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广西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与对策
2023-10-30蒙运芳
【摘要】本文基于广西部分高校的调研,分析新时代广西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成效与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新时代加强广西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目标,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责任感;以提高教书育人能力为核心,筑牢彰显师德师风的根基;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为平台,创设师德师风建设的载体;以中层领导干部政德建设为着眼点,发挥其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表率和风向标作用;以“划底线、张红榜”为基准,激发师德师风建设的活力。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教师 师德师风
广西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4-0076-06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教师之德是学生之德的引领和表率,是高校立身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四个”引路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经师”,还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还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要求。而“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六要”教师的核心是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本文基于广西部分高校的调研,分析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一、新时代广西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
2020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师〔2020〕10号)强调,要以强化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首要任务。2021年5月,教育部召开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经验交流暨师德专题教育启动部署会,提出要狠抓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重点任务落实。2021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颁布,为进一步规范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广西壮族自治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2020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等七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桂教规范〔2020〕11号),从5个方面制定了15项具体严格措施,要求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教职工政治学习,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年度考核应评为不合格,并取消其在教师职称评聘、科研和人才项目申请、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方面的资格,连续两年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予以解聘等。
为了解新时代广西高校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状况,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课题组采取座谈会、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广西师范大学、贺州学院、北部湾大学、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广西部分高校师生展开了调研。发放和回收有效调查问卷《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状况调查问卷》学生版和教师版共1 477份,其中学生版1 348份、教师版129份。填写问卷的学生:一年级1 166人、二年级115人、三年级63人、四年级4人,涉及管理、经济、人文、艺术等专业。填写问卷的教师:29.46%的教师来自普通本科院校,70.54%的教师来自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岗位占87.60%,管理岗位占12.40%;13.18%是教授或研究员、21.71%是副教授或副研究员、37.98%是讲师或助理研究员、5.42%是助教或研究实习员、21.71%是未定职称教师;中共党员和预备党员占93.80%、民主党派占3.10%、团员和群众占3.10%;博士学位占9.30%、硕士学位占79.07%、学士学位占11.63%。调查结果显示,广西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状况良好,建设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一)新时代广西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成效
长期以来,从党中央、国务院到自治区再到各高校,都高度重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将其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通过制定政策、开会部署、开展培训、考核评估等系列工作持续推进,想方设法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校教师队伍。调查结果显示,99.23%的教师和97.55%的学生对本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99.22%的教师自我评价为合格或优秀。
1.各高校对教师要求规范,敢于举旗亮剑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为此,各高校旗帜鲜明地强调学校培養人才的目的就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并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敢于亮法规之剑,重视宣传各项法律法规,努力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施教;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治教,使教师明确师德师风等方面的要求。而对违反师德师风要求的教师,轻者批评教育,重者进行处分甚至开除出教师队伍。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六要”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和“大先生”。本次调查中,90%以上的教师知晓学校有严格的师德规范管理规定,93.55%的学生认为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92.73%的学生参与过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评价,99.70%的学生认为学校对师德师风的监督检查工作做得好。
2.各高校教师政治方向坚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高校教师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切实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教书育人;普遍认识到国际国内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还存在,认真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及其他各种场合不发表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论,不做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行为;99.23%的教师认为学校的教师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达到良好以上,其中85.27%的教师认为达到优秀;100%的教师认为学校教师在拥护党的领导、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校和谐稳定、培育优良校风学风、遵守国家宗教活动相关规定等方面表现合格,其中72.87%以上的教师认为表现优秀。
