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气化痰汤合清宁散合方加味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伴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观察*
2023-10-30刘瑞丰马艳玲
杨 旭 刘瑞丰 李 颖 马艳玲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河北秦皇岛 066000)
急性支气管炎属于常见的小儿外感疾病,肺炎支原体感染乃其常见的病因,患儿可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息等症状[1]。长期西药治疗容易导致患儿产生耐药性,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故通常考虑中西药联合治疗[2]。在中医学中,急性支气管炎隶属“咳嗽”范畴,“脾常亏,肺常虚”乃小儿生理特征,而致气不化津,痰湿蕴肺,若外感淫邪,风热入肺,致肺气不畅,而令肺清肃失常,加之饮食不当致津灼生痰,痰阻气道,发为该病,故治疗当以清肺化痰为原则[3-4]。二清汤方(清气化痰汤合清宁散合方加味)由名中医贾六金总结而来,具有止咳化痰、清热肃肺之功效。本研究旨在分析观察二清汤方佐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伴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急性支气管炎伴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标准[5]。中医辨证标准:符合中医痰热蕴肺证辨证标准[6]。纳入标准:符合上述有关标准;病程≤7 d;患儿意识清晰,可配合完成治疗;患儿监护人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体温>39 ℃的患儿;因其他肺部疾病导致咳嗽的患儿;发病后接受相关药物治疗的患儿;严重过敏体质患儿。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21 年3 月至2022 年3 月本院收治的急性支气管炎伴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02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各51 例。联合组男性33 例,女性18 例;平均年龄(7.19±2.03)岁;平均病程(4.53±1.27)d。单一组男性29 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7.22±1.96)岁;平均病程(4.30±1.18)d。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单一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上予以二清汤方:黄芩、杏仁、枳实、胆南星各8 g,瓜蒌、陈皮、浙贝母、桑白皮各10 g,姜半夏、天竺黄、葶苈子、甘草各6 g。水煎取汁200 mL 服用,≤7 岁的患儿2 d 服用1 剂,>7 岁的患儿1 d 服用1 剂,早晚各1次。两组均治疗7 d。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症状恢复情况:记录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咯痰消失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2)中医证候积分[7]:治疗前后对两组患儿主症(咳嗽、咯痰等)、次症(发热、流涕等)进行评估,主症计0~6分,次症计0~3 分。3)咳嗽症状评分[8]:于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儿日间咳嗽症状及夜间咳嗽症状,根据其咳嗽症状情况计0~3分,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4)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
1.5 疗效标准[7]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恢复,中医证候积分降低>90%。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恢复,中医证候积分降低≥70%,<9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恢复,中医证候积分降低≥30%,<70%。无效:不满足以上条件。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6.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对比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对比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比较 见表2。联合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咯痰消失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单一组(P<0.05)。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比较(d,±s)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比较(d,±s)
组 别联合组单一组n 51 51体温恢复正常时间3.13±0.54△4.37±0.49咯痰消失时间3.46±0.72△5.18±0.92咳嗽消失时间4.39±0.68△5.52±1.06
2.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3。治疗后,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单一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组 别联合组(n=51)单一组(n=51)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咳嗽4.58±0.63 1.44±0.51*△4.56±0.66 2.93±0.59*咯痰4.36±0.69 1.71±0.60*△4.42±0.68 3.08±0.62*发热2.41±0.28 0.85±0.16*△2.37±0.30 1.32±0.25*流涕2.47±0.25 0.89±0.18*△2.42±0.27 1.50±0.31*
2.4 两组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4。治疗后,联合组日间及夜间咳嗽症状评分低于单一组(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比较(分,±s)
