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青年德育观的科学内涵、价值意蕴及教育路径

2023-10-30廖扬平孙丹凤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教育路径科学内涵意蕴

廖扬平 孙丹凤

【摘要】本文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青年德育观的科学内涵,研究习近平青年德育观的主要内容、价值意蕴,并从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发挥社会实践大课堂“主战场”作用、发挥家庭教育“主动脉”作用、发挥新时代青年“主力军”作用、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作用等五个维度阐述学习贯彻习近平青年德育观、加强与改进新时代青年德育工作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习近平青年德育观 科学内涵 价值 意蕴 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4-0004-05

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开展青年德育工作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非常重视青年德育工作。青年德育工作是指教育主体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载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将符合本阶级利益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核心价值、道德规范传授给青年学生,不断增强青年学生政治认同、思想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的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德育观教育,提出了指导新时代青年教育工作的科学理论,提出了引领新时代青年德育工作的行动指南。本文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青年德育观的科学内涵,深入研究习近平青年德育观的主要内容、价值意蕴,并从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发挥社会实践大课堂“主战场”作用、发挥家庭教育“主动脉”作用、发挥新时代青年“主力军”作用、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作用等五个维度,阐述学习贯彻习近平青年德育观、加强与改进新时代青年德育工作的实现路径。

一、习近平青年德育观的科学内涵及主要内容

(一)习近平青年德育观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多次走进大中小学校园与师生代表座谈,系统阐述新时代青少年如何成长成才,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针对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德育工作的一系列新思路、新要求、新方法、新举措,形成了习近平青年德育观。习近平青年德育观是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德育思想为主线,系统阐述的新时代青年德育工作的内涵与特征、目的与任务、过程与规律、方针与原则、途径与方法等,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为新时代德育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

(二)习近平青年德育觀主要内容

1.理想信念教育。人的生活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在人的精神中,理想是精神存在的支柱。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把加强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要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引导青年学生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与实现个人梦想紧密联系起来,励志勤学、刻苦磨炼,把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和人民的大我中,与国家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潮流同步向前,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

2.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每一名青年来说,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首要问题。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人前进的指导,是社会得以进步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客观分析世界深刻变化、形形色色的思潮基础上,发现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帮助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层面提出一系列真知灼见和指导性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他强调我们不仅要帮助青年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要教会青年学生独立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才能打开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大门,才能够使其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青年学生思想困惑、发展问题,才能引领当代青年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中,自觉地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习近平青年德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理论基础和价值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年学生,才能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是青年德育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我们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作用,注重激发青年学生主体意识、能动效应,实现教育主导性与接受主体性的辩证统一,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青年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不断增强青年学生的“四个自信”。

4.道德教育。如何把时代新人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与自身成长相结合,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具有比较高的道德素养的青年,是青年德育工作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青年道德教育,从培养青年学生道德理想、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自觉等层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习近平总书记根据青年学生道德教育与品格心理形成与发展的特点,深刻揭示青年道德发展与道德学习的内在规律,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德育思想。

5.法治教育。青年学生法治教育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需要,是实现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所具有的阶级性和人民性相统一、规范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科学性与先进性相统一等本质特征出发,对做好青年学生法治教育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和整体谋划,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法治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要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知识、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养成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提高社会主义法治能力。要加强法治文化宣传、融入法治课堂教学、营造法治文化氛围、运用法治文化载体,这些都是新时代加强青年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路径。

6.奋斗精神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奋斗精神教育是习近平青年德育观的鲜明特色,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我们要正确看待中华民族从弱小到强大、从贫穷到富裕、从落后到繁荣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青年的奋斗精神。我国在前进道路上每取得的一个进步、一个阶段性的胜利,靠的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特别是青年一代身上所具备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青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依靠青年,也能成就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青年志在四方,要鼓励高校学生把视线投向国家发展的航程,把汗水洒在艰苦创业的舞台,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做成一番事业、做好一番事业。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为青年成长和奋斗指明了方向。因此高校要加强奋斗精神教育,把青年人朝气蓬勃、敢于拼搏的精神激发出来,形成磅礴的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奋斗。

7.“四史”教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清醒剂、最好的营养剂。青年人要学好历史,以史为镜、以史明志。青年学生要加强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从而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四史”是我党和我国社会主义的成长史,真实、客观地记录我党和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并不平凡,经过了腥风血雨、经历了艰难曲折。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四史”教育,要求青年人学史、明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把“四史”教育作为新时代青年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要教育和引领青年学生学习“四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二、习近平青年德育观的价值意蕴

(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德育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義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一个内涵丰富、系统全面、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指南;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运用、创新和发展。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青年德育思想,如马克思唯物论、辩证法、关于人的自由的学说、劳动价值理论等。习近平青年德育观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力于探索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并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德育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德育理论,尤其注重从推动人类历史进步、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加强爱国主义及集体主义教育论述青年德育工作。