3.各高校教师把从教作为事业和使命
随着国家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教师的地位也不断提高,让优秀的人成为“人师”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本次调查显示,92.25%的教师认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其首选的职业价值答案是促进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或者促进学校各项事业改革发展,或者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只有6.98%的教师认为是为了实现个人学术成就或满足家庭基本生活需要;83.72的教师因为热爱教育事业和教师的工作方式和环境而走上教师岗位。接受问卷调查的教师普遍认为高校教师工作积极主动、一心一意从教、有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普遍关注和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注重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因材施教,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促进教学相长。
4.各高校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职业幸福感增强
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也是学生的引路人,而师生关系良好和谐是使教师成为学生良师益友和引路人的前提。本次调查显示,84.27%的学生认为教师对自己的学习和人生帮助是比较大或非常大的,并有96.15%的学生认为教师关心学生的生活;93.25%的教师反映高校教师是尊重关爱学生的,是学生的良师益友;98.51%的学生认为教师言雅行正。这些数据表明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师生关系融洽主要表现在:课中,师生交流较多,互动氛围轻松;课后,师生像朋友一样相处,学生遇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能积极主动地请教教师,教师也能够不厌其烦地给予答复与指导。这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极大地增强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5.各高校教师规则立德意识增强,自觉遵纪守法
2019年11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中强调,突出规则立德,强化教师的法治和纪律教育。2021年,教育部召开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经验交流暨师德专题教育启动部署会,会上提出坚持德法并举,健全落实落细体制机制。根据这些要求,各高校制订具体的规则立德实施体制机制和细则,加强了对教师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的规则立德意识显著增强。教师普遍关注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和国家的相关法律和规定;自觉遵规守法,坚守学术道德规范,坚决反对弄虚作假、剽窃抄袭等行为;从细节处规范自身的言行,起到表率的作用,抵制课堂上接打电话、抽烟、酒后上课等不良行为。
(二)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有的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技日新月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不断创新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也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在学生版的问卷中,有19.14%的学生认为有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或其他场合发表过不当言论。这些言论主要表现为:对党的方针政策、新理论、新观点理解不透彻不到位而产生错误认识;沿用社会上的一些片面的或者陈旧的思想观点;把握不准学术研究无禁区与教育教学活动有纪律的界限;在课堂上发表未经深入研究考证或标明为个人观点的言论;等等。究其原因,主要包括:有的教师内生发展动力不足,不重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个人思想、知识更新跟不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有的教师存在重教学轻教研的思想,未能在教研的基础上实施教学,导致教学工作浮于表面,难以讲“准”,更难以讲“深”、讲“透”。
2.有的教师没有专注于教书育人
“潜心”是指心静而专注、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有的高校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不够,表现为重家庭事务、重校外各种“活动”、重各种消遣活动、重各种行政工作,未能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教书育人工作当中。有的任課教师表面上做的是教育教学的工作,却在潜心做利己的事情,存在“精致利己主义”行为,如为了自身职称晋升重科研轻育人,为了岗位竞聘和绩效奖重比赛轻育人。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被动应付的现象,不积极改进教学设计,而是采取“拿来主义”,将他人的教学设计或课件拿来就用,而且长期沿用,导致“年年教案课件一个样、堂堂课教学方法一个样”。这些教师之所以不能潜心育人,除受教师责任心和价值观因素的影响外,还因为社会发展进步快、社会竞争压力大,有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面临着家庭、社会、工作等多方面压力,而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当其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其他方面,就难以潜心教书育人。此外,有的学校存在管理体制和教师考核上的错误导向,以行政工作、非教育教学的重点任务完成情况作为任课教师的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使任课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费在完成这些任务上,无法潜心教书育人。
3.有的教师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不当行为
高校教师的人际关系除了师生关系,还包括教师与领导、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师生之间,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主动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是在实际中,7.75%的教师认为有的教师对学生缺乏关爱,教多育少,或者是课上育人、课下不理人(学生);0.78%的教师认为个别教师言行不雅正,与学生存在不正当的关系。28.68%的教师认为有的教师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拈轻怕重、推脱责任;有的青年教师享受老教师“传帮带”的好处却不尊重老教师。教师出现这些不当行为,除受社会竞争压力、教师的利己主义思想等影响外,也有高校部门管理方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制订的规章制度不够科学、合理,规章制度在具体的实施中存在不科学、不规范现象。如在师生关系管理中过于重视学生而使教师的尊严受到伤害,在教师管理上重视老教师的“传帮带”和在各项工作中的骨干带头作用,但不重视老教师的物质与精神方面的保障和尊重,只对青年教师获得的成绩大力宣扬和奖励,伤害了老教师的积极性。
4.有的中层领导干部存在政德缺失现象
