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劳动课堂中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策略

2023-10-31陈娟芳

考试周刊 2023年42期
关键词:劳动探究评价

陈娟芳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突出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新课程背景下的劳动教育既传承了我国基础教育优秀传统的劳动教育,又凸显了新时代所需要的精益求精的技术教育。

“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无不体现了技术的重要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既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技术素养”不是简单的技术学习,而是使学生具有技术意识、技能概念,了解最基本的技术方法、技术知识。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技术素养呢?以下结合本人的劳动教学实践经验来谈一谈。

一、用好实物样品,激发技术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尝试的心理特点,教师直接出示精致的所要学习制作的实物样品比图片出示或创设情境的效果来得更好。因为实物样品是直观的、可触的,方便学生多感官参与体验技术的作用,产生对技术的亲切感与亲近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

(一)看一看

劳动课的制作项目所运用的技术有易有难,对一些制作比较简单、观赏性强的项目,可以用观察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其所用的技术。

秘鲁结是中国结的基本结之一,做法比较简单,用来制作银柳花卉既简单又美观。用中国结丝线制作的秘鲁结颜色鲜艳,几种亮色搭配在一起色彩缤纷,一大捧婀娜多姿的银柳插在一起甚是好看。课堂上,我拿出事先藏好的银柳作品时,学生们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惊叹声与赞美声,强烈的美的视觉冲击引发了他们心底想要制作的欲望及对美的渴望。接下来,每组发几根银柳,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基本能简单地说出制作方法及蕴含的技术。虽然只是用眼睛看一看,但是视觉冲击力与分析能力已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

(二)拆一拆

对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制作项目,光用眼睛看一看较难发现制作方法以及所用的技术,此时适合让学生动手拆开来观察。

涤纶彩球是一个制作相对复杂的项目,构成部件比较多,且成品展示的是整体造型,看不出部件的制作方法。所以课堂上,我设计了两次拆一拆的小组活动。第一次,把球体拆开,学生立刻发现球体构成的技术就是把喇叭筒部件串一串、压一压;第二次,让学生拆开其中一个喇叭筒部件,说一说制作的方法以及卷贴前原片的形状与制作方法。两次拆一拆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探究的过程中了解了涤纶彩球的制作方法及制作技术。学生对作品有了一定的把握,制作的欲望就更强烈了。

(三)玩一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寓教于乐是孩子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一些游戏性较强的劳动项目,可以在课始让学生玩一玩样品,从中感受其技术。

心锁环是一种智力玩具,在教学中我安排了两次玩一玩的活动。第一次在课始,让学生从1号信封里拿出心锁环样品试玩,学生不会玩时先教会他们玩的方法,也可以请会玩的学生来教一教。在玩的过程中,学生觉得很神奇,玩得不亦乐乎。此时,正是开始学习探究的好时机。第二次是在学生学会了制作方法后,我让他们拿出2号信封里的心锁环玩一玩,这时,他们却遇到了困难。然后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横杆与弯杆上圆环大小的秘密。第一次玩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第二次玩激发了他们的探索热情。玩一玩,让学生和技术贴得更近了。

二、丰富学习渠道,获取技术知识

劳动课程目标中指出“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通过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学习态度的学习和经验积累,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丰富的技术知识是进行技术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学习渠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最大努力发掘潜能,使学生获得必备的、丰富的技术知识,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一)从书本获取

劳动教材的设计与项目教学,不仅满足了学生个性需求,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需求。如教材中安排了“知识窗”“小贴士”“安全岛”“技术信息”等小栏目,用具体、简练、形象的语言及图片介绍了一些技术知识与原理。教师要透彻阅读教材,引导学生仔细认真阅读,掌握必要的技术知识。

(二)从生活获取

劳动学科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最紧密的学科,教材中的一些技术知识来源于生活,但这只是部分知识,并非全部。生活是一门大科学,值得我们好好去学习、研究。如“家政”系列和“种植”系列蕴含了许多的技术知识,这些知识,仅仅靠书本来获取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向家长或有经验的成人请教一些技术知识,最好是亲身实践,体会这些技术知识的重要性。

(三)从网络获取

教材和生活中获取的一些知识比较浅显、有限,但“现代技术注重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和融合”,一些比较高级的技术知识、技术原理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进行教授,而互联网为学生们敞开了一道通往知识的大门。我们要教会学生搜索的方法,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充分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

三、变革学习方式,掌握技术方法

“劳动课程倡导以实践为核心的多样化学习方式”,课程纲要建议我们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技术体验、技术设计、技术试验、技术探究等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达成课程目标,我们应根据学生个体与学习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重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习、探究、掌握技术方法。

(一)模仿学习

模仿,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手段,也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要想把学生培养成科技创造型人才,首先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模仿学习能力。一些比较简单的技术可以让学生自学模仿;一些比较难的技术,可以采用先示范、再模仿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如在学习中国结吉祥结的编制时,我将每一步的编制过程拍成图逐一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跟着操作。根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再通过实物投影,把难点一步步地示范给学生看。在试做和示范的基础上,学生再进行练习,就能比较快地把整个结编制完成。像这样的分解演示,把课中的重难点通过分解演示的方法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探究学习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是技术探究的主体。教材中每个制作项目都安排了探究学习,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发现、研究。

