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浪漫下的世态悲凉

2023-10-30程淑馨

今古文创 2023年39期
关键词:战争伦理

程淑馨

【摘要】野坂昭如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小说家,他把自己称为“废墟黑市派”,擅于用戏剧风格的饶舌体来描绘战争的悲惨和人类的内心。小说《萤火虫之墓》是一部野坂以自身战争体验为素材的小说,它不仅讲述了一个时代的悲剧,更是刻画了残酷战争下的虚幻渴望与不切实际的悲伤。本文拟将战争书写与伦理解读结合对此作品进行分析,在丰富本作品相关研究的同时,也在字里行间窥探出战争中人性的沉沦丧失,以及战争留给人类深远的无限创伤。

【关键词】野坂昭如;《萤火虫之墓》;战争;伦理

【中图分类号】I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9-0025-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9.007

野坂昭如(1930—2015)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小说家、歌手、作词家、政治家。他把自己称为“废墟黑市派”,擅于用戏剧风格的饶舌体来描绘战争的悲惨和人类的内心。野坂著述颇丰,且不少作品斩获殊荣。1967年凭借《萤火虫之墓》《美国羊栖菜》两部作品获第59回日本文学直木奖,1997年和2002年又凭借《同心圆》《文坛》分别获吉川英治文学奖与泉镜花文学奖。小说《萤火虫之墓》(以下简称《萤》)是一部野坂以自身战争体验为素材的小说,它不仅讲述了一个时代的悲剧,更是刻画了残酷战争下的虚幻渴望与不切实际的悲伤。德永淳曾评价“《萤》作为表述反战意识的作品而被读者接受”(德永淳,27),越前谷宏认为“《萤》中所描写的空袭情景,或者说废墟下压倒下的场面,都给读者们留下了有关‘战争’的深刻印象”(越前谷宏,48)。野坂昭如在《萤火虫之墓》中运用倒叙的手法,记录了太平洋战争时空袭给日本无辜民众带来的无限伤痛,揭露了战争蹂躏下的世态炎凉,表达了自身对战争的严厉控诉。

目前国内对《萤》的先行研究主要以叙事方式、亲情观以及家庭伦理关系为切入点,而国外学者的研究则主要集中于战争表象、作品中的地域关系以及作品结尾的改写等方面。国内外先行研究虽然都涉及其战争主题,但是将战争书写与伦理解读结合分析的研究寥寥无几。战争之残酷同人性之纯真相互映衬,作者通过童真的笔触,化自身经历转化为现实书写。因此,本文拟将战争书写与伦理解读结合,对此作品进行分析。在丰富本作品相关研究的同时,也在字里行间窥探出战争中人性的沉沦丧失,以及战争留存给人类隐蔽深远的创伤。

一、童话笔触下战争儿童文学书写

“‘战争儿童文学’一语来自日本语语汇。日本儿童文学中的‘战争儿童文学’这一用语产生于本世纪年代,指的是反对战争、希望和平的儿童文学作品”(桐欣,68)。《萤》属于战争儿童文学范畴,是一部抒情色彩浓重的童话小说。在二战后期的神户,一场空袭灾难使得主人公清太和他的妹妹节子失去了双亲,无助的兄妹在投靠亲戚时得到的却是冷漠与无情。清太和节子只能自力更生,相依为命。他们孤独彷徨,宛如暗夜中微微飘零的萤火虫,最终脆弱的他们还是在这场战争中悲惨死去。虽然这是一部童话作品,但整部小说成功地利用了倒叙的叙述方式,“结构上的前后呼应使人物的情感更加沁人肺腑,反战、人性的主题得以强调”(杨晓林,72)。同时,野坂从儿童立场出发,深入儿童心灵世界内部的同时,展现出其深厚的写作功底。在《萤》中,节子在奔逃中丢失木屐后天真地告诉哥哥“我也有钱呢”(野坂昭如,10,以下此书引文仅标注页码);清太也会温柔得对妹妹说道“头巾可以不用再戴啦”(13);被阿姨赶出家门后,幼小的妹妹会抱着玩偶咧嘴哭诉……这些话语行文简练却不乏生动,单纯而透明的口吻为儿童读者轻松地刻画出一个单纯可爱的节子、勇敢细心的清太以及兄妹俩之间深厚的情谊。此外,小说里多处陈设悬念,为全文渲染出凄凉悲惨的气氛。节子身上密密麻麻的红色斑点、无数萤火虫第二天却只剩下尸骸、黑暗之中的倾盆骤雨等等,其实这些线索都是野坂为下文描写遭受空袭轰炸后凄惨情景做铺垫的。节子因为这场灾难整日食不果腹,最终沦落为战争的牺牲品;爸爸在巡洋舰上也不幸失去了生命;勇子彻底丧失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靠在车站旁的柱子下,在饥饿与屈辱中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萤》这部讲述战争悲剧的作品,在野坂简单安静的书写下却隐藏着潜在的爆发力,带给读者无限的思考与沉思。