政德是指领导干部的从政之德,即领导干部在政事中要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求,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等方面的内容。高校中层领导干部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中坚力量,是学校各项制度、规定、目标、要求的直接制订者、执行者和管理者,对部门工作和教师的发展具有极强的表率引领作用。98.45%的教师认为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非常重要”,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直接风向标。但是,当前有的中层领导干部存在政德缺失现象,表现为政治站位不够高、担当意识不强、名利思想严重;重形象工程,不坚持德育为先;以权谋学术,学术道德失真;道德规范与法制意识不够强,披着党政联席会议决定的外衣搞“一言堂”;主观主义严重,拍脑袋做事;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中层领导干部自身的政德观出现偏差,官本位思想严重;学校对中层领导干部的政德观教育强度不够和实效性不高,对中层领导干部的选拔考核不够全面仔细,存在重业绩、轻政德现象。
二、新时代加强广西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
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高校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要下足功夫,找准突破口和痛点,抓细抓实。
(一)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目标,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责任感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期,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和使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见证者、参与者和享有者。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的引路人,责任极其重大。高校要全面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做好师德师风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一要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任务、措施和工作保障。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明确将师德师风教育和师德考核贯穿工作的始终,并强调各项工作要步入常态化、长效化轨道,强化教师的价值追求,增强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担当。二要在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以及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计划中,强调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确保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三要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教育培训。2020年教育部公告与北京师范大学、江西省教育厅井冈山教师培训中心等10个单位合作建设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同时教育部与各省(市)教育厅每年都会评选一批优秀教师、教学名师等。高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到这些基地或有师德模范的学校沉浸式体验师德师风建设的成就,提升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或者是邀请基地的专家学者、名师等到校讲学,让教师感受榜样的魅力,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使命感。如邀请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张桂梅到校进行现场讲学,或者组织教师到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参观等。教师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认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把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责任感,加深对人才培养的党性认识,切实履职尽责。
(二)以提高教书育人能力为核心,筑牢彰顯师德师风的根基
教师的师德素养状况如何,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上。高校要不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使教师“能教”“会教”“教好”。一方面,教师要“能教”。“能教”是指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业务能力,具有能够传道解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的师德师风与专业知识技能具有紧密的联系,通常缺乏精湛业务能力的教师,其师德师风容易出现问题。教师只有专业技能精湛,才能在教学中透彻分析机理,使课堂教学具有学理性,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明理悟理。对此,教师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而要不断关注学科前沿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市场营销专业教师要不断关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领悟国家关于贯穿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掌握最新的市场调研方式方法、营销策略和手段等,而不能停留在传统的营销方法和手段上。另一方面,教师要“会教”“教好”。“会教”就是因材施教,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为此,教师要深入实际了解世情国情,了解学情和学生的专业实际,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情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有效教学。如思政课教师要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大局上,联系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政党的历史成就与经验,以及当前我国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伟大实践,联系广西的实际和人才培养要求,联系学生的认知特点、思想困惑、专业特点与需求等,将教材体系转变成学生能听得懂、悟得透的教学体系,采用启发法、演示法、比较法、案例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讲深、讲透、讲活、讲好思政课。对本科院校的学生,思政课教学要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学理性;而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政课教学则要侧重讲活和讲透教学内容,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学生的抬头率和思考力,这样才能“教好”。
