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核心素养培养路径探析

2023-10-30林娟颖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9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有效途径产教融合

林娟颖

摘 要:本文在阐释产教融合及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基础上,通过分析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组成要素,制定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并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三个方面阐述了产教融合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产教融合;核心素养;有效途径;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9.039

1 产教融合的内涵

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产业与教育深度合作,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职业院校可根据所设专业,将产业与教学紧密结合,相互促进,鼓励订单班,二元制班级培养,将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在新形势下,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教育部等九个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合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提出,巩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学模式,建设一批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2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

进入21世纪后,美国重新构建了基础教育体系,提出21世纪学习框架,被称为亚洲第一的新加坡教育,提出的“21世纪技能”以及英国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各国均把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或核心素养作为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创新的重要内容和衡量标准。目前,国内面临经济增速快,产业形态迭代等一系列的现象背后,不仅引发我们的思考,“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而“核心素养”一词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新导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类。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而言,核心素养不仅是专业知识和核心技能的要求,更是对他们敬业精神、合作态度、职业态度、问题解决能力等隐性职业素养也提出了高要求,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要求从技术技能型人才转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转变,因此,重视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应成为我国高职院校培养教育的重要方向,在此背景下,产教融合共同培养成为提高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必然途径。

3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教育还局限于书本化教育,对于学生考核还局限于试卷式考核,缺乏系统的职业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对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培养内容、训练体系等机制不完善,缺乏系统化和针对性,对于学生岗位技能水平及企业认可度,没有一个可量化的评价指标。大部分院校在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考虑较多,对于学生综合素养考虑较少,加之没有建立相应的学科评价体系,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向不明确。

3.2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达成度不高

当前社会发展迅速,产业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对于人才的需求更是水涨船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以教促产,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形成快速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然而,就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来看,大多数培养目标只是完成了教学实践的需要,不能满足当前企业迫切的创新发展需求,导致学生只能成为企业短期廉价劳动力,岗位实习大多以重复性机械性工作为主,产教融合无法深入,校企之间也无法达成深度合作。

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是专业知识的累积,而是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敬业精神培养等多项综合能力的体现,而目前学校的教育模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作为培养中心,加之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开设往往存在教学任务过重的现象,很多老师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不得不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纯粹的把课本内容照本宣科的灌输给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思考性不足,甚至遇到问题无法主动思考不会积极主动寻求解决方法,同学之间也缺少互动,缺少团队合作能力。

3.3 产教融合“合而不深”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教育不能局限于校园之内,深入产教融合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然而,目前,产教融合存在“合而不深”,校企合作依旧“校热企冷”的现象在高校普遍存在,单凭学校的一腔热血,无法完成全面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要求,换言之,只有推动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推动两者之间合作的纵深发展,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校的人才培养必须有企业的参与,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职业责任感和岗位耐压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学校必须安排学生到企业去实践锻炼的根本原因。

但是目前学生的岗位实习存在校企分别培养的现象,与企业的合作仅仅流于表面,也缺乏一个严格的监督管理体系,对于学生在企业的学习生活,没有建立系统性的培养规划,企业的培养并没有真正融入学校的教学体系中,学校指导老师与企业指导教师联系甚少,再者,部分企业接收实习生的初衷都是希望他们能够尽快熟悉工作岗位的实际操作流程,能够快速承担起企业运营工作,在高职院校并未制定学生岗位实习阶段培养、监督条例和方案的基础上,企业往往忽略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关键等能力的培养,只限于技术方面的培养往往不涉及真正意义上核心素养的培育。

4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组成要素

本研究构建的高职院校学生核心需要构成要素体系主要是把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分为专业知识素养,技能素养及职业素养三大模块,专业知识素养下设包括理论素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技能素养包括专业技能,方法技能及社会技能,职业素养包含职业规划,职业道德及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又根据企业认可程度分为敬业精神,合作态度和职业态度,共计12个构成要素。