埃里克森指出,“创伤既可以来自一系列的人生经历,也来自一次突然的恐惧事件;既来自一段时间的压抑和倒退,也来自一个打击的时刻”(Erikson,457)。创伤产生的缘由是多种多样的,但在所有创伤之中,战争创伤无疑是最可怕、最有杀伤力的。这场残酷的战争经历不但摧毁了人的肉体,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还给空袭生还者的精神世界带来了巨大冲击,留下了隐蔽深远的战争创伤。“第一波猛烈的轰炸过去,清太产生了错觉,以为寂静突然造访,但随即听见B29轰轰隆隆的轰鸣声连续不断,仿佛泰山压顶”(8),突如其来的空袭让一切皆笼罩在烟雾之中,房屋霎时荡然无存;清太的妈妈身上到处是烧焦烧烂的痕迹,最终“因为烧伤导致衰竭,断了气”(16);火葬场上尸横遍野,“吐血泡的汉子、单腿截肢的女人也都死了”(17)……可怜的清太在一夜之间失去了父母,流离失所,这对清太的心灵所造成的创伤是深刻而无法修复的。战争悲剧的种子无情地撒在天真烂漫的孩子身上,清太一家从原本幸福的生活,一点点走向覆灭。可怜的清太不仅要面对着思念亲人之苦,还要独自舔舐着受创心灵之殇,默默消化着内心的悲痛以照顾自己的妹妹。或许兄妹两人对生死只有朦胧含混的理解,但随着年纪的增长,战争造成的苦难与创伤终究给他们带来最极端的侵入性刺激與最残酷的暴力,使得他们成为战争蹂躏下的牺牲品。即使清太和妹妹暂且幸存了下来,但战争经历已镌刻在生还者的记忆里,战争给他们带来了死亡和杀戮,带来了恐惧与困顿,即使侥幸存活,也满是惶恐、不安与绝望。战争带来的滞后性伤害让年幼的他们在生理上痛不欲生,亲人们的突然逝去使他们在心灵上愁肠寸断,身体和精神的异化带给他们不可磨灭的创伤体验,他们既是战争下的“幸存者”,亦是战争后的“受害者”。

“这部作品主要通过清太和节子的对话展开,对于一些低年级的儿童来说,也是能够读懂的”(大河原清,220),野坂和孩子们站在一起,从儿童价值观立场出发,与儿童一起去思考、解决、共鸣、感动。他书写空袭灾难等重大主题时,并非正面捕捉战争悲烈,也并未予以宏伟的构思和恢宏的笔调,而是凭借似童话世界般梦幻、诗意的抒情描写,充分满足了孩子们的欲望,抓住了年轻读者的心。野坂亦没有直接刻画出主人公对战争的不满,但作为战争中最无辜的群体,这群儿童在强与弱的实力悬殊中,以幼小的身躯、纯真的眼神、脆弱的心理亲历杀戮与血腥。总之,战争给他们的肉体和心灵带来的巨大伤害无处遁形。野坂于凝练沉郁的书写下蕴含着对战争的揭露与控诉,对和平的殷切盼望与呼唤,如此创作手法促使这部经典童话作品收获了无数读者的好评和称赞,在诸多战争儿童文学作品中经久不衰。

