安全为主题的发展性教育

心理安全的发展性教育应遵循预防为主、全面覆盖所有儿童的原则。该教育模式需对接儿童不同的成长阶段,应对各类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如对初次融入幼儿园的孩子,家长和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参与各类适应性活动,逐步认识和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以减轻对新环境的恐惧和焦虑。而对即将步入小学阶段的儿童,教育者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故事解析等多元化方式,帮助他们熟悉小学的生活和学习,进而提升对未来学习生活的自信和安全感。在实施过程中,家长的参与尤为重要,他们需要了解并理解这一教育模式,以便在家庭环境中与学校教育形成良好的衔接,共同为儿童的心理安全感建立坚实的基础。

2.探索开展父母参加心理安全教育的多元化途径

实际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家庭与家庭之间不仅存在着教育理念和假设的不匹配,而且还存在着沟通渠道不畅的重要障碍。创建一个多样化和公平的交流平台是学前教育中心理安全感的最重要挑战之一。幼儿园可以开展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节日庆典、家长会等活动,运用信息化技术,构建幼儿园家长联系册、家长建议网上信箱、幼儿园网站、家长QQ群等,强化托儿所和家长之间的关系。

3.建立家庭交流,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

对儿童养成良好性格与行为来说,良好的家庭气氛、正确的教育方式、家长的模范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在幼儿入学后,教师要树立榜样,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质,营造一个温馨、自由、充满爱心的氛围。在教室里,教师、家长和老师、家人之间应该是和谐、平等、关心和关爱的。更重要的是,父母与老师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关注其成长,多留意观察、了解其在幼儿园里、家中的表现,并留意其心理变化,适时地调整和调整不良情绪。

综上所述,首先,幼儿园可以提供关于儿童心理安全的专题训练,让家长和教师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和如何提供支持。然后,家长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孩子的心理安全感。最后,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的交流和学习,持续扩充和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支持每一个孩子。

例如,幼儿园可以组织一个“如何支持孩子处理焦虑”的工作坊,让家长和教师了解孩子的焦虑情绪,学习如何帮助孩子处理这些情绪。家长可以将在工作坊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例如,在孩子即将参加比赛时,他们可以用所学到的技巧帮助孩子处理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五)提升教师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

教师在幼儿园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幼儿的心理辅导者。然而,很多教师在心理辅导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却相对不足,可能会面临困扰。因此,教师需要从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

具体来说,实施步骤如下:

设立定期的心理辅导培训项目。这个项目可以包括理论学习以及实践操作,使教师们能够在实际环境中提高心理辅导的技能。例如,训练教师如何识别幼儿的情绪波动,如何倾听和理解幼儿的感受,如何引导幼儿正确表达情绪等。

鼓励教师参加在线课程或研讨会。许多专业的在线平台提供心理辅导方面的课程,这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们获得更专业的认证,同时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心理辅导理论和实践方法。

邀请经验丰富的教育专家或资深教师定期到园进行分享。他们可以提供真实的案例分析,让园中的教师们有机会了解并学习应对各种情况的最佳实践。

建立模拟环境让教师进行实操。可以设计一些常见的情境,让教师们在模拟环境中练习心理辅导,从而提高他们的实战经验。

例如,幼儿园可以组织一个“心理辅导周”活动,这个周内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培训课程和模拟演练。教师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增强他们的心理辅导技能。

(六)出台分层分类管理办法,持续推进家园共育模式

学前教育工作是在年龄差异较小的儿童群体中进行的,但是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发展的差异性非常大,所以,在设计家园共同责任模式时,应该遵循分层分类原则,根据幼儿的实际状况,制订适当的教育方式,对不同父母群体提出不同的教育意见,实现分级指导的科学化。儿童的性质、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环境和父母的育儿知识是限制共同责任模式成功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教师在制定共同责任模式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并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同时提出制约因素,以促进共同责任模式的有效实施。教师应根据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任务和应对策略,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家园共育需要教师在现实中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有效的策略,结合早期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家园共育的发展进行科学分析,在指导方法上进行创新。

首先,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教育指导方案。这些方案需要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进行动态调整,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其次,定期与父母进行交流。了解家庭的具体情况和孩子的发展变化,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指导。接着,提供给父母相关的教育资源和支持。这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形成家园协同育儿的模式。最后,通过定期的家长会等方式,增强家园之间的沟通,形成协同教育的氛围。

例如,幼儿园可以建立一个家长微信群或者家长沟通平台,这样教师和家长可以更方便地进行交流,共享孩子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增加家长开放日和家长、教师一日体验活动的次数

家长在合作学习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学习者、观察者、评估者和教育者。在共同育儿的情况下,家长也需要有正确的观念,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积极与学前教育教师合作,以有效实施整个教育过程。在幼儿园实施共同责任措施,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积极合作,不断优化和更新共同责任方法,以提高幼儿教育的有效性。就幼儿园而言,鉴于父母资源具有丰富多样、易被忽略的特征,幼儿园要建立清晰的家庭协作模式与体系,并优化其内容,充分利用家长开放日和一日体验活动,让家长和教师参与其中。在家庭协作学习模式下,不管采取何种沟通形式,教师都必须进行与家庭协作学习紧密相关的活动,并与父母达成一致,共同合作,顺利实施家园合作学习模式,建立家园合作学习的沟通机制,促进幼儿教育的顺利发展。

首先,每个学期安排一次或多次的家长开放日。在开放日中,家长可以直接参观幼儿园的教学环境,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其次,定期邀请家长参加教师一日体验活动。这样家长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教师的工作,增加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和尊重。然后,在开放日和体验活动中设立互动环节,让家长和教师一同参与。这样不仅能增强家长的参与感,还可以增强家长对幼儿园的认同感和满意度。最后,通过这些活动,建立家园之间的沟通机制,使得教师、家长和孩子能更好地共同参与教育过程。

例如,幼儿园可以每个月举办一次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同时,每个季度可以举办一次家长、教师一日体验活动,让家长有机会走进教师的角色,了解教师的工作内容和挑战。

六、结论

综上所述,家园共育背景下提升中班幼儿心理安全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家长和教师的合作与沟通,可以营造支持性、关爱和理解的环境,为幼儿的心理安全感奠定基础。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共育观念,与教师紧密合作,增加对幼儿的情绪理解和支持。建立共育评估机制和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也至关重要。

提升中班幼儿心理安全感对整体发展、情绪健康和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这将促进幼儿的社交能力、自我意识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克服家园共育模式下的挑战需要持续的合作和努力,但通过共同努力,学校与家庭可以为中班幼儿创造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成长环境,使他们感受到安全、支持和信任,展现出自己的潜力和才华。

猜你喜欢

共育家园幼儿园
学校携手 共育共进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