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在经导管消融房颤患者芬太尼镇静中的应用

2023-10-30丁贞秀李靖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医护房颤消融

丁贞秀,李靖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介入治疗中心,安徽 合肥 230601)

心房颤动可导致患者胸闷乏力、头晕目眩等,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临床治疗通常使用药物或者手术治疗,其中经导管消融房颤取得明显治疗效果[3]。实施经导管消融房颤治疗时,通常采用局部麻醉辅助手术进行,但局部麻醉由于患者清醒面对手术实施,会增加术中心理压力,严重可能造成患者过度紧张焦虑,影响其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4]。而对心房颤动患者,维持平稳心率、血压对于手术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若术中患者出现心率过度加快、血压波动幅度大等,则会增加手术并发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因此经导管消融房颤患者芬太尼镇静局部麻醉中,需实施适当护理干预,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和促进术后康复。医护协同管理模式是医生与护理人员在互相尊重信任、且具有专业知识能力、沟通技巧的情况下,通过开放沟通协调,协同管理、合理分配工作及分担责任,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的管理模式[5]。本研究旨在探讨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干预经导管消融房颤患者芬太尼镇静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64例经导管消融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32例。本研究符合《赫尔基辛宣言原则》,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纳入标准:(1)心电图确诊房颤[6];(2)经导管消融房颤治疗;(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2)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等治疗禁忌症;(3)合并意识模糊等无法正常沟通交流;(4)存在其他肝肾、肺功能严重障碍;(5)有既往房颤消融手术治疗史。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入院及手术前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等,术中遵医嘱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术后指导患者饮食管理、康复活动等,出院前给予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干预,(1)成立由主管医生、麻醉医师、主管护师、责任护士、导管室护士组成的医护协同管理小组对患者进行全方面管理干预。医护开放沟通,协同分配经导管消融房颤治疗期间个人工作内容及责任。(2)制定护理干预计划。患者入院后,主管医生对病情进行评估,跟台护士收集患者年龄、心理状态、既往麻醉史、麻醉药物兴奋程度、酒精成瘾史等情况,针对性制定护理干预计划。(3)医护协同管理计划具体内容:①术前主管医生根据房颤患者相关信息,与责任护士共同对其诊断、病情、手术方案、麻醉方案、围术期用药等项目进行商讨确定,方案确定后,由责任护士以通俗易懂的多媒体方式向经导管消融房颤患者讲解手术方案,并讲解主治医生在治疗房颤及该术式中的临床经验、术中相关事项及经导管消融房颤术后用药、心率监测等。责任护士对患者凝血功能情况、营养状态及各项生命体征均进行评估监测,严格遵医嘱给予术前用药。与患者充分沟通,鼓励患者表达自身想法,并及时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确认无疑问,指导患者及其家属签署手术同意书等文件。主管医生术前与房颤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再次简单讲解手术方案、麻醉情况及注意事项等内容。②术前主管医生将麻醉及手术治疗方案仔细核查后,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具体手术时间及术前准备。跟台护士指导患者麻醉配合方法,并安抚其术前焦虑情绪,调节手术室温度、湿度,准备负压效引抢救车等仪器设备,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积极迎接,并安抚患者紧张情绪。③实施芬太尼麻醉后,主管医生实施穿刺、经导管消融房颤等手术操作,同时导管室护士配合导管置入过程,并监控医生无菌操作,记录手术过程,做好信息录入。④手术期间导管室护士需密切观察患者表情情绪,适当与患者沟通交流,可将手术良好情况简单向患者说明,根据患者情况,采取舒适的卧位。⑤术后护士应关注患者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情况,重点关注患者有无心包穿孔,呕吐误吸等并发症,并采取对应预防措施;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由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评估患者身体状态后,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并由责任护士指导监督患者完成康复计划,责任护士定期向主管医生汇报康复情况以及患者身体状态,协同调整康复计划。出院指导中,主管医生负责完善患者各项身体情况检查评估,并根据患者身体情况给予用药方案,责任护士详细告知药物用法及不良反应监测,明确出院注意事项及复查时间。两组患者均从入院干预至出院时。

1.3 观察指标

(1)围术期指标:包括患者手术时间、消融时间、X线暴露时间。(2)焦虑情况:于患者入院时、术前使用阿姆斯特丹术前焦虑与信息量表(APAIS)[7]评分评估,包含焦虑量表4~20分,信息需要量表2~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焦虑程度和信息需要程度越高。(3)生命体征:包括患者术前、术毕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4)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患者手术期间及术后当天呼吸抑制、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的发生情况。(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患者心包填塞、股静脉皮下血肿、膈神经麻痹等的发生发生情况。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消融事件、X线暴露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焦虑量表及信息需要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焦虑量表及信息需要量表评分均升高(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HR、MAP、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时,两组患者HR、MAP、RR均升高(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经导管消融房颤手术顺利完成对保障疗效有重要意义,而手术实施情况收到患者身心状态影响,如焦虑等情绪可能引发其应激反应,影响生命体征稳定情况,进而影响手术[8-9]。因此需实施适当护理干预,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APAIS评分均高于入院时(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毕时两组患者HR、MAP、RR均高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干预可缓解经导管消融房颤患者焦虑情况,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原因可能是临床常规干预经导管消融房颤患者实施常规术前谈话、监测生命体征等,但围术期护理工作责任不明确、医护患信息沟通差异等可能导致难以建立良好信任的医护患关系,影响患者情绪及术前准备[10-11];而医护协同管理模式以经导管消融房颤患者为中心,组织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导管室护士共同进行协同干预,明确划分各成员工作职责,有效避免工作划分不清晰导致的遗漏,且主管护士指导监督责任护士实施护理干预操作,保障全面护理工作实施到位[12]。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导管室护士在术前对经导管消融房颤患者进行全方面评估,明确各医护人员工作内容及责任,且协同实施各项术前、术中、术后工作内容,医护之间高度配合可提高各项操作实施效率,并降低失误发生风险,且可建立互相信任的医护患关系,有利于稳定患者心理情绪,进而平稳其生命体征[13]。

本研究结果中,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可能在于医护协同管理模式由医生、护理人员密切配合实施全方面细节化护理干预,保障围术期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评估、麻醉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评估等操作实施到位,并根据每位患者个体情况,主管医生协同导管室护士进行针对性个体化麻醉不良反应预防干预,麻醉医师严格调控镇静药物用量,术中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状态及生命体征,因此麻醉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低。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可能与手术并发症发生风险主要受到患者病情情况、手术方案等影响相关。

综上,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干预经导管消融房颤患者可缓解其焦虑等负面情绪,有利于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有临床参考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医护房颤消融
老年房颤患者,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项
消融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百味消融小釜中
预防房颤有九“招”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