二、伦理视域下温暖与悲凉的交织

2004年,在《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批评新方法新探索》一文中聂珍钊教授首次提出了一个新的文学批评视角——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伦理学批评在继承了中国道德批评传统的同时,也借鉴了西方伦理批评研究成果。它主张从伦理的视角去分析文学的伦理本质及其教诲功能,以“文学文本为主要批评对象,运用其专有术语解读文本描写的不同生活现象,分析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等复杂关系中的伦理问题,解剖特定历史环境中不同的伦理选择范例,分析伦理选择的发生、发展和结果,从不同的伦理选择中寻找道德启示,发挥文学的教诲功能”(聂珍钊2020,71)。《萤》这部小说的时间设置为二战时期,战争的无情与残酷深刻地影响了普通人的生活与命运。在此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人们为了生存逐渐丧失了本心,暴露出黑暗的一面,人性和亲情已然不足挂齿,残酷的现实击碎了清太兄妹对生活的期待。但在炎凉世态下仍有一丝温暖,清太仍用内心的柔情与纯真呵护着妹妹。虽然清太后期为了生存而选择偷窃,但不妨说是现实的残酷和他人的冷漠,无声地催迫他进行了如此这般行为与选择。

(一)车站旁路人的漠然

小说的开头便以倒叙的笔法展开,为读者们描述了顶着枯瘦的面颊,蜷缩着奄奄一息的身体,脏兮兮的靠在车站旁一根粗柱子上的清太。“一般的倒叙无外乎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活着的人回首往昔,还有一种是人在临死之前回顾过去”(高菲,243),这篇小说在倒序的笔法中将淡淡的悲伤隐藏在平静之下,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更加具体有形,使得每一个情节都紧扣读者们的心弦。面对这个浑身发臭的孤儿,纷纷过往的路人会嫌弃道“脏死了”,“美军马上就要来啦,奇耻大辱啊,让这种人待在车站里”(5);清太在身上的小水果糖罐里装着妹妹和妈妈的骨灰,人们在处理到这个难以打开的物品时,只是觉得“否管是啥玩意,扔掉不就得啦”(6)。伦理选择是指人们在特定的伦理环境下,受某种伦理意识的影响而做出的不同决定和选择。面对这些无家可归、饥肠辘辘的孤儿们,过往的行人此时此刻只是选择冷眼相待,任凭他们投来渴望救助的眼神,行人们也只是袖手旁观。或许他们只需要稍稍给这群可怜的孩子们伸出援手,孩子们便能减少一些身体的痛楚,重获一丝生存的希望。但在战火纷飞、美军驻扎的伦理环境下,人性也受到了摧残,慢慢变得漠然与冷酷。路人们选择以无视和不屑回应这群无辜的流浪儿,为流浪儿们凄惨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二)投奔后阿姨的无情

文学伦理学批评强调“站在当时的伦理立场上解读和阐释文学作品,寻找文学现象产生的客观伦理原因,分析作品中影响人物命运的伦理因素,用伦理的观点对事件、人物、文学问題等给以解释”(聂珍钊,2004:17)。在这本小说中,阿姨对待清太兄妹无情的态度主要根源于她在战争环境下错误的伦理选择。清太兄妹刚开始投靠阿姨家时带来了一些特别配给,此时阿姨对他们的态度可以说是不冷不热。但是她出于对兄妹俩家庭情况的嫉妒,对他们满是挖苦,却又将这些当作自家东西分享给邻居做人情;在特别配给消踪匿迹后,阿姨对他们的态度便开始发生改变,“将稠米粒舀给女儿,给清太节子的是满满一碗只有菜叶的汤水”(20);节子因为对现在生活的不满而咧嘴哭诉,“但阿姨咄咄逼人的气势更是将节子吓得泣不成声”(26);更过分的是,阿姨竟然背着兄妹俩私自将妈妈的衣服换了粮食,被发现后还义愤填膺的劝说兄妹俩要考虑互相帮助……在黑暗的社会环境中,阿姨本该是兄妹俩唯一的亲人和希望,但一切事与愿违,她并没有用爱和亲情去照顾兄妹俩,而是选择在利用完他们以后,用挖苦责骂狠心赶走了这对苦命的兄妹。无情的战争淡化了所谓的血缘与亲情,酿成了人性的沉沦和丧失,催生了阿姨进行如此伦理选择,造成了清太最终在社会伦理环境下走向绝望。