组 别联合组(n=51)单一组(n=51)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日间咳嗽2.17±0.38 0.68±0.17*△2.14±0.39 0.88±0.25*夜间咳嗽2.31±0.30 0.62±0.19*△2.33±0.26 0.89±0.23*
2.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见表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IL-6、IL-1β、TNF-α 和CRP 水平低于单一组(P<0.0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组 别联合组(n=51)单一组(n=51)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IL-6(pg/mL)49.15±6.38 15.96±3.67*△49.73±6.26 28.08±4.61*IL-1β(ng/L)26.84±3.92 10.35±2.01*△26.91±3.87 16.57±2.49*TNF-α(ng/L)60.47±7.81 23.82±4.69*△59.68±7.94 31.55±5.02*CRP(mg/L)53.62±7.04 19.08±3.75*△54.16±7.22 30.91±4.58*
2.6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单一组出现腹泻1 例,联合组出现腹泻1 例、腹痛1 例、恶心呕吐1 例,症状均较轻微,停药后自行缓解。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6%和5.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导致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常见病因之一[9]。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归于中医“咳嗽”范畴,《诸病源候论》云“嗽者,由风寒伤于肺也”,提示此病症多由寒邪伤于肺所致[10],《素问·咳论》亦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此外,小儿脾肺肾常不足,卫气不固,易感外邪,且易化热,乃令肺失宣降,则津液不得运化,日久成痰,内伏于肺,以致出现咳嗽、痰鸣[11]。根据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特点,在治疗上应以清热化痰、宣肺止咳为原则[12]。
清气化痰汤源自《医方考》,主治痰热壅肺证,具有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之功效[13]。清宁散源自《直指小儿方》卷一,主治小儿心肺蕴热所引起的咳嗽[14]。二清汤方即清气化痰汤合清宁散合方加味,取清气化痰汤中的黄芩、杏仁、枳实、胆南星、瓜蒌、陈皮、姜半夏和清宁散中的桑白皮、葶苈子,另加浙贝母、天竺黄、甘草组合而成。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单一组的80.39%,且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咯痰消失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单一组;同时,联合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日间及夜间咳嗽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单一组,表明二清汤方佐治有助于提高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伴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效果,并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方中以黄芩、杏仁、瓜蒌为君药,黄芩主入肺经,乃清肺之良药,擅清上焦肺火、泄肺热,可清热解毒、燥湿泻火;杏仁能够止咳平喘、宣降肺气;瓜蒌可理气宽胸、清肺化痰[15]。以枳实、胆南星为臣药,枳实可行气化痰,与方中清热化痰药物配伍有助于增强行气之功[16];而胆南星擅治中焦湿热,兼祛风定惊之效[17]。以陈皮、浙贝母、桑白皮、姜半夏、天竺黄、葶苈子为佐药,陈皮理气化痰;浙贝母清热燥湿、散结化痰;桑白皮清热泻肺、消肿平喘;姜半夏燥湿化痰;天竺黄清热豁痰;葶苈子泻肺逐痰、止咳平喘[18-19]。以甘草为使药,继而调和诸药,全方共行清热肃肺、止咳化痰之功。
急性支气管炎为一种炎症性疾病,血清炎症因子在其病情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有研究[21-22]表明,IL-6、IL-1β、TNF-α 和CRP 水平越高,小儿急性支气管炎越严重。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血清IL-6、IL-1β、TNF-α 和CRP 水平明显低于单一组,表明二清汤佐治有助于缓解急性支气管炎伴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炎症反应。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清气化痰汤能够有效降低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抑制炎症反应水平[23]。其中,黄芩具有广谱抗菌、抗过敏及抗病毒等作用;杏仁有一定抗炎、镇痛作用;瓜蒌能够增强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功能;枳实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助于增强胃肠收缩及抗菌;胆南星有效成分则能够镇静、止痛、抗惊厥等;浙贝母可扩张支气管平滑肌;而桑白皮有利于平滑肌的兴奋;甘草则可抗菌消炎[24]。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单一组出现的腹泻及联合组出现的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症状均较轻微,且在停药后自行缓解,提示二清汤佐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伴肺炎支原体感染安全性较好。但本研究所纳入的样本数量有限,后续可扩大样本数量,增加观察指标,以全面分析二清汤方佐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伴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效果。
综上所述,二清汤佐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伴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较好。