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课”视域下国防教育育人探索

2023-10-30杨金茹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9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国防教育实现路径

杨金茹

摘 要:国防教育是开展“大思政课”的丰富素材,“大思政课”是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途径,二者具有内在耦合性。将国防教育融入“大思政课”,应透过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三重视角,加强“大思政课”的队伍、内容和平台建设,切实发挥“大思政课”在国防教育方面的育人成效,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成为自觉行动,使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成为思想共识,推动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这是加强国防教育的现实要求,也是推动“大思政课”发展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国防教育;高校;“大思政课”;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9.077

0 引言

2022年9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意见》的印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对推动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学生群体,《意见》明确要求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创新学校国防教育形式,丰富国防教育内容,不断提高国防素养。

高校国防教育事关国之大事,如何抓紧、抓实,将国防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内容,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大思政课”的提出,为国防教育育人的理念研究和实践运用提出了新的探索途径。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3月6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高校应善用“大思政课”,有效运用国防教育资源,在“大思政课”理念下紧跟强国强军时代大潮,探寻高校国防教育特点规律,推进新时代国防教育普及,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成为自觉行动,使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成为思想共识。

1 国防教育与“大思政课”的内在耦合性

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社会大课堂为“大思政课”提供生动、直观、回应现实的教学题材,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使青年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感、代入感,培育青年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是社会大课堂的重要内容,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素材。

国防教育与“大思政课”具有内在的耦合性。一方面,国防教育是开展“大思政课”的丰富资源。国防教育不仅包含强国強军、崇军尚武的军事教育,更蕴含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开展“大思政课”的丰富资源载体。另一方面,“大思政课”是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途径。“大思政课”实现学校、社会、家庭、网络等教育场域及红色文化、党史文化等教育资源的有效联动,构筑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是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方法。

1.1 国防教育是开展“大思政课”的丰富素材

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要求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善用社会大课堂,拓展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国防教育包含居安思危、崇军尚武、强国强军的军事教育,更蕴含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是开展“大思政课”的丰富素材。

国无防不立。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离不开强大的国防。国防教育是国家为了巩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应对未来战争,在全民中进行的培树国防观念、传授国防知识、训练国防技能的教育活动。《意见》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凸显了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的功能,强调了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凝聚民族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所具有的军事属性有助于营造崇军尚武的浓厚氛围,提高全民国防素养,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思想基础、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所具有的教育属性能对全民思想观念产生强大凝聚力、感召力,弘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自觉形成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思想共识,并付诸实践行动。

国防教育融入“大思政课”,帮助学生深刻认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军队如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进程,深刻了解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两个大局”下强军思想的重要性,使学生培塑价值观念的导向,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真正认识自己承担的历史使命。

1.2 “大思政课”是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途径

“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大思政课”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构建多维时空协同育人,注重知识能力素养并重,旨在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高校国防教育事关国之大事。“大思政课”应紧跟强国强军时代大潮,探寻高校国防教育特点规律,紧抓课堂阵地,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讲清强军思想的科学指引作用,推动国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打牢爱国强军的思想根基;注重社会实践,把学生军训、征兵宣传、参观国防科技展览馆、军史场馆结合起来,大力弘扬崇军尚武、爱国拥军的优良传统,引导学生自觉投身国防事业。

通过“大思政课”进行国防教育,挖掘国防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内涵,丰富国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在课程形式上推陈出新,在课程内容上厚植国防教育,切实发挥国防教育的育人实效,实现知信行的有机统一,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 国防教育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三重视角

在“大思政课”建设中,应坚持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三重维度,进行新时代国防教育的普及与发展,深刻认识推进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推动国防教育有机融入“大思政课”,切实发挥“大思政课”的育人成效,推动学生关心国防、热爱国防、投身国防,为国防力量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2.1 理论与实践相互交织

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大思政课”建设既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也需要现实实践的支持。国防教育的深厚理论与具体实践是开展“大思政课”的重要素材。一方面,国防教育涉及的军事理论、国防历史、国防战略等内容,对于加强国防建设、培养国家安全意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加强国防教育,以强军目标为指向,培养有知识、有素养、有血性的国防后备力量,激发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责任,激发学生投身国防的热情。

由此,将国防建设融入“大思政课”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交互。首先要让学生从历史和政治维度深刻认识普及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形成理论认同。其次通过多形式的实践体验,深刻感受国防教育,自觉践行崇军尚武,凝聚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历史伟力。

2.2 历史与现实相互呼应

回望历史百年,屈辱与抗争交织的中国近代史用事实告诉国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就无法抵御外来侵略和颠覆,就会在政治、经济、科技等诸多领域受制于人。中国人再也不用仰人鼻息,架起几门大炮就能打开中国国门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读史明智,鉴往知来,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是开展“大思政课”的内在要求。但不可忽视的是长期的和平环境已然让部分大学生忘记了居安思危的古训,部分大学生忧患意识淡化、国防观念弱化、尚武精神退化,加强高校国防教育任重而道远。