(三)生存中清太的绝望

清太兄妹在被驱逐家门后,只能自立更生。清太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却勇敢地承担起了照顾妹妹的责任和义务。营养不良的节子身体渐渐地衰弱下去,在无人探望他们的状态下,清太去捉蛙,拿妈妈的衣服换取食物,去井边打水。但是好景不长,节子的病情愈发严重,甚至开始体力不支。“文学伦理学批评不仅从人的本质的立场理解伦理选择,而且认为伦理选择是文学作品的核心构成。文学作品中只要有人物存在,就必然面临伦理选择的问题。在文学作品中,只要是选择,必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只要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选择,就必然增加选择的复杂性和导致选择结果的不同。”(聂珍钊,2014:267)在此伦理困境下,清太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伦理选择。一面是继续勤勤恳恳寻找食物、耐心地等待战争食物配给的选择,一面又是无情漠然的残酷现实:买不到任何食物、已经被饥饿折磨得不省人事的妹妹,走投无路的清太只能选择了偷窃。在周围遭到轰炸,他人慌里慌张逃命,个个魂飞魄散之际,清太却将此当作发财良机,不顾盗窃重罪的后果,藏掖起那些价值不菲的和服。为了给节子增加营养,他甚至想到“干脆把手指头的肉给她吃了吧”(34)……可以说之前的清太是单纯善良、礼貌勇敢的,但是故事的末尾他的性格完全发生了改变,逐渐变得偏执无知、毫不讲理。战争不仅瓦解了道德伦理,也让清太在扭曲的价值观中迷失方向。绝望的现实下,清太带着妹妹离开,选择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物资,在充当战争受害者这个角色的同时,清太也在无形中伤害了他人。反观整篇故事脉络,是谁将萤火虫赶进了坟墓?又是谁导致了这般悲剧的发生?温暖悲凉交织下,是人性的异化,更是战争的摧残。

三、结语

在《萤火虫之墓》这部童话小说中,野坂从儿童的立场出发,通过倒叙的笔法、发光的萤火虫和大段纯真的对话便勾勒出一场恐怖的空袭灾难,简单安静的书写下却隐藏着潜在的爆发力,带给读者无限的思考与沉思。同时,整部小说又充满了一缕兄妹间的温馨,但战火硝烟的伦理环境最终摧残了人们的善良和亲情,人性在此时变得不堪一击,无数鲜活的生命在战争中犹如一只只稍纵即逝的萤火虫,走向了脆弱和衰亡。残留创伤和战争记忆永不消散,唯有深入反省,远离战争,珍惜和平,方能加快创伤修复的进程,抚慰其身心之痛,实现其灵魂升华。

野坂用诗意葱茏的童话故事表达了内心最美好的祈愿,表达了自身对战争的控诉与厌恶,引导着受创者逐渐走出创伤困境,重拾起受创者对未来生活的信念。面对战争书写,我们不仅要怀着沉痛的心情看到战争之残酷,洞察个体在战争中的伦理选择,观照当下社会政治中人类的生存,更要坚定地站在维护世界永久和平的立场上,呼吁世界各国谴责暴力和战争,心怀美好和憧憬,向往安宁与和平。

参考文献:

[1]徳永淳.野坂昭如『火垂るの墓』再評価—作品末尾の改変をめぐって[J].日本語日本文学,2020,(30):27-42.

[2]越前谷宏.野坂昭如『火垂るの墓』と高畑勲『火垂るの墓』[J].日本文学,2005,(54):44-53.

[3]桐欣.中日战争儿童文学比较[J].东北师大学报, 1994,(06):67-71.

[4]杨晓林.世界影院動画精品解读[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

[5]野坂昭和.萤火虫之墓[M].施小炜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2.

[6]Erikson Kai T.Note son Trauma and Community[J]. American Imago,1991,48(4):457.

[7]大河原清,苅間澤勇人.小学校低学年児童の読書を促進するための映像教材·朗読教材の利用野坂昭如著『火垂るの墓』の読書への過程[J].教材学研究,2010,(21): 217-224.

[8]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价值选择与理论建构[J].中国社会科学,2020,(10):71-92,205-206.

[9]高菲.浅析动画片《萤火虫之墓》[J].社会科学家, 2005,(S2):243-244.

[10]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批评方法新探索[J].外国文学研究,2004,(5):16-24,169.

[11]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战争伦理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被风吹“偏”的战争
谁是战争的幸运之子
他们的战争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论《觉醒》中的伦理关系
从变译理论看翻译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