根据此评价体系框架,通过信息化的方式,根据3大核心维度进行指标设计,分别占比30%,40%,30%,评价方式根据不同教学主体,在学校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的联合培养下,加上学生自评体系,就形成了完整的学生评价表(见表1),通过评价表,客观精准得出每位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综合评价得分,根据得分的高低以及不同模块得分情况,推荐与学生契合度匹配度较高的企业,并在学院形成狠抓职业核心素养之风。评价体系的形成需遵循科学化可操作核算简易等方式,在起到实际作用的同时,不过于增加教师、企业和学生的负担,既要简明且具有科学性,又要体现关键核心指标,客观科学的反映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水平,准备体现培养要求,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除此之外,评价体系不能只拘泥于学校,拘泥于课堂之上,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要求,对学生的实操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对于企业而言,更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道德水平、精益求精等品质的培育结果,因此,需要全程全方位的对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进行评价,最后,在产教融合人才培育模式中,基于高职院校“2+1”的培育模式,学生不仅只有在校生这一个身份,更是实习生,是企业的员工,因此,要想客观全面的评价学校培养学生的质量,企业指导教师的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因此制定评价指标需对标行业对毕业生的要求。

5 產教融合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5.1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深入核心素养培育研究

立德树人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根本性目标,思政教育已然成了高校重中之重的课程,在此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必然成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培育学生的新标准,然而,目前高校教育依然存在人才培养目标片面性的短板,重理论重技能养成轻素养培养,在培养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忽略企业真实需求,培养的毕业生往往达不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因此,高职院校急需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进行改革,在培养理论与技能的基础上,加入核心素养培养研究,包括机械类行业所需求哪些核心素养,又是如何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体现等问题都需要充分考虑,再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细则,包括课堂思政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等都要考虑在内,形成可视化可操作的课堂教学手册,使课堂教学开展的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操性。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核心素养,在高校课程设置时,应考虑企业真实需求,并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融入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中,积极开设第二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能力竞赛、红色之旅、创新创业大赛等,通过第二课堂的培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重视职业规划的培养,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解剖自身,在找到职业兴趣的前提下制定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一对一专业化指导,不可进行笼统性的教学。

5.2 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深化校企合作

如果说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骨架,教师素质就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培养质量,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来自高校,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对于学生毕业后将要工作的企业要求了解甚少,对于学生需要培养什么样的职业素养更是不明晰。2022年,教育部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双师型教师是指爱党爱国,具备良好师德修养,具备企业工作或实践经历,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并把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的教师。这就鼓励高校教师应具备科研和企业工作经验双重要求,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能够更加清晰地掌握学生的培养目标,对标企业核心要求,明确培养方向,并能给予准确的就业指导,将企业所要求的敬业精神、合作精神、职业态度及时传达给学生。另外,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指标,不应局限于期末考试,更应该采取的是过程性的评价,单一的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定义学生的学习效果,过于片面化,而是需要综合判断学生是否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了一定的知识提升,有了一定的态度转变,有了一定的价值观提升。

5.3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共建核心素养培育方案

高职院校育人体系无法脱离企业,灌输式的培养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无疑是单一的,企业应该从辅助育人转变为主体育人,深度产教融合是必然趋势,可通过订单班、二元制班,共建实训基地,岗位实习等方式,让企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全程参与,共同研讨实践课程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企业文化和企业需求的宣讲,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完善学生职业性和实践性的培养。对于企业而言,应提高对校企共建的热情,主动向校方传达企业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并形成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对于企业所需的职业适应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可以在实习实践中加以培养,在实习实践中向学校输送企业优秀人员,先进生产技术,完善的管理流程,通过讲座教学等方式,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育人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金根,杨伟球.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问题与对策[J].河南农业,2021,(15):710.

[2]刘艳妮,吴琦.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9(04):6466.

[3]田琳双,唐智彬.论职业核心素养取向的职业教育教学项目开发[J].当代职业教育,2021,(02):98104.

[4]高思茵.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2.

[5]桑蕾.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126.

[6]曹丽粉.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42(08):7274.

[7]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Z].

[8]胡小桃.走向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师课程创生[J].职教通讯,2021,(08):8593.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有效途径产教融合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