(二)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德育思想

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价值体系,如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已经成为每一名真正的中国人的性格特征和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德育思想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教导青年学生要立德修身,做时代的表率,担当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止于至善,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人格追求。立德方能成人,修身方可成事。立德修身既要立志高远,又要立足平时。广大青年学生只有严于私德,才能守好公德、明于大德。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讲话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德育思想,是青年人的行动指南。

(三)为新时代青年德育工作提供了理论总结和行动指南

德育观是人们关于德育问题的根本观点与总的看法,也是人们对德育规律性认识的凝练与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前人的德育理论,并站在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围绕德育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形成科学的德育理论。内容主要涉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观”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等,以及德育观的形成条件、内涵体系、主要特征。习近平德育观旨在立德树人,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目标,科学阐释新时代中国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时代新人,以及如何培养时代新人等,为新时代青少年的发展指明正确的道路,也为新时代德育工作提供科学指南。

三、学习贯彻习近平青年德育观的教育路径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我国高校的公共课、必修课,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大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整体规划、建设,把习近平青年德育观放在重要的位置,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基础,培育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师要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和实施途径,改变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知识传授,轻实践锻炼、行为养成的现象;广泛运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增强教学效果。在理论教学中培养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青年学生的道德行为。比如,在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教师要适时加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培养青年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讲话,用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青年德育观的重要思想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教师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传授、诠释习近平青年德育观,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习近平青年德育观紧密联系起来,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发挥社会实践大课堂“主战场”作用

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首先必须要投身于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到知行合一。在大学阶段,青年大学生接触、了解社会主要还是依靠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团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学校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开拓青年学生的眼界,增强青年学生沟通、交流、组织、协调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青年学生远离网络游戏,远离网絡虚拟空间,使学生早日了解社会、融入社会、认识国情、实现自我价值。学校要重视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拓展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和路径,定期组织大学生开展支教、送知识下乡、志愿者行动等活动,展现青年学生的技能、专业知识和风貌,培养青年学生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情怀,增强他们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

(三)发挥家庭教育“主动脉”作用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教育,教师要研读《颜氏家训》《治家格言》等家庭教育典故书籍,发掘其中的育人价值,用历史事例教育学生。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家庭都要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把教会孩子如何做人摆在首位。家长、教师共同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要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意识传授给后代,使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团结邻里等观念入脑入心。每一个人都要秉持忠诚、责任、热情、互助、学习的信念,不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整个社会都要积极推进家庭教育法治化进程,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实落地,不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质量评估;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家风,不断深化家庭教育内涵,营造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家庭风尚。要从人、财、物等层面加大对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的扶持力度,改变农村地区家庭教育不均衡发展的状况,从“教材、课程、师资、制度、保障”等层面,促进发挥家校协同育人作用。

(四)发挥新时代青年“主力军”作用

青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力量。我们要凝聚青年的共识、汇聚青年的力量、发挥青年的作用;要加强青年学生的政治引领,强化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注重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光芒、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的作用发挥、伟大建党精神对青年成长的启示等角度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要帮助青年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培养青年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生活情趣;要帮助青年学生正确看待学业与就业、顺境与逆境、财富与自由、奉献与价值、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要帮助解决青年学生发展、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要教育、引导新时代青年学生自觉担负起历史使命,刻苦学习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努力实现从“生力军”到“主力军”的转变,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五)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作用

2022年9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4.4%。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62亿人。青年学生几乎人人上网,新闻客户端和各类社交媒体已经成为青年学生的第一信息源。因此要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引导青年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理性看待网络各类舆情,分辨信息、关注热点事件。教师要引导青年人把“线上”和“线下”、“键对键”和“面对面”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针对性、实效性。学校要强化顶层设计,营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环境,积极构建以官方网站为中心,官方微信号、抖音、微博、视频号、易班网集群“五位一体”的立体化网络思政平台矩阵,建设好青年学生聚集的网络平台;要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打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作更多青年学生喜爱的健康的向上的网络文化产品,教育和引领青年学生坚定信念,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实现中国梦,需要依靠青年,也能成就青年。青年一代健康成长,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习近平德育观是对我国优秀传统德育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中国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工作的行动指南,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核心内容、基本原则、德育方法、实现路径等方面的重要观点与思想。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和改进青年德育工作,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汇聚青年力量,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注入青春动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J].求是,2015(1).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12-09.

[4]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5]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

[6]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项目“习近平新时代青年德育思想研究”(2019C287)、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课题“法治视野下广西教育督导质量提升策略研究”(2021C37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廖扬平(1980— ),广西隆安人,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孙丹凤(1986— ),通讯作者,河南许昌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教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美术。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教育路径科学内涵意蕴
准确理解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
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实困境与教育路径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路径探索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民族文化传承的家庭教育路径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其启示
“美丽宁波”的科学内涵及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