制作涤纶彩球需要剪比较多的圆片,在涤纶薄膜上剪圆片是一个技术活,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又快又好地剪圆片。于是,我先让学生自己剪圆片,他们感受到一定的困难。然后,我把“怎样可以把圆片剪得又快又好?”这一问题抛出,学生带着问题饶有兴致地进行探究,一段时间后,他们的探究成果已非常丰富:①在涤纶薄膜上一个挨一个画圆再剪;②两张薄膜重叠后剪圆片,一次剪出两个;③多张薄膜重叠,用夹子固定,一次可以剪出多个圆片;④把薄膜对折后剪半圆,打开就是一个完整的圆片;⑤把薄膜对折两次剪四分之一圆,打开就是一个完整的圆片;⑥对折后三等分,剪一个扇形,打开就是一个圆,其中三等分的折痕可以用来开槽。经过探究交流,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找到了合适的方法,制作速度得到了提高,探究能力也得到了个性化的发展。

(三)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动手能力有强有弱,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强带弱,让更多的学生学会技术方法。

创意台灯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制作项目,需要用木片、铁丝、导线、花布等多种材料进行制作,所需的技术方法也很多。这样一个项目学生很难独立完成,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各自选择擅长的部分进行制作,也为一些能力不强的学生提供了帮助。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最后每个小组都完成了各自的作品。虽然成品质量参差不齐,但是在合作实践中,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比较、互相鼓励,不仅使他们学会关心和友爱,而且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激励评价反思,保持技术情感

劳动课程“既应关注学生实践技能的习得、学习成果的掌握情况,也应关注学生技术知识、方法、态度的发展情况”。教学中,我们既要对学生做得好的地方进行积极的、正向的赏识性评价,也应针对学生制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反思,促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技术,对技术学习充满热爱之情。

(一)赏识评价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指出:“孩子需要鼓励,就如植物需要浇水一样,离开鼓励,孩子就不能生存!”自信心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课堂上,学生说得好或做得好的地方,教师要及时进行正面评价,以此激励学生;学生说得不好或做得不好的地方,教师不仅要及时进行正面评价,还要进一步引导,为学生自我改进和修正指明方向。课堂上,教师更需要有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对每个学生不同程度的进步,都能给予恰当的评价。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使他们在不断进步中正确认知自我、评价自我,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反思评价

反思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它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劳动作品或成果是劳动的体现,也是学生进行反思和改进的主要载体。尽管学生经历了充分的探究与实践,但最终成品仍可能会暴露出一些问题。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和肯定每位学生的劳动成果,并引导他们对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探究。通过失败原因的分析和成果经验的总结,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

(三)多元评价

新课程提倡多元评价,多元评价需要做到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多元。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评价内容既要关注作品结果的质量,还要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技术态度和习惯、技术探究、技术创新等方面;评价方式可以是口头评价,也可以是等第评价,还可以发一些小奖状。在每一个项目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体验和学习的结果是不同的,多元的评价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五、注重安全教育及环保意识培养

(一)安全教育

通过开展安全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安全相关的技能知识,使学生的安全意识获得有效提升,防止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出现意外,实现对学生的安全保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首先是对安全知识进行传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各种安全知识介绍给学生,包括各种工具的正确使用方式,以及避免发生意外伤害的方法等。例如在对电动工具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应向学生介绍其具体的使用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提醒学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要保持足够的警觉,避免出现意外事故。其次是培养学生的安全技能,具体可通过示范、模拟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对安全技能的应用进行了解。例如安全装备的佩戴方式以及消防器材的使用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模拟演练,使得学生的应对能力获得提高。再次是关于安全意识的培养,具体可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建立,例如意外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应对等。也应及时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权利义务进行充分了解。最后是关于安全管理的实践。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安全管理实践活动,如制定安全规章制度、组织安全检查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二)环保意识培养

首先,在课堂上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环保理念,包括垃圾分类和节能减排等,以此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充分了解如何进行环境的保护。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一些学生未能够深入了解环保问题,需要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环保的理解,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包括垃圾清理和植树等。最后,要对学生的节约用水用电意识进行培养,具体可通过一些实际操作,例如制作简单的节水节电设备等,来对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提高。

六、重视拓展创新,形成技术意识

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终极目标就是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技术意识,会运用所学的技术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江苏省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也指出:“课程内容既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同时又有利于引导学生走向未来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积极想象,大胆创新,把头脑中的想象付诸实际,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一)材料拓展

很多制作项目除了用教材中的材料制作,还可以用多种材料来替代制作。可以在教学的结尾部分,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例如学习了塑丝毽子可以拓展用废旧的包装纸、广告纸来制作毽子;学习了涤纶彩球可以拓展用彩纸、塑料零食包装袋来制作;学习了创意时钟则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很多废旧材料来制作。

(二)功能拓展

教材中的制作项目一般只有一种功能,其实有时只要稍微变一变,就可以变换新的功能。例如学习了手缝笔袋,可以引导学生做零钱袋或者小拎包;学习了铁丝做的衣架可以引导学生做晾鞋架或者丝巾架等;学习了收纳盒可以引导学生做书架、笔盒。

(三)技术拓展

制作同一种类型的项目,除了用教材中的技术方法,还可以用其他技术方法,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技术方法来制作。例如学习了手捏泥碗,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技术来制作一个不同造型的泥碗;学习了泥片笔筒,可以鼓励学生做一个泥条盘笔筒。

总之,劳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技术素养”为目标,使学生在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浓厚的技术兴趣,获取丰富的技术知识,掌握扎实的技术方法,保持饱满的技术情感,从而形成一定的技术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大胆思考分析,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不断加强亲身体验、实践与探究,让“技术素养”根植于学生内心。

猜你喜欢

劳动探究评价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