国防教育融入“大思政课”,一方面要讲好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过程,讲好在“两个大局”下的强国强军思想,从历史厚度和政治高度认识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认识当下高校部分学生国防观念弱化的现状,加强国防教育正当其时。

2.3 中国与世界相互激荡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深度调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威胁增长,逆全球化思潮不断上升。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进程,正面临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迫切需要全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认清世界发展大趋势、适应科技革命大变革、了解国家发展大格局,将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国防教育融入“大思政课”,应立足中国与世界,着眼未来战略威胁、周边安全风险和全民思想意识变化,把高校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有机统筹起来,强化高校学生政治意识、国防意识、大局意识、斗争精神。应聚焦强军兴军伟大进程,把高校国防教育深度融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营造人民军队人民爱的浓厚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经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协调推进。应着眼全社会国防动员能力,培树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忧患意识和战备观念,调动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战争潜力,为打赢新时代人民战争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撑。

3 国防教育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实现路径

3.1 提升思政课教师能力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思政课”对思政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做出了新要求。思政课教师唯有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增强教学能力,才能保障思政课教学质量,切实发挥“大思政课”的育人功效。

首先,思政课教师要明确使命担当,切实履行新时代赋予高职院校“大思政课”教学的新使命,坚定政治信仰,传播先进文化,更好担起学生成长成才引路人的责任。

其次,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增强“大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能力,透过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中国与世界的大视野,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讲好强国强军思想,从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发展壮大的历史深度讲清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性,把爱国主义思政“大”课讲到学生心上,把弘扬爱国主义落到学生行动中,培树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忧患意识。

最后,思政课教师要积极作为,把退役老兵等教育主体“引进来”,真正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懂国防的人教国防,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引导力、亲和力,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

3.2 拓展思政课教学内容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政课要坚持“效果导向,内容为王”,一方面用好课堂主渠道、主阵地,另一方面要在传统的课堂内外拓展教学内容,为教学寻找深入浅出的实践之源、浅入深出的理论之基。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国防教育资源,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既是内涵上推动教学内容改进的体现,也是外延上拓展教学资源的体现;既是对国防教育资源的运用,也是创新思政教学的尝试。

首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講清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科学指引作用,也要讲活英雄故事、讲实强军故事、讲深爱国故事,把蕴藏其中的伟大实践作为滋养教学内容的载体,增强学生对理论的价值认同,激发学生对现实的情感共鸣。

其次,要利用全民国防教育日、抗美援朝等国家重要纪念日、“七一”“八一”等时间节点举办主题日活动,透过家与国、苦难与辉煌的交织,激活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热忱,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培树爱国主义,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最后,要利用军史场馆、国防科技展览馆等国防教育阵地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性活动中有更强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不断涵养爱国情怀。

3.3 丰富思政课教学方法

“‘大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系统工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形态”,善用“大思政课”推进国防教育需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除了重视教育主课堂外,还要搭建社会大课堂、实践活课堂和网络新课堂,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

(1)社会大课堂。“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社会大课堂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汲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空间领域,国防教育融入“大思政课”,要用好、用活各类国防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国防科技展览馆,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国防科技展览馆、军史场馆,开展“国防大讲堂”活动、全民国防教育日、国防教育为主题文艺会演、演讲比赛和户外军事素质拓展训练比赛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国防教育氛围。

(2)实践活课堂。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与报国行结合起来。依托国防教育资源,开展大学生军事训练和素质拓展,举办以国防知识、国防技能、国防体育、主题演讲等为内容的国防素养大赛,举办“万千国防人易颗爱国心”主题活动和红歌比赛,通过实践活动,在浸染着国防、爱国的土地上,继续传递爱国主义的接力棒,体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怀,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担当和时代责任。

(3)网络新课堂。《意见》指出要大力推动创新发展,探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应用,发挥数字技术对全民国防教育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在信息网络时代,国防教育要借助网络优势,科技赋能,打造3D史馆VR体验、国防活动线上直播的“沉浸式”课堂,构建信息整合、资料共享的国防教育资源平台,线上线下联动,塑造高校国防教育新模式,增强国防教育工作的前瞻性、全时性。

参考文献

[1]“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N].人民日报,20210307.

[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3]张政文,陆华.军事理论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

[4]徐蓉,周璇.善用“大思政课”推进教学改革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21,(10).

[5]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Z].20220901.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国防教育实现路径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当前国际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面临困境与突围路径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高校军事理论课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