(三)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为平台,创设师德师风建设的载体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讲好思政课需要思政课教师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优良的师德师风。课程思政指在专业课和通识课教学中突显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强国志报国行,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实干兴邦等精神品质,作为传道授业者的专业课和通识课教师,自然也要具有这些品质。因此,高校要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作为创设师德师风建设载体的主要平台,着力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一方面,通过思政教学实践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教学是一个相长的过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思政课程教学和课程思政教学中,务必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与理解,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道理、学理和哲理,由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提升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通过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使二者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教师整体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为师德师风建设奠基。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要求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部分高校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积极发挥思政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引领作用,使其加入专业课教学与科研团队,指导专业课教师开展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思政课教师与其他课程教师共同合作,有利于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取长补短,建立友好的协同育人关系;有助于思政课教师了解学生的专业和学情,使教育教学能教到了学生的心坎里,使学生更加敬仰和信任教师,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专业课和通识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通过思想教育的自我渗透与自我熏陶,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修养。
(四)以中层领导干部政德建设为着眼点,发挥其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表率和风向标作用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中强调,二级学院院长与书记是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学校中层领导干部的师德师风特别是政德对部门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具有表率和风向标作用,各高校要提高对中层领导干部作用的认识,深刻剖析本校中层领导干部存在的政德缺失问题,精准施策。一要建立健全针对中层领导干部管理和教育的各项制度。制订中层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警示教育制度、经济责任审核制度、年度考核测评制度、兼职管理制度、选拔任用制度等,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情况作为重要内容、依据或参考,实现制度管理治理。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针对中层领导干部在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企业的兼职,出台了管理办法,明确了兼职的原则和要求,强调中层领导干部原则上不得在企业兼职,确因工作需要兼职,必须经批准且一般不超过1个企业;强调与本职业务相关的、学校出资的企业或参与合作举办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人不得在兼职单位领取薪酬;个人科技成果转化,可以获得现金奖励或股权激励,但获得股权激励的中层领导干部不得利用职权为所持股权的企业谋取利益;在兼职单位获得的报酬,应当全额上缴学校财务处,年终由学校研究决定对其奖励额度;等等。这些制度使中层领导干部的言行有标准、有约束,避免了以权谋私、公权私用,为中层领导干部的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二要加强对中层领导干部的教育。充分利用主题教育、民主生活会、总支或支部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党课、干部培训等,扎扎实实地开展中层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党规党纪教育、政德观教育、领导工作方式方法教育等。通过教育,增强中层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意识,提高中层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避免出现中层领导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遇事推诿、任务责任下移、以权压人等不良现象,努力培养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以德修身、以德润才、以德服众”的中层领导干部队伍。
(五)以“划底线、张红榜”为基准,激发师德师风建设的活力
绝大多数高校教师认为,健全师德师风工作的领导机制和组织机构、师德考核评估新机制非常重要。因此,高校要建立健全制度,以制度让教师明底线、明发展方向,促进“制度束缚人”向“制度激发人活力和动力”转变。一要建立健全学校领导机制和组织机构、教师师德师风教育与培训制度、教师岗位责任制度、可操作性的师德建设规范、进人选人环节上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考察和评价制度。二要建立健全考核评估惩处机制、多主体多渠道的综合考评体系、规范考评方式方法,列出“负面清单”,划清底线,避免教师触碰底线,出现“失德”行为。三要建立健全宣传和表彰制度,敢于张贴红榜,宣传模范教师故事。通过榜样示范引领,激发教师涵养师德的内生动力,营造良好的教风校风。四要建立健全考评结果的使用制度。考评结果要与干部选拔、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奖励、年终考核、科研立项、访学进修、岗位聘任、绩效奖励等挂钩,对在考评中被评选为优秀的教师,要予以优先考虑。五要加强人文关怀,保护教师的权益,维护教师的尊严。坚持依法治教、依规治教与以德治教的统一,坚持依法、依规保护教师的权益,支持和鼓励教师“敢教”;坚持以德治教,加强人文关怀,依法依规合理解决教师的教育教学与生活问题,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激发教师向善、向上、向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总之,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必须改革创新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路和举措,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综合治理,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水平,发挥师德师风在教育中的灵魂作用,进一步巩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
参考文献
[1]李志强.新时代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1.
[2]周奇,王琴.新時代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现实意义、实际困难与实践策略[J].红河学院学报,2023(1).
[3]邓纯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时代语境与实践路向[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2(2).
注:本文系2020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三全育人’视野下广西高职院校大学生政治素养强化提升研究”(20FDJ010)、南宁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高层次人才科技项目“基于立德树人视野下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2021GCC04)、2022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项目“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桂教思政[2022]7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蒙运芳(1971— ),广西贺州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